“新经典·岩波新书”:相遇日本,照见中国
□由卫娟
“人们对社会和历史的认识开始动摇,对于普遍性的理念产生根本性的怀疑,对于改变现实的无力感在悄悄蔓延。一个任何人都感觉难以生存的时代已经到来了。”
”我们现在应该做的,就是在个人和个人之间不断地进行对话,每一个人都坚持不懈地思索:要想像真正的人一样生活,我们需要哪些条件?我们认为,只有文化修养能成为这种探索的食粮。历史是什么?怎样才能更好地生存?世界以及人类应该向何处去?——正是对这些根源性问题的不断探索造就了文化和知识的厚重,化为修养且作为基础支撑个人和社会。诚然,岩波新书自创刊以来一直追求的,就是为修习这些文化知识指引方向。”
建立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量化体系是人才评价理论研究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在制定标准、实施量化评价的过程中,必须坚持统筹兼顾、系统思考,着重把握好“四项原则”,妥善处理好“四个关系”,提高职称评审的质量和水平。
2006年,日本岩波新书新赤版第1000部出版感言如是说。10余年后,岩波新书首次引进中国,这样感言对于另一时空的民族,同样适用。
“现代日本社会如一面镜子,照见当今中国的现实”。
只有通过建造历史、材料组分与特征分析,劣化迹象的科学检测评估,才能准确地选择和应用适宜的修复技术,才能最大可能地真实保存地面材料与特征,实现德式历史建筑可持续利用.
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试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8.82%(3/34)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24.24%(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
《日本的诞生》《日本的神话》《日本文化关键词》《日本的汉字》《京都》等书,是日本学界对日本的“夫子自况”,《逆说美国的民主》《现代中国文化探险》《古代中国的文明观》《汉文与东亚世界》等则帮助我们认识日本的“世界观”。
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其精神发育史,一个民族亦然。日本民众的书架,完美呈现了这个民族的灵魂和肌理。
建筑工程设计工作是影响工程造价的主要因素,体现在设计人员与图纸方面。对于设计人员,如果专业素质不能达到标准,没有掌握先进技能与专业基础,在设计期间很容易影响工程造价,无法将工程造价控制与施工设计联系在一起。施工设计图会直接影响工程成本,如果不能在施工前期进行设计图纸的审核与完善,在施工中很容易出现变更现象,不利于进行造价的管理与控制,难以形成良好的发展体系。
岩波新书与中国渊源颇深。赤版创刊于1938年11月,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阶段。它的发刊词主张,因为忧虑日本不遵循道义精神的行为,因为要告诫人们还欠缺批判精神和富有良心的行动,所以这套丛书将以培养现代人的现代性修养为目的。后来又出了青版、黄版、新赤版。创始人岩波茂雄认为,要抵抗军国主义思潮,首先要做的是实事求是地了解中国。由此,他选择了《奉天三十年》作为创刊的首部作品。该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沈阳推行医疗普及的爱尔兰教会医师克里斯蒂的回忆录。“这本著作除了向读者展示当时满洲发生的事情和民众的活动外,还是一本即便以今天的标准来看也颇有学术价值的著作。”
日本出版界通行的开本只有三种:单行本,文库本和新书。杨晓燕发现,所有的综合性书店里,书店1/2的书架,陈列的是规模浩大的口袋本(文库本和新书两种类型)。在各类新书中,岩波新书是规模最多、影响最大的。“岩波新书”囊括所有学术分野,至今已出版3251种书,横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等。在日本,“童书看福音馆,文学书看文艺春秋,社科书看岩波书店”是常识。
2.2.2 TUKEP TUKEP与传统等离子电切的区别在于利用等离子切割结合电切镜鞘的推力,使增生前列腺与外科包膜分裂开,达到类似开放手术摘除增生前列腺体的目的。该术式更符合前列腺解剖结构,具有切除更加完整、术后复发率低、术中术后出血少等特点。多数术者采用分叶切除的方法,将腺体推入膀胱腔内并利用组织粉碎器将其粉碎[12-15]。
岩波新书擅长领域是学术和纪实,每本大概200页左右,价格便宜。它往往选取各个领域最权威的学者、编辑和作家,把自己的思考和成果倾注在简明的文字中,令读者于轻快阅读中信赖理性和良知。
在岩波新书的带动下,日本已经出版了100多种可以称为“新书”的书籍,日本书店都有一个“新书区域”。岩波新书被称为“修养新书”,读者们可以由此获取知识,并将知识与生命、生活链接,修身养性,进而构筑一个更美好的社会和世界。新书是教养之书,用日语的说法是教养之托付,可见其于日本现代知识社会是一种非常有力、有效的支撑。”
70年前出版的《菊与刀》,是研究日本绕不过去的经典。但3200本岩波新书,却是了解日本历史、文化、社会的绝佳途径。因为80年来的日本,是一个在“新书”修养下的日本。做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日本的新书影响力,相当于中国简明版的“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加上“五角丛书”,加上“新童年启蒙书”等等。
她当即对陪同访问出版社的学者、社科院日本史学者李文明说,我们要选一套书,给中国的读者看。
作为新经典文化的主编,杨晓燕和团队从3200种书中筛选出19种,13种已经出版,其余预计在今夏全部出齐。李文明说,选书的第一原则是:书一定是权威的著作,在本领域里代表日本最高的学术水平。
2015年,出版人杨晓燕在日本书店,被一面墙一样的“岩波新书”震撼到了。
2、
综上所述,作为一名高校数学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数学文化素养,将传统的高职数学教育提升至数学文化教育层面,以提高学生数学素养,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实践证明,在数学文化背景下学习数学,对学生情感态度、思维能力和价值观等都有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使培养的学生不局限于所学专业技能,充分发挥自身能力和智慧,主动适应环境,更好地融入经济社会的大潮中。
“现代日本社会如一面镜子,照见当今中国的现实”。
要素禀赋重心和经济重心的耦合研究结果表明:(1)1978~2017年我国劳均资本重心位于我国经济重心的西北方向,1992~2017年两个重心呈现出 “趋同——偏离——趋同” 的演变关系;(2)劳均资本重心和经济重心的变迁反映了经济政策的变动,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提出都对我国劳均资本重心和经济重心的移动产生了影响,尽管当前对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实行了政策扶持,但东西部经济仍可能会进一步拉大;(3)基于我国劳动力重心较为稳定、资本重心阶段性移动的特征,推断我国劳均资本重心和经济重心耦合关系的变化,更多由区域资本存量的变化所引起。
这是《格差社会》的推荐语。事实上,《过劳时代》一样担得起这荐语。
《过劳时代》不愧是畅销日本十几年的社科经典:“一边是丰富的物质享受,一边是沉重的工作压力……不断飙升的过劳自杀与过劳死,抑郁症、神经失调、社交障碍……”
这样的语言,拿来形容今天的中国,简直不要太合适:人们曾经期待的“休闲型社会”并未到来,“过度劳累的时代”却开始了。为何生产力在发展,人们却越来越疲于奔命?物质享受越来越丰富,业余时间越来越少。其根源在于社会结构还是个人心理?
港口城市以发展经济为导向投资港口时,无论Y市投资多少,D市的投资回报率都高于9.59%,因此会以最大能力投资港口市投资能力<40亿元时,Y市的港口投资回报一直低于城市平均投资回报(8%),此时他显然没有投资港口的意愿,不会投资港口市投资能力>40亿元,其港口投资回报率>8%,他会以最大投资能力投资。
华为的海外高管猝死、南京万达茂总经理跳楼……这样的新闻频频刷屏的背后,涌动的什么样的社会情绪?《过劳时代》从全球化、信息技术、消费社会、管制放松等角度,分析了“过劳”背后的社会动向,指出现代人的普遍心理特征……虽然数据、例证都是十多年前的日本,但用于理解今天的我们,毫无违和之处。尤其有趣的是,书中提到社交账号的普及,让大家没有了上下班的概念,工作和生活没有明显的分野,精准点到了国人随时在线的痛处。
《格差社会》的作者是日本经济学会会长橘木俊诏。“格差社会”即阶层固化、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的社会。
“父母的阶层决定子女的阶层,寒门再难出贵子?”这是本世纪初的日本,也是现在的中国。
2017年,北京的文科状元熊轩昂在接受采访时说:“现在农村地区的孩子越来越难考上好学校,而像我这种父母都是外交官的中产阶级家庭的孩子,享受北京教育资源上得天独厚的条件,对学习习惯和性格上培养都是潜移默化的,每一步基础打的牢靠,所以最后自然就水到渠成,现在的状元都是这种家里又好又厉害的”。
橘木俊诏在书中说到:“在结束义务教育之后,在升入高中或大学之际,种种统计数据证明,就今天的日本社会而言,最具有影响力的因素是父母的收入。”翻译成中国话就是:拼爹。
在日本,最难考的大学是东京大学。在七八十年代,东京大学的学生主要来自名牌公立高中,不太受父母收入影响。而到了本世纪初,东京大学的学生大多来自于学费昂贵的私立学校,其父母的收入在所有大学中处于最高水平。与此相对应的是,90年代以前,日本的社会流动性是很大的,子女很大程度上可以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可以与父母的职业无关。而到了本世纪初,社会流动性正在缩小,父母职业决定子女职业的比重在上升。
橘木俊诏由此提出自己的观念:一个阶层固化,无法反映个人意愿和能力的社会不能算是理想的社会。
反观中国,“寒门出贵子”也越来越成为小概率事件。2008年,温家宝感慨,“过去我们上大学的时候,班里农村孩子几乎占到80%,甚至还要高。”20世纪80年代北大的“寒门学子”占三成以上;90年代中期这一比例开始下滑,2000年之后仅占一成多。2012年《中国社会科学》发表的研究报告通过研究50年数据的结论是:90年代后,只占人口1.7%的社会精英阶层,其家庭子弟占据了40%的北大学生份额。
橘木俊诏认为:格差继续扩大还是减缓,是关乎国家未来的重要问题。橘木对日本高层保有“格差有何不好”“格差扩大又有何妨”的观点,深感忧虑。
这样的书,是学界和出版界对社会的观察、分析和示警。这样的忧虑也具有全球价值。《日本文化关键词》作者藤田正胜认为:“文化和文化之间交流所产生的重要作用就在于,我们能看到我们自己文化中所看不到的东西。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只有和其它文化相遇,我们的文化才能变得更加丰富。”这也是“新经典”引进“岩波新书”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