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就是你的影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影子论文,孩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公共汽车上,中年男人一边悠闲地抽着烟,一边饶有兴趣地给孩子讲故事。同座的女士不停地用手驱散弥漫过来的青烟,中年男人置若罔闻,女士忍不住了,很有礼貌地劝同座把烟灭掉,中年男人总是说把这支抽完就不抽了,可是不久他又拿出一支,在女士下最后通牒时,中年男人说:“我抽自己的烟,与你何干?!”他的儿子附和到:“和你有什么关系?”打了胜仗的中年男人还得意地摸摸儿子的小脑袋。他的得意激怒了车上的其他乘客,他们纷纷指责中年男人,其中有一句话最有力:“你要给自己的孩子做榜样!”
给自己的孩子做榜样!笔者最近在一本题为《我们教育孩子的观念》(李大旭 邵夏珍编译中国商业出版社)一书中再次看到这句话。该书多次提到给自己的孩子做榜样,而且是用标题的形式出现的。该书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克里斯谛·弗朗的爸爸妈妈是一对热衷于慈善事业的夫妻,每年的感恩节,克里斯谛·弗朗的爸爸妈妈都要举办感恩节宴会,专门招待那些家庭遭受不幸的孩子。在克里斯谛·弗朗上五年级的时候,她拿出积攒的750美元,捐给当地的慈善机构,很多人问她为什么这样做,她说:“我看到我的爸爸妈妈一直是在这样做。书中还举了一个反面例子:有一天,弗罗里达州的一位中学生上完排球课回家,母亲见他闷闷不乐,就问为什么,原来,这位中学生排球打得不错,有希望进学校排球队。但教练挑了班上另一名男生,致使他落选。这位母亲听了气急败坏,破口大骂排球教练,并怂恿孩子去质问教练。
一正一反的两个故事,展示出家长言行对孩子的直接影响,可见家长的榜样是非常管用的。弗罗里达州的那位中学生的家长没有意识到,作为家长,应该教育孩子面对现实、接受现实,因为如果家长不能接受现实,实际上是向孩子传递了出一种信息:在受到挫折时,只能去怨天尤人,推卸责任;而不去积极努力,改变现状。我们常常看到,孩子在学校受到纪律处分,家长便对学校的那些合理的规章制度牢骚满腹,而从来没有检查一下自己孩子的行为;刚刚学步的孩子摔跤或者自己不小心撞上了什么大哭时,家长总是用脚狠狠跺地或打击被撞物,以使得孩子停止哭叫。
时代进入了21世纪,随着WTO对中国的接纳,我们的孩子面对的是一个开放的大时代,在这样一个纷繁复杂、各种价值观念并存的社会中,培养一个身心健康的孩子,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责任。我们都希望在孩子身上看到独立、善良、诚实、节俭、创新、进取和乐于助人等优秀品质,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那么,从现在起,就用你的言行做榜样吧。
“我拿什么献给你,我的孩子?”——不是良好的学习环境,不是优裕的物质条件。是做孩子的榜样,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因为孩子可塑性是很强的,他的成长的过程,实际上是模仿家长言行的过程。心理学研究表明:同样的话,父母亲说出来,要比其他人说出来对孩子更有感召力,而且身教胜于言教。因为孩子前进过程中最可能踩出的脚印,就是家长们认为已经遮盖了的那些脚印。在批评血统论的前提下,我们应该充分承认家长言行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家长是孩子人生路上的第一个老师,家长所有言行都直接并且深远地影响着孩子的未来。作为家长,不要轻视自己的言行,尤其是在孩子们面前,应该有榜样意识。
做孩子的榜样,首先应该做一个有教养的家长。在家里要孝敬孩子的爷爷奶奶,让孩子知道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由此推及到热心帮助一些需要帮助的人;在社会上要遵守公共道德,不要像前面提到的那位公共汽车上吸烟的中年男人;要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教育孩子不要在同学中比阔;要让孩子有羞耻感,同时,要知错必改,要养成团结协作的好习惯,在社会上乐于助人。
做孩子的榜样,就应该做一个有进取心的家长。要教育孩子“勤”字当先,从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不断进步;要教育孩子用正确的心态去面对失败和挫折,不要逃避责任;要鼓励孩子大胆创新,勇于探索;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遇事不人云亦云,随波逐流,而是坚定自己的信念,拿出自己解决问题的办法。
做孩子的榜样,就应该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要与孩子建立平等互助的关系,不要动不动就以家长自居发号施令;要让孩子自己做选择、拿主意,包括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对衣服款式、颜色的爱好;在发现孩子长处时要及时表扬,相反,在发现他的行为出现偏差时,要及时批评;要杜绝言行不一致的事情,如自己邀人在家里打麻将,叫孩子关起门来做家庭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