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压力应对特点及其相关因素研究

中小学教师压力应对特点及其相关因素研究

申艳娥[1]2003年在《中小学教师压力应对特点及其相关因素研究》文中认为本研究立足于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辅导,以中小学教师的压力应对方式为突破口,探讨中小学教师压力应对的特点及教师一般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主观压力、性别等人口学特征对教师应对方式的影响,试图探求教师成功应对压力的心理机制,以期有助于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辅导工作及应对研究。 本研究采用修订的教师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已有的应对方式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内蒙古自治区700名中小学教师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小学教师总体压力水平为中等,但承受着较大的工作压力;中小学教师普遍采用适应性应对方式并具有一定的跨情境性,但在应对负性压力时,倾向于采用非适应性应对方式;在应对各种压力情境时,倾向于联合使用几种应对方式并各有所侧重;不同压力情境下,不同人口学特征的教师在不同应对方式上存在显着性差异;一般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主观压力、性别对不同的应对方式具有不同的预测作用,他们可能分别对某种类型的应对方式更具重要性。

马娟[2]2005年在《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应对方式与课堂互动行为关系的研究》文中认为教师的职业压力既是影响教师健康的重要因素,又是影响其工作绩效的重要变量。国内外研究表明:教师的职业压力很大,并已对教师的生活和工作构成了严重的影响。职业压力在教师职业活动中的利弊取决于教师如何应对压力,不同的应对方式必然导致不同的反应结果。但以往的研究中,对压力反应指标的选择极少关注教师的职业行为,为此,本研究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的教师职业行为——课堂互动行为——作为压力的行为反应指标。 综观教师的职业压力研究可以发现,压力与应对研究一直处于分离状态,缺乏系统研究。为此,本研究依据“原因——中介——反应”的过程模式,将不同职业压力水平与应对方式结合起来,将不同应对方式与中小学教师课堂互动行为的不同方面结合起来,把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压力、应对方式与课堂互动行为叁者整合起来进行综合分析。 在研究方法上,本研究采用“课堂行为观察为主,问卷调查为辅”的研究思路,以访谈与问卷调查收集被试的职业压力、应对方式资料。为保证研究结果的有效性,本研究特选择部分被试,通过教师自评、学生评定及现场观察等多种方法对其课堂互动行为进行测评,以逼近课堂互动行为真实状况。在研究工具上,除采用自编、修编的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应对方式问卷进行调查外,还开发了中小学教师课堂互动行为观察记录表及评价工具,以真实刻划中小学教师的这一典型职业活动。 通过多重途径,本研究较为系统地探讨了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及其应对方式对课堂互动行为的影响机制,从而为教师的成长与专业化发展提供依据。 本研究得出如下结论:

陈利平[3]2006年在《幼儿教师职业压力应对方式研究》文中指出个体面对压力情境或事件时,运用自身的内外部资源,会做出一些消除、减弱、预防该压力情境或事件的努力。这种努力就是应对方式或策略,其中这一过程就称之为应对,应对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我国学者经过调查研究,一致认为幼儿教师的压力现状不容忽视,幼儿教师的职业压力对其生理和心理有着严重的影响作用。应对方式是影响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合理的应对方式是缓减压力的重要途径。本文在已有研究基础之上,运用问卷调查法和个别访谈法,分析探讨了幼儿教师职业压力应对方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 (1)幼儿教师职业压力中工作问题为最主要的压力来源,其次分别为经济待遇、人际关系、健康状况、恋爱、婚姻家庭和其他因素。 (2)幼儿教师职业压力应对方式在年龄水平上只有工具性社会支持因子存在差异;在教龄水平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积极认识与直接行动、克制性行动、情感性社会支持、工具性社会支持因子;在职称水平上积极认识与直接行动、集中资源极、行为解脱、否认、精神寄托因子上差异显着;在学历水平上集中资源行动、克制性行动以及行为解脱和心理解脱因子存在显着差异;在婚姻水平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情感性社会支持因子。 (3)工具性社会支持是幼儿教师运用最多的应对方式,其他的因子按顺序依次排列为否认、积极认识与直接行动、心理解脱、精神寄托、行为解脱、集中资源行动、克制性行动、情感性社会支持。 (4)幼儿教师职业压力应对方式影响因素具体包括非情境因素和情境因素。其中,非情境因素有教学效能感、社会支持、主观压力、职业特点;情境因素有压力情境的可控性。 (5)应对方式问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

高洁雁[4]2013年在《中小学教师情绪劳动和职业压力的关系: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文中提出教师职业是高情感投入的职业,是高度情绪劳动的职业。国内外诸多研究表明,教师的情绪劳动会对其学习和工作产生重大的影响,过度的情感投入也会影响教师的身心健康。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塑造者,对该群体的情绪劳动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教师情绪劳动、职业压力和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以丰富相关的研究资料,为深化教师情绪劳动的理论和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本研究以参加河北师范大学国家培训的河北省各地市的教师及石家庄外国语学校的教师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整体取样法,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教师情绪劳动在性别,婚姻状况,教授年级和是否担任班主任变量上存在显着差异。①在表面行为上,男性得分显着高于女性,已婚者得分显着高于未婚者,初中教师得分显着高于小学教师。②在被动深度行为上,未婚者得分显着高于已婚者,小学教师得分显着高于初中教师,班主任教师得分显着高于非班主任教师。2.教师职业压力在授课阶段,教授学科,教龄及日均课时变量上存在显着差异。3.教师的应对方在性别,授课阶段,是否担任班主任,教授学科,教龄及日均课变量上存在显着差异。4.职业压力、应对方式和情绪劳动之间存在显着相关。表现为职业压力与表面行为及主动深度行为有显着的正相关,与被动深度行为有显着负相关;情绪劳动的表面行为与消极应对方式有显着正相关;情绪劳动的主动深度行为和被动深度行为与积极应对方式有显着正相关;被动深度行为与消极应对方式有显着负相关;职业压力与消极应对有显着正相关。5.职业压力和消极应对可以显着预测表面行为;职业压力和积极应对可以显着预测主动深度行为;积极应对可以显着预测被动深度行为。6.消极应对在职业压力和表面行为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

王秀希[5]2007年在《河北省中学教师工作压力、控制点和职业倦怠的关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对河北省中学教师的工作压力、控制点以及职业倦怠的状况进行了调查,并探讨了工作压力、控制点和职业倦怠之间的关系,旨在对我国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提供科学资料,丰富我国教师职业倦怠的理论研究,并为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河北省唐山、衡水、邯郸叁个地区12所中学选取513名教师,以中学教师工作压力量表、控制点量表、教师职业倦怠量表为测量工具,通过描述性统计、多因素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对有效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本研究所得到的主要结论:1河北省中学教师存在接近中等水平的工作压力和职业倦怠,控制点水平处于中等。2教师控制点越高,工作压力感和职业倦怠感就越弱;教师工作压力感越高,职业倦怠感也就越高。3控制点在工作压力和职业倦怠间有显着的调节作用,即控制点减弱了工作压力和职业倦怠的联系强度。

郑晓芳[6]2013年在《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对职业倦怠和工作满意感的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教师职业压力作为教师研究与职业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当前已经成为教育学界、心理学界关注的热点。本研究尝试将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探讨在中国的教育背景下,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对职业倦怠和工作满意感的影响,以期为减缓教师压力,维护教师健康,促进教育教学质量作出贡献。本研究首先修编适合中国文化的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问卷,考察了所用研究工具的适用性。然后通过对348名中小学教师的大样本的问卷调查,对所得数据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予以录入和处理。基于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人格特征、教学效能感、应对方式以及职业倦怠、工作满意感等的描述统计的结果,进行教师职业压力的人口统计学变量的差异检验以及职业压力、人格特征、应对方式、教学效能感与职业倦怠、工作满意感的相关分析,进一步运用方差分析考察不同教学效能感水平、各种人格特征的教师在职业压力各层面上的差异,同时运用多元回归分析考察人格特征、教学效能感、应对方式以及部分人口统计学变量对教师职业压力不同层面的预测作用。最后,分别检验人格特征、教学效能感、应对方式对职业倦怠以及工作满意感的中介或调节效应,构建了职业压力与职业倦怠之间,教学效能感为中介,应对方式及人格特征为调节的混合模型,以及职业压力与工作满意感之间,教学效能感为中介,应对方式及人格特征为调节的混合模型。研究结果如下:1.我国中小学教师当前所面临的职业压力源比较多,尤其是来自考试压力层面和工作负荷层面的压力,同时中小学教师感受到的压力较大。2.性别、年龄、学历、教龄、学校类别、所教科目、从教原因和是否担任班主任等人口统计学变量是影响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的重要因素,任教年级和职称等人口统计学变量在教师职业压力各层面上无显着差异。3.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压力、应对方式、教学效能感、人格特征与职业倦怠、工作满意感之间有显着的相关存在。4.人格特征、教学效能感、应对方式的不同方面对职业压力的不同层面具有预测作用。别无其他选择的从教原因、神经质、消极应对对教师职业压力总分具有正向预测作用。5.不同人格特征组的中小学教师在职业压力各层面上存在显着差异,神经质高分、精神质高分和掩饰性低分的教师职业压力的反应更强烈;神经质高分、精神质高分的教师更容易感到来自家庭人际方面的压力。换言之,在同样的职业压力情境下,性格随和、情绪稳定、人际和谐、外向开朗、社会适应良好的中小学教师不容易受到职业压力的影响。6.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在职业压力和职业倦怠、工作满意感之间具有部分的中介效应。在职业压力与职业倦怠之间,教学效能感的中介效应受到消极应对方式以及人格特征(精神质、神经质)的调节;在职业压力与工作满意感之间,教学效能感的中介效应受到消极应对方式以及人格特征(精神质、神经质)的调节。即教学效能感对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工作满意感的影响是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甘静[7]2006年在《内蒙古高校中年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年期是从青年向老年过渡的时期,这一时期是个体生理逐渐走向衰弱的时期,力不从心是中年人的普遍感受。然而,这一时期又是人一生中家庭和社会责任最多、最重的时期,所谓的“上有老,下有小”、“家庭和事业的顶梁柱”。因此,种种压力落在中年人的肩上,导致中年期成为各种心身疾病的多发时期。高校中年教师和所有的中年人一样承担着繁重的社会责任。但这一群体因其工作的特殊性,尤其需要得到关注。很多研究表明,教师是压力很高的行业,高校教师也不例外,与中小学教师相比,他们承担着教学和科研的双重压力。尤其是中年教师,他们是教学、科研以及管理的中坚力量,承担了比其它年龄段的教师更多,更繁重,责任也更大的工作。故他们对高等教育的发展,人才的培养,进而对经济、社会的影响也更大。本研究结合访谈,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自编职业压力问卷及应对方式问卷对内蒙古地区11所高校834名年龄在36-55岁之间的中年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1.内蒙古高校中年教师心理症状的阳性检出率为45.9%。SCL-90均分在2分以上者占总人数的17.6%,各因子中强迫、躯体化和抑郁症状的均分最高,但都没有超过2分。除了人际敏感因子,内蒙古高校中年教师SCL-90各因子及总分都显着高于国内普通人群。与文中提到的其它知识分子群体相比,内蒙古高校中年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相对较差。2.内蒙古高校中年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在SCL-90某些因子上存在着较明显的性别、年龄、学位和学科差异。中年女教师的抑郁和恐怖症状显着高于中年男教师。36-40岁的高校教师敌对和精神病性症状显着高于

李孝川[8]2006年在《教育改革背景下教师压力的原因分析和缓解策略》文中指出压力感是现代生活的普遍特征,压力问题是一个日益引起全球性关注的问题。压力问题日益严重的现象是伴随着资本与通讯的全球化,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经济产业的模式变化,以及在道德、科学方面的日益变化而产生的结果。压力问题在教师职业中同样普遍存在着。教师这一职业角色,无论是教师们本身还是社会各界,都赋予了它更高的要求和特殊的职业涵义。在我国,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和教师专业化进程日益推进,教师压力问题日益凸现,特别是在广大贫困民族农村地区,众多教师反映现在教师压力太大——升学压力过重,工作强度太大,社会期望太高。所以关注教师的生存状态,探究教师压力的来源并寻求缓解教师压力的策略,是本文重点研究的问题。本研究以六哨乡为个案,是基于以下叁点:六哨乡为云南贫困民族农村地区的一个典型缩影;前期项目提供的可能性;笔者本人对贫困民族农村地区教师群体的关注。 本文共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绪论,介绍选题缘由(时代背景、教育发展、自身因素);陈述教师压力研究综述,对教师压力做出概念界定;根据本研究的需要设计研究思路,包括研究问题的提出、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取向、研究方法的选择及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二部分呈现研究结果和分析,包括正式问卷的统计分析、教育改革中六哨乡教师压力的状况分析、教育改革中六哨乡教师压力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影响六哨乡教师在教育改革中压力的因素探讨。 第叁部分从社会层面、学校层面和教师自身层面探究云南民族贫困农村地区教师在教育改革中压力产生的深层原因。 第四部分在实践的基础上,致力于寻求云南民族贫困农村地区教师压力的缓解途径和方式:引导教师转变观念、适当调整教育改革对教师的客观要求、增强教师应对教育改革的能力、为教师参与教育改革提供支持性的环境、关注教师在教育改革中的顾虑、关注教育改革中教师的情感体验、增强教师在教育改革中的自我效能感。

李群[9]2015年在《中小学教师专业乐观及其相关因素调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教师专业乐观是指教师个体所具有的一类积极信念的总和,是教师积极心理品质的表现,是影响学生学业成就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以"教师专业乐观"中文量表和"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量表为研究工具,对合肥市431名中小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教师的专业乐观与教龄、学段和是否主科教师有关;与压力状况和压力源的关系密切;经常有规律锻炼、有一些良好的业余爱好、有知心朋友、了解心理保健知识的教师,其专业乐观要高;学校开展的有关教师心理保健方面的培训有助于其专业乐观的提升。

钱家荣[10]2007年在《高中教师压力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教师职业压力是当前教师研究的新领域。本文从社会、学校、教师个人叁个维度就国内外学者对教师职业压力的研究进行了介绍和分析,并以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教师为研究对象,开展高中教师职业压力的调查研究和压力管理的实践研究,初步揭示了高中教师压力的现状,压力来源,压力给教师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及高中教师应对压力的策略及效果评价。本研究对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校、教师个体开展压力研究和压力管理实践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尤其对教师个体自我减压有直接的指导作用。论文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文献研究。一方面借鉴国外教师压力研究的历史、现状、内容等,为我国教师压力研究和压力管理实践提供理论参考;另一方面梳理我国学者关于教师压力研究的相关文献,总结我国学者教师压力研究的成果。第二部分是调查研究。利用问卷等形式具体考察了木渎高级中学教师压力的现状、压力来源、压力影响及压力应对策略,不仅印证了我国学者教师压力研究的结果,而且为进一步开展教师压力管理提供了实践依据。第叁部分是管理实践研究。以木渎高级中学为研究主体,开展教师压力管理的实践研究,这使研究更具有实践价值。第四部分是研究建议。主要认为教师压力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主要是政府)、学校、教师个人发挥各自不同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中小学教师压力应对特点及其相关因素研究[D]. 申艳娥. 福建师范大学. 2003

[2]. 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应对方式与课堂互动行为关系的研究[D]. 马娟. 西南师范大学. 2005

[3]. 幼儿教师职业压力应对方式研究[D]. 陈利平. 西南大学. 2006

[4]. 中小学教师情绪劳动和职业压力的关系: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D]. 高洁雁. 河北师范大学. 2013

[5]. 河北省中学教师工作压力、控制点和职业倦怠的关系研究[D]. 王秀希. 河北师范大学. 2007

[6]. 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对职业倦怠和工作满意感的影响研究[D]. 郑晓芳. 吉林大学. 2013

[7]. 内蒙古高校中年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甘静.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06

[8]. 教育改革背景下教师压力的原因分析和缓解策略[D]. 李孝川. 云南师范大学. 2006

[9]. 中小学教师专业乐观及其相关因素调查研究[J]. 李群. 中国特殊教育. 2015

[10]. 高中教师压力管理研究[D]. 钱家荣. 苏州大学. 2007

标签:;  ;  ;  ;  ;  ;  ;  

中小学教师压力应对特点及其相关因素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