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技术大学“中国特色”的研究框架和分析论文

应用技术大学“中国特色”的研究框架和分析论文

应用技术大学“中国特色”的研究框架和分析

夏秀莉

(天津工业大学,天津)

摘 要: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探索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到2020年,接受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学生达到一定规模”。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本质上就是中国应用技术大学重要的任务之一。中国应用技术大学的发展标志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类型向上延伸取得实质性进展,进入了依法发展的新时代。应用技术大学的“中国特色”研究以中国高等教育法规和政策依据,突出顶层设计的鲜明特色,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地方和区域经济发展,坚持应用导向、模式创新,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应用技术大学。

关键词: 应用技术大学;中国特色;研究;分析

中国应用技术大学是具有本科及以上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功能高等学校,服务和满足中国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科学知识和技术成果的应用为导向、为社会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高等学校。

通过反应方程式(5)可知,亚铁离子和铁离子理论比为2:1。控制加入矿浆中的亚铁离子与铁离子的总量为0.021 mol/L,调整铁离子和亚铁离子比值,考察不同比值对回收效果的影响。试验条件:铁离子与亚铁离子总用量0.021 mol/L,氨水0.15 mol/L,温度为60℃,恒温搅拌8 min,其结果如图3所示。

因此,改变流质性状联合吞咽治疗不仅能早期迅速地防止患者误咽误吸、降低肺部感染及留置胃管率,保证患者进食流质食物的安全性,而且能显著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增强治疗效果,缩短治疗周期。本研究因考虑到放射线的副作用及患者依从性问题,故未行动态吞咽造影来评估吞咽反射的时间性,课题组将在下一步研究中从实验学的角度去评估、分析,以进一步佐证改变流质性状联合吞咽治疗对脑卒中致饮水呛咳的治疗作用。

一 应用技术大学“中国特色”研究主旨和依据

突出应用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特征,中国特色应用技术大学的顶层设计上首先要转变思想观念,正确认识以应用技术类型高校以职业和岗位需求设置专业、以多种来源建设师资队伍、以多元主体办学多种形式办学、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特征的办学指导思想,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行业产业发展实际,确定内涵式发展定位;强化人才培养特色,以学生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为目标;强化专业设置特色,构建特色鲜明的学科和专业;强化课程建设特色,重点抓好通识教育与职业教育、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基础理论教育和专业教育、课堂教育与实践教育的有机衔接;打造社会服务特色,开展应用性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积极吸纳行业企业和用人单位参与地方高校顶层设计。

中国应用技术大学作为高等职业教育办学单位,必须遵守中国相关的法律规定,执行国家相关教育政策,履行办学职能、完成人才培养任务。中国应用技术大学同其他高等学校一样,具有相应的办学职能和人才培养特征,它历史性地继承了传统大学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办学职能,并赋予新型职能要求,即应用技术大学“中国特色”要求。从应用技术大学办学类型上,实现多元办学主体、产教融合教育模式、创新职业教育集团的发展机制等。从职业教育的开放沟通上,按照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的规格层次、专业体系、培养方式和质量标准,建立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双向沟通的桥梁。从职业教育本科层次人才培养模式上,加强高等职业教育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着力培养既掌握熟练技术,又坚守职业精神的技术技能人才。从服务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上,坚持内涵发展,主动适应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需要;以多层次多类型一流人才培养为根本,注重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以市场为导向多方共建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将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和创新思维养成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1]配合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广泛参与国际职业教育合作与发展;参与职业教育国际标准与规则的研究制定,[2]开发与之对应的专业标准和课程体系。

二 应用技术大学“中国特色”研究框架和分析

“产教融合”在近年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积累了丰富人才培养的经验,形成了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成为高等职业教育所独特的人才培养模式。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深化产教融合,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坚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制度;通过建立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平台,建立企业技术中心、学校创新创业基地、联合各研究单位创建技术创新平台,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创新实践和成长的途径;推进高端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尝试产学结合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不断增强和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因此,中国特色应用技术大学要继续发挥“产教融合”在技能型人才培养中的独体作用,还要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上探讨和研究人才培养的规律和特点,通过联合地方政府有关机构、行业企业、科研院所等相关部门,按照资源共享、项目融通、优势互补、互惠多赢的原则,建立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协同创新平台,为推动和加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供多方位的实践平台,探讨应用技术大学多元参与、多方协同、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体系。

(一) “立德树人”是应用技术大学的根本任务

中国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培养成果是国家产业发展需要的高端技术技能人才,是引领国家各行业高速经济发展的大国工匠。就是要求应用技术大学要培养具有大国工匠风范、政治思想过硬、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追求卓越的“复合型高技能”人才。我们现在所说的“复合型”人才,强调的不仅是知识的贮备、专业的能力以及高端技能的复合,更为重要的是建立在跨学科融合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人文情怀、科学精神和国际视野,将现代科技时代发展对人才所需要的人格品质、职业道德、进取精神、创新意识、管理能力、协调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等非智力因素融入教育内容中。在“复合型高技能”人才培养进程中,突出“复合”、强化“技能”。

(二) 服务地方和区域经济的发展是应用技术大学“中国特色”的基础

服务区域和行业经济发展对应用技术大学的客观要求,也是学校自身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所在。[2]从人才类型来看,社会经济发展不仅需要一定的高端研究型人才、学术性人才,更需要大量的高端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从人才的层次看,不仅需要大量的中、专技能型应用人才,还需要一大批既具有较全面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同时具有创造性的高层次应用人才。天津滨海新区作为国家重点扶植和培育的经济和产业发展基地,急需培养大量的有理论有技术的高素质、高层次应用技术型人才作为建设者,这些建设者必须具备高级技术技能和较强的专业应用能力,将先进的科学技术及时转化为生产力,加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中国特色应用技术大学更应立足当地,坚持以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主要的服务方向,深入研究区域经济发展状况、产业结构与人才需求,根据地方经济和产业结构的需求,制定建设学科发展规划、设置和调整专业布局,成为服务地方和区域经济发展的人才培养基地和科技创新中心。[3]

(三) 构建“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是应用技术大学“中国特色”的重要组成

4)防硫化亚铁自燃难度大。装置加工过高硫、高氯原油,故造成装置容易出现自燃的部位较多,防硫化亚铁自燃难度极大。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有利于提升中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4]应用技术大学诞生在这个时代,有它诞生的时代意义和时代使命。中国的应用技术大学起步较晚,目前数量少,一般是有应用型大学转型和高职专科院校升格而成,具有这些学校具有承办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的经验,有很好的办学基础。新型的应用技术大学起步高,规格高、目标定位高、建设标准高,在国家倡导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今天,应用技术大学要按照“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水准建设新型的应用技术大学。

(四) 建设“一流”高等职业教育是应用技术大学“中国特色”标志特征

中国特色应用技术大学发展定位应围绕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高层的职业教育办学格局上找准自己发展的方向。中国应用技术大学应当坚定不移地肯定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教育类型,是培养的面向生产、服务、建设、管理第一线,理论基础扎实,专业知识面广,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备创新、开发、应用能力的高水平职业技能型人才的高等职业教育大学。它具有本身鲜明特点,以职业型技术本科教育为主,辐射研究生教育,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高层次教育阶段,是建立在现代技术基础之上的智能技术教育,致力于高智慧、高能力、高能量、集知识、能力、创新、责任于一身的实战人才的培育和培养。

(五) 培养“复合型高技能”人才是应用技术大学“中国特色”的定位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我党对人民教育事业的一贯主张。高校强化政治意识、政权意识、阵地意识,首先应做好的工作是育人,就是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教育、引导、培养学生。在学校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社会等众多工作中,教育永远是第一位的;在教学培育知识、能力、品格等工作中,品格永远是第一位的。学生知识缺了今后也可以补,但一旦做人有问题出了界被淘汰就无法弥补。这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寄托着家庭的希望,更影响着学生一生的发展。

(六) “产教融合”是应用技术大学“中国特色”重要手段

应用技术大学“中国特色”要以全面落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服务地方和区域经济发展”为中心,以建设“一流”高等职业教育为目标,以培养“复合型”高技能人才为重心,以完善“产教融合”、产学研合作办学平台为依托,以传承“工匠精神”、培育大国工匠为核心力量,以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构建教学科研团队为核心,以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为抓手,坚持应用导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转型需要一大批不同层次技术技能人才。近几年,我国中职、高职院校培养了数以万计的技术技能人才,在产业革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仍不能满足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构建中国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是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建设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的必由之路。应用技术大学则是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是一个体系开放、形式多样、结构合理的过程,那么在社会不断发展的同时,建立中国特色应用技术大学,开展高层次职业教育活动,对提高职业教育的总体水平有着重要的标志性的意义,为应用技术大学的发展定位指明了方向。

(七) “双师型”教师是应用技术大学“中国特色”的保障

2018年 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对教师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思想政治和道德标准:教师要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情操,有理想有信念,有高尚的师德,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始终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教书育人全过程,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知识贮备和业务能力:教师要具有扎实学识、和过硬的教学能力;除此之外,职业教育教师要具备较强的技能水平和专业实践能力、技术创新能力以及科技能力。同时具有传播能力,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塑造能力,具有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奉献精神。教育部职成教司司长黄尧指出:“把职业教育做大做强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职业教育工作的目标。”怎样才能办出高质量、高水平、高效益的职业教育,把职业教育做大做强呢?他认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职业教育师资队伍,是一项根本性的措施”。[5]建设 “双师型”师资队伍是应用技术大学实现高等职业技术型人才的基本保障,是培养应用技术型创新人才的关键。应用技术大学应结合学校发展实际和教师的不同特点,围绕专业建设和发展,从政策上和机制上,探索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的途径,在教师的引进、培养、调配等方面建立一整套与学校事业发展相适应的机制,支撑和保证教育和教学质量。

(八) 弘扬“工匠精神”是应用技术大学“中国特色”的教育革命

“工匠精神”内涵丰富,据百度百科词条中解释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它包括:竭尽全力,追求产品的完美和极致;一丝不苟,坚守质量至上的工作要求;持之以恒,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敬业精业,创造行业一流。从深层次解析:“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坚守、专业精业、敢为人先的精神。它汲取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体现爱岗敬业、质量至上的职业追求,热爱工作、担当作为的人生态度、挑战自我、勇于创新的价值取向,是崇尚劳动、崇尚技能、崇尚创造的生动体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添了新的时代内涵。“工匠精神”所蕴含的精神。近年来,弘扬“工匠精神”被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多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它是实现中国的制造业质量的提升、推进制造业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的一种精神力量,它作为人类的精神品格之一,与其民族的尊严、生存和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过去的数十年中,中国人靠着坚韧的力量战胜了艰难险阻,站立在世界的前端,传承“工匠精神”是中国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品质革命,可以敦促高等职业教育学校在专业设置和建设上逐步与新时代接轨。新时期中国应用技术大学要以传承“工匠精神”为核心力量,以培养“大国工匠”为目标,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一带一路”、 “互联网+”等重大战略,面向未来技术和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和新要求,把握良好政策、环境的机遇,担当起培养一大批具有精湛职业技能和崇高职业精神的大国工匠的重任。

(九) “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是应用技术大学“中国特色”质量认证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经济发展大国纷纷制定和发布了相应的文件,将加强教育国际化,培养国际跨文化能力的人才作为高等职业学校的使命任务。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在全球生产要素的份额越来越大,要保持和站稳我国在全球综合实力的优势地位,着力培养自己国际化职业教育人才是当务之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教育部关于《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等相关文件中斗提及: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构建“一带一路”教育共同体;积极参与制定职业教育国际标准,加快职业教育国际化质量认证;加快与“一带一路”国家的国际化合作,推动一批中外院校和企业结对联合培养国际化应用型人才。 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为应用技术大学的教育的国际化提供了平台。

没说就好。颖春说,只要你不是黄土岗林农闹事的幕后指使者,说明你跟周书记是一条线上的人,这次换届你就有希望把那半格升上去。

三 结论

应用技术大学应围绕国家人才战略要求,将深入思考中国应用技术大学办学模式,结合中国实际,探讨应用技术大学办学特色理论,并予以总结提高。要始终把立德树人放在第一位,把立德树人内化到大学建设和管理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在分析自身办学优势、自身专业建设基础与技术积累的基础上,结合地方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确定培养目标并落实到专业建设、课程设置与教学过程中;[6]以问题为导向,从“一流”的学科建设做起,夯实基础,以点带面,形成独特的教育质量标准和办学体系;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与通识教育、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的课程体系,整合教学优质资源,建设综合型、问题导向、学科交叉的新型课程,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现代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推动产学的协同育人机制的形成以及技术创新的研发合作,创新教育模式,改革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质量;发挥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熏陶作用,通过新媒体宣传、示范引领等方式,把校园文化与企业行业文化和“工匠精神”融合起来;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引进、培养等形式,不断提升新时期教师教学能力;借助“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平台,通过引进国际具有先进职业教育办学高校在中国的开展合作办学,建设与国际接轨的技能标准和职业资格质量标准,通过开发与“一带一路”沿边国家合作,构建人才培养和经济发展共同体,为世界经济发展贡献中国经验和中国力量。只有坚持应用技术“中国特色”,才能保持应用技术大学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的通知,《教育部》,2015-10-19.

[2] 徐军伟.万里模式:内生型独立学院的发展道路[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03):109-113.

[3] 王德广,罗筱端.地方高校大学生核心竞争力内涵、特征、功能及其内容构建[J].高教探索,2012(04):33-38.

[4] 赵闯.基于新媒体平台的高校校园文化品牌培育研究[J].现代交际,2019(02):8-9.

[5] 郑声衡.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职业教育研究,2006(01):63-64.

[6] 申丽君,马晓春.德国应用技术大学办学特点及对地方高校转型启示[J].当代职业教育,2016(04):109-112.

本文引用格式: 夏秀莉.应用技术大学“中国特色”的研究框架和分析[J]. 教育现代化,2019,6(51):116-118,121.

DOI: 10.16541/j.cnki.2095-8420.2019.51.041

基金项目: 天津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中国特色应用技术大学实践探索与理论研究》VESP3001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夏秀莉,女,河北人,天津工业大学,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

标签:;  ;  ;  ;  ;  

应用技术大学“中国特色”的研究框架和分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