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残疾人体育发展述评_体育论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残疾人体育发展述评_体育论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残疾人体育发展回眸,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残疾人论文,改革开放以来论文,我国论文,体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残疾人体育运动是一项特殊体育运动,开展残疾人体育运动是发展残疾人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残疾人全面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我国有各类残疾人6000多万,是世界上残疾人数量最多的国家。随着残疾人教育事业的发展,残疾人体育事业与我国残疾人的社会福利事业同步得到了相应的发展。然而,在改革开放之前,我国的残疾人体育活动开展的范围比较小,主要限于沿海及内陆经济发达城市的社会福利单位和盲校、聋校中,各地盲聋哑人协会和民政系统虽然也组织举行小型区域性比赛活动,但没有形成制度化的大规模全国性比赛,也没有举办过残疾人专门参加的全国综合性运动会。改革开放以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残疾人工作,将残疾人体育运动当作一项旨在提高中华民族素质的历史任务来抓,同时社会各界热情支持残疾人体育运动,广大残疾人、残疾人工作者、体育工作者积极参与残疾人体育运动,为残疾人体育运动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残疾人体育组织不断发展

1983年10月,天津市体委、民政局、劳动局、红十字协会联合发起并举办了伤残人体育邀请赛。当时有来自全国13个省、市、自治区的近200名盲人和截肢运动员,参加了田径、游泳、乒乓球等项目的比赛。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举办的规模最大的一次残疾人运动会,它为我国残疾人体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标志着我国残疾人体育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借这次伤残人体育邀请赛,国家体委、民政部、劳动人事部、教育部、卫生部、中国红十字总会、中国盲人聋哑人协会、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等九单位在天津召开了全国伤残人体育工作者和运动员代表大会,并于10月21日成立了中国伤残人体育协会(1991年,中国伤残人体育协会更名为中国残疾人体育协会),同时发出了《关于积极地、有计划地开展伤残人体育活动的通知》。《通知》中说:“伤残人体育是社会主义体育事业的组成部分。发动和组织伤残人锻炼身体,参加体育比赛,不仅可以增进身体健康,恢复增强肢体和内脏器官功能,而且可以扩大生活领域,丰富生活内容,增添生活乐趣,鼓舞他们增强生活的勇气和信心,为四化建设贡献力量。因此,开展伤残人体育活动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各部门应予以重视,加强领导,把伤残人体育进一步开展起来。”《通知》要求:“首先,要广泛宣传伤残人体育的重要意义,宣传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党和政府对伤残人的照顾和关怀,唤起各部门、各方面以及整个社会都来关心和支持伤残人参加体育活动;其次,要积极筹建地方和基层伤残人体育协会,把各方面的力量都组织起来,有计划地开展活动,组织比赛;第三,伤残人体育是一项新的工作,基础差,底子薄,一方面缺乏经验,另一方面还存在很多困难,需要全社会各有关部门从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各体育场、馆要为伤残人开展体育活动,组织体育比赛提供方便,尽可能优待伤残人参观比赛,有条件的地方还应划出区域或设置专门席位。”

继1983年成立中国残疾人体育协会之后,中国弱智人体育协会、中国聋人体育协会及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残疾人体育协会也相继成立;在一些大、中城市及福利企事业单位、社区、特教学校广泛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群众性体育活动,成立了残疾人体育组织或以残疾人体协为依托的轮椅篮球队、举重队、轮椅竞速队、轮椅网球队、坐式排球队等,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交流和比赛,举办了简便易行的田径、游泳、自行车、举重、乒乓球、盲人定向、门球和聋人航模、律动操等有特色的体育项目,积极探索了有益于开发智残儿童潜能的体育、娱乐项目。

二、残疾人体育法令法规相继出台

改革开放以来,各级政府加强了对特殊教育工作的领导,在党中央的文件和国家法律中都明确地提出了要发展特殊教育。1986年4 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九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为盲、聋、哑和弱智的儿童、少年举办特殊教育学校(班)。”1988年至1990年的3年间, 国务院相继批转了国家教委等部门拟定的《关于中国残疾人事业五年工作纲要》、《关于发展特殊教育若干意见》。随着《中国残疾人事业“八五”计划纲要》(1991年—1995年)、《中国残疾人事业“九五”计划纲要》(1996年—2000年)、《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五”计划纲要》(2001年—2005年)、《残疾人保障法》(1990年)、《残疾人教育条例》(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1995年)、《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颁布,我国残疾人的教育和体育工作日益走上了法制的轨道。

1991年,国家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规定:“国家保障残疾人受教育的权利。残疾人受教育,实行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以普及为重点的方针。组织和扶持残疾人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娱乐活动,举办特殊艺术演出和特殊体育运动会,参加重大国际性比赛和交流。”在这部法律中规定,政府、社会鼓励、扶持残疾人参加各种特殊的体育活动,它标志着我国残疾人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在残疾人保障法的基础上,我国的体育法、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等法规都对残疾人体育作了相应的规定和要求。如《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中规定:“要尽可能地安排有生理缺陷或某些疾病的学生进行适当的体育保健、医疗体育和矫正体育活动,帮助他们改善体质状况,提高他们的健康水平。”《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也明确提出,广泛开展残疾人体育健身活动提高残疾人的身体素质和平等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第十六条规定:“全社会应当关心、支持老年人、残疾人参加体育活动。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为老年人、残疾人参加体育活动提供方便”。国家批准的残疾人事业五年工作计划将开展群众性和竞技性残疾人体育列为重要内容,下达至各地执行,各级政府将开展残疾人体育纳入自己的职责,不但要提供特殊的指导,而且还要提供必要的训练场地和训练器具,随着对这些法律、纲要、计划的贯彻执行,各地的残疾人体育活动蓬勃开展。

三、残疾人体育训练工作日益发展

“九五”期间,依托现有体育场馆设立全国残疾人体育训练基地4个(南京、福州、昆明、西安),省级残疾人体育训练基地52个,地市级训练基地230个,共派出31个团(队)、657名残疾人运动员参加国际综合或单项比赛,共获得386枚金牌。截止2000年,已有相对稳定的兼职残疾人体育教练员和辅导员1587人;累计举办残疾人体育干部、教练员、医学分级人员、竞赛工作人员、各项目裁判长培训班16个,765人次接受培训。

据统计,截止2000年底,我国已开辟或设立省级残疾人体育活动场所124处、地市级体育活动场所595处;各省共开发适合各类残疾人参与的体育健身项目85个;举办了各级残疾人体育业务培训班近300个,万余人次接受了培训;约有54万残疾人参加体育健身活动,5年累计达到281万人次。“九五”期间,累计举办省级残疾人运动会及各类残疾人群众体育比赛活动202次,残疾人参与人数接近25000人;举办市、县级残疾人群众性体育比赛活动约1900余次,有8万余残疾人参与。参加地、市、县级举办的残疾人运动会和选拔赛的业余运动员累计已达到20余万人次;北京体育大学、首都体育学院、上海体育学院等部分体育院校还先后设置了残疾人体育选修课目及体育保健康复专业,扩展了体育专业的学习和研究领域,也为建立残疾人体育学科奠定了基础。各级体校培训残疾人体育人才,逐步形成了残疾人体育业余训练队伍;残疾人体育专职干部队伍逐渐扩大,有数百名高水平教练员、裁判员介入残疾人体育训练、竞赛组织工作。同时成功举办了六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和第六届远南伤残人运动会。近年来,每年还举办十余项全国单项赛事,参赛项目由80年代的4个拓展到14个,参加全国性比赛的残疾人运动员累计超过数万人次。

四、残疾人体育逐步走向世界

我国残疾人体育正在迅速发展,已经走向世界,并不断地开展国际间交流。中国残疾人体育协会已相继加入了国际残疾人奥林匹克委员会(IPC)、 国际残疾人体育组织(ISOD)、国际盲人体育协会(IBSA)、国际脑瘫人体育协会(CP—ISRA)、世界聋人体育联合会(CISS)、国际轮椅运动联合会(1SMWSF)、国际特殊奥林匹克委员会(SO1)、远东及南太平洋地区残疾人运动会联合会(FESPIC)等。

多年来,在国家体委和残疾人奥林匹克中心等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我国残疾人体育遵循“普及与提高相结合,重在参与”的原则,取得了显著进步。自1982年以来,我国参加了6届残疾人奥运会、5届远南残疾人运动会、4届特殊奥运会、4届聋人奥运会以及盲人运动会和多项世界锦标赛,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1989年在日本神户举行的第五届远南残疾人运动会上,仅有56名运动员的中国代表团获得金牌99枚、银牌32枚、铜牌8枚,金牌数和奖牌数均居第一位。 中国代表团在第四、五、六、七、八届远南残疾人运动会上连续保持金牌、奖牌总数第一。2000年11月4日至8日,第六届亚太聋人运动会举行时,我国派出37人的代表团参加,共夺得17枚金牌、23枚银牌、22枚铜牌,位列参赛国家和地区的首位,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聋人参加国际体育赛事获得的最佳成绩。第二十届聋人奥运会于2005年1月16日在澳大利亚墨尔本闭幕,中国代表团获得了超过历届之和的金牌和奖牌数,共获得5枚金牌、8枚银牌和4枚铜牌的优异成绩,名列金牌榜第9位。

1984年3月,先于健全人奥运会,我国盲人姑娘赵继红、平雅丽分别夺得B3 级和B2级女子跳远两项冠军,实现了我国运动员在奥运史上“零的突破”。1988年在汉城举行的第八届残疾人奥运会上,我国派出43名运动员,获得44枚奖牌,破15项世界纪录。中国残疾人体育代表团在1996年美国亚特兰大举行的第十届残疾人奥运会上首次进入世界残疾人体育十强。2000年第十一届残疾人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位居金牌榜第六位。2004年雅典第十二届残疾人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获得金牌63枚、银牌46枚、铜牌32枚,金牌数和奖牌数141枚,位居金牌和奖牌榜第一位。

五、结语

国际残疾人奥林匹克委员会(IPC)追求把残疾人运动融入奥运会活动, 通过比赛把残疾人融入社会,通过参加残奥会和其他比赛的机会,把各种残疾人和各个国籍的残疾运动员融合在一起。近20年来,我国高度关注伤残人群体,发展和扶持残疾人参与体育活动和体育竞赛的实践表明,我国政府在倡导残疾人自强、自重、自尊、自主方面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和实施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具体措施,其工作思路是与国际残疾人奥林匹克委员会所追寻的宗旨相一致的。残疾人体育运动的开展既为残疾人的工作和生活注入了新鲜和丰富的内容,也为全社会寻求长治久安、人文和谐的良好环境创造了条件。

标签:;  ;  ;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残疾人体育发展述评_体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