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视野下的城乡规划转型发展论文_张晓芳

生态文明视野下的城乡规划转型发展论文_张晓芳

山东东朔规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山东临沂 276000

摘要:中国的城乡规划正处在新的发展环境之下,人类文明在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已经迈入生态文明的新阶段。党和政府提出了“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新要求。针对城市发展的现状需求和未来趋势,中国的城市转型发展势在必行。国家开展了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实践活动。在此过程中城乡规划取得了成效,同时也存在着问题。在生态文明视野下,城乡规划理念需要转变,规划目标需要提升,规划内容需要优化,规划技术需要创新,规划政策需要衔接。

关键词:生态文明;城乡规划;转型发展

引言

中国的快速城镇化进程始终伴随着人口众多、资源紧缺、环境脆弱、区域发展不平衡等许多瓶颈问题和矛盾。当前,低质量高代价的传统城镇化发展模式已经问题频现、难以为继,不仅使经济发展质量难以提高,也使资源环境不堪重负。因此,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城市发展向低碳、生态、绿色转型已经成为当前中国的重大战略任务。2012年召开的党的十八大更是将“生态文明”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未来中国城市的发展必然更加坚定地朝着低碳、生态、绿色的方向迈进。

1 新的规划背景

1.1新的人类文明转型

文明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成果,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人类文明在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已经迈入生态文明的新阶段。相对于工业文明,生态文明可以看作是人类文明的更高阶段。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为特征的工业文明,在物质生产取得巨大发展的同时,对地球资源的索取也大大超出了合理的范围,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已达到临界状态。重新审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关系,从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已日益成为全世界的共识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简言之,生态文明是对现有文明的超越,它将引领人类放弃工业文明时期形成的重功利、重物欲的享乐主义,摆脱人类与生态两败俱伤的悲剧,引导人与自然的关系由对立失衡重新走向和谐发展。

1.2新的社会发展期许

人类社会的发展实践证明,如果生态系统不能持续提供资源、能源、空气和水等生存要素,物质文明的持续发展将会失去载体和基础,进而整个人类文明都会受到严重的威胁。因此,在深刻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党和政府对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所呈现出的一系列阶段特征进行科学判断和分析,明确提出了“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要求。生态文明是当前中国转型发展的大势所趋,也是人民过上更美好生活的民心所向。生态文明建设早已超越了单纯的节能减排、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范畴,上升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高度,从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到全面促进资源节约,从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到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展望未来的生态文明建设,我国将更加尊重自然规律,更加依靠发展方式转变,更加突出制度保障,更加重视全民参与。

1.3城乡规划存在的问题

尽管绿色生态城区是我国建设低碳生态城市过程中提出的一个更为切合实际的发展目标,但由于宏观指导政策的缺失以及内涵理解上的不充分等原因,在规划建设实践中仍存在不少误区和问题:对绿色生态城区的认识过于狭义,主要还停留在绿色建筑层面;对城区全面的节能降耗减排等核心问题关注不够,低碳、生态、绿色的发展理念还停留在宣传、炒作层面,实际落实尚未做到完全到位,未来可以提升和改善的空间较大等。目前存在的一些典型的共性问题包括:(1)发展定位偏高,指标量化趋同;(2)地貌改造过度,开发强度过大;(3)规划编制杂冗,引导作用受限;(4)城市特色不强,公共参与匮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生态文明视野下城乡规划的转型发展

2.1规划理念的转型

在进行城市建设的过程之中,盲目地以扩张城市建设用地的方式来发展城市式不可取的,这也并非城市健康发展地长久之计。在城乡规划的过程中,要注重规划理念的转型,落实生态文明的规划理念,要依据实际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可以采取地具体措施有:建设城市保护绿化带;对城市地交通进行立体规划,鼓励市民乘坐公共交通出行;在规划城市地过程中保护耕地和林地,尽量做到少破坏甚至是不破坏生态植被。

2.2规划技术的更新

城乡规划地过程中切忌盲目,在规划之前可以利用先进的技术对规划进行辅助,争取能够充分利用城市资源,做到因地制宜地发展城市。目前可以应用到城乡规划中的技术主要有RS技术和GIS技术等,利用ArcGIS软件对城市用地进行分析可以避免城市规划用地不当和土地资源利用不充分的问题。

2.3规划内容的优化

从规划内容这一方面来看,要多把城市的生态环境作为规划的基础,城乡规划的前提是生态环境承载力,规划的准则是自然和城市的环境融合,城乡规划的内容广泛,涵盖了城市空间、交通、建筑、工业等多方面的内容。重视全局规划中的统筹兼顾性及区域的特色性,根据各区域的具体实际情况来灵活应用各类规划方案。以发挥各区域的特色为工作基点,切实考虑该区域在文化、民俗传统及生态环境等方面所独有的优势并加以利用,在全局上对各区域进行协调和统筹兼顾,在共同繁荣发展的同时,保证各区域的独特性,充分利用区域独有的资源及文化优势,在发展经济、完善城乡规划建设体系的同时又可以保留各区域独特的民风民情。灵活运用各类发展策略,针对具体情况以及实际工作中每部分的独有特点制定科学的规划方案,通过灵活的变动和调整,实现城乡规划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

2.4规划政策的衔接

当前对低碳生态城市规划建设起促进和保障作用的法规政策体系还很不完善,政策、市场、技术三方联动的体制创新仍需不断探索。低碳生态城市规划建设涉及的能源、资源、土地、水、环境保护、经济等法律法规还需要进一步衔接,其规划的实施管理应当通过强化宣传教育、倡导公众参与、完善实施监督、创新管理协调等多方面的手段来建立保障机制。当前迫切需要总结国内外成功的低碳生态城市建设案例,逐渐转化为可推广、可复制的组织和运营方式,形成明确的引导低碳生态城市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和技术导则;同时,制定促进低碳生态城市发展的有关财税、产业配套政策,以城市公共政策的形式从宏观上提高城乡规划的实施效能,引导和保障低碳生态城市发展。公众参与是社会支持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具体体现,是实现绿色发展目标的重要保证。低碳生态城市理念除了贯彻于各项建设中,还应逐步引入到居民日常的生活中,以此来逐步调整城市的生产结构和消费结构,从根本上改变城市旧有的粗放发展模式。在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上,需要政府、企业、公众的共同参与,通过开展系列宣传教育、示范评选等多种方式推广低碳生态的理念,培养公众的环境素质、环保意识和绿色消费意识,在衣、食、住、行、用各个方面体现绿色生活理念,从而达到全社会运行的绿色与生态。

结束语

创新是事物发展的永恒动力。创新城乡规划理念和方法,建立完善的低碳生态规划体系,将低碳生态城市的发展理念和目标与现有规划体系充分衔接,以在规划中得到真正的体现;同时对传统空间规划方法和技术进行提升,借助新的技术手段分析研究生态理念植入城市规划的可行方法和途径,明确不同尺度的绿色生态城市规划编制的目标、原则和方法,明确不同规划要素(理念、目标、内容、技术、政策)相应改变的内容和深度;在遵循科学性、时效性、可比性、与决策相关、易于获取、简明性、普适性和敏感性的原则下,分类建立低碳生态城市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切实有效地引导和促进低碳生态城市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沈清基.论基于生态文明的新型城镇化[J].城市规划学刊.2013(01).

[2]赖文俊.试析生态文明视野下的城乡规划发展[J].江西建材.2015(11).

[3]李迅.生态文明视野下的城乡规划转型发展[J].城市规划.2014(S2).

论文作者:张晓芳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7

标签:;  ;  ;  ;  ;  ;  ;  ;  

生态文明视野下的城乡规划转型发展论文_张晓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