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依赖、技术创新和中国的产业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产业发展论文,技术创新论文,中国论文,资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947(2015)04-0056-12 技术创新是资源型产业可持续发展和化解资源诅咒的根本路径。伴随着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间的多样化,尤其是在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推动下,自然资源的丰裕度不再是决定地区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萨克斯和华纳发现自然资源丰裕度并不是经济增长的结构性决定因素,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较为复杂(Sachs & Warner,1995)。丰裕的自然资源可能成为区域发展的助力,也有可能发生资源诅咒(Auty,1993;ER Larsen,2004)。大量文献认为价格剧烈波动、挤出效应、制度弱化、“荷兰病”、对教育的忽视等5种可能的传导机制(Frankel,2010;Gylfason,2001)是诱致资源诅咒的主要因素,而制度创新、货币政策、汇率政策等措施可以破解和规避资源诅咒(Collier & Hoeffler,2004)。并且技术创新也是规避资源诅咒的有效措施。麦克莱恩和泰勒的研究发现矿业生产部门的技术创新以及渗透于整体经济的技术创新能力是澳大利亚经济繁荣的重要因素(McLean & Taylor,2001);欧文的研究也发现较低的铁矿石原料价格和异常迅速的技术创新是1895-1910年美国钢铁产业竞争力形成的原因(Irwin,2000)。 近年来,许多国内学者也从不同角度研究了资源依赖尤其是资源诅咒在经济增长和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徐康宁、王剑(2006)认为在我国省际层面存在资源诅咒;邵帅、齐中英(2008)则发现西部地区能源开发对技术创新和人力资本投入有挤出效应,以及政治制度弱化效应从而阻碍经济增长;有学者认为人力资本不足是制约我国省际层面资源诅咒的关键(胡援成、肖德勇2009)。方颖等(2011)发现伴随着经济发展,我国城市层面不存在资源诅咒。孙永平、叶初升(2011)探讨了资源依赖、地理区位与城市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发现资源依赖与城市经济增长之间依然呈现反相关关系,地理区位与自然资源依赖对城市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联合影响;通过降低人力资本投资意愿,阻碍FDI流入,弱化民营经济增长等渠道,资源丰裕导致的资源依赖阻碍了城市的经济增长。杨莉莉等(2014)首次利用空间计量方法,对资源产业依赖如何影响我国省域经济增长及其传导机制进行了实证考察。结果表明:我国省域经济增长的空间依赖关系表现为正向的溢出效应,从空间经济视角经验考察资源诅咒命题是必要的;在考虑经济增长空间相关性之后,资源诅咒假说和条件收敛假说在我国省域层面均是成立的;资源产业依赖主要通过对技术创新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的挤出效应、削弱制造业投入的荷兰病效应以及强化政府干预程度的制度弱化效应,对我国省域经济增长产生显著的间接抑制效应,其中荷兰病效应是首要原因。 在区域资源依赖研究方面,唐志强(2006)通过对甘肃资源依赖型企业转型退出障碍和路径选择的分析,提出了甘肃资源依赖型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周亚雄、王必达(2011)的研究也发现甘肃的工业优势行业主要集中于资源型产业,由于资源型产业的比较优势吸引了大量的生产要素,使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得不到足够的要素支持而陷入资源诅咒陷阱,实现经济增长的方式从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是甘肃摆脱诅咒的可行的路径选择。孙晓芳等(2011)通过分析山西实现动力转型的原因,指出由资源依赖向创新驱动转型的思路,并提出转型的重点为知识技术创新、文化创新、制度创新和政府创新,山西省实现动力转型的具体路径是进行大力资本创新和区域创新体系建设。 综上所述,在中国各省区存在较大要素禀赋结构差异的情况下,劳动生产率、产业结构、工业化进程等存在较大差异。为此,本文从分产业行业的角度研究资源依赖、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的作用机理,并且实证检验资源依赖、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这项研究突破了原有将所有制造业产业放在第二产业“大箱子”里的模糊性概念,探索更为细分的资源依赖、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比较资源型产业和非资源型产业的资源依赖和技术创新差异,将有助于缩小产业间的技术差距和化解资源诅咒,有助于产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理论与模型 本文的理论模型借鉴安虎森等(2012)提出来的两地区三要素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修正。假设一个经济体由两种产业形式构成:资源型产业与非资源型产业;有三种生产要素:劳动L、资源与资本。劳动总量固定为L且可在产业间进行自由流动,并且不存在工资差异。资源型产业与非资源型产业的劳动量分别为。无论资源型产业与非资源型产业;资源与资本都是不可流动的特定要素。假设资本具有内生的技术创新能力,从而资本具有累积特征:;自然资源具有不断衰减的特性,即,于是为了防止资源型产业因资源耗竭而衰亡,假设在资源使用上实施技术创新A≥1、>0,则实际可用于生产的资源禀赋为。显然,如果A=1、=0,资源型产业的发展完全依赖自然资源,即完全资源依赖型的发展方式;如果A>1、A>0,资源型产业的增长具有一定的技术创新驱动特征。 假设两个产业形式构成一个完全竞争市场,劳动实现充分就业,生产具有规模收益不变特征且生产技术保持不变。资源型产业使用含有技术创新的资源与劳动生产一种资源型产品x,其价格为;非资源型产业使用资本与劳动生产一种非资源型产品y,其价格为。为方便起见,不考虑技术创新的价格,假设L、资源与资本的价格分别为,且商品价格保持不变。最后假设消费者的偏好相同,且追求效用最大化(安虎森等,2012)。 按上述假定,建立x、y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一)完全资源依赖型增长方式 资源型产业的资源依赖性取决于=0和>0。因此,由式(1)~式(3)可以计算得出: 因此,在完全资源依赖型增长方式下,由于劳动具有从资源型产业流向非资源型产业的要素转移效应,同时投资意愿在资源型产业下降,在非资源型产业上升,必然导致资源型产业的经济逐步衰退,并在长期必将落后于非资源型产业。根据式(4)和式(5)得出,。这说明资源不断衰减使得资源型产业可用于生产的资源投入下降,经济的绝对产出水平将呈递减趋势;同时由于资源型产业的衰退使得其与非资源型产业间的差距呈扩大趋势。,这表明在非资源型产业资本积累的增加,产出不断递增,进而扩大非资源型产业的发展优势。 (二)技术创新下的资源依赖型增长方式 综上所述,在完全资源依赖型增长方式下,资源型产业衰减是不可逆转的,并且和非资源型产业的发展差距会越来越大;只有技术创新才是资源型产业降低资源依赖度,实现转型升级和技术驱动型转变的重要手段,并且可以促使资源型产业摆脱资源诅咒,抑制资源型产业的衰退。 三、实证研究 (一)模型设定与变量定义 结合萨克斯和华纳(Sachs and Warner,1995),徐康宁、王剑(2006),邵帅(2010),安虎森等(2012)的截面数据模型及改进模型,综合考虑产业发展与资源、资本、技术创新关系,建立基本面板数据回归模型如下: 其中,被解释变量y表示某一产业的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表示滞后一期的劳动生产率的自然对数,lmiα为自然资源丰裕度,X为其他控制变量向量集,下标k代表产业,t代表年份,为随机扰动项。 1.自然资源丰裕度指标。本文采用某一资源型产业职工收入占地区职工总收入的比重(丁菊红、邓可斌,2007)。某一资源型产业人口比重=某一资源型产业人口/地区单位从业人口,其中地区单位从业人口=年末单位从业人员+城镇私营和个体从业人员。 2.控制变量选择。根据产业发展的要素理论,劳动、资本与技术投入可以作为解释变量。本文重点讨论技术创新在资源依赖和产业发展中的作用,故在控制变量的选择上侧重于表达技术水平与创新能力的指标,选择如下控制变量。资本丰裕度指标,资产负债率(vg)=总负债/总资产;技术水平与创新能力(tc)=研发费用/主营业务收入;人力资本投资(hi)=职工教育费/主营业务收入。具体的回归模型如下: 显然,如果>0,则资源成为促进产业发展的要素,而如果<0,则存在资源诅咒效应。 (二)数据来源 本文选择中国39个产业作为样本来源,其中资源型产业为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采选业、其他采矿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金属制品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和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等14个产业;非资源型产业为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烟草制品业、纺织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家具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橡胶制品业、塑料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和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等25个非资源型产业。数据来源于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统计年鉴,时间间隔为2003-2012年。 (三)计量检验与讨论 在计量分析中,我们对39个产业分别按全样本、非资源型、资源型等3个样本进行面板数据回归。在回归方法上,采用随机效应回归和按产业的固定效应回归。由于本文采用数据类型为panel数据,而研究基于panel数据的变量之间的关系,必须考虑数据的平稳性,所以本文对panel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发现面板数据的单位根和协整检验符合统计规律。之后对面板数据模型进行估计,结果如表1,表2。 如表1所示,资源型产业的自然资源丰裕度系数为负,在其他样本情形下自然资源丰裕度系数为正并且通过了10%的显著性水平检验。这说明资源型产业发展和资源丰裕度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即资源诅咒;与此相对,非资源型产业和和资源丰裕度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这是因为技术水平与创新能力较弱和资源型产业有垄断特征。 从产业发展的驱动要素来看,资产负债率的系数均为正,在1%的显著性水平是满足检验,这说明资产负债率对产业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各个样本的技术水平与创新能力比较弱,只有资源型产业不满足10%的显著性水平检验。人力资本投资对产业发展起重要作用,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满足检验。技术水平与创新能力和人力资本投资的回归结果说明了非资源型产业的增长具有明显的技术推动型特征,并且人力资本具有从资源型产业向非资源型产业的要素转移趋势,这说明了人力资本结构和产业结构变动具有显著的匹配性。人力资本水平提升及结构优化将会加速我国产业结构转型与升级,形成未来我国持续、稳定发展的强大动力(张国强等,2011)。 为了更好地说明资源型产业和非资源型产业的资源依赖和技术创新,本文进一步对样本进行固定效应的估计,如表2。对于资源型产业来讲,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和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等4个产业的系数为负,说明这几个产业发展没有有效利用资源,也没有进行有效率的技术创新。从这4个产业的组织特征来看,垄断特征非常明显。垄断已经成为资源型产业资源效率提高和提升技术创新的障碍。 从上文的实证结果可以发现,技术创新和资源依赖对产业发展的作用方向影响程度,并且呈现出以下规律: 1.技术创新和资源依赖在资源型产业和非资源型产业中的驱动作用不一样。回归结果表明,非资源型产业发展具有显著的技术创新驱动型特征,而资源型产业发展则呈一定的资源依赖型特征,同时又不得不面临着资源衰减以至枯竭的威胁。资源型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与资源丰裕度下降以及垄断特征明显导致其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差,即资源诅咒。这种计量结果表现出来的资源诅咒,并非说明资源型产业没有发展,而是表现出和资源丰裕度不一致的发展态势,没有将自然资源的生产效率发挥出来。垄断会降低资源型产业的技术进步,源于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率比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低(Tan and Tan,2005;赵兴庐等,2014)。 2.技术创新是资源型产业完成技术驱动型转变的重要手段。资源优势,特别是传统要素资源拉动是资源型产业的主要驱动力,科技带动效应在资源型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并不明显,它面临着节能降耗、保护环境、科技创新“三块短板”。这就需要通过科技创新推动资源型产业形态进行创新并提升产业素质。随着资源、能源的深度开采,边际成本也在不断上升,资源产业竞争力不断下降,迫切需要实施转型发展,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加之资源型产业的资产专用性强,产品中凝结的技术性要素少,前后向正外部性都不大,这就造成了资源型经济对技术的需求相对较弱,尤其在产品的更新换代、新产品开拓、成本优势等方面的技术进步相对比较缺乏,使资源型产业技术进步缓慢(张复明,2011)。因此,技术创新是资源型产业最显著的推动力,必须在创新环境、创新文化的形成与创新人才的培育方面加大投入并引进消化合适的技术。 3.垄断特征阻碍资源型产业的资源效率提高和技术创新。资源型产业的垄断特征使产业的整体技术层次还比较低,产业链条较短,产业带动力不强,先导和带动作用低。行政垄断、市场分割严重是资源型产业的特征之一,以市场化、产业化为方向的科技创新体制往往难以形成,科技创新活动往往难以对整个工业产业产生重大的影响。 四、结论及启示 本文通过构建一个两产业三要素模型,从理论上探讨了技术创新和资源依赖对产业发展的作用,然后利用我国39个工业行业2003-2012年的数据为样本进行计量观察,结果发现:(1)技术创新是资源型产业降低资源依赖,抑制资源诅咒,完成技术驱动型转变的重要手段。技术水平与创新能力和人力资本投资的回归结果说明非资源型产业的增长具有明显的技术推动型特征,并且人力资本具有从资源型产业向非资源型产业的要素转移的趋势。(2)资源型产业发展呈一定的资源依赖型特征,其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与资源丰裕度下降以及垄断特征明显导致其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差,尤其是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和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等4个产业。资源型产业的垄断特征是资源效率提高和技术创新提升的主要障碍。 因此,技术创新是资源型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路径,可以完成替代产业与接续产业的发展。但是从中国技术选择的实践来看,部分具有战略性的科技必须依靠自主创新来解决,完善技术选择路径需要做好如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1.创新技术选择平台。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同时,中国产业发展出现了产业园区化和产业集群化的特征,在这种产业发展模式下,技术选择、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的效率不断提高。针对这种情况,要不断探索通过有效的行政和市场手段,促进新兴产业向专业园区集聚,为发挥技术选择在产业转型升级中的作用提供组织平台和传导平台(刘旭东,2012)。要加快培育创新型产业集群,包括发展新的产业集群和推动现有产业集群转型升级。依托重点资源型企业发展配套企业,提高产业协作水平,发展一批创新型产业集群。 2.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努力培养造就一支梯次合理、素质优良、新老衔接、数量充足,能够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富于创新精神的人才队伍。这就需要提高教育水平、加大教育投资和科技投入力度;整合科技资源,建立统一协调机制,强化区域内科技资源、科研力量的共享与交流;同时要通过改善工资待遇等政策措施积极吸引外来人才,提高全社会的技术创新能力。要以项目、课题、团队为载体,坚持市场配置和组织选拔相结合,吸引人才向关键行业、重点企业和生产一线聚集。 3.打破垄断,鼓励技术创新的兼并重组。垄断影响企业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制约企业技术的创新。因此,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机制,有助于资源型垄断行业降低资源依赖程度,提高资源效率(严海宁、汪红梅,2009)。同时,鼓励兼并重组,尤其是跨行业跨区域跨所有制的兼并重组有助于技术选择创新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这就要求在规模效益显著的行业采取措施,努力营造有利于企业兼并重组的政策环境,支持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完善治理结构,增强技术优势(薛继亮,2013)。 4.引进和研发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技术。要积极发展煤、电、热、化多联产技术,以及煤炭高效集约开采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煤炭深加工综合利用技术,冶金产品深加工技术,电力机组的节能降耗减排技术,重汽整车和煤机成套技术,环保节能材料生产工艺技术,在资源型产业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实现技术突破。资源依赖、技术创新与中国产业发展_资源诅咒论文
资源依赖、技术创新与中国产业发展_资源诅咒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