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血逐瘀法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52例论文_王娜

王 娜

西安市中医医院心血管内科 陕西 西安 710000

【摘要】 目的 观察破血逐瘀法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52例采用破血逐瘀法加西医治疗,对照组45例仅采用西医治疗.4周后分别测心电图、超敏C反应蛋白及凝血系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总有效率为94.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78%,,两组比较P<0.05.结论 破血逐瘀法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好,而且无明显的毒副作用及禁忌,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 破血逐瘀法; 不稳定型心绞痛【中图分类号】R541.4【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5302(2015)09-0829-01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一种冠心病的急性心脏事件,是介于慢性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中间临床综合征.是由于冠状动脉内斑块破裂、出血、血栓形成部分堵塞冠状动脉造成严重心肌缺血的综合征,易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和猝死.该病目前西医的治疗方法包括硝酸酯类、倍他受体阻滞剂、抗血小板聚、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及他汀类药物等.但西医的预后欠佳,有出血、头痛、肌溶解等各种副作用.我们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破血逐瘀法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52例,并与单纯西药组45 例对照,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选择2011年12月~2015年5月西安市中医医院心内科门诊及住院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97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2例,男32例,女性20例,年龄42-78岁,平均57.6岁,病程2个月~ 20 年,平均12.5年.对照组45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17例,年龄40~79岁,平均55.9岁,病程2个月~20年,平均13.2年.两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经心电图检查确诊,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和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共同制定的参考标准<<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ST 段抬高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1]确诊.

1.3 排除标准凝血机制障碍及活动性出血;精神智力障碍;恶性肿瘤;有严重心、肝、肾等功能不全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心动过缓及治疗期间依从性差的患者. 1.4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包括阿托伐他汀钙片(20mg/片,北京嘉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号:H19990258)~20mg,1次/晚;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47.5mg/片,AstraZenecaAB,国药准字号:08J019020)~23.75mg,1 次/日;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片,德国拜耳医药公司,国药准字号:J20130078)~100mg,1次/日;坎地沙坦酯片(4mg/片,重庆圣华曦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号:H20030771)~100mg,1次/日.胸痛发作时含服硝酸甘油片(0.5mg/片,北京益民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号:H11021022)~0.5mg.连续用药四周为1个疗程.用药期间嘱患者低盐低脂饮食,适当休息,勿劳累.治疗期间每日测血压、心率,心绞痛发作频繁时每天做一次心电图,心绞痛缓解后3天做一次心电图,治疗前后测血、尿、粪常规及肝功、肾功、电解质、血脂、血糖指标.

1.5 观察方法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及发作程度;心电图;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及凝血系列. 1.6 疗效标准根据临床上心绞痛症状判断疗效.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显效:可见临床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即心绞痛发作次数消失或基本消失,硝酸甘油用量减少>80%,心电图恢复正常.有效:可见心绞痛发作次数有所减少,硝酸甘油用量减少50-80%,心电图有所改变.无效:可见心绞痛发作次数无明显变化,硝酸甘油用量减少<50%,心电图与治疗前显示基本相同.有效率=(显效+有效)/n×100%.此文中以NST表示心电图12导联中ST段下降导联数,ΣST表示ST段压低数值总和. 1.7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治疗结果见表1-表4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治疗前后血、尿、粪常规及肝功、肾功、电解质、血脂、血糖指标均无明显变化.

3 讨论不稳定型心绞痛属于祖国医学“胸痹”、“真心痛”等范畴.现代医学认为,其病理基础主要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引起的管腔狭窄.而巨噬细胞的活化激活炎症反应,导致斑块的不稳定、凝血活性增强并发生临床事件.有关分子生物学研究提示,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是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的两个关键成分[3].超敏C—反应蛋白是一种炎症标志物,临床上常作为监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病情变化发展的预警标志,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机体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越高,再次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越大[4].现代医学治疗多以抗凝、抗血小板聚集、调脂、降低心肌耗氧量、缓解疼痛等为主,旨在稳定活动的斑块,减少缺血及再灌注心肌损伤,阻止动脉硬化的发展及减少恶性心律失常及猝死等事件的发生.

?金贵要略?云:“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指的是上焦阳虚,则必有心气悸动,温煦不力,心不主血再加阴寒凝滞血脉,必导致瘀血的产生.“心脉瘀滞、不通则痛”是本病的核心病机.瘀血、痰浊等有形实邪阻滞心脉是导致胸闷、胸痛等的主要因素.金元时期李东垣首次提出“痛则不通”的病机理论学说,并确立了“痛随利减,当通其络,则疼痛去矣”的以通止痛的原则.针对这种病性,中医采用了活血化瘀法、芳香温通法、通阳宣痹法等治疗方法,但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由于病情危重,收效甚微.通过临床观察及研究,认为不稳定型心绞痛与普通心绞痛的病因基本一致,但属血瘀之重证[5].

本方中,三棱、莪术破瘀散结、消积止痛,水蛭破血、逐瘀,桃仁、红花活血化瘀.现代药理研究显示,三棱、莪术具有抗凝、免疫、抗炎和镇痛作用,能使血浆纤溶活性增强,并有降低纤维蛋白原的趋势,还能使凝血时间延长,肝素耐量降低,并能明显降低全血黏稠度.水蛭具有抗凝、溶栓、抗血小板改变血液流变学、降血脂及增加心肌血流量.红花可增加冠脉血流量[6].桃仁具有改善微循环、降低血浆胆固醇及扩张血管的作用,特别是还具有良好的镇痛功效[7].上述中药组成的汤剂具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减少心肌耗氧量,增强心肌的耐缺氧能力及抗凝、溶栓、抗血小板改变血液流变学,使血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降低,同时使主动脉与冠状动脉病变减轻,并可以降低纤维蛋白原,抑制血栓及粥样斑块形成,同时可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并无明显肝、肾及凝血系统的副作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1]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诊断和治指南[S].2007:295-304. [2]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5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55. [3] RossR.Atheroseleyosis-aninflammationdisease[J].NewEngleJMed.[ 1999,340(2):115-127. 4] 万楠,孟冬娅.超敏C反应蛋白用于不稳定型心绞痛住院患者风险分级的研究[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10):1224. [5] 刑峪.破血逐瘀法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50例[J].辽宁中医学院学报,[ 2005,7(3):241-242. [6] 张廷模.中药学[M].6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215. 7] 杜宗升.水蛭红花汤治疗瘀血痹闭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13,35(3):37-38.

论文作者:王娜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综合临床》2015年9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1

标签:;  ;  ;  ;  ;  ;  ;  ;  

破血逐瘀法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52例论文_王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