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一国两制”繁荣香港经济_香港经济论文

落实“一国两制”繁荣香港经济_香港经济论文

落实“一国两制”繁荣香港经济,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香港论文,一国论文,繁荣论文,两制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7年,是中华民族编年史上一个重要年份。因为7月1日,我国政府就要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香港回归,不仅将洗雪一百多年的民族耻辱,使祖国统一大业向前迈进一大步,也将给香港经济的发展提供历史性的机遇,为香港市场注入新的巨大的活力。目前,香港市场一片繁荣景象,充分地表现了港人及国际投资者对邓小平同志“一国两制”构想的信心,表现了对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发展国民经济、保持社会安定、落实“一国两制”构想,维护香港稳定和繁荣的信心。

香港经济是依托于内地的开放型经济

香港是由贸易开埠的。作为一个独立运行的经济体系,由于资源的贫乏和地域的狭小,香港需要利用自由的充分开放的市场,借助于其他经济体系来实现自身的运转与循环。在我国内地实行改革开放之前,香港主要依靠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市场来带动其经济运行。香港产品生产所需的设备、原材料基本来自海外,市场也主要在海外。而服务业则依附于这种两头在外的制造业。当时,香港可以利用相对廉宜的劳动力和土地资源,参与国际分工,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寻找发展空间。因而,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美国经济一“感冒”,香港经济就“发烧”。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1985年前后。那一年,内地与香港贸易总额达到1202亿港元,超过了香港与美国约943亿港元的贸易额。这是一种在多年量变之后出现的质变,其深层的含义是,内地经济已经取代了美国等西方国家,成为香港经济发展的主要依托。这个过程是必然的,它不仅是已经过去的历史,也是目前的现实,还将是可见的未来。

中国内地实行改革开放,是香港经济逐渐倚重于内地,直至基本依托于内地的主要动因。香港制造业50年代起步,六七十年代迅速发展,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达到成熟。一方面,制造业在本地生产总值中占据了重要地位,成为香港服务行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另一方面,制造业又面临着房地产和劳动力市场价格的攀升,成本增加,边际利润下降所造成的经营困难。恰在此时,祖国敞开了大门,香港的工业家们在珠江三角洲,甚至在内陆地区找到了香港已不再具备的廉价土地和劳动力资源,找到了潜力深厚的市场,还获得了许多优惠待遇,获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他们如鱼得水。整座整座的工厂由香港移至内地,并迅速地像滚雪球似地发展起来。统计表明,十几年来,香港的投资者一直是内地最大、最活跃的投资者,其累积投资额一直保持在我国实际利用外资额的60%左右。到1996年中,已达到894亿美元。这么庞大的资金,不仅有助于内地经济的发展,也迅速壮大了香港投资者的资本。香港有关机构估计,香港投资者在内地招聘使用的员工已达到500万人。这个数字是香港劳动人口的1.6倍,更是香港制造业就业人数的15.3倍。与此同时,内地在港企业的资产也超过了400亿美元。这种双向流动,不仅反映了两地资源和优势的互补,更形成了两地经济的融合,使香港经济逐步由依赖美国和西方国家转变为依托内地。在这个转变中,香港有限的经济优势在内地经济的支持下得到了充分发挥和扩展,提高了香港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使香港得以进入发达地区的行列。

与此相联系,香港在内地的投资带动了两地的贸易,进而推动了香港服务业的发展。根据香港的统计,从1978年到1996年,两地贸易由108亿港元增加到了10498亿港元,增长了近100倍,直接推动了香港贸易、金融、航运和信息业的发展。另据香港有关机构估计,1996年,由香港在内地投资的企业生产的经香港或不经香港转往海外的货品约为1万亿港元。虽然这类商品的流动很难在香港的统计上表现出来,但其产生的利润绝大多数都流入及沉淀到了香港,对香港其他行业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形成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由此可见,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改革开放的决策,使我国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和壮大起来,内地市场发挥出巨大的潜力,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进而形成了巨大的动力,促进了香港经济的发展。香港作为一个金融、贸易、航运和信息服务中心,其依托的是内地广阔的腹地,其服务的对象也主要是内地的投资市场和经济活动。香港之所以能够在尚未实现制造业产业升级、形成高增值工业的情况下,与其他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站在同一行列,其人均收入过去十年能达到平均每年5.6%的增长,远远超过世界平均0.9%的增幅;其人均本地生产总值可以超过英国、意大利、澳大利亚;其人均外汇储备能位居世界第二位;其国际竞争力和金融市场发展等诸多方面能占据世界经济中的有利位置,其决定性的因素,就是靠了内地经济强有力的支撑。如果站在国际市场的角度看,香港市场基本上是内地经济一个敏感的反应区,其整体市场已经具有浓厚的“中国概念”。当内地经济快速发展时,香港经济发展也随之加快。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到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规划的实施,我们可以从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明显趋势之中,相应地把握未来香港经济发展的大势。

香港经济将在繁荣和发展中实现过渡

香港是一个国际性的经济城市,经济的繁荣和发展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基础。在过渡之年,香港经济的表现如何,会对香港社会的安定产生直接影响。在中英联合声明签署以前,西方国家的一些人曾预言,如果“九七”后香港不由英国人管理而由中国人管理,香港将出现灾难性的后果。香港经济将剧烈震荡,东方之珠可能从此暗淡下去。在这种论调的刻意渲染下,香港一度人心浮动,社会不安,楼市和股市大幅下调。然而,当邓小平同志“一国两制”构想公诸于世,并在此指导下中英签署了联合声明之后,香港市场迅速稳定下来。香港即将完成过渡,我们看不到任何迹象显示过渡后的香港经济和社会会出现“剧烈震荡”和“灾难”。相反,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香港市场的全面繁荣、兴旺和发展。

从目前香港经济的走势和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看,可以预见,香港经济1997年的表现将明显好于1996年。本地生产总值增幅可望达到甚至超过5%以上。

第一,内地经济发展对香港经济的积极推动作用在加大。经过前几年的宏观调控,内地经济在保持快速增长的同时,通胀被有效地控制在预期的目标范围内,实现了“软着陆”,为“九五”期间及其后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和快速发展创造了条件。尤其在1997年,我国将经历香港回归的重要历史时刻,中国共产党将召开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这些都将振奋我们的民族精神,振奋我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精神。从大局看,在1997年,我国经济发展的国际、国内环境十分有利。国家各项经济政策将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使整体经济持续保持快速增长。香港经济以内地为依托,必然可以从内地经济的发展中大大受益。

从金融和投资方面看,随着内地金融市场和投资市场的发展,两地在金融和投资方面的联系会进一步扩大和加强。有分析认为,“九五”期间,内地企业资产重组及技术改造所需资金将高达2500亿美元;内地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在“九五”期间,每年将吸引200亿美元的外商直接投资。这样庞大的市场,可为香港金融界和投资界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有利的发展机会。此外,内地国有企业和驻港中资企业在港已有80多家上市公司,1997年还会继续增加。香港其他上市公司也平均有超过一成的业务在内地。内地经营和盈利条件的不断改善,将有力地推动香港金融市场的发展。

从贸易和航运方面看,市场估计,1996年内地出台的进出口贸易调整措施已基本为市场和企业所消化和适应,其中一些调整措施已经对贸易活动产生积极的影响。加上内地从1996年12月1日起实现经常项目卜人民币自由兑换,1997年内地对港和经港贸易会有较大的回升,可以直接推动香港贸易和航运的发展。

第二,香港经济内部因素更趋活跃。根据目前的趋势,今年香港内部消费和投资都将继续看好。具体表现如下:

——房地产市场活跃。1996年下半年以来,香港房地产市场买卖活跃,同80年代初期、末期的大量抛售形成了鲜明对照,反映了人们对香港回归后前景的信心。但如果楼价升得过快、过猛,尤其是“炒风”得不到遏制,会影响未来经济的平稳发展。目前特区政府候任班子已着手研究有关改革,以保持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

——股市交投热烈。1996年香港股市屡创新高,年末恒生指数在13000点左右高位徘徊,今年初又冲破14000点。一般估计,目前推动香港股市攀升的基本因素依然存在。随着内地经济条件的进一步改善,作为中国概念市场的香港股市,仍然有较大的上升空间。虽然我们不能排除香港股市在未来会出现调整甚至一些波动,这也是正常的,但稳定上升的格局和势头不会逆转。由于内地经济的支持,香港企业特别是中资背景的红筹股的盈利表现一般却比海外企业吸引力大,加上香港股市流动性较好等因素的作用,今年整个香港股市的基调将是向上的。

——私人消费活跃。1997年,香港各界庆祝回归的各种活动将会持续一段时间,先后有世界银行年会等几个大型国际会议在港召开。香港旅游业将空前兴旺,估计全年到港游客至少有15%的增幅,旅游收益可望突破1000亿港币大关。加上楼市、股市上升所产生的财富效应,可充分地刺激香港的私人消费。

——内部投资继续扩大。香港新机场工程进入设备进口和安装高峰期,相信其后的铁路优先发展计划、公路和码头发展项目,会在一段时期内保持新机场工程结束后的基建工程投资规模。随着香港房地产市场的活跃,私人建造工程也将趋于积极。

第三,国际经济环境对香港经济发展仍然有利。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估计,1996年全球经济增长率可达3.8%,1997年将达4.1%。世界经济正处在1988年以来最景气的时期。香港是一个具有广泛国际经济联系和交往的地区,必然可以从国际经济发展中获益。大致上看,由于美国经济近几年明显好转,其他一些西方国家经济也相继走出低谷,估计1997年发达国家消费需求将明显增加,有利于香港工业、贸易和航运的发展。再看香港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根据亚洲发展银行的预测,在2001年以前,香港等11个国家和地区仍是全世界最有经济活力的地区。贸易、投资活动将持续活跃。香港作为这个地区的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处在这个经济高速增长带中,必然会相应获得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

综上所述,香港经济之所以有昨日的发展、今日的成功,正如邓小平同志早就指出的:“香港过去的繁荣,主要是以中国人为主体的香港人干出来的。”同时,更是与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改革开放政策和“一国两制”构想逐步实施密切相关的。有了内地的改革开放,才有祖国经济快速发展对香港经济的积极推动和支持,才有香港制造业资本大幅度的增值和服务业的高速发展,也才有海外资本在香港的聚集,以借道香港投资内地。有了“一国两制”,才有贯穿于国际因素、内地因素和香港内部因素的积极的信心因素,才有来自海内外的积极投资,也才有香港经济的平稳过渡和繁荣稳定。

“一国两制”是未来香港经济繁荣的基础和保证

最近,有关机构的一次民意调查结果显示,近八成的被访者表示对未来香港的繁荣具有信心,这是此类调查的信心指数在1996年大幅攀升后的进一步攀升。事实表明,所谓香港“九七”信心问题,并不是过去港英及一部分人所歪曲和渲染的“负面影响”,而是全面的、积极的正面影响。香港社会以及国际投资者对香港未来的信心,就是对邓小平同志“一国两制”构想及其实施的信心。“一国两制”体现了邓小平同志伟大的思想和博大的胸怀,是实事求是精神的结晶,是高度原则性和高度灵活性的统一。从去年香港特区筹委会的成立到特区行政长官和特区临时立法会的产生,邓小平同志“一国两制”的构想正逐步落实、深入人心。未来香港特区的轮廓已日益明朗。在这个大趋势、大背景下,香港同胞和国际投资者对香港经济的前景普遍看好,对未来香港的信心更加增强,一些过去持观望态度的海内外投资者已开始或准备在“九七”前后进入香港市场,争取占据有利的市场地位,分享由“九七”回归这个历史性机遇所带来的经济利益。完全可以说,是邓小平同志“一国两制”的构想及其实施为未来香港经济的繁荣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可靠的保证。

首先,香港回归祖国怀抱,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一百多年两地分隔的局面,消除了各种人为的隔阂和障碍。在“一国两制”的前提下,香港与内地经济的联系、协调和合作必然会加强。两地的资源优势、市场优势将在互利互补的条件下,得到进一步发挥和利用。

其次,回归之后,香港仍然是一个独立的经济体系,是一个国际市场已经熟悉的开放的自由港经济。香港将维持现有的经济运行机制,将拥有独立的经济政策、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税收政策,继续保持其国际金融、贸易、航运和信息中心地位。可以进一步发展其广泛的国际经济联系,灵活自如地进行经济政策调整,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国际经济、贸易、投资和金融格局,适应千变万化的国际市场,充分地发挥香港的优势。对此,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已从法律上提供了充分而有力的保障。

可以肯定,在“一国两制”前提下,今年7月1日以后,香港不仅具备过渡前已形成的投资环境,还将具备更优越、更有利的盈利条件。香港仍是全世界投资回报最高的地区之一,企业发展机会较多,市场比较规范,法律比较健全,投资比较安全。因此,不论是香港资本还是海外资本,要实现增值的目的,香港确是最具投资吸引力的地区之一。这一点已经为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所深信不疑。据香港英国商会的调查显示,99%的受访公司表示未来会继续在香港发展,1996年不仅没有英资公司撤走,反而有约20间英国公司来港设立了分支机构。全年海外资本来港注册公司总数超过300家,较1995年同期增加约7%,香港向海外移居的人数也在下降,而回流人数却大幅增加。最新统计表明,香港移民回流比例已超过了60%。

总之,香港经济的平稳过渡已成定局。虽然今后香港经济发展还会遇到一些问题和困难,但有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落实“一国两制”的决心和相应的决策、方针,有日益强大的祖国作坚强后盾,有600万香港同胞的勤劳和智慧,未来香港一定会更加繁荣、更加兴旺。

在这举国期盼“一国两制”付诸实现的时刻,身在日益繁荣的香港,我们更加怀念“一国两制”的创造者、敬爱的邓小平同志。小平同志虽然在香港回归的前夕离开了我们,但他留下了伟大的思想、崇高的风范和坚实的作风,这是我们无尽的宝贵财富。虽然小平同志未能实现他在“九七”后到香港走一走、看一看的愿望,但他“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已植根于香港,将在未来香港特区的实践中维系长久的兴旺与繁荣。

标签:;  ;  ;  ;  

落实“一国两制”繁荣香港经济_香港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