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课程下的教学模式,主要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进行情境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用生动的场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思维能力,这也适应了新课改的要求。 本文以新课改下的高中数学教学研究为基础,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提出了几点有效的教学策略,希望能提高现代高中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数学;有效教学;措施
如何提高农村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笔者从本校多年来教师们成功的范例出发,结合目前国内已有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的成功经验,大胆设想,反复实践,深刻领会“二期课改”理念的实质,把握其要领,从学生的价值取向、学生学习进取心以及师生感情交流等方面出发,改变那些不适应学生实际情况的传统的学习方式。从生源的实际出发征询教学要求和降低难度,研究出一条能适合于农村郊区高中学生教与学的新路,加强教学五个基本环节的研究,加强备课、上课的实践研究,学生作业的批改与指导,以此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使教师的劳动变成有效劳动,切实增强课堂教学的主动有效。
一、关注课程改革总体目标,整体把握课堂教学
高中数学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
在《数学课程标准》中对高中数学学习中“学生应提高和发展的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些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在长期的数学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步培养、逐步渗透,进而逐步形成并得到发展。作为教师,我们必须要在新课程实施的每个阶段不断对学生进行各方面数学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要打破以往“教师教数学只教做题,学生学数学只靠做题”的状况。站在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这样一个新的高度,来整体把握和设计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把好能力培养这一关,这是课程改革的需要,更是社会新的人才需求的迫切要求。
二、关注初高中衔接问题,整体把握数学教学
1.关注初中到高中学生学习能力的衔接。目前初中大部分学生进入高中之后都表现出极大的不适应,尤其是在学习能力方面尤为突出。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从几方面加强对学生适应性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进行全方位指导,引导学生阅读、归纳、总结,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另外在课堂教学中经常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活动,以提高学生善于思考、勇于钻研的意识。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大部分学生的状况已有所改观。
2.关注初中到高中教学内容的衔接。高中的课程设置,是在初中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的,作为教师应该关注到这种衔接,要充分了解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了哪些内容?要求到什么程度?哪些内容在高中阶段还要继续学习等等。比如,对于立体几何中新增内容“投影”“三视图”,以及“统计”“概率”等知识,学生对此并不陌生,如果我们教师不了解这些情况,还当作新知识一样讲解,学生肯定会觉乏味,这无疑不利于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3.建立师生民主关系
教师作为指导者,应充分尊重学生主动学习的权利,认识到学生是主动的学习者、发展者,而不是教育活动中消极的、被动的适应者。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学习的条件和机会,帮助学生学会主动参与、主动学习,启发学生提出问题,然后指导、帮助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
新课程要求树立师生平等、民主的观念。确立先进的教育民主化观念是未来教师人格特征的重要内容。美国纽约道尔顿学校的校长理查德。布卢姆索联系中国和美国学校教育的实际指出,在美国的学校里,教师是在学生圈子中的,甚至在课堂上你分辨不出哪个是教师;而在中国,老师常常是站在全班学生的面前,成为学生门的中心。而在美国,教师总是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要是把教师问倒了,教师非但不会不高兴,反而会表扬这个学生。对教师来说,建立一种民主化的观念是非常重要的;教师甚至也要向学生学习,从学生身上吸取智慧力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四、多种教学模式的有机组合,合理设计课堂教学
经过了近两年的新课程教学实践,我们对于新课程教学模式有了自己的见解,新课程的课堂并不是所有的课都要进行探究、组织讨论、进行小组交流,不能为了摆样子就装模作样的“探究”。问题太难,不适合学生探究的展开,问题太易,又没有必要进行“探究”,因此我们认为,教师要针对自己教学内容合理选择适当的教学模式,也可以针对自己某个教学环节的需要进行临时的设计。切忌图热闹、华而不实的课堂教学这样的课也很难收到实效,
对学生是一种误导,对教育资源也是一种浪费。
五、信息技术和教学相整合,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数学是无法灌输的是难以讲授的只能依靠学生的主动参与才能学好数学。教学设计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应考虑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在当前形势,多媒体技术和数学教学整合是改变这一现状的绝好的形式。多媒体技术具有信息量大、动态感强等传统教学技术无法具有的优点,特别适用有关几何图形、函数图像等知识的教学。例如:用计算机演示几何图形运动变化规律,三角函数曲线周期变化规律等,既直观明了,又能反映变化的过程,对学生深刻理解数学基础知识十分有好处。在高中数学中恰当引入多媒体教学是新课改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教学改革中提高教学有效性上发挥它的重要作用,运用得当既可突破教学难点,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观察能力。
比如,函数y=Asin(wx+ψ)图像的教学中,教师利用《几何画板》可以自由地给A、w、ψ分别赋值,动态演示出图像变换(平移或伸缩等)过程,使得学生很生动、很直观地观察函数图象的变化,探索出它们分别对图像变化的影响控制作用。教师还可以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来控制图像演示过程的速度,让学生在电脑图形的不断变化、同学之间的相互讨论、教师的点拨指导等反馈中,逐渐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如果有的学生尚未完成,还可以自己将课件拷贝回家,再加以反复体验。这样的认知环境和认知过程,更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六、建立建构主义教学观
建构主义的数学教学观同我国数学教育家积极倡导的“让学生通过自己思维来学习数学”内在本质是一致的。在一定意义上说,我们认为没有一个教师能够教数学,好的教师不是在教数学而是能激发学生自己去学数学。好的教学也并非是把数学内容解释清楚,阐述明白就足够了。事实上,我们往往会发现在教室里除了自己以外,学生并未学懂数学。教师必须要让学生自己研究数学,或者和学生们一起做数学;教师应鼓励学生们独立思考,并接受每个学生做数学的不同想法;教师应积极为学生创设问题解决的情景,让学生通过观察、试验、归纳、作出猜想、发现模式、得出结论并证明、推广,等等。只有当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建构起自己的数学理解力时,才能真正学好数学。例如教师在讲授勾股定理时,让学生通过对图形的割、补、拼、凑,学生经过了亲自观察和动手操作,发现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这样不仅使学生认识了勾股定理,熟悉了用面积割补法证明勾股定理的思想,而且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自我探究的习惯,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七、加强思想方法的教学,培养创新能力
教师要教会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进行猜想;通过对特例分析,归纳出一般(共性)的规律,作出猜想;通过比较、概括,得到猜想;通过从宏观作出估算,先有猜想,再有严密数学证明。这样“既教猜想,又教证明”,激励学生猜想欲望,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也是生动、活泼,充满激情,并富有哲理的一门学科。在实际教学中应该介绍一些科学家的著名猜想、科学发现的重大作用,如介绍德国数学家哥德巴赫猜想、我国数学家陈景润等人的杰出贡献,形成良好氛围。只有敢于猜想、大胆假设,才能促进学生从多层次、多角度地去思考问题,促使思维打破常规,产生新的思想,新的观念,新的理论,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具有深远意义。近几年开放探索性问题教学、数学应用建模教学如春风般吹进中学数学课堂对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意识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深入开展,无疑具有巨大推进作用。
因此,提高中数学的有效性,培养他们“爱学”态度、“乐学”情绪、“会学”技巧、“自学”能力,突出“优化思维品质,培养思维能力”是时代的呼唤,历史的必然。我们深信,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的不断努力,素质教育必将结出丰硕的成果。
(作者单位:广西钦州市第二中学 535000)
论文作者:曾垂生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6年4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6/7/4
标签:学生论文; 数学论文; 教师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 自己的论文; 新课程论文; 能力论文;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6年4月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