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丘市京开北道任丘市中医院 河北省 062550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气虚血瘀型脑中风后遗症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诊治的60例气虚血瘀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6.67%、对照组7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整个用程中,两组病人未发生不良反应,且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遗症气虚血瘀型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显著改善病人症状,值得推荐。
关键词:中风后遗症;中西医结合;对照治疗观察;气虚血瘀型
脑中风是中医内科学常见疾病,与现代医学中的脑栓塞、脑梗死、脑出血等疾病相当,发病率高,易出现后遗症。缺血性脑中风又名脑卒中,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脑血管疾病,常发生于中老年人。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脑中风的发病率日趋增加。现在中风已成为严重危害中老年人身心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1]中风发病半年以后,如仍遗留有半身不遂、口歪、言语蹇涩或失音明显等症状则称之为中风后遗症。[2]中风具有致死、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等特点,但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大大提高了中风病人的存活率和抢救率,但病人在中风急性期后遗留的语言障碍、偏瘫和口眼歪斜等症状,使病人生活质量降低,给病人带来极大的痛苦。因此,如何提高及改善病人康复期生活质量,使肢体功能早日恢复成为脑中风康复治疗的目标[3]目前临床上常规用药物治疗,治疗方法比较单一,且效率不是太高,若中西医结合,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辅以补气活血方剂,加上推拿联合治疗,能提高治疗效率。本研究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中风后遗症气虚血瘀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以2015年1月 ~2017年12月期间到本院就诊的60气虚血瘀型脑中风后遗症患者为对象,按照就诊先后顺序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患者均符合脑中风后遗症诊断标准,同意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同意书。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 56~ 79岁,平均年龄(61.22±6.75)岁。实验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 50~ 82岁,平均年龄(63.10±7.9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所有病例均按照《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确认为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病人。具有典型脑缺血的临床体征和症状,脑部存在梗死灶,表现为半身不遂,神识昏蒙,语言不清,感觉异常,口眼歪斜等体征,或伴有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共济失调等,且还伴有气短乏力、肢体瘫软、倦怠嗜卧,眩晕耳鸣,舌质暗淡、舌背脉络青紫瘀肿、苔薄白,脉沉细缓或细弦,自汗、心悸、面色皓白临床症状。排除:脑出血,有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精神疾病的既往史或家族史。本组所有病例均符合以上诊断标准。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药物治疗,常规西药治疗,积极控制血压、血糖、血脂、同型半胱氨酸等水平;一般护理,每日观察瞳孔、测量血压、脉搏和体温。日常按时按量服用降压药、降糖药、降脂药等,及时记录服用各药物的时间。服药后避免受风寒,汗出后用毛巾擦干,并观察病人服药后病情的逆顺变化情况,及服降压药、脱水药后瞳孔和血压变化,防止头晕,注意安全。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心理护理,以消除中风后遗症(语言障碍、偏瘫和口眼歪斜)病人出现的抑郁,焦虑情绪。
观察组:药物治疗,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的补气活血方剂口服治疗,在一般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推拿护理。推拿时,病人处侧卧或平卧位。操作者以揉、拿、推、捏等手法捏拿患侧肌肉,从上而下进行。按揉穴位时,力度要适中,以使肌肉处于最佳放松状态,因为力度过小达不到应有的刺激作用,力度过大则易导致疲劳及损伤病人皮肤。最后,被动屈伸患侧上下肢各关节。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 SPSS20.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 检验。P <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经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67%(治愈22例,有效6例,无效1例);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治愈17例,有效6例,无效7例)。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两组治疗结果
3 讨论
脑中风属于中医四大病症之一,基于脏腑功能失调、气血素虚的前提条件下,在饮食不节、劳倦内伤、气候骤变等诱发因素作用下,所引起的病症,易导致患者气虚无力,摄血与运血功能呈降低趋势,造成血液瘀积,或者妄行,大大增加了后遗症的发生几率。临床上,最为常见的是气虚血瘀型脑中风后遗症。
本研究结果表明,对照组(西医基础治疗)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6.67%;而观察组(补气活血方联合中医护理治疗)可明显改善气虚血瘀型脑中风后遗症病人的床症状、改善神经功能缺损,临床总有效率为96.67%,疗效显著增加。在药物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不良反应事件。中西医结合治疗气虚血瘀型脑中风后遗症可显著改善病人的临床症状(神经功能缺损),明显提高疗效。
参考文献:
[1]蔡明磊.中医药综合调护手段治疗中风后遗症例临床观察[J]新中医,2015,47(2):267-269.
[2]高俊禄,武海霞,史圣华.针灸按摩加中药内服治疗中风后遗症150例临床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1):67.
[3]赵阳阳.补阳还五汤加味干预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中风康复的疗效观察[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6(2):483-486.
[4]代静.中西医结合治疗气虚血瘀型脑中风后遗症康复的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7,12,029.
论文作者:王艳梅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4
标签:病人论文; 脑中风论文; 后遗症论文; 中西医结合论文; 对照组论文; 疗效论文; 统计学论文; 《健康世界》2018年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