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问题与人口学的前瞻——访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曾毅教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人口论文,人口学论文,北京大学论文,所长论文,研究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人口学的学科性质与发展
问:您能否对人口学这一古老而年轻的学科的性质作一简要的介绍?
答:人口学是一门典型的交叉学科,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相交叉的学科。因为人类活动的目的就是使生活质量、生活环境和社会环境变得更理想一些,这些都与人紧密相关,经济活动、社会现象,甚至包括一些自然科学中的现象,如生物学、生态学和地理环境科学等都与人有关系,所以说它是一门典型的交叉学科。人口学中也有许多理论问题,但它主要还是一门应用学科。
问:人口学并非创始于我国,从国际视野来看,它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
答:对人口问题的关注,可以说随着人类活动产生而开始。但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人口学才有百余年历史。最初是欧洲处于领先地位,最近几十年来美国后来居上。许多人把人口学分成两大流派:欧洲学派和美国学派。一般地说,前者比较注重经典理论,各种指标非常规范,体系严密;美国学派则注重统计分析模型和其他人口学模型,与欧洲学派相比,概念、定义显得并不力求严密。在其他国家,象日本、前苏联等,人口学不是很发达。
问:这一学科在中国的发展状况如何?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人口学基本上是一个“禁区”。当年马寅初先生提出《新人口论》受到毛泽东的批判,后来就无人敢问津了。但80年代初以来,人口学在中国发展非常快,可以说,在所有的中国社会科学领域中,人口学是发展最快的。
问:是什么原因促成了人口学在我国的迅速发展?
答: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社会实践的需要。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国,由于以前政策的失误以及后来人口的惯性作用,现在仍处于生育高峰期,人口问题特别突出,因而亟需研究,是国家和社会的需要促进了人口学的发展。另一方面,联合国人口基金从80年代初开始投入大批资金培养这方面的人才,所以人口学相应获得了较快的发展。
问:近二十年来,人口学研究在中国有哪些成果与不足?
答:人口学在我国起步虽晚,但已迅速成年。在各个领域,包括人口理论与人口统计方法都成长很快。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原来中国人口数据非常贫乏,在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之前,中国被称为“人口之谜”,发达国家的人口学家想研究中国的人口问题却因找不到理想数据而作罢。可喜的是,中国目前已经成为最大的人口数据资源国之一,国际国内很多人对中国的人口研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当然,国内人口学研究还存在不足之处,如与其他社会科学一样,学术研究不够严谨,刊物众多,但有抄袭之风,作品缺乏份量。此外,还有观念上的误区,社会上有不少人认为人口学就是研究计划生育,这是一种天大的误解。人口学与很多理论密切相关,在西方,人口学的毕业生也是分布于社会、经济、政府等各个部门。事实上,只要与人有关的部门,人口学都能派上用场,把人口学等同于研究计划生育的观念必须彻底改变。
二、中国人口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问:作为人口大国,中国人口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哪些?
答:首先是基数大。目前我国人口已超过12.5亿,到2000年将接近13亿,到下世纪中叶,预计达15亿至16亿左右。生育率在70年代以前一直过高,虽然后来降低了,但由于人口惯性作用,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处于生育年龄,所以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人口数将居高不下。
其次是人口老化速度非常快。这个问题特别严重,因为70年代后生育率下降很快,短时间内生育率急剧下降必然带来人口老化问题。五六十年代生育高峰期出生的一大批人将成为老龄人口,而由于生育率下降,七八十年代出生的儿童人数大量减少。这样,在总人口中,老龄人口比例必然增大,年轻人比例下降。经过人口学家测算,下一世纪,我国人口老化速度将居全球第一。
问:在您看来,怎样在人口基数大和老化速度快之间找到一种平衡,我国能不能走出这一两难境地?
答: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问题。我认为这个问题并不是不可解决的。我曾就此专门写过文章给国家提供政策性建议。最好的办法是在下世纪初开始平稳过渡,实行“晚婚晚育加间隔,允许生二孩,鼓励提倡只生一孩”,逐步保持长期稳定不变。这样,按照人口学规律,生育水平长期稳定在农村每对夫妇只生两个孩子或两个多一点,在城市生育观念与农村有所差别,平均每对夫妇生1.7至1.8个孩子左右。这种情况下,允许生两胎,但要晚一点,并且一、二胎之间的间隔要拉开。根据预测,到2030-2040年,人口达到15亿后稳定下降。而且根据人口学规律,政策稳定、生育水平稳定(死亡率也基本稳定),持续下去就会达到稳定人口。稳定人口的特征是,达到负增长时,能平稳下降,而且年龄结构不变,即老龄人口比例保持不变,这是多好的事情。年龄结构不变,而绝对量在平稳下降。中国为什么要养那么多的人口?平稳降下来多好!但也不能因希望人口数下降而一举棰棒子,一刀切强求每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强制性地要求很快下降,这只会造成灾难。所以,我认为实行“晚婚晚育加间隔,允许二孩,鼓励一孩”政策,达到负增长,稳定下降,年龄结构不变,人口老化水平趋于稳定,这是完全有希望的。
问:您和您的同行曾就此作过专门预测,建立了人口发展模型。
答:是的。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预测研究课题。中国这一庞大的人口大国若能够这样走下去,是几代人所梦寐以求的。
中国人口发展中的第三个问题是出生性别比失调。由于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作怪,造成许多人通过各种非法的途径(如B超)检测胎儿性别,查出是男孩则极力保胎,查出是女孩则人工流产。这样必然造成出生性别比升高,现在有的地方已经较大幅度地偏离了常值。如果这一趋势得不到扭转的话,下个世纪将会使人口性别比例严重失调,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影响社会稳定,幸好已经引起政府高度重视。这个问题不只在大陆存在,台湾地区也相当严重,韩国、印度也都与中国差不多。所以,有的学者认为,一旦生育率下降到一定水平,在亚洲传统的文化传统背景下,出生性别比升高是必然的。但我觉得只要政府高度重视这也并非不可避免,关键是扭转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和陋习,在城市这个问题就不是特别突出,所以关键在于提高文化教育水平。当然还要辅以其他措施,譬如政策引导,提高妇女社会地位,给独女家庭以优惠政策等,慢慢地人们观念就会改变。
第四个问题是随着经济发展出现的人口迁移、流动人口问题。目前大量人口进入城市,这与前面提到的三个问题性质还不一样。这并不如有人所形容的洪水猛兽那样,而是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必然现象。人口一定要流动,不流动经济就没有活力,贫穷落后永远改变不了,人口流动对城镇本身也有好处。当然,必然带来一些社会问题,如影响社会治安。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管理,妥善引导。据说北师大学生办了“民工学校”,学生志愿给民工们上课,讲法律与各种社会、科技知识。这个办法好,北大学生应该有所行动。在很多情况下,是因为人们无知,不懂社会规范和法律,造成了一些社会越轨行为。但如果能给以教育,这些现象就会大大减少。
问:您似乎把教育当作解决人口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
答:是的。解决人口问题有“治标”与“治本”的办法。但对大多数人口问题而言,治本之道在于教育,提高文化教育水平。
问:从您的谈话中可以感受到您对于解决人口问题的一种强烈的使命感。
答:解决人口问题,改善人们生活状况,是人口工作者和人口研究工作者的使命,也是人口学的使命。特别高兴的是,今年人口所面向全校开的公共课《人口学概论》,选课的人很多,这说明北大学生很关心人口问题。了解一些人口学知识、关注人口问题应该是每一个人的职责。
三、人口学的前沿领域展望
问:从宏观走向来看,人口学研究中出现了哪些前沿性的领域?
答:关于这个问题,不同学者有不同的看法。我的看法是,首先肯定人口学的应用性,它的发展跟社会需要密切相关。基于这一认识,我觉得人口学的前沿领域或者说生命力相对旺盛些的领域有以下一些:
1.人口老化研究。目前世界上所有的发达国家和相当一部分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着人口老化问题,这必然引起政府和广大学者的重视,来研究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2.人口与环境研究。这是一个紧迫的问题。环境与人口活动密切相关,环境问题基本是由人口的活动造成的,离开人口去研究环境只能是一句空话。
3.人口与可持续发展。这与上一个问题有联系,但不完全等同。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模式,与人口密切相关。一方面人口问题不解决好,可持续发展不可能;另一方面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服务目标和载体的人口,必须予以考虑。
4.生育健康。这是近年来提出的概念。以前生育和健康的研究是相互独立的,现在已经把这两方面结合起来。人们不仅要生孩子,更要生健康的孩子并且健康成长,同时希望母亲在生育之前之后都是健康的。这中间有许多研究可做。
5.家庭人口学。这也是社会发展提出的要求。最近二三十年,各个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也包括发展中国家,家庭婚姻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譬如离婚率急剧上升。目前,有些西方国家基本稳定在50%左右。在一些发展中国家这一比例则持续上升。在日本和台湾地区,上升也较快。另外,未婚先育、非婚生育、单亲家庭以及西方的同性恋问题等等,都同样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
问:一段时间以来,您非常关注市场人口学方面研究,能否就这一领域作一些介绍?
答:工商人口学与市场人口学,也是最近发展较快的领域,尤其在欧美一些国家。道理很显然,随着市场经济的完善和商品生产的进一步发展,要想在市场竞争中赢得更多的利润,就必须研究消费人口与生产人口的特点。很多学者认为市场由三大要素组成:人口,购买力和消费倾向。这三者都与人口有关,在经济活动中必须了解谁来购买商品,了解不同收入人口的购买力,以及不同年龄结构人口的消费倾向。因此,要研究市场经济,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必须研究人口。目前国际上非常重视工商人口学,外商到中国来投资,也特别注重对人口分布状况、消费市场进行调查。遗憾的是,中国的许多企业家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如在房地产、旅游等行业,不去了解人口分布与其特点就盲目立项、投资,结果不符合人们需求而遭受重大损失的事例并不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