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军事法治教育体系建设,筑牢法治军队的成长根基论文_罗镇,叶磊,王皓710068

加强军事法治教育体系建设,筑牢法治军队的成长根基论文_罗镇,叶磊,王皓710068

国防大学政治学院西安校区

习主席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明确提出,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要"加强军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建设创新型人民军队",同时,他还指出,要"推动治军方式根本性转变,提高国防和军队建设法治化水平",十九大报告强调了军事人才培养在推动军队治理方式向依法治军的根本性转变中的重大意义。在提高国防和军队建设法治化水平的进程中,军事人才培养至关重要,而军事法治人才培养尤其关键,我们要坚持"立德树人,德法兼修,培养大批高素质法治人才",要以十九大报告和习主席的重要指示为根本遵循,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军、法治军队的建设中,坚持德法并举、德法交融,加强军事法治教育水平,努力培养更多优秀军事法治人才。

一、高度认清军队法治教育的重大意义

加强军队法治教育是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重要举措。贯彻依法治军是实现党在新形势下强军目标、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必然要求,在不断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进程中,法治建设将承载更多的使命、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而要深入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离不开高效、全面的法治教育。纵观我军波测壮间的发展历程,从"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到把正规纳入军队建设总目标;从坚持依法治军与从严治军相统一到把依法治军、从严治军确立为强军之基,法治思想始终贯穿建设始终,是我军赢得胜利的重要法宝之一。而古往今来,军事法治都是强军之本、兴邦大计,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法治军队,可以更好的促进军队全面的建设,从而更好实现强军目标,将我军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

加强军队法治教育是推进部队人才建设的重要方面。习主席指出,"法治人才培养上不去,法治领域不能人才辈出,全面依法治国就不可能做好。"而没有一支宏大的高素质军事法治人才队伍,依法治军也不可能做好。"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在深入推进依法治军的进程中,需要一支与之相适应的军事法治人才似伍保驾护航。法治程度是当今世界主要军事大国军队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而军事法治人才队伍又是法治军队的基础,军事法治人才队伍建设的完整程度是法治军队的主要标志。加大对军事法治人才的培养力度,是实现军队治理现代化的基本要求,也是推进部队人才培养的重要一步。

加强军队法治教育是中国军队走出去的战略支撑。近年来,中国军队越来越多地承担了诸如反恐、维护国际和平、处理突发事件、防止疫情和紧急国际救援等各种军事任务,体现了中国的大国责任和大属

担当。但是,在光荣的背后,则伴随着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法律问题以及对相关法治知识的迫切需求。在处理国际问题时,由于缺少相应的法治教育,我们的战士往往不知如何做,让自己处于被动的地位,甚至严重影响我国的海外利益。另一方面,由于中国军队走出去的法律制度尚未完全建立起来,则更加突出了推进部队法治教育,建设一支法治军队的重要性。通过军队法治教育,可以很好地解决我国军队走出去发生的各种国际法律问题,维护我国的海外军事利益,为我国军队走出去提供战略支撑。

二、科学把握建设法治军队的基本规律

健全的军事法治教育体系,是推进法治军队建设的基础。习主席指出,"法学学科体系建设对于法治人才培养至关重要","在法学学科体系建设上要有底气、有自信。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突出特色,深入研究和解决好为谁教、教什么、教给谁、怎样教的问题,努力以中国智慧、中国实践为世界法治文明建设作出贡献"。在深入推进依法治军的背景下,我军面临着新的历史使命,军事法治教育只有大胆创新、锐意进取,不断健全学科体系建设,才能进一步发挥对军队法治建设的理论指导作用,更好的建设法治军队,进而推动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进一步向前发展。正如习主席强调的,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有自己的体制机制,有自己的特殊国情,也有自己长期执政积累的经验和优势,在进一步完善军事法治教育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应当保持自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军事法学学科体系,服务于中国军队实际,为军队培养出与实践联系紧密的军事法治人才,并进而推进全军法治水平和法治思想的建设,加强军事法治领域基础性问题的研究,为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军队提供理论支撑。

建设高水平的高校,培养军事法治人才是建设军队法治教育的重要方法。习主席指出,"高校作为法治人才培养的第一阵地,要充分利用学科齐全、人才密集的优势,加强法治及其相关领域基础性问题的研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没有正确的法治理论引领,就不可能有正确的法治实践,相关专业军事院校作为法治理论发展和创新的第一阵地,对军事法治人才的培养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更是部队法治建设的先驱和引导。深入推进依法治军,离不开以优良的军事法学教育培养适应部队需要高素质军事法治人才,而优良的军事法学教育则离不开相关的专业军事院校。因此,在军队中应当重点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军事法学专业院校,"要通过深化院校改革,健全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更好集聚、保留、使用优秀人才,增强院校发展活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益。"建立健全制度机制,把党和军队对军事法治人才的需要作为目标和方向,培养造就熟悉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军事法治人才及后备力量,为深入推进军队法治教育打下良好的人才基础。

三、创新发展军事法治人才培养的模式机制

科学设定培养目标,为军队法治建设提供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军事法治建设的首位,思想政治素质是社会主义军事法治人才培养第一位的要求,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军队、忠于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人才思想政治素质的具体表现。必须立足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法治军队一体建设的全局,认真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经验,不断提高军事法治入才的思想政治素质。坚持培养懂军事、会打仗的军事法治入才,军事法治人才只有了解军事、了解部队,才能更好地解决军事法律问题。不断拓宽、加深法学尤其是军事法学专业知识学习,努力做到"又博又专,愈博愈专",养成"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的习惯,把十九大报告落到实处,加快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军事的人才。军事法治人才不仅包括法学理论工作者、军事司法人才、保卫人才等法律专业工作人员,也应包括各级领导干部,应当根据不同岗位,设置不同培养目标,培养适应各自岗位的军法治入才。各级领导干部作为法律的执行主体,在推进依法治"进程中扮演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我们应利用院校轮训,不断培养其法治意识,加深其法治素养。

法治教育应当注重走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路径,培养能够向战而行的法治军队。正如习主席指出的,"法学学科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法学教育要处理好知识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关系。"培养高素质的军队法治思想,不能割裂价值观念、知识水平与实践技能的有机结合,没有丰厚知识与娴熟操作技能的军事法治教育模式往往容易流于空谈误军。实践性在军事法学学科中尤为突出,军事法治教育必须道求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的统一,在学科建设和课程设计中将原理、规范和操作妥善结合,"要打破高校和社会之间的体制壁垒,将实际工作部门的优质实践教学资源引进高校,加强法学育、法学研究工作者和法治实际工作者之间的交流。"军事法治教育过程中应尤其强调引入优质的实践教学资源,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学分比例,提高法治人才培养中的实践教学要求,从而避免军事法治教育在培养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道德判断上的凌空蹈虚和知识学习上的抽象空洞。与此同时,"法学专业教师要坚定理想信念,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做好理论研究和教学的同时,深入了解法律实际工作,促进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多用正能量鼓舞激励学生。"军事院校的法学专业教师对军事法治人才的成长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应当鼓励法学教师多到基层去了解部队,鼓励实务部门法律工作者走进课堂,从不同侧面训练学生,实现军事法治人才培养与军事法治队伍建设的现实需求无缝对接。

改革军事法治人才教育培养机制,形成健全的教育培养体系。改革军事法治人才培养机制,要严格落实十九大报告要求,深入学习贯彻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抓住牵一发动全身的关键环节,重点突破、扎实推进,尽快取得实质性进展。重点加强理论体系、学科体系、课程体系建设,逐步建立起与高素质法治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完整的知识结构、适度的学分要求、丰富的选择空间"的法学课程体系。增强军事法治人才培养多方协作的合力。改革军事法治人才培养机制,必须多方配合、增强合力,多措并举、协同攻关,加强培养单位与法治工作部门之间紧密合作和联合培养。科学设计军事法治人才培养路径,有针对性地培养复转军人法治服务人才,通过合作互动推动军民融合水平进一步提高,建设一支"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的法治人才队伍,进而推进军事法治教育进程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论强军兴军[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17

[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3]社会主义法制理论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4]塞缪尔·亨廷顿.军人与国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7.

论文作者:罗镇,叶磊,王皓710068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西部科技》2019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5

标签:;  ;  ;  ;  ;  ;  ;  ;  

加强军事法治教育体系建设,筑牢法治军队的成长根基论文_罗镇,叶磊,王皓710068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