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湖南省分行 湖南长沙 410005
摘要:工期管理是项目管理的核心要素。做好工期管理,首要是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好工期;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组织、技术、合同、经济等多方面措施对工期实施动态管理;为保证项目的正常实施并顺利投产,需要尊重工程建设客观规律,切忌盲目压缩工期;科学的工期管理,势必将为项目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工期管理;措施;危害;经济效益
前 言:对于每一个建设工程项目而言,质量、工期、安全、造价永远都是核心要素,这四个要素之间关系错综复杂,针对不同的项目,不同的时机,不同的主体,站在不同的角度往往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有时相互对立,有时辩证统一,因而也给广大的建设单位业主和施工单位针对具体项目的管理和要素的取舍造成了很大的困扰。而实际上,它们之间的关系并非杂乱无章,而是有章可循的。本文试图以工期管理为主线,通过它们之间的关系分析,为广大工程项目管理者提供参考。
1 合理确定建设工期
所谓合理工期是指建设项目在正常的建设条件、合理的施工工艺和正常的管理水平情况下,对人力、材料、设备等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使项目各方均获得满意的经济效益的所需要的必要劳动时间。合理工期不等同于合同工期,合同工期是在定额工期的指导下,由工程建设的承发包双方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和双方诉求,经招标投标或协商一致后,在承包合同书中确认的建设工期,合同工期对合同双方都有着强制性约束作用,受到法律的保护和制约。而定额工期是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国家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施工及验收规范等有关规定,按正常施工条件、合理的劳动组织、以全国范围内施工企业技术装备和管理的平均水平为基础,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修编而成。目前,由于建设施工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地域的差异性,建施双方均会视项目具体情况参考定额工期对合同工期予以调整。一般而言,影响合同工期的主要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气候条件。北方冬天天寒地冻,南方春天春雨绵绵,夏天高温酷暑,恶劣的气候条件均不利于建设项目施工,合理的建设工期必须考虑气候条件的影响。
其二:项目投入使用的紧迫性。如政府投资的基础设施建设等民生工程,项目早完工,老百姓早受益,政府一般会压缩工期;
其三:项目的技术难度。常见项目如普通房屋建筑、城市道路等技术成熟的项目,具备压缩工期的条件,而技术含量高,采用新技术、新材料较多的项目如超高层建筑、大型水利、桥梁工程,则不宜盲目压缩工期。
其四:施工企业的实力。大型施工企业具备更多的资源可以调配,包括人力、财力、供货渠道甚至建设工程中相关人脉资源,因而具备更强的实力应对工期的高要求。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如高铁、地铁、大型场馆等基本由中字头的建筑企业承担施工就是证明。
其五:材料、设备供应的便捷性。交通运输工具不能直达的建设项目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用于材料二次转运,不仅大幅增加建设成本,也将对工期产生很大的影响。
其六:环境的复杂性。如繁华的商业区、半开放的道路因为人流、物流的影响和施工场地的缺乏都将大幅延长工期。恶劣的地质条件也会严重的影响工期。
其七:工期长短的经济性。工业产房投入使用即可产生经营收益,房地产项目竣工即可实现销售收入,且能大幅降低融资成本,这类项目一般对建设工期的要求会比较高。
总而言之,工期的确定受到多方因素的影响,同时工期的合理性也将直接影响到工程项目的质量、安全、经济效益,甚至决定项目的成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而,工程建设必须高度重视项目工期管理,而其核心和前提条件就是科学合理的确定建设项目工期。
2 工期管理的主要措施
2.1 组织措施
是从工期目标控制的组织管理方面采取的措施,高效率的项目管理体制和健全的项目组织管理机构是项目成功的组织保证。如落实目标控制的组织机构和人员,明确各级目标控制人员的职能范围和责、权、利,强化目标控制的工作流程等,组织措施是工期得以实施的前提和保障。
2.2 技术措施
技术措施不仅对解决建设实施过程中的技术问题是不可缺少的,而且对保证进度、纠正进度目标偏差亦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常用的技术措施包括编制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进度计划和进度控制实施细则,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采用网络计划技术并结合电脑对建设工程实施动态控制,进度明显滞后时采用新技术、新工艺等。
2.3 合同经济措施
经济措施对于保证工期可以起到非常明显的效果。可采用的经济措施包括及时办理工程进度款支付、对应急赶工给予适当赶工费、设置工期提前奖励、加强索赔管理对工期延误给予处罚等,而这些措施都需要在建施合同相关条款中予以明确。
3 随意压缩工期的危害性
站在建设单位的角度,不论出于何种目的,一般都期望工期越短、进度越快越好,而施工企业因相对弱势,一般也会无奈的响应建设单位的要求,随意压缩工期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因违背基本建设规律,造成了很多严重的后果。
3.1 严重影响工程质量
大家都知道,美国的高速公路基本都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修建,至今寿命超过五十年仍在使用中。而我国修建的道路工程包括高速公路投入使用一、二年后就经常出现坑坑洼洼,路面断裂破损的现象,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一是质量管理不到位,偷工减料、材料以次充好;另一个最大的原因就是盲目压缩工期,违背客观规律施工,如回填层尚未稳定就进行基层施工,导致后期路面沉降严重,经常是所谓政绩工程、献礼工程引起的后果。
3.2 极易引发安全事故
很多工程项目为满足工期要求,在没有做好切实可行的工程防护措施的前提下就直接施工,更有甚者在混凝土等分部分项还没有达到强度就强行进行后续工序的施工,轻则引起人员伤亡事故,重则导致工程倒塌,这样的事例可谓不胜枚举,如盲目赶进度导致的江西丰城发电厂冷却塔塌陷特大事故就为广大工程建设的管理者和决策者敲响了警钟,作为建设工程的当事人不论是建设单位还是施工方均应引以为戒。
4 工期??管理的经济效益分析
工期与造价的关系既不是正相关,也不是负相关。即既存在进度与造价之间的正比线性或非线性关系,又存在进度与造价反比的线性或非线性关系。如缩短工期,施工单位就需要投入更多的资源,包括人力、周转材料、机械设备等,短期成本增加;然而,由于进度缩短了,工期变短了,其机械台班和周转材料分摊、管理费用等降低了,这就是工期与造价关系的两面性特点。
只有当达到一个合理的理想的状态,一个临界点,工期与造价之间才会取得平衡,达到局部最优,即当进度加快与放缓均会增加造价,从图形上反映,工期与造价的关系实则表现为一类V字型曲线。科学的工期管理,需要建立资源约束条件下工期与造价的综合均衡优化与控制模型。那么,我们应该准确测算由于进度加快,其增加成本是多少,减少成本是多少的数据,是增加大于减少,还是增加小于减少,还是增加与减少相等抵冲。成本控制、效益测算是工期管理的永恒主题,需要系统论的理论和方法进行计划和组织。科学管理就是基于精准计算模型和算法进行求解,量化操作,优化关键线路和关键节点,以提供决策依据。
项目管理的目标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寻求工期与造价之间的最优解决方案,达到质量优、工期短、造价低的状态。但经济效益应站在项目全生命周期的高度进行分析,某些项目虽然增加了一次性投入,或者虽然工期延长了,造价增加了,但从工程全生命周期维度衡量,可能减少后续的工程运维成本。这就是局部最优与整体最优的关系。
结语
毋庸置疑,工期管理是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科学合理的做好工期管理,将有利于项目建设的质量、安全,降低工程建设成本,同时也为项目如期、顺利投入使用、发挥经济效益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杨明亮,朱学红.《建设工程项目全过程管理审计概要》-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13.9
[2]佘健俊.大型建设项目管理流程研究【D】.东南大学,2004
论文作者:邓斌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9
标签:工期论文; 项目论文; 造价论文; 措施论文; 进度论文; 合同论文; 关系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