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问题浅析
李孝敏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河南 郑州 450042)
摘要: 郑州文化和旅游资源丰富,在步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文化旅游产业既面临着新形势新要求,又有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充分利用郑州文化旅游资源,加强统筹规划,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以“互联网+”创新发展,从浅融合向深融合推进,完善旅游文化人才的培养,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在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发展,
关键词: 郑州;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问题
近年来,郑州文化旅游产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中依然面临很多问题和挑战。文化拥有更广阔的舞台,旅游被赋予了更多元的功能。利用好郑州文化旅游资源,充分发掘郑州旅游资源的优秀文化价值和科技价值,传承好博大精深的华夏历史文明、保护好民族之根、历史文脉,促进郑州经济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服务于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
一、郑州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态势
近年来,郑州历史遗迹、人文景观、民风民俗等文化资源都已发展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郑州旅游产业发展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保护、保存和传承。郑州在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大胆的尝试,为促进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多元的文化旅游资源与独特的人文价值功能创造
郑州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3.1∶54.5∶42.4调整为2018年的1.4:43.9:54.7,郑州市产业结构持续向第三产业调整。郑州高质量发展成效显现,文化旅游产业与城镇化、农业产业化等融合发展,创造了多种形式的旅游业态,旅游产业获得长足发展。通过文化的辐射和渗透提升旅游资源的品位,增强旅游的精神文化内涵,使旅游变得丰富多彩,为旅游地注入新的活力。
2.各具特色的旅游目的地体系形成发展条件
郑州文化旅游资源丰厚,拥有最具影响力的旅游品牌如嵩山胜景、少林功夫、黄河风光、黄帝故里等。嵩山雄伟险峻,气势磅礴,自古有中岳之称。同时郑州已成功打造了黄帝故里拜祖大典、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世界旅游城市市长论坛等重要文化旅游品牌,为郑州深化文化旅游合作交流搭建了良好平台,同时郑州推出了“少林功夫”“禅宗文化”“拜祖圣地”三大旅游产品,提高了郑州旅游景区的知名度,增强了品牌影响力。同时,通过组织中原文化澳洲行、港澳行、宝岛行以及赴东南亚、欧洲、北美推介会等系列活动,文化旅游消费具有文旅融合、品质提升、个性化增强等特征,而这一趋势在2019年也将延续,宣传中原文化,推介旅游精品,不断扩大郑州文化旅游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增强文化旅游的综合实力。
3. 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亮点纷呈
郑州旅游产业发展呈现特有的中原文化特色。一是艺术、文化体验与现代旅游结合。《禅宗少林·音乐大典》自2007年开演以来,先后获得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中国创意产业年度大奖、国家文化旅游重点项目等荣誉,是郑州文化旅游产业的一张亮丽的名片。二是产业发展喜人。紧紧围绕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郑州抢抓“一带一路”和郑州一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建设重大战略机遇,始终把文化旅游产业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宣传中原文化旅游,以演艺影视、创意设计、动漫游戏、出版印刷发行、文化休闲娱乐、工艺美术、时尚旅游等为发展重点,文化旅游软实力大幅提升。
二、郑州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存在的问题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最大不同,在于它不是有目的、有意识的、系统的教育过程,而是伴随在日常生活当中随机、即时、零散地进行的,需要家长敏锐地捕捉教育的信息与契机。虽然新时期的年轻家长都很重视家庭教育,很关注孩子的成长,但对于何时是教育的契机、用何种方式教育效果最佳,年轻父母很难把握好。而家庭教育的规范很少有明文规定,年轻的父母本身对家庭教育要求并不明晰,要在实践中视具体情况而定,有的规范甚至要等到孩子“违规”之后才被发现。家庭教育可能“处处是教育、时时是契机”,但年轻父母却常常忽略机会,不能很好地把握教育契机,或者因为采用不当的教育方式而产生事与愿违的结果,变成“坐失良机”。
1.文化旅游产品结构单一
2型糖尿病外周感觉神经病变和心脏自主神经病变存在相关性,因此在对2型糖尿病进行周围神经病变筛查诊断时,也需要评价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的风险,特别是那些诊断为周围神经病变的对象,也推荐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7]。2型糖尿病对象的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也容易受到水电解质、心理等因素影响,慢性感染等也是常见的诱因,对于有明确的诱因的对象,应考虑为诱因引起。对于那些出现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表现无诱因2型糖尿病,提示可能与高血糖引起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患者需要给予足够重视,积极规范治疗,不仅需要治疗心脏自主神经功能,还需要重视血糖的控制,提升二级管理水平[8]。
当前,郑州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已经初见端倪,不断创新推出百姓喜闻乐见的文旅产品,并对郑州经济发展起到了极大的带动作用。但由于旅游产业、文化产业起步较晚,发展并不成熟,使得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还存在很大的不足。
2.文化旅游资源产业转化能力有待增强
“互联网+”为郑州文化旅游产业带来巨大的市场机遇和发展空间。将互联网、VR、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与文化旅游产业进行深度结合,让“互联网+”成为增长新动力,“互联网和旅游有效结合,将发生指数效应。”让“互联网+”真正为文化旅游产业插上腾飞之翼,运用现代科技,拓宽文化旅游产业创新发展渠道,真正将互联网技术嵌入文化旅游产业链、产品链、服务链的各环节、各节点。采用新兴技术,完善市场机制,培育文化旅游市场主体,随着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出现,以及与文化旅游产业的全新融合,大胆探索文化旅游“触网”。
3.文化旅游创新能力不足
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电子地图制作及服务发布技术探讨………………………………………………………… 余磊(1-279)
三、推进郑州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为郑州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一带一路”不仅是一条商贸之路,也是一条旅游之路,更是一条文化之路。郑州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节点,选准突破口,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大格局,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建设人文交流平台,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弘扬中原优秀文化,提升中原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加快推进旅游文化合作。一是挖掘整理华夏历史文化中郑州特有元素。对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进行充分挖掘、整理和研究,使之在保护中得以传承,在传承中创新、发展,立足郑州实际,实现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增值,争取实现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二是加强与“一带一路”国家地区文化交流互动。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对接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衔接环渤海经济区和长江经济带,按照比较优势和资源禀赋推动产业国际化布局,构建“优进优出”的发展格局,实现产业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分工。
1.把握产业发展规律,加强统筹规划
文化是旅游最好的资源,旅游是文化最大的市场。坚持前瞻谋划、主动作为,立足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实际和文化特色,做好推进郑州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前瞻性研究,把握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律,加强个性化、主题化、定制化文化旅游产品研究与开发,包括业态、技术、产品、品牌、融合体系、战略性企业的研究和规划,产业结构的规划,市场网络的规划,政策法规的规划,评估体系的设计等。盘活资源,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齐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短板,着力打造郑州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亮点,形成经济新的增长点。
郑州旅游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郑州市文化产业发展迅速,尤其是动漫产业在全国已形成了比较优势,这也为郑州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基础性条件。但从目前来看,文化旅游产品缺乏创意,仅局限于旅游歌舞演艺这一块,而更广阔范围内相关的创意设计、动漫、网络、影视、会展等文化产业,则缺乏深层次挖掘和互动,文化旅游产品产品结构单一,产品类型趋同化严重,生命周期较短。
2.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郑州文化和旅游资源丰富,在步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文化旅游产业既面临着新形势新要求,又有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充分利用郑州文化旅游资源,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在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发展,为郑州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更好服务于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
3.以“互联网+”创新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郑州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具有悠久的历史积淀,拥有诸如黄帝文化、黄河文化、嵩山文化、商都文化等特色文化,但是文化旅游资源产业转化能力有待增强,资源优势亟须转化为产业优势。这使得郑州大量的文化旅游资源,没有得到产业化开发和推广。文化旅游产业开发缺乏系统的调研、论证、规划和设计,产业化开发粗放,缺乏技术与模式创新,简单化重复式开发等问题突出,资源优势和特色难以得到充分利用。文旅产品内容雷同,降低了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整体效益。同时,对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出现求快、求全现象,很多文化旅游项目仓促上马,因而难以持续,对文化旅游资源带来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在文化旅游资源产业转化过程中,缺乏品牌意识,诸如高铁、非遗主题等主题鲜明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不够;而在文化旅游资源产业转化后,品牌培育不够,文化旅游资品牌分散,缺乏文化品牌的集聚式发展,忽视对品牌的长期培育,未能培育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文化旅游产品。
郑州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华夏历史文明发源地之一,但从郑州历史文化资源产业化发展的实际出发,通过发展文化产业,将传统文化资源与现代旅游相结合的创新能力略显不足。少林文化、黄帝文化、嵩山文化等虽然逐渐转化为产业,但是缺少创新和创意,整体影响力仍然不足,“天地之中”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后,其功能和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4.从“浅融合”向“深融合”推进
推动郑州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加大资源挖掘、要素整合。郑州拥有丰富的遗址遗产资源,以遗址遗产为载体,形成文化旅游链条,以文化内涵提升旅游项目、旅游产品、旅游节庆的吸引力,增加体验、休闲、养生、欣赏等旅游内容,通过推进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核心区建设,带动外围区发展的文化旅游网,实现文化旅游产业向高级阶段深层融合。进一步挖掘文化旅游产业的新价值和新业态,以文化旅游新产品模式、产业链延伸的文化产业景点化模式、新型旅游营销模式等,打造一批具有郑州特色的、在全国乃至世界能够产生巨大影响的旅游文化品牌。
5. 以文化人才振兴推动高质量发展
文化旅游产业是创意性产业,创意的新颖独特程度关键在于人。人才是第一资源,是促进郑州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培育一支高素质的、懂文化旅游的人才队伍,完善旅游文化人才的培养、引进、使用、奖励机制,保护从事基础研究人才的知识产权,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提高研究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促进研究成果资本化产业化。根据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实际,完善人才评价标准,出台职称评定、养老保障等激励政策,激励人才向产业一线流动,强化对人才的物质和精神激励,努力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实现新突破提供有力支撑。
针对大数据处理的服务架构搭建,要保证架构的稳定性,和容错率较高,在大数据分析技术中使用集群搭建,在不同的服务之间分布式搭建,合理的应用现有的资源,将资源利用率最大化。
中图分类号: F592;G124
文献识别码: A
文章编号: 2096-3157(2019)19-0132-02
[注] 基金项目:2014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阶段性成果(14BGJ035)
作者简介:
李孝敏,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副教授。
[9][40][43][45][47][53][54][55][56] 刘修岩、李松林、秦蒙:《城市空间结构与地区经济效率——兼论中国城镇化发展道路的模式选择》,《管理世界》2017年第1期,第51-6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