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西北地区邓家崖矿区震旦系灯影组磷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论文_周婉婷

鄂西北地区邓家崖矿区震旦系灯影组磷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论文_周婉婷

中化地质矿山总局湖北地质勘查院 434000

摘要:震旦系灯影组磷矿是一种较新的成矿期,在我国很少见到,不管是在各种地质活动或者是地球环境方面,均发生化学变化,都有着其独特的一面。本文对鄂西震旦系灯影组邓家崖矿区的地质特征以及矿床的成因进行分析。该地区的矿床形成,是在海水的辐射不断上升的情况下而形成的,并且,这种类型的矿床是由于海生物不断沉积产生的化学变化而形成的磷块矿床。

关键词:灯影组;磷矿;地质特征;矿床成因

引言:

在19世纪中期,邓家崖磷矿区被湖北省的一个地质队发现,邓家崖磷矿区的交通比较便利,并且容易成矿,在矿区形成方面前景十分良好。就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对于鄂西震旦系矿床的形成的基本的认识是:该矿床属于层控矿,受到了地层相位的控制。我们在不断地对邓家崖的磷矿床进行研究的同时,也对其地质条件以及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目的是为今后该地区矿产发展找出新的方向。

一、邓家崖磷矿区的地质构造概况

该矿区地理位置位于扬子准地区,其地理位置是在该地区的龙门山的一个断层之间,在四级的断层珍珠岭东北部分,其内部构造走向为近东西。该矿区受到付家坪复式背斜构造的控制,该背斜走向为从西部的朝阳站延伸至东部的南漳地区,长度大约为20千米。但是由于在纵向受到了岩层断裂因素的影响,使其南部较为不完整。背斜的中心是由正大戏下的同斗山组成的,其横向由东向西,纵向是向北较为清晰,并且在北部地区地层较为正常,南部地区的地层有一些扭转。然而在这种背斜的地区内又存在着一些小的褶皱,比如在彭家崖地区向西的向斜以及较为连续的一些小背等。

二、邓家崖矿区地层顺序以及特征分析

(一)地层顺序

该矿区的地层从旧到新,依次是震旦系下的统陡山组、系上的灯影组;然后是由寒武系下的天河组以及石龙洞组;再往下依旧是寒武系的家庙组;然后是试滞留层系的罗惹坪组。并且震旦系上的灯影组中间地区是矿区较为富有的一个层位。

(二)岩石性质、岩相、其组合以及其沉积建造

在该地区那岩石的组成大致分为三部分,首先是含有磷质物的白云岩,其次是含有磷块岩的砾石或者是砾状的磷块岩,最后就是含有燧石的结合白云岩。

该地区岩相旋回以及海进的顺序为:由白云岩相形成递状的白云岩相,然后经过不断的演化,形成藻类层叠的白云岩,最后形成磷状泥质的白云岩,海水不断退化形成的岩石称为海退式岩相旋回。岩石的形成以及沉积的环境为较封闭的,含有碳酸镁的岩石。

三、磷矿床的特征

磷矿位置处于付家坪复式背斜偏北的一部分,但是由于地层的断裂,其被分成了四个矿体,其从北往南排列为一至四号。其中一号矿体又可以分成四个部分,并且在一号矿体所形成的第一部分矿区中,该规模最大,但是由于其构造较为弯曲,其形状为蛇形。

其一,含磷岩系由沉积岩的不同相,包括有不同的矿层:矿层的底部含有一部分的灵岩碎屑,以及块儿状的白云岩,以及泥状的白云岩,其顶部是由团状的白云岩组成三层所形成的。磷矿层地理位置处于海水冲刷面上相距大约30米的部分。

其二,磷矿层处于震旦系灯影组的第二部分,其矿层较为突出,上部是由砂粒状的白云岩所形成,下部是由磷屑、团状的白云岩以及泥状白云岩所组成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岩层之间的接触并不是十分完整,其一是因为磷矿层与顶部的白云岩之间接触较为突出,其二是由于底部的接触面上有砾状的磷块岩使得接触并不能完全契合。磷矿层的厚度受到了远古的地形的控制。其变化相较于以前较大,矿层最薄的地方只有20cm,最厚的地方能够达到13米左右,一般都是在三米左右,根据走向,其地形大约是中部较厚,西部偏薄。按着倾斜的方向,由于受地形控制的斜度并不是很大,其厚度的变化不是十分的明显,但是在地表大约150米这个区间,据其地层变化有着向厚变化的趋势。在零米以下根据有关研究所的研究其厚度只有32cm。

其三,矿石的类型。根据该地区矿物的不同组成以及架构的不同,该矿区那的矿石大致上可以分为两部分。其中一部分是由粗细混合的屑状磷块岩,另一部分是带状的磷块岩。其中碎屑状的磷块岩最具代表性的为角砾状磷块岩,其分布十分的广泛,在整个的矿区内都存在着。条带状的磷块岩主要是分布在该矿区的西部。该矿床的类型是属于磷块岩的,按照在自然界中不同矿石所含矿物的比例来说,其可以分为含磷酸盐较为丰富的矿石,以及含硅钙磷矿两种类型。磷酸盐含量较为多的矿石,在该地区较为少见。而该矿区工业类型所含的硅钙磷矿在该矿区内所含量能够达到90%以上。

四、该地区矿床成因的分析

通过对该矿区多年以来的不断勘测,我们对其进行了总结以及进一步的研究。我们初步认为,使得该地区磷块岩形成的原因有以下两种:

(一)大地的构造以及岩相古地理环境

该地区地理位置位于较北的部分,在经过地壳的不断运动之后,早期的震旦系地壳不断的下降,海水不断的侵入而形成三面都较为封闭的内海,其横向部分与汉江在同一平行部位,该矿区位于偏下的斜坡区,并且该斜坡偏向于北。然而,由于受到北部秦岭地形的控制,灯影组经过长时间的沉积,形成了一套由东向西的含有碳酸盐物质的岩石。该地区矿区在当时是一个较浅的海陆过渡区,海底的地形较为不平坦,并且东部的邓家崖地区是一个水中的高地,与西部相比来说要高出大约60米左右。在西部矿区不断沉积含磷的碳酸岩石,邓家崖的水中高地已经形成了一种藻类较为丰富的藻礁块体,使得海水的深度较浅大,约在25米左右。随着地壳的不断下降,磷块岩形成所需的各种条件在慢慢地形成现如今的磷块岩层。

地壳的下降是缓慢进行的,但是,局部地区的地壳运动还是会时常发生。地壳的运动会引起海水的不断动荡。海水的震荡是由于地壳的剧烈运动而形成的,使得当初已经形成的磷块岩又被震荡破碎,经过不断的变化,从而形成角状的磷块岩,与此同时,较少部分的磷块岩随着地壳的运动在不断的运动着,在西部地区,由于海水的冲刷而不断沉积下来,从而形成厚度大约为20cm的砾状的磷块岩。

(二)物质的来源

该地区磷块岩矿床形成所需的物质来源,经过初步认定,我们认为有两种方向:

其一,远古地区的含磷物质经过不断的风化侵蚀,进入到海洋中,从而在有机物以及生物的不断分解作用下形成可溶的磷酸盐,在适合的条件时就会沉积下来,形成磷块岩。

其二,灯影组早期的海水藻类生物较为富有,但是在邓家崖地区,其组成大部分都是藻类礁块。这些得早期的遗体经过海水的化学作用,以及水中细菌的分解之后,会分解出一些鳞状物,从而使得海水的含磷浓度不断升高。当达到可沉淀条件时,就会形成磷块岩。

结束语:

总的来说,灯影组沉积磷块岩矿床在我国并不是十分常见,它是一种新的成矿期,不管是在地壳活动或者是海水退化,以及生物不断演化的过程中,都有着其存在的独特之道,从而形成的矿床也较为特殊。并且,含磷岩系地矿床也具有其特有的特征。除此之外,在我国南北部的震旦系,尤其是上部的灯影中含有的白云岩分布较为广泛,其地理位置,构造以及地理条件与现在大地以及谷地的构造都较为相似,对于寻找相似的矿床类型有很大的益处。

参考文献:

[1]韩岭,罗雪,龚智愚,周彦松.鄂西北地区邓家崖矿区震旦系灯影组磷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探讨[J].资源环境与工程,2013,27(05):625-630.

[2]王茂林,王贤茂,李小林.鄂西地区铅锌矿成矿特征、找矿模式及找矿方向[J].资源环境与工程,2014,28(03):257-265.

[3]龙宝林,刘忠明.鄂西地区铅锌矿基本特征与找矿方向[J].地质与勘探,2005(03):16-21.

[4]李开.成矿系统及成矿预测的意义及在找矿中的应用[J].地质与资源,2014,23(S1):129-133.

作者简介:周婉婷 1986,女,湖北省荆州市 汉族 职称:工程师 学历:本科 研究方向:鄂西北地区古地质环境对成矿的影响。

论文作者:周婉婷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9

标签:;  ;  ;  ;  ;  ;  ;  ;  

鄂西北地区邓家崖矿区震旦系灯影组磷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论文_周婉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