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器用什物漫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什物论文,古代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古代的器用什物种类很多,而且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中不断发展变化。这里分两方面作一些简单介绍。
先谈谈几种生产工具。农业生产的工具有耒耜、锄、犁等。耒是用曲木的形如木叉的翻土农具。《韩非子》中描写那位守株待兔的宋国农夫“释(放下)其耒而守株”,可见他用的农具就是耒。耒耜则是指以耒为柄、下端装上耜的翻土农具;耜类似于现在的锹,开始以木、石等制造,后来逐渐改用青铜或铁铸造。锄、犁这两种古老的农具,至今人们还比较熟悉。课文《陌上桑》中有“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的描写。蚕桑纺织的工具,有采桑用的“笼”(《陌上桑》:“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有纺织用的“机杼”(《木兰诗》:“不闻机杼声”)等。木匠的工具中,“规矩”原指画圆形的工具(“规”)与画方形的工具(“矩”),《孟子》中有“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的名句。“规矩”的引申义(标准、法则等),现在仍常被人们使用。
再谈谈几种生活用品。一是席。上古时代人们席地而坐,即在地上铺上席子而“坐”(指跪坐)在上面。同时,睡觉也是铺席而卧。作为供坐卧铺垫的用具,席在古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直到现代汉语中,“席”字仍广泛地运用,除了用其基本义外,还有许多引申的用法,可构成“席位、出席、缺席、退席、宴席、席不暇暖、座无虚席”等许多词或成语。二是床。早期的床主要是供人坐的,与现代的床不同,较矮,较小。例如,《史记》上记述刘邦曾经“倨(踞)床”(蹲坐在床上)接见来客。汉末刘熙所著的《释名》中说“人所坐卧曰床。”可见当时床是可坐可卧的家具,还是不同于现在的床。《木兰诗》写道:“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木兰所用的床可能也是坐卧兼用的。东汉末年起出现一种“胡床”,大概是从少数民族那里引进的,它的床面用绳带交叉贯穿而成,可以折叠,类似今天的折叠椅,后来逐渐演变为木质的“交椅”。三是几、案等。上古室内陈设中有几,类似现在北方的炕桌而更狭长。几的作用是供跪坐着的人凭依而稍作休息。人跪坐时累了倚伏在几上,叫“凭几”。案与几近似,有食案、书案等区别。食案形体不大,矮足,实为古代用以进送食物的托盘。书案是一种狭长的桌子,是古代的书桌。大约汉代开始,出现了较高的桌子(“桌”字本作“卓”,有高而直立的意思),唐代桌子逐渐多起来,相应地又出现椅子(“椅”字本作“倚”,有靠的意思)。桌、椅适合于人们改变了席地而坐的习惯后的生活需要。课文《口技》中有“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的描写,在写作《口技》的时代,桌椅早已成为常用的家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