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利用资本主义 最终战胜资本主义——纪念列宁诞辰130周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资本主义论文,列宁论文,诞辰论文,周年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0年4月22日是列宁诞辰130周年纪念日,我们以无比崇敬的心情缅怀这位伟大的导师和领袖。历史愈往前发展,就愈显示出列宁的崇高形象和列宁主义的真理光辉。
列宁是马克思、恩格斯学说和事业的继承者,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马克思主义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它的核心内容是关于无产阶级专政国家及其策略的学说。列宁主义博大精深,他的许多思想理论,对于当今世界无产阶级、对于社会主义国家执政的共产党和人民都具有现实的和深远的指导意义。苏维埃政权的建立和巩固、苏共和苏联社会主义从发展壮大到强盛,都是由于结合实际坚持了列宁主义的这些基本理论、基本纲领、基本方针和战略与策略的结果,而后来导致苏联蜕变解体的主要内因就是由于抛弃了列宁主义旗帜。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正在努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坚持高举马列主义、 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旗帜。 在纪念列宁诞辰130周年之际,重温列宁主义, 特别是重温列宁关于自觉利用资本主义、最终战胜资本主义的思想,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列宁在及时总结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历史经验教训后,领导苏维埃国家改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就是有效利用资本主义来发展社会主义,最终战胜资本主义。其主要内容是“准许小生产者有贸易自由”,将“大资本的生产资料”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这种国家资本主义,就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能够加以限制,能够规定其范围的资本主义”(《列宁全集》第43卷第83页)。为了防止这种资本主义超出所设定的范围,列宁强调,“我们就需要很熟悉自由贸易,同自由贸易进行竞赛,并用自由贸易的王牌和武器来击败自由贸易”(《列宁全集》)第41卷第350页)。 这就是既要利用又要限制资本主义,而最终的目的是要消灭资本主义制度,建成社会主义社会。
列宁从当时俄国的具体国情出发,说明了利用资本主义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当时的俄国还是一个小农经济占主体的国家。这种小商品经济分散单薄,小生产者文化低,缺乏经营现代经济的知识和技术,因而生产发展缓慢,商品率和资金积累率都很低,很难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善人民生活的需要。而利用资本主义,开展自由贸易,抓住“千百万小农与大工业之间唯一可能的经济联系”(《列宁全集》第42卷第249页)这个商业链条,就能促使经济活跃。 商业的发展不仅有利于恢复大工业,而且可以利用它来巩固工农联盟,为实现经济现代化创造条件。这也是工人阶级掌握现代化经济的经营管理知识和技术的预备学校。由于当时的俄国是在国际资本主义包围之中,“高度发达的技术和工业,全部都归反对我们的资本家所有”。他们“正调动一切力量来反对我们”(《列宁全集》第42卷第193页)。对付他们的唯一可行的办法, 就是租让引资,准许西方资本家在俄国投资设厂,并使他们获取丰厚利润。只有这样,才能打破西方的封锁,借助于西方的资本和先进技术、先进管理知识经验,加速俄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列宁十分清醒地估计到利用资本主义所可能带来的危险性。因为这里面存在着“究竟谁能得胜”的问题。虽然现在没有像以往那种残酷的、流血的军事战争,“现在没有人向我们直接进攻,没有人掐住我们的喉咙。……可是我们同资本主义的斗争却残酷、危险百倍,因为我们不能随时看清楚,反对我们的敌人在什么地方,谁是我们的朋友”。从经济形式和社会结构形式发展的角度说,这是一种竞赛。可实质上,“这不是竞赛,这是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之间拼命的激烈的斗争”(《列宁全集》第43卷第92~93页)。
在列宁看来,革命者和共产党员不应回避这种危险,而要勇于接受这种危险的挑战,要充分看到排除这种危险的有利条件。其中最主要的是革命胜利提供了很多“后备力量”,有日益强大的布尔什维克党,国家政权在握,还有强大的红军和广大工农群众的拥护,以及国际革命力量的援助。只要“不使自己精神沮丧,组织瓦解,仍保持对情况的清醒估计,保持饱满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退得虽远但退得适度”,那么我们就能及时停止退却“并重新转入进攻”(《列宁全集》第42 卷第251页)。
由此可知,关键在于坚定共产党人的革命意志,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自觉性和能动性,善于将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统一起来。列宁考虑最多、做得最多的正是这方面的工作。
一方面,列宁强调要克服“感情社会主义”思想,要面对现实,从实际出发,进一步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由国家调节买卖和货币流通,允许私人资本主义有一定发展,允许将效益差、无关国家经济命脉的国营企业租让给国内外资本家,将雇用20人以下的小企业归还原业主或出租,在农村允许雇工和出租土地,鼓励国内外私人资本在俄国投资,高薪聘用国内外专家和企业管理人员,利用自由贸易的市场竞争法则,力求以较小的代价引进资本和技术。
另一方面,列宁强调利用资本主义既是一项阶级政策又是一种斗争策略,要由国家掌握批发商业,要集中力量经营好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国有经济,始终把处理和调节各种经济关系的主动权掌握在苏维埃国家手里,决不允许侵犯被雇佣者的法定权利,禁止雇用童工。列宁还特别强调,在利用资本主义的过程中自始至终都存在着谁战胜谁的问题,要求共产党员和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袭和资产阶级世界观的复辟”作斗争,既要克服骄傲自大情绪,虚心向资本家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又要讲求文明经商,防止被资本家俘虏而蜕化变质。
为了在实施新经济政策过程中打赢利用资本主义这场不流血的战争,列宁对经济、政治、军事、思想文化教育和外交等各条战线,尤其是在有关党的建设、苏维埃国家机关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干部队伍和工人阶级队伍建设、巩固工农联盟、正确处理民族关系、同国内外敌对势力的斗争等方面所应当采取的马克思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都作了尽可能周详的、深入的论述和说明,从而为苏联的创建、巩固和兴盛打下了坚实的思想理论和政策策略的根基。它不仅对当时的苏共和苏联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而且对当今中国在新的历史时期自觉利用资本主义、将来最终战胜资本主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就当今中国国情而言,与当时苏联既有相似之处,又有较大区别。两国在革命胜利后开始建设社会主义时期,都处在生产力比较落后或不发达阶段,都面临着如何利用资本主义来战胜资本主义的问题。但是,当今中国的生产力水平要比列宁时期的俄国高出许多,有效利用资本主义的有利条件也多得多。中国不仅有苏联兴盛和衰亡的经验教训这面历史镜子可资借鉴,而且已有自身半个世纪以来的极其丰富的历史经验和教训。
列宁说过,“社会主义能否实现,就取决于我们把苏维埃政权和苏维埃管理组织同资本主义最新的进步的东西结合得好坏”(《列宁全集》第34卷第170~171页)。“乐于吸取外国的好东西:苏维埃政权+普鲁士的铁路秩序+美国的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美国的国民教育等等等等++=总和=社会主义”(《列宁全集》第34卷第520页)。 列宁的一系列重要思想原则,源于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落后国家利用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积极文明成果来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实践证明,它对不发达国家如何向社会主义转变,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并最终战胜资本主义,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毛泽东一贯强调要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他在延安时期就已明确指出:“苏维埃政府欢迎外国资本的投资。中国过去未能利用外国资本使中国人民真正得到好处。外国资本给群众带来很少好处,或者根本没有好处。只有中国取得真正的独立和民主之后,才有可能把大量外资用于大规模地发展生产事业”(《毛泽东1936年同斯诺的谈话》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129页)。随后, 他在《新民主主义论》、《论人民民主专政》、《论十大关系》等一系列著作中又进一步阐明了如何利用、限制、改造资本主义的观点,指导中国五十年代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实行“和平赎买”政策,取得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性伟大胜利。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又提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3页)。他既强调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大胆地利用资本主义来建设社会主义,主张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同时又指出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始终都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只有在工人阶级先进政党领导下,通过民主革命夺取政权,人民才能依靠并运用人民民主专政的强大的国家政权和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强大的经济力量,有效地利用资本主义来建设社会主义,最终战胜资本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这些原理原则是与列宁主义的原理原则完全一致的。至于怎样利用资本主义,怎样在利用中克服其消极因素,怎样经过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在条件完全成熟的将来,通过什么形式和途径“最终”战而胜之,任何人都不可能冥想出一个简单的答案,尚需勇于和善于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发展过程中探索成功之路。关键在于,中国共产党人要有坚定不移的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理想和信念,并为之长期努力奋斗。
但是,确乎有一个严峻的现实课题摆在我们面前: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怎样才能既充分利用资本主义而又不被资本主义所战胜,不再重蹈苏联蜕变的覆辙呢?在这个关系到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前途命运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问题上,中国人民尤其是中国共产党人要“保持对情况的清醒估计,保持饱满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这就是:在利用资本主义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立国之本的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