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不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不惑论文,AMD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扮演了几十年市场追随者的角色,AMD的挑战欲望终于在最近有了良好的开端。IDC数据显示,2009年第一季度,全球PC处理器出货量下滑10.9%,英特尔市场份额为77.3%,下滑4.7%,而AMD市场份额为22.3%,提升4.6%。尽管英特尔的市场份额仍占绝对的优势,但这足以让压抑了太久的AMD长出了一口气。
5月13日,欧盟对英特尔开出的天价反垄断罚单,更让包括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的德克·梅耶尔在内的AMD人感到欢欣鼓舞。德克·梅耶尔表示,这标志着英特尔在欧洲市场统治地位的终结,也是在“建立真正竞争市场”过程中所迈出的重要一步。
要知道,对于1969年成立的IT半导体企业AMD来说,2009年正是其不惑之年。而如果能够在自己40岁的生日里,冲破不确定外部宏观经济环境的挑战与束缚,为自己乃至业界注入更多的活力,将具有更为特殊的意义。
轻资产
当众多公司都在大谈“轻资产”时,“轻资产”已经走向了时髦。AMD也是“轻资产”的追随者之一。早在众多媒体的报道中,我们就发现了社会各界对于AMD“轻资产”的迫切期待。诚可见,2008年初AMD提出“轻资产”计划时,媒体所给予的批量关注。
现在,在各类论坛会议上,AMD公司的管理层也依然乐此不疲地将“轻资产”作为AMD创新举措以及应对媒体的万能答案。当然,这些又不得不让我们坚信,AMD公司的“轻资产”计划肯定不会只是过过嘴瘾。
去年10月,AMD宣布将与阿联酋阿布扎比政府旗下的ATIC公司联合成立一家新的半导体制造公司,AMD原来设在德国德累斯顿的两家芯片工厂以及计划在美国纽约建立的新工厂等资产都将注入新的合资公司中。今年3月,该合资公司建成并定名为GLOBAL FOUNDRIES。
最近,该项目又有了新的进展。AMD在官方网站上明确表示,“大力支持GLOBAL FOUNDRIES在纽约州路德森林工业园区建立Fab 2工厂的计划。该项目是纽约州历史上公共和私营领域数额最大的工业投资项目,完工后将建成世界上最先进的半导体制造工厂。”
德克·梅耶尔表示,“早在2006年,AMD就决定在纽约州北部创建一家具有领先工艺的半导体制造工厂,因为,该地区是生产最先进的半导体产品的理想地点。今天,我们的合资公司GLOBAL FOUNDRIES正式宣布了这一计划,实现了我们长期以来的一个愿望。”
事实上,表面上风光无限的“轻资产”计划的推出实属无奈,AMD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去年第二季度,AMD爆出了净亏损11.89亿美元的季度亏损新高。受此巨额亏损影响,AMD的CEO鲁毅智无奈离职。新任CEO德克尔·梅耶尔接手后,也并没有彻底改变AMD面临的资金紧缺局面,于是有关AMD将剥离制造业务,实现轻资产战略的传言四起。
AMD希望通过此次合资,改善公司财务状况,集中精力于设计和开发创新的计算和图形处理解决方案。据初步统计,在合资计划中,AMD能够转移1 2亿美元的债务,从ATIC获得7亿美元的付款,此外还能通过向另一家阿联酋公司Mubadala定向发行5800万股新股获得3.14亿美元。即只要分拆计划通过,短时间内AMD就能得到22亿美元以上的资金回笼,这将大大缓解其目前的财务难题。
如果说,AMD当初宣布实施的“轻资产”计划,将剥离制造业务,是为缓解自己面临的资金紧缺局面。而现在,却成为众多反对派批评的口实。相关分析文章认为:AMD此次分拆芯片制造业务,不但无助于提供竞争能力,反而可能被边缘化。
其最大的论据在于,AMD分拆制造业务后,仅在新成立的合资公司中占有不足半数的股权,并且表示合资公司将会承接AMD芯片业务以外的代工生产订单,这将使得AMD无法把控CPU设计中至关重要的制造流程,不仅为技术泄露留下了空间,还为竞争对手英特尔利用雄厚的资本实力吞并AMD新成立的合资制造公司提供了可能。
创新力
如果仅从市场份额来判断,AMD扮演的只是一个市场追随者或是一个挑战者角色。那么,凭借CPU与GPU两大处理器技术的优势,AMD又是当之无愧的技术领先者。
在第十二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中国高新企业发展国际论坛”上,AMD副总裁潘晓明表示,在业内成为惟一一家能够向台式PC平台同时供应微处理器、芯片组(主板)以及图形核心(显示卡)的厂商,这与AMD自身创新是分不开的。
企业除了要恪守科技创新为生产力,坚持多层次的自主创新,还要探索适合于不同市场的发展战略和方法。“AMD强调的是自身创新的出发点不是企业的短期利益,而是要着眼于企业长远的发展,实现真正的突破。创新是要把前瞻性的动力带到整个产业,以此拉动产业,这也正是危机中产业发展所需要的源动力。”潘晓明表示。
潘晓明认为,创新成就了AMD40年的发展。“在过去40年里,AMD创造了很多半导体发展的里程碑,比如手推计算等。一系列的创新在不断地降低社会信息化的成本,使个人组织和社会能享受到低成本的福利,这是高科技企业落实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和谐的典范。”
而最难能可贵的是,AMD能够认识到核心技术对于国家发展的战略意义。现在,AMD不仅主导了中美间最高级别技术的转让,X86嵌入式核心技术的转让,并将眼光放在了未来。正在大力推动并帮助中国在X86微处理器核心技术产业自主化。
“我们相信信息化的普及将消除信息鸿沟,并相信源自中国自己的创新技术,将更好地推动中国的信息化普及,更好地弥合中国的社会化鸿沟,同时实现国家跨越式的发展。同样在产业领域、技术改造领域和信息化发展过程当中,AMD创新发展方向也和国家的战略发展相吻合。”潘晓明说。
与很多跨国的高科技企业一样,AMD不仅把自己的企业经验与中国的企业分享,也帮助企业实现创新发展,随着更多更新的高性价比的产品被广泛地应用到市场,使AMD赢得了多个合作创新的品牌。潘晓明表示,“鼓励企业创新是产业发展的基石,走合作创新的道路,合作创新不只缩短了企业前进的历程,也跨越了产业的极限。”
“我们与联想合作伙伴为家电下乡量身定作了解决方案,在保证高性价比的同时,更保证了农民用户的使用、体验的需求。比如绿色的需求。我们与曙光合作实现了十万亿次的计算机,这是AMD积极参与自主创新进程所结出的硕果。”潘晓明告诉记者。
中国化
当然,源源不断的创新力,不仅是企业自身和所处行业的发展引擎,更能使企业快速调整适应市场。对于中国市场的良好适应,也是AMD创新发展的前提。
潘晓明表示,AMD一直致力于扎根中国,将自身的战略成长与中国的战略长期紧密地相连。“可以说AMD的创新与发展离不开中国广袤的市场。而AMD的创新力也正通过完全本土化的战略组织人才观的创新,成了国家战略创新的积极因素。”
而AMD通过各种创新手段将自己真正扎根于中国,成为中国信息产业、自主创新切实的参与者和推动者。2004年,AMD将大中华区总部设在北京,并入驻中国第一个高新区——中国硅谷中关村,从而快速地融入到科技创新的体系。
进入中国以来,AMD通过组织创新完善自己的战略布局。现在,AMD大中华区已经成了整个公司发展的引擎。2006年,AMD在上海的研发中心正式运行,成为了全球研发体系战略的重要一环。此外,上海的研发中心与北京的软件系统开发中心以及台湾的TATS研发中心形成了AMD大中华区的三驾马车,未来更多的顶尖技术和产品将在中国进行研发。
AMD以三驾马车驾驭全国研发的实力,从各分支机构,从人力运行等方面各区域给予全面的支持。正是有了发力点,AMD才不断地将自己发展壮大,从而敏锐地捕捉市场的需求到产业研发,从上下游产业的发展最终推动结构的升级,推动产业的良性发展。
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帮助企业走出危机,走出低谷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AMD的答案是:人才创新。而针对中国市场独特的体系和后发的优势,潘晓明认为,要充分满足企业的需求,满足市场的人才,企业要着力培养优秀人才的储备。
据了解,AMD一直通过和多所科研院所的合作,致力于技术人才的本土化,并将国际先进的管理经验带入中国,打造了一支本土化的管理团队。“由两种人才组成的队伍,形成了AMD中国市场的管理特色,更形成了在华发展的大优势。也希望我们大批量培养的人才,未来不只是在AMD,在中国整个产业环节中都能起到关键的作用。”
此外,AMD还通过多种途径继续加速其新的中国布局。比如继续加大与地方政府的合作,与各地的自主创新先锋企业合作。比如帮助福建、山东等地的合作伙伴提升核心竞争力。通过实践,AMD将自己置身于中国的IT业和行业建设当中。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AMD在帮助合作伙伴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过程,是一个不断优化的过程,也是中国产业链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当中产业结构在不断升级,国家的综合实力也得到了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