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零售业生产率研究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生产率论文,零售业论文,国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前言
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引擎之一,零售业又是刺激消费的关键环节,且关系到国计民生,因此研究零售业显得十分重要。生产率是衡量产业效益的核心指标,考察零售业的生产率对于衡量和评价零售业的发展来说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零售业发展也越来越快,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市场还很不成熟,本土企业竞争力也远不如国外零售巨头。目前,国外对于零售业生产率已经做了很多研究,相比之下,国内的相关研究则比较少。因此,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吸收和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为国内零售业发展和生产率的提高提供适当的建议。美国、日本和英国是当今世界最发达的几个国家,市场经济非常成熟,零售业较为发达,拥有一批世界知名的零售贸易企业,但是三国零售行业生产率却存在着不小的差异,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从零售业生产率的定义和度量、三国零售业发展状况比较、零售业生产率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及生产率提高对于产业组织关系的影响等方面对于国外有关零售业生产率研究的文献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未来可能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希望能够给中国研究零售业生产率的学者一些借鉴和启示。
二、零售业生产率的定义与度量
零售业生产率是衡量零售产业效率的核心指标,也是决定零售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零售业生产率提供了对于零售行业战术、战略和政策相关性决策的重要信息。Hall et al.(1961)最早对零售业生产率进行经验性研究。对于连锁企业,管理者的控制和扩张策略始于对于相关企业生产率水平的评估。Walters & Laffy(1996)认为从战略上看,零售业生产率是用来区分零售企业和提供增长和多元化发展战略的基础。由于研究者的背景以及生产率被讨论的环境的差异,零售业生产率还没有被广泛接受的定义。Bloom(1972)认为零售业生产率是特定单位的产出与特定单位的投入之间的比例,比例越高表明生产率越高;Bucklin(1978)提出:零售业全要素生产率是所有产出对于所有投入的比例,部分产出生产率是所有产出对于一种投入的比例,这是经济学中最通常的解释;Gadrey(2002)则把零售业生产率定义为单位时间的销售量。
零售业生产率的定义直接关系到采用哪些指标、使用哪些数据和方法去度量零售业生产率,选用的指标、数据和方法不同,测度出来的生产率也就自然不同。理论界关于零售业生产率的衡量存在着长期争议。过去的研究者已经提出了各种方法度量和计算零售业生产率。通常,零售业生产率以产出与投入的比例来度量(Bucklin,1978;Ratchford & Brown,1985;Stoops,1988)。投入产出比率是衡量行业和组织效率的主要方法,比如单位面积的销售额或者人均销售额(Kamakura et al.,1996)。在计算过程中,产出主要用增加值、净产出(Basu et al.,2003;Mahony & Boer,2002)、销售额(Doms,2004)和毛利(McKinsey,1998)等来表示,其中,增加值被认为是最好的产出衡量指标。零售生产过程主要有两种投入:资本和劳动,具体用劳动投入时间、工人数量、工资、销售面积、存货和广告(Good,1994)等来表示,其中,销售面积和劳动投入时间及劳动人数是最通常的衡量指标。在现实计算中,零售业生产率往往使用劳动者和销售人员的生产率来计算(Bush et al.,1990;Stem & Ansary,1992)。
在计算生产率时,往往会对行业内部各子行业的生产率增长的差异进行分析,研究行业生产率增长的动态、静态转移效应,借此分析劳动力投入因素对于生产率的影响机制。通常采用以下模型:
另外,Dubelaar et al.(2002)研究新西兰和澳大利亚零售业生产率时发现需求相关(需求增长、价格)和竞争相关因素(区位、广告、服务、质量)在估算生产率时非常重要。
Donthu & Yoo(1998)认为之前的研究忽略了微观层面(单个企业)的研究,零售业生产率大都通过宏观工具来衡量,而运用微观工具来衡量也是需要的。衡量单个企业的生产率能使得评估和管理活动更加可行和客观。DEA就是微观生产率衡量分析工具。Charnes et al.(1978)第一次引入DEA作为决策单位的评估工具,DEA能够评估在使投入变为产出过程中决策单位的相对技术效率。通过DEA分析,可以比较企业、商店之间的相对效率。在DEA模型中,通过比较制造相同产出时一个决策单位(一个商店)相对于最有效率的单位(商店)的投入来衡量效率。效率比率为1意味着这个单位最有效率。DEA通过对于给定的投入生产最大数量的产出或者对于给定的产出最小的投入来考察生产率或者效率。
在零售业生产率的度量和计算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概括总结为以下几点:(1)零售业往往受到限制竞争的政策规制的影响,在不完全竞争的零售市场,价格不是必然反映商品和服务的质量或成本。(2)衡量非实物产出具有一定的难度。消费者接受服务带来的效用和福利无法准确衡量,而且可能与生产率相悖。例如,商店开设更多的柜台能够减少顾客排队的时间,增加消费者的福利,但是却降低了生产率。(3)投入的异质性造成无法准确衡量投入。例如,全职劳动力和兼职劳动力很难被完全区分,管理者和普通劳动力都被视为同质的投入要素。
总之,零售业生产度量问题很大程度上造成了零售业生产率不能被准确衡量。相同的产业部门,由于获得数据的来源不同以及统计指标的差异,它的劳动生产率度量就可能相差很大。
三、美国、日本和英国零售业及生产率比较
现有的很多文献涉及美国、日本和英国零售行业的相关研究,这三个国家应该可以作为当今发达国家零售业发展的典型。
Haskel et al.(2007)利用1997-2002年美国、日本和英国的微观数据,对三国的零售业情况进行了对比。数据显示,三国零售业呈现以下市场结构和特点:美国的零售单位的平均规模是最大的,英国其次,日本最小;美国拥有最高比例的跨地区的连锁商店;日本零售商店的人均拥有量高于英国和美国;在日本,不断增加的小型商店和小型连锁占主导,小型商店是日本零售市场最常见的业态,在美国,小型商店的比重持续下降,大型连锁占主导,在英国,变化不明显。数据显示美国的市场集中度是最高的,英国其次,日本最低。具体情况见表1:
Haskel et al.(2007)通过对1997-2002年数据的进一步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三个国家零售企业的平均规模都在增加。日本新进入企业对于其连锁商店平均规模增加的作用更大,且其规模明显大于在位厂商;美国新进入企业规模稍微大于退出的企业,但是比在位厂商小得多。
Timmer & Ypma (2006)对于1980-2002年三国的研究结果表明:英国和日本零售业的生产率明显低于美国,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差距越来越大。具体见表2。
Haskel & Sadun(2009)通过微观数据得到结论:零售业生产率和企业的规模成正比。在美国,大型连锁零售企业在零售业的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具有高生产率的大型连锁零售企业,其进入并替代生产率水平较低的单个企业极大提高了美国零售行业生产率。而英国和日本在政策上偏向于鼓励和支持小型零售商店,严格限制大规模零售商店,零售企业规模远没有美国大,生产率也落后于美国。1996年之前,英国的大型超市热衷于在城市郊区开设大卖场,1996年的管制政策施行之后,转而在城市开设小型商店(见图1)。商店规模的下降可以解释1995年之后英国零售业生产率下降幅度的40%。日本1974年起实行的《大店法》对于企业规模进行了严格的限制,2000年6月起实行的《大店立地法》同样对大型零售企业存在限制。日本有太多小型的缺乏效率的零售单位存在,且政府对经营不善的小企业进行保护,对于行业活力和生产率进步产生了消极作用(Matsuura & Motohashi,2005)。
图1 英国新开设零售单位情况
资料来源:Haskel & Sadun(2009)。
四、零售业生产率的影响因素
通过美国、日本和英国零售业的比较分析我们不难看出,零售业的市场结构对于生产率的影响至关重要,市场结构即市场竞争情况,受到零售厂商市场势力和政府政策等因素的影响。研究零售业生产率影响因素的文献非常多,归纳起来,零售业生产率主要受到市场因素、政府因素和企业因素的影响,具体包括四个方面,即市场竞争与结构、行业计划与管制、信息通信技术的运用、人力资源管理和劳动者技能。
(一)市场竞争与结构
Rubio & Ruiz(2007)认为零售生产率的变化可能源于效率变化,效率变化反映着现行零售技术水平下,从固定投入水平获取最大水平产出的能力。零售业生产率的动态增长是由投入与产出从低生产率企业向高生产率企业的重新配置实现的。资源的重新配置依赖于市场的竞争,市场竞争导致行业的进入与退出,正是通过进入与退出形式完成了资源的重新配置,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从而实现行业生产率的提高。经验数据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零售业的生产率增长主要来源于结构作用的影响;Foster et al.(2006)进一步证明,近年来美国零售业生产率的增长,很大程度上在于具有高生产率的大型全国性的连锁零售企业进入且替代生产率水平较低的单个企业。在企业层面,Haskel et al.(2003)发现尽管美国零售企业的进入比例低于英国,但是其新进入企业对于生产率的贡献大于英国。1998-2000年,英国退出比例高于进入比率,降低了行业竞争水平,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大量进入对于生产率提高的积极作用(Dobson & Waterson,1999;Dawson,2004)。Flath(2003)发现英国的零售商店的密度低于美国和欧洲其他国家,竞争水平不充分。Griffith et al.(2005)认为不完全竞争的市场是英国零售业生产率落后于美国的原因之一。对日本零售业的研究表明:新进入的企业一开始并不能有效发挥效率,但是以后对于提高生产率具有很高的潜力(Masuura & Motohashi,2005)。
(二)行业计划与管制
资源配置、行业的准入与退出深受政府政策的影响,市场竞争由于政府作用往往是不完全的。政府规制是指政府对私人经济部门的活动进行某种规制或规定,如价格规制、数量规制或特许经营等。
管制将可能阻碍零售业生产率的进步。原因:(1)零售企业规模达不到最佳效率(规模经济)所需的规模,从而降低劳动生产率。1991-2003年英国新开的超市小于最低效率规模的情况在增加,1996年行业管制政策实施后这种情况愈演愈烈(Abramovsky,2005)。日本《大店法》施行之后出现了类似的现象。(2)阻碍企业的进入与退出,阻碍新企业的开设和旧企业的关闭,从而阻碍了效率企业替代落后企业带来的生产率提高。Griffith & Harmgart(2005)的研究表明:英国的管制造成了进入障碍。Flath(2003)同样发现英国的零售商店的密度低于大多数的欧洲国家,过度的管制造成进入障碍。进入和退出被认为能解释美国零售业大部分的生产率的增长(Bartelsman & Doms,2000;Foster,2006)。在美国,小型连锁企业或者经过竞争获得一定市场份额或者选择退出,而在英国,小型连锁企业保持其较低的市场占有率而不会退出。(3)改变了零售业区位分布的正常发展趋势。零售业发展趋向于区位地理上的集中,零售发展趋向于城市范围内的传统购物中心或者城市边缘的新购物中心。对于空间区位的管制带来了问题,20世纪90年代早期对于城市边缘和郊区(城郊及其周围地区)发展严格限制,大型连锁零售厂商放弃在城郊设立大型商场转而在城内开设小型商店,导致了英国零售业的环境缺乏竞争力,对零售商店的生产率带来了负面影响。
管制和计划被认为是影响欧洲零售业生产率增长的重要因素(McGuckin,2005)。1998年以前日本限制大型零售企业的法案阻碍了市场竞争,阻碍了日本零售业生产率的提高。
(三)信息通信技术的运用
Rubio & Ruiz(2007)认为零售生产率的变化可能源于技术进步,技术进步反映着由零售创新或零售技术改变所引发的效率边界的移动。当使用劳动力的成本相对上涨时,为了降低生产成本,企业家会偏好加大对先进技术的投资,用资本替代劳动,从而可以提高生产率。同样,零售业企业家为了降低零售业劳动力使用成本,更加愿意投资资本密集型的技术,例如自动售票机。
零售业的信息通信技术投资与劳动生产率存在直接的关系(Higon & Williams,2010)。信息技术是零售业的生产性因素,更多的技术使得零售业表现更出色。信息技术被认为创造了竞争优势(Porter & Millar,1985;Harrison,1991)而且增加了劳动效率(Ingene,1982)。信息通信技术对于降低存货、加速物流和扩大商店规模具有积极作用(Holmes,2001)。劳动生产率和信息通讯技术投资的关系被认为是U型的,信息通信技术设备投入使用的早期阶段劳动生产率下降,然后随着对新设备的熟悉生产率提高。Doms(2004)研究发现1995年以来英美生产率的快速发展与信息技术的使用很有关系。1990年以来的美国零售业的增长与运用新技术的企业替代传统零售企业有关。Friedman et al.(2001)认为来自广泛运用新技术的连锁商店比如沃尔玛的竞争性压力,通过代替低效率的零售商和刺激现有零售企业改进技术来推动零售部门生产率的提高。信息通信技术投资差异可以部分地解释美国和英国生产率的差别(Bart van Ark,2003;Basu,2003)。Griffith et al.(2005)认为缺少信息技术的使用是英国零售业生产率落后于美国的原因之一。另外,Doms et al.(2004)发现在零售部门,大企业占有几乎所有的信息技术投资,而且信息技术对于大企业的生产率的提高比小企业更加重要。
(四)人力资源管理和劳动者技能
Griffith et al.(2005)提出糟糕的管理、低技能的劳动力是英国零售业生产率落后于美国的重要原因。人力资源管理对于提高组织效率具有重要作用。许多的研究表明人力资源行为和组织绩效存在着正相关关系(Ichniowski,1997;Appelbaum,2000;Cappelli & Neumark,2001)。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行为有利于调动组织成员的积极性和激发其责任意识,从而有利于组织生产率的提高。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包括:激励,给予员工参加组织决策的机会,等等。Peccei & Rosenthal(2001)证明人力资源管理能够增强员工顾客至上的服务行为,能够提高以销售量衡量的生产率。Batt(2002)证明人力资源管理对于提高销售增长的重要作用。研究还进一步表明:人力资源管理和信息通信技术的结合对于零售业来说至关重要。人力资源管理与信息通信技术是互补的,恰当的人力资源管理行为可以明显的增加信息与通信技术的回报(Black & Lynch,2001)。Griffith et al.(2005)认为美国和英国生产率的差别很大程度在于信息通信技术的利用,零售业是英国信息技术重点投入的部门,可能是没能有效地使用,而新技术的有效应用恰恰需要人力资源管理的发挥。
劳动力在生产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劳动力是决定生产率的最直接的因素,劳动力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生产率的高低,而劳动者技能是衡量劳动者素质的主要因素。Broadberry & Mahony(2004)的经验研究表明:技能差异是导致各国生产率差异的可能性因素,这在发达国家比如法国和德国较为明显。在法国,零售商和顾客都希望销售人员能够提供高水平的技术和产品知识服务,这必然要求销售人员具有过硬的技能;而在德国,销售人员经过三年严格的学徒培养能够胜任大部分的工作。在英国,受行业环境的影响,零售业的劳动者并不需要具备很高的技能素养。在英国零售行业,很多低技能水平的兼职劳动力被雇佣,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生产率水平(Gadrey,2000)。
五、生产率与就业、全球化和技术进步
(一)生产率与就业
生产率的提高一方面降低了劳动需求,可以投入更少的劳动生产更多的产品;另一方面,也会增加新的劳动力需求,新技术的运用将进一步扩大市场,从而创造新的就业岗位。具有更高生产效率的企业进入,低生产率的企业退出,就业随着企业的进入和退出不断变化。Foster et al.(2006)通过对1977-2002年美国数据的研究发现:零售业的发展,不论是个体企业还是大型连锁企业,对于雇佣劳动力和创造就业方面都存在着持续积极的影响,个体企业在创造就业方面的效率甚至高于大型连锁企业。伴随着生产率的不断提高,美国零售行业吸收就业的比例也不断增加,从1958年的12.6%增加到2000年的16.4%。现有的文献对于零售业生产率和就业的关系还没有做过确定性的评价,但至少从数据上来看,伴随着行业生产率的提高并没有出现雇佣人数明显下降的现象,零售行业在创造和解决就业问题方面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生产率与全球化
调查数据表明:1986年,在100家最大的零售商中,有超过一半是纯本土化的;而到了2004年,只有29家只在一个国家经营,零售行业的全球化步伐不断在加快。
根据跨国公司理论,企业生产率是全球化的重要因素。只有当跨国公司生产率高于国内竞争者时他才会选择在新的国外市场扩展他的业务(Caves,1996;Dunning,2000)。新的更高生产率的企业的进入导致了更广经济范围和生产率促进的过程,在这期间,本土的缺乏效率的企业被更高效率的竞争对手所替代。跨国公司必须通过专业管理、科技能力或者员工科技知识方面补偿在国外市场运营的高成本。Griffith et al.(2005)发现在英国,来自国外的跨国零售企业比本土企业的生产率(人均增加值)高25%,同样高于英国本土的跨国企业。
零售企业生产率的提高能够刺激企业走出去,沃尔玛、家乐福等国际零售巨头凭借其自身的优势和较高的生产率不断地加速其海外扩张的脚步,从而推动了零售业的全球一体化进程。
(三)生产率与技术进步
生产率的提高有利于技术创新的实现。Doms et al.(2004)发现在零售行业,具有较高生产效率的大企业占有几乎所有的信息技术投资。高新技术的运用推动了企业生产率的发展,而生产率的提高又进一步刺激企业加快和加大对信息技术的投入。运用高新技术经营管理极大提高生产效率的沃尔玛给其他零售厂商带来了压力,零售厂商为了提高其竞争能力不得不更新和采用新的技术,加大对于新技术的投入和研发,从而推动了整个零售行业的技术进步。
六、主要结论与可能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本文可以得到以下相关性结论:
(1)关于零售业生产率的分析,特别是生产率的定义和度量是越来越多争论的核心。目前来看,要准确衡量生产率存在着一定的难度,需要能够精确度量投入和产出,并且用实物计算和替代效用增加及福利改善等非实物收益。
(2)零售业生产率主要受到市场、政府和行业(企业)自身因素的影响,具体表现为市场竞争与结构、行业计划与管制、信息通信技术的运用、人力资源管理和劳动者技能。发达国家零售业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具有较高生产率的大型连锁零售企业替代个体企业对于提高行业生产率至关重要。新技术特别是信息通信技术的运用能够有效地推动生产率的发展,而生产率的提高对于技术进步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零售企业必须注意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和对于劳动员工技能的培养,零售业的进一步发展客观上要求掌握高技能的劳动力。政府应该放松对于零售业的管制政策,行业的自由进入与退出有利于零售行业生产率的提高,更加符合发展的客观规律。
(3)零售业的发展对于创造就业、解决就业具有重要意义。零售业发展是经济全球化的表现之一,也进一步推动了经济的一体化进程。零售业的发展促进了技术进步,而技术特别是信息通信技术的进步对于提高零售业生产率发挥着重要作用。
需要强调的是,零售业生产率的定义和度量方法对零售业内部自身生产率增长以及零售企业之间生产率差异的形成原因仍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我们还可以进一步衡量政府政策、信息技术投入和企业家才能等因素对于零售业生产率的影响程度,测度不同市场结构和开放程度下的零售业生产率增长差异。随着经济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零售业的社会需求和零售企业的利润空间也会越来越大,政府和企业家能否把资源配置到零售领域中去,企业家能否掌握零售业发展所必需的技术和知识,能否加大对于信息通信技术的投入,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零售业发展和零售业生产率增长至关重要。
标签:生产率论文;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劳动生产率论文; 人力资源配置论文; 人力资源成本论文; 人力资源计划论文; 信息技术的发展论文; 人力资源战略论文; 零售业论文; 通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