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改革和发展中的重大课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课题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实现新世纪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目标,具有很大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有不少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问题亟需进一步深入研究和解决。
今后5~10年,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是进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时期,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时期。如何科学地判断国内外形势,准确地把握时代发展的特点,保持清醒的头脑,制定正确的战略和对策,更好地把握机遇,起好步、开好局?加强对经济和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调查研究,既是实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重要基础,也是正确实施决策的前提条件,对于提高党的执政水平,特别是提高驾驭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能力,更具有非同寻常的现实意义。回顾建党80年的辉煌,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就是一个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形势,分析情况,发现规律,创造性地解决革命和建设中出现的重大问题的过程。目前,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中面临的不少重大课题,对于党驾驭全局的能力和执政水平都是重大的考验,应当作为进行深入细致、周密系统调查研究的主攻方向。对各级领导干部来说,各个地区和各部门的情况千差万别,同一课题在不同的条件下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研究和解决这些课题不应形成框框;而共同的要求却不能变,这就是下高楼、出深院,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课题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宏观环境
新世纪之初,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面临的国内外宏观环境如何,是全党和全国人民十分关注的重大问题。应当十分注意研究国内外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军事等方面的发展大势,看清主流、看清方向、看清趋势,尤其要全面分析这些发展变化可能给我国带来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以及我国应该采取的对策。我们常说,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这不是一句口号,机遇是具体的,挑战也是具体的,应当一个一个地加以分析和研究,当前要着重研究全球经济发展的新趋势、新动向,尤其要关注美国经济增长速度放慢对全球经济发展的影响,特别是对亚洲经济、中国经济的影响。经济全球化既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又导致了南北、南南、西西矛盾和利益冲突进一步凸现。要研究西方发达国家如何企图通过主导经济全球化谋取最大利益,研究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哪些发展机遇,同时又使它们的利益受到了损害,研究我们要想达到“趋利避害”的目的应采取的对策。发达国家以及不少发展中国家正在继续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要研究这种态势将会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和国际金融市场的迅速发展,将会使我国面临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我们要实现现代化,也必须积极参与国际竞争,要研究在这种形势下我国如何才能抓住机遇,加快重点产业的发展,怎样才能维护我国的经济安全。随着国际上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我们面临的倾销与反倾销、制裁与反制裁的斗争可能加剧,及时总结这方面的经验教训,对保护我们国家的利益意义重大。要研究西方和一些新兴工业国家利用所谓的“高技术移民政策”争夺人才的做法,力求在激烈的国际人才争夺战中占据优势地位。我国对石油等战略物资进口的依赖程度日益加重,要研究在战略物资的生产、进口、储备以及发展能源替代产品方面,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对策,怎样才能减轻市场波动对我国经济建设的冲击。
在新世纪之初,世界大多数国家为了在世界格局中处于有利地位,展开了前所未有的竞争,从而在社会产业结构、生产工具、劳动者素质等生产力要素以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等方面引发了一系列革命性变化。要紧紧抓住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问题,密切关注上述各个方面的苗头性变化,力求从中发现新的发展理论、新的发展思路、新的发展战略、新的发展策略、新的发展途径、新的发展措施,及时研究总结对我国有较大借鉴价值的做法和经验。
课题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坚持发展
“十五”计划《纲要》坚持把发展作为主题,这是党的基本路线的具体体现。要研究如何在新的实践中认真领会和体现邓小平同志关于发展是硬道理的思想,密切联系各地和各条战线的实际,更加明确为什么不发展国家就强盛不了,人民就富裕不了,民族就振兴不了,社会主义制度就不能充分发挥优越性,中国就难以对人类进步事业做出更大贡献。要让干部群众了解邓小平同志论述的“硬道理”究竟“硬”在什么地方,为什么中央提出要以发展为主题,并把它作为我们长期坚持的战略思想。要研究新时期发展的内涵和特点,发展是速度与效益相统一的发展,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全面发展,既包括物质文明的发展,也包括精神文明的发展;明确发展的目的是增强综合国力,包括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要研究影响发展的突出问题,总结善于把速度与效益统一起来的先进典型的成功经验,引导地方和企业实现有市场、有效益的发展速度,抑制无效的发展速度,防止重复建设,推动增长方式的转变。
课题三:深化改革和体制创新
一个国家要长盛不衰,很重要的决定因素就是看能不能建立起一套能够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制度和体制。要研究我们各方面的体制,包括政治、行政、经济、文化、社会、法律、科技、教育、军事等方面的体制,怎样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继续通过改革和创新,使新的体制更加完善和成熟起来。要研究如何通过改革创造出能够极大地推动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极大地增强党和政府的活力、极大地激发全国人民的历史主动精神、极大地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各种重要制度和体制的作用。要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之后推进体制改革和创新的新起点和新特点,研究体制改革和创新的新的切入点和发展方向,要从具体现象入手剖析旧体制的弊端、促进新体制的萌生。比如,为什么基层企事业单位办事还很难,为什么相互扯皮、相互推诿、办事效率不高的现象还相当普遍地存在,为什么经济和社会生活中仍存在一些混乱的现象呢?这些消极现象与现行的领导体制、管理体制、行政体制有什么必然联系?近期要着重研究政府职能的转变,思考和研究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的“审批经济”问题,研究“审批经济”与腐败现象的联系,以及如何通过深化改革限制“审批经济”的恶性膨胀。
课题四:科技创新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实现今后5年各项任务的重要保证。要研究我国如何推进具有战略意义的高新技术研究和开发,以及在哪些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关键技术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如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要选择一些运用高新技术的先进典型进行剖析,研究如何通过发展高新技术为传统产业升级提供技术支持,加快高新技术向传统产业渗透。要思考如何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提高科技持续创新能力,近期要特别关注我国具有优势和对发展有重大意义的一些重点领域,尤其要关注在基因组学、信息科学、纳米科学、生态科学和地球科学待方面取得的新成果。
课题五:调整经济结构
“十五”计划《纲要》坚持把结构调整作为主线。新世纪之初,世界各国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都在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国际间的产业转移和技术、资金流动加快。要研究我国如何利用这一历史发展机遇,自觉地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以增强自己的竞争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是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点,要研究怎样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怎样通过上市、兼并、联合、重组等形式,在主要行业形成若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能力强的大公司和企业集团。要研究怎样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继续依法关闭产品质量低劣、浪费资源、污染严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厂矿,淘汰落后和压缩过剩生产能力。要研究制约经济结构调整的思想障碍、体制障碍。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要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不能简单提“国退民进”的口号,不能笼统地说国有企业要从一切竞争性领域退出。要研究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对于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青藏铁路等一批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项目,以及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防沙治沙、草原保护等重要工程,要进行跟踪式的调查研究。
课题六: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和增加农民收入
“十五”计划《纲要》把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和增加农民收入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要抓紧研究这一重要课题,研究在新的发展阶段如何加强和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研究新阶段农业发展的新特点和新思路,研究各地如何以优化品种、提高质量、增加效益为中心,积极调整种植业结构,形成规模化、专业化的生产格局,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要研究农村的各项改革,尤其是要研究有条件的地区在长期稳定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如何探索土地经营权流转制度的改革,如何深化粮食及其他重要农副产品流通体制的改革。对于农村税费制度的改革要给予特别的关注。要研究新形势下如何制定和实施“轻徭薄赋”的政策,还要通过对典型的解剖,研究如何精简乡镇机构、减少村组干部补贴人数等问题。
课题七:加入WTO前后面临的问题
尽管我国加入WTO的具体时间还不能确实,但从现在起,就要对加入WTO前后的各种问题抓紧研究:地方上如何做好加入世贸组织的各项准备工作;中央各部委以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如何采取切实措施,转变政府管理方式,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如何建立健全符合国际通行规则和我国国情的对外经济贸易体制;如何加快修订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如何抓紧培养熟悉国际贸易规则的专业人才。可选择一些在入世问题上走过弯路、有过经验教训的国家和地区进行剖析,以便从中寻找启发。要研究我国如何抓住当前有利时机,继续实施以质取胜、科技兴贸战略,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提高高新技术产品比重,增加大宗传统商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扩大服务贸易规模,进一步发展进出口贸易。对“走出去”战略实施情况进行跟踪式调查研究,还要研究有关国家政府利用WTO各项规则解决国际贸易争端的做法和经验。
课题八:收入分配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正确处理收入分配问题,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实践课题。党的十四大以来,我们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提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有力地推进了我国分配方式和分配关系的改革,极大地调动和激发了社会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我们要充分认识分配制度改革的主流。但是,目前我国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不同社会群体之间,收入分配差距的确呈现出程度不同的扩大的态势。低收入群众,包括下岗职工、困难企业职工、城市贫困居民和尚未脱贫的农民,生活遇到困难,不少地方基层党政干部的工资长期拖欠。对于这些问题,要本着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进行深入调查。要研究什么样的分配格局有利于调动社会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又能保证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的实现。要研究在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同时,如何统筹兼顾还没有富起来的群众的利益,努力使他们的收入提高,使他们的基本生活有保障。搞改革,搞现代化建设,必须付出必要的成本和代价,要研究怎样让全体社会成员合理地承担这些成本和代价。对于收入分配问题的研究不能就事论事,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进行深入探讨。要研究如何完善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分配方式,如何更好地落实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如何合理地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如何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如何更好地保障低收入群体的生活,如何有效地调节高收入者的过分收入,如何切实防止捞取和获得非法收入,如何通过收入分配更好地调动社会各个方面的积极性。
课题九: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当前,经济生活中一个突出问题是市场秩序混乱。中央决定要继续深入开展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联合行动;继续深入开展打击骗取出口退税、走私贩私、逃汇骗汇等专项斗争;继续整顿金融秩序;整顿和规范市场主体行为;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制止地方保护和部门分割市场行为。要研究怎样通过深化改革和强化法制来解决上述问题,怎样坚持标本兼治的方针,把整顿与建设结合起来,从源头上治理和规范市场秩序。要研究制售假冒伪劣产品、偷税、骗税、骗汇、走私等违法犯罪活动为什么屡禁不止,既要注意揭示消极现象背后的利益驱动因素,又要注意从经济体制、法律法规、管理制度、文化道德等方面剖析其得以产生和发展的社会根源,进而提出抑制这些消极现象的对策。在继续推进依法治国的同时,要加强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和以德治国的调研,注意总结各地把法治与德治结合起来,使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新鲜经验。要从市场调查入手,具体剖析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之间的信用关系,研究在新旧体制转换的进程中如何弘扬中华民族诚实守信的良好道德品质,反对坑蒙欺诈,尽快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信用制度。
课题十:民主建设和法制建设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要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和民主理论,研究如何把社会主义民主逐步落实到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及各项社会主义事业的决策和管理中去,落实到各项制度和各项实际工作中去,落实到广大人民行使民主权利的实践中去。要研究如何保证人民群众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事务中当好家、做好主,研究如何把社会主义民主的优越性充分发挥出来。要研究在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方面特别是在扩大基层民主方面的做法和经验,比如,如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如何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如何加强人民代表大会的立法和监督工作,充分发挥人民政协的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作用;如何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法律体系,切实解决司法不公和执法不严问题;如何推进政府工作法制化,依法行政,从严治政;如何保证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能经常听取群众的意见、要求、批评和建议。
课题十一: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
要有针对性研究在企业改制、职工下岗、拖欠工资、农民负担、土地承包、征地拆迁、资源分配、区划调整、环境污染、执法不公等问题上如何化解各种矛盾,确保社会稳定?研究如何正确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正确处理民族和宗教问题。要总结善于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到位的经验。还要研究怎样加强对敌斗争,防范和打击敌对势力的渗透和破坏活动;怎样进一步加大反分裂、反恐怖斗争的力度;怎样深入做好人民内部矛盾的排查和调处工作;怎样依法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和经济犯罪,努力创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秩序和经济秩序。要研究社会治安工作的新特点,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健全法律法规及各项制度,形成维护社会治安和打击各种犯罪的机制。
课题十二:培养年轻干部和实施人才战略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不断开创新的境界,党和国家要始终保持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最关键的是要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风浪考验的年轻干部。要研究培养和选拔年轻干部的做法和经验,包括采取了哪些行之有效的具体制度和措施。要研究如何教育和引导年轻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要对年轻干部的心态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对于部分年轻干部中存在的计较名利、地位、利益的现象要进行剖析。比如,一些年轻干部急功近利,在一个工作岗位上没干几年,就急于上调;干工作不是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出发,而是过多地考虑如何提高自己的声望。要剖析这种现象产生的思想根源,从年轻干部“发现机制”、“考评机制”、“选拔机制”、“奖惩机制”、“监督机制”等方面加以研究,找出克服的办法。
要重视对我国人才战略的研究,当前中央特别强调培养和造就高素质领导人才队伍、具有世界前沿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具有创新精神并适应国际竞争需要的企业家队伍、具有公仆意识的公务员队伍、具有较高技术素质的技术工人队伍和农业科技队伍,要注意总结在加速人才培养方面的做法和经验,要研究面对国内外激烈的人才竞争,如何尽快建立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的有效机制,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鼓励创业的社会氛围。
课题十三:“三个代表”和加强党的作风建设
纪念建党80周年是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一件大事。围绕建党80周年,我们要紧密联系实际,深入研究什么是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什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在现阶段什么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及时总结各级领导干部在用“三个代表”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动方面取得的新经验,尤其要注意发现善于把“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同实现“十五”计划纲要的实践结合起来的先进典型。
党的作风直接关系到党的形象和战斗力。从现在到党的十六大,要把党的作风建设作为调查研究的重要内容,当前要围绕“八个坚持”、“八个反对”展开: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反对因循守旧、不思进取;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反对照搬照抄、本本主义;坚持密切联系群众,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反对独断专行、软弱涣散;坚持党的纪律,反对自由主义;坚持干部工作原则,反对用人不正之风;坚持清正廉洁,反对消极腐败;坚持艰苦奋斗,反对骄奢淫逸。
实践在发展,理论在发展,新的实践需要理论的总结,新的理论需要实践的检验。只有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深入细致、周密系统的调查研究,才能发现新情况、新经验和新趋势,才能提出解决矛盾的新对策。
我们的调查研究不是要去寻找“终极真理”,而是要反映事物的发展趋势、揭示事物的发展规律、提出解决矛盾的阶段性对策。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社会生活带有明显的过渡性,万事万物都处在不停顿的变动之中。刚刚发现一条经验,很快又被新的、更好的经验所取代。矛盾不断地暴露、经验不断地完善、社会不断地进步,谁不与这个“发展过程”同步,谁就会被时代抛弃。我们要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学会运用“过程论”的方法,在运动中发现新事物,在变革中把握新趋势,在比较中总结新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