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数学教学要学会等待出效果论文_付光军

例谈数学教学要学会等待出效果论文_付光军

(四川省宣汉职业中专学校 宣汉 636150)

教学等待是一种教学现象。在课堂教学中不急于求成,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反思、回味和消化,最终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教学等待还是一种教学艺术,是教师教学理念的外显,也是教师从容心态的表现。适时、适当、合理地运用和驾驭教学等待,会是教师的教学锦上添花,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最高境界。以下是自己的一些探索体会,提供给数学教学同仁参考。

一、等,在感知概念时

在学校教学研修月活动中,发现一些课堂上,老师是充满激情的,学生是活泼的,可以说这样的课是思维活跃、积极的校内研修课。一个概念的出现,一个问题的提出,不到一秒钟,就看到一双双小手高高举起,老师也亟不可待地找这个回答,找那个回答,课堂学习气氛非常热烈。由此我不禁想到了一个问题:老师,你等待了吗?或者这样说,孩子真的想好了吗?特别是那些学困生想好了吗?

数学课堂中有一些概念是比较抽象的,需要进行一定的辨析。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放慢脚步,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学会等待。让学生理解、感知的过程做足,并结合具体事物,在实践中加以灵活应用,帮助学生建立更准确、更清晰的认识。如:教学“面积单位”后的一道练习题:请判断短文中的单位是否合适:“……小明坐在2400平方厘米的书桌旁开始了晨读……”

课堂上,多数学生认为“平方厘米”这个单位使用不恰当,老师并没有急于下结论,而设计了多个教学环节促进学生对概念的感知。

⑴回顾1平方厘米有多大。学生反馈与大拇指的指甲盖大小,或文稿纸的一小方格大小差不多……那2400平方厘米有多大呢?

⑵把2400平方厘米转换成24平方分米或0.24平方米,与教室地面的地砖(80cm€?0cm)面积进行比较,部分学生改变了看法。

⑶师问:还有更容易的判断方法吗?

思考良久,一位学生站起来回答:我们的课桌是长方形的,如果2400平方厘米是合理的话,就可以假设课桌面的长是60厘米,宽是40厘米,刚才我测量了一下,还是很接近的,所以我认为平方厘米这个单位是合适的。

经过这样一个思考、辨析的过程,学生都认可2400平方厘米的课桌面是合适的。在整个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可以明显感觉到学生对二维的面积单位的熟知度明显不如一维的长度单位,通过对长度的估测来感知面积的大小对学生的理解更有利。在这样“等待”而又充满思维火花的过程中,学生更加深了对概念的感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等”在活动经验积累时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这主要是强调了学生学习过程是一个亲身经历、动手实践,主动探究的过程。所以,在课堂上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切忌走过场,流于形式,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实践、探索、思考。教师只要耐心等待,就会有精彩出现。

一位教师在教学《包含于排除》这一相关的知识点时,就在教学中把“等待”发挥到极致。在实际教学中,执教教师精心组织了2场游戏:一是三人抢椅子游戏,二是4人猜拳游戏。其中有1人既玩了抢椅子游戏又玩了猜拳游戏。游戏结束后,教师提供给学生2个呼啦圈,要求一个圈里站玩猜拳的人,另一个圈里站玩抢椅子的人。很快,玩游戏的学生都能站到各自得圈里,只有1个学生一会儿站到玩抢椅子的圈里,一会儿站到玩猜拳的圈里。怎么回事呢?执教老师坐在教室的最后排,开始等待,看样子胸有成竹。学生吵吵闹闹,他似乎熟视无睹,充耳不闻。1分钟后,玩游戏的学生终于把2个呼啦圈交叉在一起。站在交叉中间的人,就是那个既玩了猜拳又玩了抢椅子的人。

三、等,在数学思想构建时

数学思想是思维的体操,数学基本思想方法的习得理应成为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但是,思想不同于知识可以传授,更不同于技能可以操练。数学基本思想更多的需要“悟”,而“悟”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理应在渗透数学基本思想的关键处留给学生思维空间,静心等待,以期达到灵光闪现、茅塞顿开的效果。

如:一位老师在执教 “认识方程”一课时,为了帮助学生弄清等式和方程的关系,设计了一个非常精彩的梳理环节,在慢而又序的引导下,帮助学生构建了良好的知识脉络。渗透了演绎推理的数学思想。

执教教师将课堂中研究的众多式子(式子、等式、不等式、方程)全部呈现在电子白板上,通过轻松自然的回顾知识,辨析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异同,并提出了你能用一目了然的方式表示方程和等式之间的关系吗?然后,老师停下来了,开始等待……,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说出了不同的表示方式,有用文字表达的,有用圆圈表示的,最后,老师帮助学生们进行了整理,并简化成集合图。

教师通常喜欢将成品、精品展示给学生,认为最好的就是最合适的。其实不然,在很多时候学生更需要的是半成品,让学生看到知识体系的构建过程,恰恰是帮助他们学习自我建构的绝好方式。

让我们都多一份等待,一份耐心、细心、真心的等待。一份等待也许不会有什么新的发现或创造,但它确是能给学生一点思考和体味的时间,让他们的思考更加周到、实在,让他们的思维更加缜密、敏捷。等待,让数学课堂更精彩。

论文作者:付光军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7年第3期(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7/6/7

标签:;  ;  ;  ;  ;  ;  ;  ;  

例谈数学教学要学会等待出效果论文_付光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