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小儿哮喘66例临床分析论文_田宝娟

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小儿哮喘66例临床分析论文_田宝娟

讷河市中医院 黑龙江讷河市 161300

摘要:目的:本文主要针对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小儿哮喘的临床特征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小儿哮喘患者33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非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的小儿哮喘患者33例作为对照组,回顾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2组患者在发热、咳嗽、喘息、肺部病变等临床特征之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热、喘息持续时间均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哮鸣音、间质性肺炎以及支气管肺炎的发生率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喘息控制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的小儿哮喘相对于非肺炎感染引起的小儿哮喘具有更大的伤害性,有特殊的临床特征,使用支气管扩张剂、皮质激素联合大环内醋类抗生素等药物有明显疗效。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感染;小儿哮喘

Clinical analysis of 66 cases of childhood asthma induced by mycoplasma pneumoniae infection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hildhood asthma induced by Mycoplasma pneumoniae infection. The patients in the two groups were treated with fever and cough,Wheezing,lung disease and other clinical features of the differences between.(P <0.05). The incidence of wheezing,interstitial pneumonia and bronchial pneumonia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0.05). The incidence of wheezing,interstitial pneumonia and bronchial pneumonia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 <0.05). After treatment,the hospitalization time was larg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05). Conclusion Mycoplasma pneumoniae infection induced asthma in children with non-pneumonia caused by asthma is more harmful,with special clinical features,the use of bronchodilators,corticosteroids combined with macrolide antibiotics and other drugs have a significant effect.

Key words:pneumonia;mycoplasma infection;pediatric asthma

肺炎支原体(myocplasmapneumoniae,MP)是儿科呼吸系统中常见的一种病原体,对患儿的危害极大,会引起一系列气道慢性炎症疾病。肺炎支原体致病过程中对患者的气道有一定程度的过敏反应,引起气道的发生感染,从而诱发小儿哮喘。在临床上,由于MP引起的小儿哮喘与非支原体感染引起的小儿哮喘的临床症状十分相似,而两种类型的哮喘的治疗方法有明显的区别,诊断有误就会对患儿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针对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的小儿哮喘与非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的小儿哮喘的临床特征的区别,做出如下研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一般资料选我医院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小儿哮喘患33例作为观察组,除符合哮喘诊断标准外,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为阳性,其中男16例,女17例,年龄7个月一15岁,平均(4.5±3.7)岁;另选取同期非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的小儿哮喘患者33例作为照组,其中男16例,女17例,年龄5个月一14岁,平均(4.1士2.9)岁。所有患儿均符合《儿童支气管哮喘防治常规》(试行)中制定的支气管哮喘诊断标准。2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检查方法

对所有患儿进行肺部的CT检查、胸部的X线片、血常规检查、肝肾功能检查以及心肌酶谱,C反应蛋白等检查。在进行支原体抗体检测时,应用被动凝集法,滴度超过1:40则显示为阳性,证明存在MP。

1.2.2治疗方法

使用阿奇霉素(珠海联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中山分公司,国药准字H1999006习进行静脉滴柱,每次给药10 mg溶于2}0 mL生理盐水中后静脉滴柱。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大环内醋类药物进行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红霉素江苏华信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3964治疗,每次给药10 mg溶于250 mL生理盐水中后静脉滴柱,每天25一30 mg/次。

1.3临床观察指标

比较2组患儿的发热、咳嗽特点、喘息持续时间、哮鸣音、呼吸系统受累情况以及对支气管扩张剂的反应、对喘息的控制率等。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9.0软件对采集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数据观察结果

观察组的哮鸣音、间质性肺炎以及支气管肺炎约发生率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过后,观察组出现发热症状的共5例,出现肺部炎症的7例,出现肺部哮鸣音的6例,出现间质性肺炎的8例,出现支气管肺炎的7例,整体的治疗效果较差,无法达到相应的治疗效果。对照组出现发热的仅6例,出现肺部炎症的7例,出现肺部哮鸣音的5例,出现间质性肺炎的5例,出现支气管肺炎的10例,整体治疗效果较好。

2.2哮喘控制率

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喘息控制率明显低于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的喘息控制率为19%,对照组的喘息控制率为40%,观察组的住院时间平均为12.0±5.3天,对照组的住院时间为6.0±3.5天,由此可见对于观察组的治疗效果较好。

3.讨论

3.1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小儿哮喘概述

近年来,有研究发现小儿哮喘的发生与MP感染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通常由肺炎支原体感染引发的哮喘,临床症状更重,同时喘息持续时间也更长,与普通哮喘的临床症状具有较大差异。因此在对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小儿哮喘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应当根据实际的病症和情况进行治疗,这样才能够在治疗的过程中达到更好的效果。

3.2肺炎支原体感染引发哮喘的作用机制

肺炎支原体感染引发哮喘的作用机制主要为:病原体侵犯,损伤了呼吸道上皮细胞;肺炎支原体抗原与皮肤、淋巴组织、脑、肾、肝、心等组织细胞的抗原相同或相似,或在感染肺炎支原体后,导致宿主细胞膜抗原性变化,从而导致炎症久不消退。因此在治疗时,应当对肺炎支原体感染引发哮喘的作用机制进行分析。

3.3本文的研究结论

研究表明: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的小儿哮喘的发热喘息等症状较非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小儿哮喘更为严重,患儿早期的临床症状表现为肺部炎症、肺部有哮鸣音,伴有间质性肺炎或支气管肺炎。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喘息控制率低于对照组,对支气管扩张剂不敏感,需要辅助大环内醋类药物治疗;住院时间长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相关文献由MP引起的小儿哮喘更易引起肺外脏器受累。

参考文献:

[1]黄世宣. 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小儿哮喘60例临床分析[J]. 当代医学,2013,23:50-51.

[2]阿依江·木拉提汗,吴海燕,廖志君. 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小儿哮喘的临床特点分析[J].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2016,10:46+48.

[3]王明华. 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小儿哮喘的临床分析[J]. 当代医学,2016,28:59-60

论文作者:田宝娟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24

标签:;  ;  ;  ;  ;  ;  ;  ;  

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小儿哮喘66例临床分析论文_田宝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