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马克思主义在青年中的影响力
李宣虹
【摘要】 培养一批优秀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关乎民族复兴大业的成败,关系到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创新与深入发展。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对时代诉求的积极回应,对鼓励青年在新时代展现新作为具有深刻的意义。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需以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为基础,培养优秀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者、传播者与实践者。通过引导与激励,使青年提高自我修养,从而真学真用马克思主义,勇敢肩负起青年的使命和责任。
【关键词】 新时代 青年教育 马克思主义者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会上强调指出:“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创新是促进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继续绽放真理光芒的必要条件,而青年是新时代推动社会创新与进步的核心力量,马克思主义能否继续扩大影响力、实现创新发展,关键在于青年。立足培育新时代优秀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推动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促进新时代青年的全面发展、培养堪当大任的时代新人、增强马克思主义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尤为重要。
培育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对时代诉求的积极回应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需要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接过发展的“接力棒”。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几代青年前赴后继,在社会各领域的建设与发展中拼搏创造,用智慧和汗水铺就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只有伟大事业后继有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拥有继续发展的动力,实现新的理论飞跃、迈进新的发展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一代代青年接力奋斗。青年拥有无限潜能,未来属于青年,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光荣使命也属于拥有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青年。培养优秀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在新时代、新的发展环境下,继续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键举措。
中国古代乐器种类繁多,但大多数文人骚客都热衷于弹琴,将琴乐作为君子的修身之乐,于是,琴成为古代文人的必备修养之一。琴棋书画,样样精通,那才叫优秀。
党的理论创新需要优秀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推动。党的理论创新是在深入研究、继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入研究是实现党的理论创新发展的基本前提。自进入中国之日起,马克思主义就不断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指导着党的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在新时代,党的理论要想与时代发展同步,就必须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因此,我们必须要依靠青年,激发青年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兴趣,引导青年真学、真用马克思主义,培养出一大批自觉传承马克思主义的优秀青年,才能使党的理论创新获得源源不断的人才力量,始终保持党的理论的先进性。
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有利于在信息时代增强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力。马克思主义要想永不过时,需要具有崇高马克思主义信仰与扎实理论功底的青年人才。只有青年自愿传播马克思主义,才能使马克思主义走进青年、走进时代、走向未来。在“互联网+新媒体”的信息环境中,社会思潮复杂化、思想文化多元化、网络信息“碎片化”,这些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马克思主义的话语权。只有将青年发展成为新一代的马克思主义者,才能在信息时代增强马克思主义的话语权,扩大马克思主义在青年群体中的影响力,使马克思主义在多元文化中赢得青年、引领青年、发展青年,使青年在网络社会中捍卫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维护马克思主义的权威性,相信真理并自觉传播真理,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投身创新创造实践,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在网络新媒体时代的影响力。
引导青年群体树立崇高的马克思主义信仰
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是青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培养青年,关键要筑牢青年发展的精神之基,使青年树立崇高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在多元价值观念的冲击下,处于价值观嬗变期的青年更容易在精神上“缺钙”,为避免青年出现“软骨病”,高校必须要开展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以崇高的马克思主义信念引领青年树立远大的理想目标,坚定青年的“四个自信”,提升青年的思想境界。因此,高校要将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坚持立德树人、德育为先、以人为本的原则,将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与青年的生活、学习及实践结合起来,重点对青年开展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系统教育,增强其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
培育笃行实践、态度严谨的青年马克思主义研究者。认真、全面地学习研究是实践的基本前提,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关键在于培养能够潜心研究、以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时代化为己任的青年人才。我们要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时代环境和现实需要,把培养青年人才和培育马克思主义者的双重任务统一起来,为青年从事马克思主义研究工作和学习创造更多机会,引导和激励青年深入学习和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使青年结合时代发展的现实问题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创新。激励青年形成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更高学术追求,青年到社会中去、到群众中去,强化社会实践及调查研究,进一步从马克思主义的视角去观察世情、国情、党情、社情与民情,从而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研究推向新的高度。
培育优秀的青年马克思主义研究者、传播者与实践者
运用科学方法,增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学习的深度与广度。针对新时代青年的思维特点及认知习惯,我们要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科建设,以马克思主义理论解释现实问题,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基本内容进行系统设计和方式创新,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丰富实践环节,增强马克思主义教育的互动性和体验性。要以红色文化教育为载体,将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与红色文化教育结合起来,组织青年开展红色文化学习研究活动。充分发挥共青团的组织作用,进一步推进“青马工程”的深层次发展,培养造就一批研究与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青年带头人,激发青年学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积极性。
的确,别看画圈这事简单,可一挥而就,但真要把圈画好画圆,不下点功夫,好好练习,也是不能心想事成的。即便是大画家达·芬奇,当年初学画画的时候,也被老师费罗基俄命令先学画圈,一气画了3年。画圈看似在浪费时间,做无用功,其实是在打基础,练手法,没有这几年的画圈练习,也不会有后来的名画《蒙娜丽莎》的问世。
培育媒介素养高、理论功底强的青年马克思主义传播者。网络信息时代,多元化的新媒介载体为青年传播马克思主义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网络新媒体既是知识与文化的汇集之地,也是意识形态博弈的战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力越强,错误、消极的思想观念和历史虚无主义论调的活跃空间便越狭窄。作为网络新媒体的主要活动主体,青年有责任在其间传播马克思主义,有义务增强马克思主义在网络新媒体中的话语权。为此,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要采取“媒介素养教育+基础理论教育”的模式,进一步夯实青年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强化青年明辨是非的能力,充分发挥网络新媒体的信息传播优势,在微博、微信、直播平台等媒介中,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力度,吸引青年积极参与话题互动,参与到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实践中。
(一)委托执法协议逐步规范。2015年以来,区政府多次对委托执法事项进行了调整和变更。目前,绝大多数开展委托执法的单位,能按照法律法规规章的明确规定行使委托权,与受委托单位签订了书面行政执法委托协议书,包括委托执法的依据、范围、权限、责任等内容,委托执法期限1-5年不等,符合《重庆市行政执法基本规范(试行)》第十一条“委托执法不得超过5年”的规定。委托期限届满需要继续委托的,除个别单位以外,均及时进行了重新委托。
培育注重自我塑造、自觉肩负使命担当的青年马克思主义实践者。投身实践是检验真理、创造价值的正确选择,立足新时代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者,要教育青年坚定人民立场,传承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品格,通过努力奋斗和拼搏创新,去认识世界、改变世界。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要以昂扬的斗志抓住时代机遇,积极承担民族责任、社会责任、家庭责任与自我责任,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建功立业,在科技发展、网络创新、乡村振兴、经济建设、扶贫攻坚等轰轰烈烈的实践中展现新的作为。青年要积极发扬艰苦朴素的革命精神,坚持听党话、跟党走,自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理性、坚定地反对错误的观点,驳斥歪曲的论调,揭示复杂社会现象的内在本质,真正将自身塑造成为拥有崇高信仰、坚决捍卫真理的新时代优秀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参考文献】
①倪邦文:《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研究》,《中国青年研究》,2018 年第12 期。
②安丽梅:《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文化自信》,《思想教育研究》,2018 年第1 期。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标识码】 A
(作者为江苏科技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讲师)
【注:本文系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专题研究项目“军民融合视域下江苏省高校科创团队发展影响因素实证研究”(项目编号:2017SJBFDY220)的阶段性成果】
责编/牛牧瑶 美编/李月敏
标签:新时代论文; 青年教育论文; 马克思主义者论文; 江苏科技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