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乡村振兴的探索与思考论文_姚虹,韩佳丽,王聪

关于乡村振兴的探索与思考论文_姚虹,韩佳丽,王聪

姚虹 韩佳丽 王聪

杭州创工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310058

摘要:本文阐述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必要性,我们提出了要有清晰的战略目标,矢志不移努力推进乡村振兴;落实总体要求,思路明晰踏实干;聚焦关键难题,有的放矢地促进乡村振兴;抓住关键要素突破瓶颈推动乡村振兴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乡村振兴

0 引言

农村振兴战略写进宪法,这是中国社会主义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我国的农业形势,以深入城市和农村中国的变化与现代化的关系对法的理解,着眼于党和国家的全局,着力落实“以目标为导向,完成农业和农村建设两个一百年”的问题导向,做好农业重大战略工作,提出新要求,它注定要写在中国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一个划时代的点,即使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1 乡村振兴战略的必要性

以农村振兴战略为指导的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农业和农村发展,主要有以下几点考虑:第一,实施农村复兴战略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的需要。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和农村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然而,城乡二元结构仍然是目前在中国最大的结构性问题。滞后,农业和农村发展仍然是中国的发展不平衡,最突出的表现。从收入和消费看,尽管近年来农村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增长速度快于城镇居民,但2017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和消费支出仍分别是农村居民的2.72倍和2.28倍,城乡居民家庭家用汽车、空调、计算机等耐用消费品的普及率差距仍然很大。从全员劳动生产率来看,2017年非农产业达到人均12.13万元,而农业只有2.96万元,前者是后者的4.09倍。从基础设施看,根据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2016年全国农村还有46.2%的家庭使用普通旱厕,甚至还有2%的家庭没有厕所;26.1%的村生活垃圾、82.6%的村生活污水未得到集中处理或部分集中处理;38.1%的村村内主要道路没有路灯。第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现实要求。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对农业农村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从城镇居民来看,对农产品量的需求已得到较好满足,但对农产品质的需求尚未得到很好满足;不仅要求农村提供充足、安全的农产品,而且要求农村提供清洁的空气、洁净的水源、恬静的田园风光等生态产品,以及农耕文化、乡愁寄托等精神产品。无论是从城市居民还是农村居民的角度,都要求全面振兴乡村。

2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相关对策思考

2.1 要有清晰的战略目标,矢志不移努力推进乡村振兴

农村振兴战略的目标是实现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只有加快农业和农村现代化进程,才能逐步实现农村的振兴。在过去,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农业和农村的短板和薄弱环节。今后,我们需要弥补农业现代化的短板,转变农村现代化的薄弱环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本性工程。这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需要付出长期的不懈努力。全国各族人民要矢志不移加油干,到2050年,农业农村和非农业与城镇必须同步实现现代化。乡村振兴战略就是从现在起,要把现代化理念、现代化机制和现代化要素融入到农业农村的日常生活、生产、生态、文化孕育和乡村治理中;要在2025年、2035年和2050年依次达到初步形成乡村振兴格局、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阶段性目标。在明晰目标的指引下,全国各行动主体齐心协力奋斗,乡村振兴战略终将如期圆满完成。

2.2 落实总体要求,思路明晰踏实干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一总体要求是对我国当前和未来乡村建设思路的清晰刻画,是全国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总方针。新时代的乡村振兴战略与以前新农村建设相比,要求更高。这是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时,党中央提出和设定的一个新的、更高的要求。按此要求实施战略,将会为我国农业农村的发展注入更加强大的动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产业兴旺,意味着在过去强调生产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包括农业在内的产业更加发达和更有活力;生态宜居,意味着不仅关注村容的整洁,而且全面创造宜居的良好生态环境,建设好美丽乡村;乡风文明,意味着充分认识乡村的文化价值,要从文化自信的角度,以文化人,把乡风文明建设融入到乡村建设的方方面面;治理有效,意味着要从过去的仅仅注重管理民主,转变到注重治理的效果,要把乡村民主自治、法治和德治融合成为有效的乡村治理体系,形成有序、有效治理和发展的乡村新格局。

2.3 聚焦关键难题,有的放矢地促进乡村振兴

站在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提出农村振兴的战略,是解决农业和农村发展的短板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城乡发展水平差距仍然很大,农业供给质量、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不高,农民收入增长不够,农村自身发展能力较弱。要解决城乡发展差距,必须依靠城乡一体化发展机制和政策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统筹城乡发展和城乡统筹发展,统筹考虑和推进。一方面要秉持历史耐心稳步推进城镇化,把更多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吸引到城镇就业和安家;另一方面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把工业技术力量和城镇生活便利传播到农村,提高乡村发展水平。针对农业问题,必须继续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切实提高农业供给质量、综合效益和竞争力。针对农民问题,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为农民落户进城创造条件,通过减少农民以富裕剩余农民;另一手抓提升乡村留守农民能力,通过提高农民的经营能力、经营规模和资产规模以提高农民收入。针对农村问题,要通过资源的统筹匹配,形成乡村的自我发展能力。

2.4 抓住关键要素突破瓶颈推动乡村振兴

实施农村振兴战略,要抓住“人、地、财”三要素,从“人”的角度看,人缘是振兴国家的第一要素。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在于人民,在我国,一些人口流失严重、丧失知名度的村落将逐渐衰落并退出历史舞台,需要进一步促进村民的转移。而大多数具有发展前景的乡村,具有适宜居住的生态基础和进一步发展的产业基础,需要进一步凝聚人气,培育一支精干的农业农村工作队伍和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促进产业兴旺,抓好乡村治理,培育文明乡风,让城乡居民一道追求和享受富裕文明的现代化生活。从“地”来看,就是要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落实承包地“三权分置”,实现土地与农村产业和农业科技的高效匹配,切实提高土地经营效率和效益。在壮大集体经济实力的同时,稳步提高农户收入。

3 结语

在城乡二元体制的影响,在中国城市和农村的扶贫政策用来分。农村地区有就业援助和最低生活保障政策,这两套政策体系在标准、对象、目标、手段和实施上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农村治理需要在国家角色、市场机制和互助三个方面实现平衡,乡村复兴不是怀旧的根源,不是偶然释放城市生活的压力的偶尔为之,也不是复古与避世。乡村的复兴需要热爱农村的人留在农村,村应该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而不是社会地位的选择。

参考文献

[1]李铜山.论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底蕴[J].中州学刊,2017,(12):1-6.

[2]詹国辉,张新文.乡村振兴下传统村落的共生性发展研究 ——基于江苏S县的分析[J].求实,2017,(11):71-84.

[3]管建涛.结缘“三农”:一名记者的乡村振兴新视野[J].中国记者,2017,(12):64-66.

[4]杨希.日本乡村振兴中价值观层面的突破:以能登里山里海地区为例[J].国际城市规划,2016,31(5):115-120.

[5]廖彩荣,陈美球.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论逻辑、科学内涵与实现路径[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17,16(6):795-802.

论文作者:姚虹,韩佳丽,王聪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23

标签:;  ;  ;  ;  ;  ;  ;  ;  

关于乡村振兴的探索与思考论文_姚虹,韩佳丽,王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