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模板建筑施工技术改进论文_于鹏

浅谈大模板建筑施工技术改进论文_于鹏

371423198303050599 250000

摘要:在很多现代建筑中,大模板工程施工和砖混结构相对比而言还是有一些优势的,具有施工便捷、工程质量高的特点,十分适合高层现代化建筑中使用。大模板在改善了传统建筑工艺的同时也使外墙材料的选择更为多样化。伴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对大模板工艺可以进行更多使用和改善,以便在未来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建筑工程;大模板施工;改进技术

引言

大模板施工技术的特性主要是以建筑物开间、层高的标准化作为基本,而所采用的方式则是以大型工具式模板为主,而现浇钢筋混凝土墙作为主导步骤,其工艺具有简便、高速等特点,工程结构的优点是整体性和抗震性优良,可以成型清水混凝土墙面,防止进行湿作业,机械化施工程度和经济效益都非常高。当前,大模板施工已是高层墙体结构工业化施工的重要方式。

1 大模板建筑结构类型

全现浇的大模板建筑,主要是应用在建筑物中的内外墙,结构自身的整体性能和抗震能力较高,但在施工的时候会涉及到高空作业。所以,外装修工程量和工序都会较多,致使工期延长。现浇和预制相结合的大模板建筑,其内墙主要是现浇大模板钢筋混凝土和预制大型墙板,结构整体性和抗震性高,并且施工高空作业会降低,外墙板装饰工程量和进度会缩短,致使工期减短。现浇和砌筑结合的大模板建筑,其内墙是现浇钢筋混凝土,而外墙使用的则是一般的粘土,但是抗震性能不高,内墙装饰工程量不多,但是进度和工期时间都较短。

2 建筑模板安装与拆除过程具体要点

2.1 柱模板安装基本要求

在建筑模板安装过程中,柱模板作为建筑模板行业的基础安全工程,对整个建筑模板质量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影响,所以在安装时,定要严格按照质量要求,确保质量。安装过程中,必须保证模板的垂直高度、棱角位置与标高保持一致,同时两块模板在拼装时,中间绝对不能留有任何缝隙,要紧密相连,这样才能防止在施工中由于外力作用而出现模板位移或是变形等现象,此外,还利于拆除。在拆除模板时,首先要尽量避免与周围事物的碰撞及解除,这样不仅会损害其他物体,更不利于模板的再次循环使用,所以一定要按照操作方式来进行拆除,对于拆除的部位要及时进行清理及养护,这样不会引起模板变形。此外,在进行模板脱模剂涂刷时,一定确保涂抹均匀,上、下层柱模板要顺时涂抹,不得错台及漏浆。

2.2 墙模板安装基本要求

对于墙模板安装而言,最主要的工序是在安装之前必须做好清理工作。针对墙体表面所残留的污垢及混凝土浮浆、松散石子等都要进行清理并冲刷干净。待清理结束后,要对墙体边线及模板安装位置进行轴线位置确定,消除墙体相邻之间的轴线误差,并对多次测得的误差结果进行累计登记,以便为日后提供相关数据分析。此外,在安装模板之前,还要处理好洞口模框的检查工作,检查洞口安装处是否有残留物体或是垃圾要及时给予清理,同时对各种预留套管的布置也要进行检查看其是否牢靠,对于钢筋埋件等隐蔽工程也要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检查。在进行模板安装时,可以采用两米左右的模板对其事先测量好的模板位置进行有效的校验,以保证模板垂直。

2.3 模板拆除基本要求

模板拆除环节要依据现场及条件养护的试块强度大小而定,当试块强度达到规范要求的比率时,要通过相关技术人员的发放拆模通知后,才能对模板进行拆除。在拆除过程中,混凝土强度必须达到规范要求1.0MPa(试块强度依具体情况而定),并保证自身表面以及棱角不会由于模板的拆除而受损。另一方面,底模混凝土强度必须达到符合规定要求的强度才能进行拆除。拆除模板的顺序与安装模板的顺序恰恰相反,要按照先支后拆原则来进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拆除时,首先使支撑模板的重要位置始终保持向下移动,做到模板与楼板的分离,其余模板拆除并放置在脚手架上面。模板拆除完成后,要统一放置,然后进行清理,最后涂抹隔离剂,避免灰浆及其它杂物与之粘连在一起。

3 改进大模板施工技术的探索

3.1 大模板工艺的接缝缺陷与改进措施

大模板工艺的接缝缺陷是由于相邻两块模板需要通过角模来连接而产生的。第一,由于大模与角模是硬对接的(现一般采用企口搭接),必然产生对接缝隙,结果产生了漏浆和错台现象。第二,由于模板本身的制做误差:运输、放置、吊装过程中的碰撞:以及浇注砼时的挤压:以及就位和拆除时的硬作业(撬杠撬),造成模板的轻微变形,进而加大了对接缝隙,也即加重了砼表面的缺陷。第三,由于角模变形,特别是搭接企口处的变形:企口处的灰浆清理不净:或者是由于作业中缝内夹入了杂物,或者是由于角模与地面间及角模与大模间的摩擦力所致,造成角模与大模问的对拉螺栓也无法将二者对拉的严丝合缝,结果造成角模与大模结合的不平而形成砼表面的错台和漏浆缺陷:造成角模扭转而形成墙体阴角不方正。此时,即使采取措施对角模进行校正,也只能校正模板的上口部位,因模板已封闭,下部的问题不易被发现,即使发现了也无法校正。为了消除上述弊病,可采取两种途径解决:一是尽量减少模板对接缝隙:二是对模板接缝进行密封处理。

3.2 大模板的安装拆卸困难与对策

由于现行大模板较重,安装就位和拆卸时往往需要使用撬杠撬,结果往往将模板的局部撬变形。就位时主要从大模板的底部撬动来串位。那么,可以措施在大模的底部选取数个合适的位置用小型钢件加固并设撬孔,既便于使用撬杠又不会因撬杠的使用而破坏模板和砼。拆模时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克服砼的粘结力而使模板脱离墙面。因隔离剂的使用砼的粘结力并非很大,完全可以不使用撬杠而可以反向利用加固每道墙上相对两块模板的大螺栓来达到目的。可将大螺栓的一端用小螺栓固定在一侧模板上,而相对一侧可在该大模的主龙骨和大螺栓上分别开楔槽,两个楔槽位于同一垂直面上而相互错开一定距离(比如错开10mm),然后打入钢楔使大模与大螺栓之间相互挤压形成两块模板间相互外撑的力量而使两块模板脱离墙面。

3.3 大模板底部漏浆的改进措施

由于大模板底部同已打完的砼表面是硬接触的,因此必然产生接缝。由于底缝漏浆往往造成墙体砼的“烂根”现象。针对这种现象,可以在大模板的底部紧贴模板用槽钢加垫板的方法做出一条钢槽,在槽的下部挤入橡胶条,其上压一方钢条,再从槽的上部插入角钢楔子挤压方钢条并橡胶条,达到将底缝密封的目的,以解决内墙的“烂根”问题。在大模板的底部模板面上设一条槽,槽内粘塑料软管,当大模贴向墙面的时候自然将塑料软管挤扁而达到将外墙底缝密封的目的。以解决外墙“烂根”的问题。

3.4 大模板安装质量保证措施

第一,对柱模板存在的质量通病采取的有效方法。首先是对胀模、断面尺寸不准的通病;解决的办法为:根据柱高和断面尺寸设计核算柱箍自身的截面尺寸和间距,以及对大断面柱使用穿柱螺栓和坚向钢楞,以保证柱模的强度、刚度足以抵抗混凝土的侧压力。施工应认真按要求作业,避免振捣时间过长。其次是对柱身扭向的通病;解决的办法为:支模前先校正柱筋,使其首先不扭向。安装斜撑,吊线找垂直时,相邻两片柱模从上端每面吊两点,使线坠到地面,线坠所示两点到柱位置线距离均相等,即使柱模不扭向。第二,对墙模板质量通病采取的有效方法。

结束语

随着近年来,大模板施工技术的不断改进与创新一定程度上虽说推动了建筑行业的发展,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故此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及施工工艺,从而真正意义上满足其质量要求。

参考文献:

[1]王宪钢.浅谈大模板建筑施工技术改进[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11)

[2]杨振广.试分析高层建筑大模板的施工技术改进要点[J].江西建材.2015(24)

[3]王晨博.建筑工程大模板施工方法改进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08)

论文作者:于鹏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细部》2018年2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9/5

标签:;  ;  ;  ;  ;  ;  ;  ;  

浅谈大模板建筑施工技术改进论文_于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