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自然保护区周边混农林业的综合探讨论文_杨文帅1,夏天均2

浅析自然保护区周边混农林业的综合探讨论文_杨文帅1,夏天均2

广东粤北华南虎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 广东韶关 512023

摘要:自然保护区附近的环境,与保护区的关系是十分紧密的,对于自然保护区的实际建设、日常管理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利用混农林业开发自然保护区周围的环境,不仅解决了保护区附近人民的生活经济问题,也对处理好自然保护区与周围自然环境的关系意义重大。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混农林业;探讨

在自然保护区附近的地区,大多数属于地形较为复杂,农耕用地面积很少,土地较为贫瘠,生产能力较为低下的贫困区域。而自然保护区本身的性质也决定了,其建设会使周围的社区或者农户的资源利用以及开发受到一定的限制,制约附近区域的经济发展以及农户们的生活,正因如此,如何有效解决自然保护区与周边地区发展的冲突,是现在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而混农林业的发展,可以从很大程度上缓解自然保护区附近农户的生计问题,也是帮助自然保护区与周边农户协调发展的一剂良药。

1.混农林业概述

由于工业的大幅兴起,人们追求工业带给人们生产力的飞速进步,而忽略了工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随着工业浪潮的逐渐平稳,人们也逐渐意识到了如今环境质量的严重下降,环境已经成为了制约世界各个国家经济进一步发展重要因素,也是对人类健康的严重威胁。而近些年来,混农林业的发展使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有效的进行了结合,使其在各个领域都有了辉煌的应用,也让自然保护区与周围的农户经济发展有了妥善解决的办法。

1.1 混农林业的定义

混农林业是生态农业一个十分重要的构成部分,它指的是对于同一片面积不变的土地,利用空间上或者时间上的配合,使农作物和林木或者动物养殖相结合,充分的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提升土地综合生产的能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使农户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的一种土地经营制度。

1.2 混农林业的特征

混农林业不仅仅只是林业以及农业的简单配合,而是一种木本植物和其他的元素相互调和的人工生态系统,具有与农业以及林业不同的特征。

系统性特征:混农林业在构建之初,就应当系统的从整体上考虑其功能以及效益,它属于一项综合的人工生态系统。

多样性特征:混农林业的多样性特征表现在各方各面。其种类组成的多样性,木本植物、草本植物和动物的组成多样;结构分布的多样性,平面结构和垂直结构分部;功能效用的多样性,有防护生产等各种功能;效益多样性等等。正是多样性特征,使混农林业在自然保护区周边的运用有了更多的开发方式。

稳定性特征:混农林业是依靠生态学的基础,重视生物学以及生态学的结合统一。混农林业的总体结构虽然较为复杂,利用各种生态学知识的相互组合使其整体的功能十分完善,具有很强的生态稳定性;同时又因为混农林业一般都会有通常一年以上的循环周期,所以也具有很强的时间稳定性。

高效性特征:混农林业建设的初衷,就是为了调和系统中的各个物种关系,使其最终达到社会效益高效、生态效益高效以及经济效益高效的目的。

2.自然保护区周边发展混农林业的意义

类似于广东粤北华南虎省级自然保护区,大多数自然保护区均是在较为落后的偏远地区,有着信息不通畅、交通阻塞、经济十分落后以及各项社会基础设施不完备的特点,并且自然保护区周边农户的文化素质一般不高、经营管理的能力较为低下、科技素养也较为欠缺、心理素质普遍不强,农户们的经济收入和生活依靠,主要就是来源于祖祖辈辈的耕地以及山林资源,但是这也让自然保护区周边的农户们过度的依靠了保护区内的各种自然资源。可是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不仅侵占了周边农户的耕地资源,也限制甚至截断了周边农户从保护区内获取资源的渠道,并且由于华南虎等野生动物的活动,更是对周边农户的生命安全以及农作物的正常生长有了很大的威胁,使自然保护区周边的农户们有了很多的隐性经济损失,让他们的日常生活雪上加霜。正因如此,周边农户与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在实质上有着很大的矛盾。

2.1有助于解决自然保护区与周边农户的矛盾

如果仅仅只依靠自然保护区周边农户传统的耕作模式,是很难改变他们目前的经济生活情况的,必须寻求新的劳作模式,而混农林业正是符合此种情况的有效解决办法,符合自然保护区周边的环境的经济发展体系,一方面能够减弱周边农户们对保护区土地等各种资源的依赖性,又可以使农户们增加经济收入,提高生活质量,增强他们的自我发展能力,从而有助于解决自然保护区和周边农户的矛盾。

(1)混农林业可以改变农户们的传统经济收入方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在陕西省太白县进行的花椒、农作物混合种植试验中,混农林业的经济效益相比于单一的农业而言,提升效果十分的明显,在试验后期进行混农林业的农户达到了百分之八十以上,农户平均收入上升了百分之二十以上,取代了传统的农业结构,混农林业已成为了该处农户们的主要经济来源,使该村的产业结构由过去的农、林分开发展,转化为农林混合共同发展的新模式。

(2)混农林业可以使农户对农业的信心增加,从而加大对农业的经济投入。因为在进行混农林业作业时,土地不再是简单的,在某一个时段需要进行肥料和劳动力的投入,而是充分的利用各段不同的时间,对土地进行利用,因此需要加大对土地的各项投入,但也正是这样,丰厚的投入使产业也得到了增值,形成了一个投入增加、收入增加、产业增值的良性循环。

(3)混农林业的发展,不仅仅依靠壮年劳动力,还可以让那些相对闲散的妇女们也参与到其中来。因为在混林农业系统中,不仅有需要有力气的壮年耕地,同样也有适合妇女、少年的工作,这样就大大增加了劳动使用率,让农户们不会因为耕地被自然保护区占用减少后,而无所事事,使农户们在为自己的幸福生活劳作中而得到满足,从而减轻了与自然保护区建设发展的矛盾。

2.2 有助于提升自然保护区周边农户的素养

对自然保护区周边的农户,推广混农林业技术,有利于提升农户们学习新时代农业发展科学技术的积极性,以实实在在的种植技术和经济利益为基础,让农户们在实践中互相帮助以及互相学习,能够极大的提升农户们的科学素养以及技术能力,促进了相对偏僻和落后的自然保护区周边农村的科技进步。

并且在进行混农林业的技术推广中,使农户们的效益提升,得到了生活品质的提高,对于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宣传就不会有开始的排斥,反而可以更为接受,并且经济情况的提高,可以大大减少农户们进入保护区采药、狩猎以及伐木的可能性。因此,混农林业在自然保护区周边的推广,大大有益于周边农户们自然保护意识的提升。

2.3 有助于改善自然保护区周边的生态环境

已有大量的混农林业的实例进行证明,农林混植和单一的作物种植相比较,能够极大的提升土地资源、生物质能以及太阳光能的利用效率,有助于实现物质的自我调节和自我循环,对于改善自然生态环境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效果。

(1)混农林业可以有效固定水土,防止水土流失。在农、林混植的过程中,由于土地的有效利用,植物根系使其牢牢固定了土质,以及植物的保水作用,大大减少了地表的径流量,对于防止地埂的冲刷具有十分有效的作用。并且在混农林业中,尽可能的开发了荒山以及荒坡等处,逐步还林,大大提高了森林覆盖率,对自然保护区的整体保护有了很好的作用。

(2)混农林业的小气候效应较为明显。混农林业对农作物田的小气候影响较大。例如陕西太白的椒农混植中,数据表明:平均降低了风速百分之二十八,地表的温度降低了0.5℃,蒸发量减少百分之三,含水量提高百分之十七。

(3)混农林业有助于改善土壤各方面的条件。在混植过程中,由于林木的落叶或者枯叶影响,还有林木的强大固土保水功能,使当地土壤的结构和养分含量发生改变。

(4)林木作物与农作物互相补益。以小麦—花椒混植为例,表面上看小麦在和花椒的营养成分以及水分的争夺上十分的激烈,但是经过科学的排布,在实际的混和种植中,克服了这种恶性争夺,反而是让养分被两者充分吸收而不浪费。

(5)混农林业可以明显提升光能的利用效率。在混植过程中,充分的利用了闲置区域,并且林木和农作物在立体上的科学分布,使之在较大程度上,合理充分的利用了光能。

3.结语

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对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整个社会分享了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后得到的环境利益,可是却只让自然保护区周边的农户来承担其成本,这是极其不公平的。混农林业是寻求自然保护区与其周边发展平衡的一种有效解决办法,研究混农林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自然保护区周围农户进行一定的混农林业教育,使农户们的经济损失得到控制,改变自然保护区周边农户对自然保护区的态度,这才是自然保护区建设与发展的长久之计。

参考文献:

[1]刘姿含.自然保护区管理与生计状况及其对周边农户保护意愿的影响[D].浙江农林大学,2013.

[2]胡崇德,陈智瑞,贾良珍,田联会.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混农林业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09)83-84.

[3]顾业连.广西林业系统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民生问题研究[D].广西大学,2013.

论文作者:杨文帅1,夏天均2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10

标签:;  ;  ;  ;  ;  ;  ;  ;  

浅析自然保护区周边混农林业的综合探讨论文_杨文帅1,夏天均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