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社会思想政治教育应注重人的享受与发展_小康社会论文

小康社会思想政治教育应注重人的享受与发展_小康社会论文

小康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关注人们的享受与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小康社会论文,思想政治教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我国也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如何跟上时代的发展,从新世界变化了的历史环境和小康社会的社会特点出发,着眼于小康社会人们对享受与发展需求的快速增长,适时把注意力转移到关注人们的享受与发展上来,这是时代向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一个全新的历史性课题。

1.关注人的享受与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是小康社会向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社会历史实践出发,把生活资料分为生存资料、享受资料和发展资料三部分,进而把人的需要分为生存需要、享受需要和发展需要三个层次。生存需要是人类维持生命活动最基本的需要。享受需要则是人在生存需要得到了比较稳定的满足之后逐步发展起来的需要。人作为能动的、有一定活动和创造能力的主体,当然不会只满足于动物式的被动生存,必定要产生与维持生存不直接相关的享受需求,这种需求是人的本性的一部分,不论我们承认与否、关注与否,它都客观地存在着。发展需要是指人类不断地发展自身的各种素质特别是精神世界的需要,其根本目的是使人类自身从自然关系、社会关系中获得自由,进而成为自然、社会和精神的主人。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把“人的需要的丰富性”看作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新的证明和人的本质的新的充实”,这就是说,人的需要是人的内在的、本质的规定。然而,由于享受与发展一直伴随着阶级的分化和阶级剥削,享受与发展在资本主义世界成了剥削阶级少数人的专利,所以,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人们一直认为是享受与发展的欲望导致了私有制的产生,由此否认享受与发展是人类的共同本性。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后,享受与发展的需要得到了正名。在马克思看来,一个人如果只满足吃、穿、性行为这些最基本的需要,并把它们当作最后的和唯一的目的,抛掉人的享受与发展,那么,这些“抽象的需要”就变成了动物的机能。就是说,享受与发展是人的本性中固有的、不可抹杀的东西,人类正是客观地存在着对享受与发展的渴望与追求,人类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才成为可能。肯定人的享受与发展是人的价值的一部分,这是唯物、科学地看待了人,还了人的本来面目,是对人性的肯定,是对马克思主义立场的回归。因为,马克思主义者为之奋斗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建立一个由全社会一切人构成的自由联合体,使联合体中的每一个个体都得到享受的满足,实现全面的发展。我们正在建设的小康社会,也正是在朝着马克思的“自由联合体”阔步前进,这个社会的根本目标也是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的充分享受与全面发展。然而,我国长期以来在“左”的思潮影响下,一味讲绝对平均、克己灭欲,造成人们不敢提利益二字,更不敢谈人的享受与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主体、效益、竞争等越来越成为全社会普遍的价值观念,人们不再讳言享受与发展,人们在公正、自由、平等的条件下充分发挥着自己的主体性和创造力,并从中得到相应的利益,获得了物质的和精神的享受,为自身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更加广阔的空间。而且,随着我国建设小康社会历史进程的推进,社会生产力将得到更大的发展,社会财富将进一步丰富,社会生活水平将大幅度提高,在此基础上,人们享受与发展的需要在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之后也将进一步增长,这种增长将是快速、持续和长期的,如何引导人们正确地认识和对待自身的享受与发展,正当、合理、有效地满足享受,寻求发展,这一历史性的课题已经历史地推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面前。

2.小康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关注人们的享受问题,关键是要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享受观,追求科学、健康、正当、合理的享受,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利己主义

在小康社会中,人们的需求不再停留在温饱水平上,享受生活和寻求发展将成为人们现实社会生活的两大亮点。思想政治教育要着眼于小康社会的这一客观历史现实,从关注人们的现实生活出发,引导人们确立起正确的享受观。具体来说,一是要注意引导人们把个人享受与他人幸福、社会富强统一起来,反对利己主义的享受观。社会是人的集合,人是社会的人。当每个人、每一代人来到这个社会的时候,总会遇到既成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人们只能在历史提供的、作为前提存在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舞台上进行活动,个人的享受与发展也只有通过社会的发展才能得到最终实现。但是,在利己主义者看来,能够满足自我享受是最重要的,其他都微不足道。他们不把社会问题作为自己的问题来理解,不去关注他人和社会的前途和命运,他们的人生信条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拔一毛利天下而不为”。这种利己主义的享受观是有悖于人类历史发展的,与小康社会的宗旨背道而驰。今天,我们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新时期,这是一个使广大民众都能获得更大利益享受、最终走上共同富裕的社会。思想政治教育要大力倡导以社会为本位的享受观,引导人们正确地看待和把握享受,在享受问题上正确处理好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把个人享受与他人幸福统一起来,把个人享受与全社会的繁荣发展统一起来,从而使小康社会的人文社会环境更加和谐、美好,使小康社会中人的享受能够得到真正实现。二是要注意引导人们把物质享受与精神享受统一起来,反对只重物质享受而轻视精神享受的片面享受观。人首先是动物,对物质享受的追求是人的本能,生命的存在正是靠这种本能来维持的,但人又具有与动物所不同的精神属性,追求精神享受是人与动物相区别并高出于动物的重要标志,只有将物质享受与精神享受有机地统一起来,人的享受才是健全的、科学的、完整的,也只有在这个基础上,人的享受才能得到真正的满足。正如邓小平所说,物质生活的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生活的贫穷更不是社会主义。国务院则从我国国情出发,对小康社会作出了进一步界定:“我们所说的小康,是适应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人民生活的提高,既包括物生活的改善,也包括精神生活的充实;既包括居民个人消费水平的提高,也包括社会福利和劳动环境的改善。”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应该说我国许多地区基本上具备了小康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特别是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人们的生活设施和生活消费,已经具备了相当的水平,但人们受传统生活方式的影响根深蒂固,精神文化生活仍是盲区,许多文化设施大量闲置,俱乐部、图书馆空空荡荡,高雅文化少有问津,人们的精神风貌落后,缺乏审美情趣,文化素质低,封建迷信盛行,等等。思想政治教育要针对这一现状加以正确引导,下大力气纠正只重物质文明而不重精神文明、只重物质享受而轻视精神享受的倾向,帮助人民正确认识和处理物质享受与精神享受的关系,积极引导人们追求高尚的享受、文明的享受、科学的享受。三是要注重引导人们把享受与创造统一起来,反对消极无为、不思进取的享受观。在小康社会,思想政治教育很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要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和对待享受,旗帜鲜明地反对享乐主义。享乐主义把生活享受与劳动创造人为地对立起来,把一己快乐特别是肉体感官的快乐作为人生的最高追求,认为“人生一世,行乐而已”,主张“为欲尽一生之欢,穷当年之乐”。从根源上说,享乐主义本是私有制的产物,但是,随着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世界许多国家的社会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于是享乐主义作为一种很强劲的社会思潮开始在全世界蔓延开来,而且这种蔓延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已经严重地涉及到我们正在建设的小康社会。精神颓废、理想迷失、吃喝玩乐、贪图安逸、不思进取的享乐主义思潮正在侵蚀着人们的精神生活,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注意。我们要建设的小康社会根本目的是要改善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让人们生活的好一些,能够充分地享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但这并不是享乐主义。思想政治教育要注意引导人们正确处理享受与创造之间的关系,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积极进取、有所作为、锐意创新的精神,反对吃喝玩乐,贪图安逸,不思进取的享乐主义人生观,使全社会的人都以创造为享受,在创造中享受,在享受中创造,这样,我们所建设的小康社会才有希望,才能永葆生机和活力,才能获得永不衰竭的动力源泉。应当说,在享受与创造的关系上,马克思讲得最彻底、最深刻、最动情,他说,“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

3.小康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关注人的发展问题,核心是要引导人们树立全面、科学的发展观,结合当前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有针对性地解决制约人们发展的现实问题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社会共同的美好愿望,也是小康社会的根本目标。小康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要着眼于这一目标,从当前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现实出发,有针对性地解决制约人的全面发展的各种突出问题。一是要把信仰教育突出出来,为人的全面发展赋予正确的方向。冷战结束以后,随着旧的世界格局被打破,特别是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给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带来了不同程度的政治信仰危机。而且,就目前的情况看,这种危机远没有结束,还有扩散和蔓延的趋势,已经直接影响到我们正在建设的小康社会。这个问题应当而且也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注意和重视,因为,信仰的迷失与重建,不是一个小问题,而是一个决定社会命运的大问题;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而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社会问题;不是一个短时期能够解决的问题,而是一个需要几代、十几代甚至几十代才能解决的长远问题。应当看到,当前,一场信仰争夺战正在激烈地进行着,各种势力正在抢夺自己的信仰地盘,拉起自己的小圈子,甚至暗地里建立了自己的信仰团体。宗教传播正以强劲的势头冲击着社会的各个层面,封建迷信、现代迷信盛行,崇拜金钱、崇拜明星成为时尚,等等。在这种情况下,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认识信仰教育的紧迫性、艰巨性和长期性,注意把信仰教育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防止因为脱离生活、空洞说教而造成的逆反心理;要注意把信仰教育与法纪教育结合起来,提高全社会的法律意识,把信仰建设纳入法制的轨道;要注意扩大信仰教育的群众性和广泛性,特别是要注意把信仰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结合起来,引导人们认清确立正确的信仰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从而保证小康社会人的发展的正确方向。二是要把道德教育突出出来,为小康社会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道德支持。随着小康社会的建立,整个社会的利益关系以及人们的价值观念将发生新的变化,社会道德生活也将呈现出更为复杂的景象。科技伦理问题、社会公德问题、职业道德问题、家庭美德问题、诚信问题等越来越突出,严重困扰着社会的发展。面对这一严峻现实,思想政治教育要知难而进,把道德教育作为小康社会的一个永恒主题突出出来,使人们充分认识道德建设在小康社会中的战略地位,在全社会大力推行全方位的道德教育,积极倡导正义与良心,弘扬诚信与友爱,引导人们都来积极关注和建设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三是要把心理健康教育突出出来,为小康社会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心理保证。随着小康社会的建立与发展,心理问题将越发在社会生活中凸显出来。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竞争的异常激烈,新的社会问题和新的生活矛盾的大量涌现,都将加大人们的心理负荷,造成心理矛盾、心理失衡、心理变态等异常突出,严重影响到人的全面发展。对此,思想政治教育要给予高度注意,不能只关注政治问题、思想问题,而忽视心理问题。具体来说,就是要在小康社会中树立起心理健康的意识,构建心理调整体系,特别是要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的心理健康状态,积极调解社会矛盾,化解社会消极情绪,提高人们的自我心理调适能力。

标签:;  ;  ;  ;  ;  

小康社会思想政治教育应注重人的享受与发展_小康社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