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小品山水景观层次探析论文_谷伊秀

南宋小品山水景观层次探析论文_谷伊秀

(上海师范大学,上海 200234)

在中国美术发展历程中,南宋的山水画家在景观布局上的创新使画面的气质完全改变,善于虚化、留白,空间观念很强。在创作南宋小品山水画的时候,虽然尺幅较小,但景观排列布局精妙绝伦。在各种因素的刺激下,南宋小品山水画的创作更加自由,塑造了一幅又一幅经典作品。

所谓“小品山水”,就是画幅较小,画面中景物简洁精致,具有士大夫阶级和平民阶级雅俗共赏的风貌。北宋的山水画景观层次的处理上虽然近乎完美,但是却只是客观描绘自然之景,最多也是有感情的抒发而已。南宋山水画则有着诸多的不同。南宋时期国势发生重大变化,大多数画家有感于失地难以收复,选择以山水画来抒发自己的家国情怀。总之,南宋山水小品画形式的出现,打破了以往的传统构图样式,却有着与北宋顶天立地的大山水一样的审美价值。

南宋小品山水画之所以产生颇具特色的景观层次主要有以下几个背景:第一,皇帝爱好。在宋朝画院传统中,居鼎盛位置的当属宋徽宗一朝,其主要原因是宋徽宗自己对绘画艺术的喜爱。

第二,李唐在画坛的地位及影响。南宋朝廷要重新修整画院,招募画家,但要想使画院传统向着统治者构思的方向发展,使“祖宗之法”得以延续,必须选出一位画院统领,这个人就是南渡的李唐。李唐到杭州之后他的山水画在构图、笔法上与在五代和北宋时期区别很大。李唐绘画风格的变化对南宋其他画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甚至可以说南宋的画风是李唐一人独创。画院的画家以他为榜样,争相学之,从而创造出南宋小品山水独特的景观层次。

第三,程朱理学及文人画的影响。程朱理学北宋时期流行的一种新的社会思潮,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南宋小品山水画家描绘景物更加精致仔细,以特写镜头的方式,是对现实生活的高度的再现。小品山水画由此发展起来。

中国画的景观层次分为近景、中景、远景三个层次,中国山水画中,物象一般表现为近大远小、近实远虚,近景是画面的基础,是表现画面上的透视、立体感、纵深感的开启之处。中景是笔墨色调变化的中心,远景的作用主要是延伸画面的视觉层次,由于远景的存在,可以将画面中的近景和主体景物扩展开去,以烘托意境的气氛,加强画面的美感,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和感染力。下面笔者要从近、中、远三个层次逐一分析南宋小品山水景观层次的艺术特色。

景观层次中的近景即画面距离观者最近处的景物,一般的绘画规律是“近实远虚”,近处的景物描绘得精细具体,远处的景物虚化来衬托近处的实景。南宋小品山水景观层次中的近景也是画面景观中描绘得最细致的部分,一般是山石、树木、亭台楼阁,偶尔会出现点景人物,通过对多幅南宋小品山水画近景的观察、研究,笔者总结出以下几个近景的艺术特色:

一、“局部”取景。南宋小品山水画幅偏小,构图也由充满画面的全景式改为边角式,小的画幅画不了巍峨壮观的大山川,近景处的景观一般是山石树木、亭台楼阁,并选取景观的局部作为画面的近景,比如山的一角,山脚上有茂密的树木、茅屋等景物,选取这样的局部景观作为画面的近景,描绘得细致而有具体。比如宋代画家夏圭的《遥岑烟霭图》,画面中的近景处是一座山头,只截取了山头和山头上的树木、茅舍这些景物,没有描绘整座山的形态,山的其他地方被画家隔在画面之外,选取山头作为画面的近景。

二、细致的刻画。近景局部选景,相比于中景及远景都刻画得较为细致。比如马远的小品山水作品《梅石溪凫图》,右下角的鸭群,通过仔细观察便可以发现画家对每只鸭子都作了细致入微的刻画,图中的鸭子精细地刻画出头、脖颈、、翅膀,肚皮等部位,而且每只鸭子的眼睛、嘴以及羽毛都作了细致的刻画。最精妙的是每只鸭子都刻画出不同的神态,或展翅欲飞,或昂首远眺,三三两两地组合在一起,显得生机勃勃,活灵活现。这种刻画程度远远比北宋全景式构图中的近景要细致得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选取景物简洁洗炼。如果一幅画中所有景物都描绘,就显得画面重点太多,没有突出的视觉中心。与北宋的崇山峻岭不同,南宋小品山水近处的景观更加简单概括并具有代表性,这样一来画面呈现一种精致生动的效果。上文提到的马远的《梅石溪凫图》中,无论是峭壁梅花还是嬉戏的野鸭,从外形到用笔上无不概括精炼,给人一种悠然闲适的感觉。

景观层次中的中景是仅次于近景的画面视觉中心,一般的绘画规律中中景既要起到衬托画面近景的作用,又要不能太虚化与远景融为一体。南宋小品山水景观层次的中景一般是山石树木、水面或者点景得的小舟人物等,笔者通过观察研究大量的南宋小品山水画,总结出南宋小品山水中景的以下两个艺术特征:

一、刻画得虚实得当。中景在画面中的位置决定它的功能,既起到衬托近景的作用,又不能太虚化与远景融为一体,所以中景在画面中描绘的细致程度要适中才能做到这一点。南宋小品山水由于画幅较小,所以对这一点的要求更高。如宋代佚名画家作品《风雨归舟图》中,中景处江渚上一片芦苇,虚实处理的恰到好处,完美地衬托近景处的山石树木等景观,又与云中的远山完美地区分开。

二、大面积留白。南宋小品山水中景处许多作品运用留白手法,以加强画面的虚实对比,尤其突出画面中“虚”所带来的美感。在北宋的山水画中,画面布局相对较“满”,但是在边角构图的山水画中,在画面中景处留出大量空白,具有引人遐想的艺术效果。

景观层次中的远景是画面离观者最远处的景观,一般的绘画规律是远景虚化处理,这样既衬托了近处刻画精细的景观,又使画面景观布局看起来和谐。笔者通过对大量南宋小品山水作品的观察和探究,总结出小品山水远景的艺术特色:

一、虚中有实。远处的景观要虚化处理画面节奏才能合理,南宋小品山水的远景处理得虚实得当,虽然虚但可以看到山石的外形及结构,做到虚中有实。如萧照的《秋山红树图》虽然清新淡雅主要以淡墨渲染,但是结构清晰,轮廓明显,虚实得当。

二、大量留白。留白是南宋小品山水画经常使用的艺术手法,在南宋小品山水的中景处也会有留白的出现,但远景处的留白主要还是为了突出虚实对比,起到渲染氛围的作用。

南宋小品山水较之前人作品可以说是开创性的变革,无论从画幅大小,还是景观布局方面,因此形成了迥然不同的艺术风格,下面笔者要从南宋小品山水景观层次呈现方式方面来探析南宋小品山水的艺术特色。从对南宋小品山水作品的观察中,可以总结出南宋小品山水画的景观层次呈现方式具有以下几个艺术特色:一、景观布局上大胆运用特写镜头的方式。画面不再以一座宽阔高大的主峰为中心,而是精细地放大刻画某处景观作为画面视觉中心,其他景观由中心向后渐渐虚化,以虚衬实来表现画面的空间感。二、画面中大片的留白,以表现空旷的氛围。留白的地方即是虚化的景物,这样的好处在于以虚衬实,将更加突出画面中心景观,使画面景观层次更加丰富明确,并且留白引人遐想,营造静谧的氛围。三、“边角”式构图成为小品山水的主流,“截景式”构图之后,南宋山水画家在李唐的基础上将此种方法发展向成熟,形成了更加风格明确的“边角式”构图,即细致描绘某处景观作为画面的一角,也就是近景即画面的视觉中心,其他景观分布在画面的其他地方作为画面的中景和远景,画幅虽然小,但是仍然大面积留白,氛围空旷。

对传统山水画的景物布局规律的探究,实质上是对传统山水画艺术的进一步学习,南宋山水“小品”画中景观的布局是非常特别的,近景、中景、远景在画面中的功能不再局限,景观层次丰富且灵活,画面相比于北宋山水更灵动、更多变、更富创造性。这种独特的景观布局方式定会给当代的画家在山水画创作中提供一些灵感。

作者简介:谷伊秀(1994.10-),女,江苏宿迁人,硕士研究生在读,上海师范大学,研究方向:国画山水。

论文作者:谷伊秀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9月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6

标签:;  ;  ;  ;  ;  ;  ;  ;  

南宋小品山水景观层次探析论文_谷伊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