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Web2.0到Web3.0看互联网泡沫的增长和下降--_互联网泡沫论文

从Web2.0到Web3.0——看互联网泡沫消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互联网论文,泡沫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分类号〕G250

20世纪90年代末期,网络发展步伐加速,它从Web1.0进化到如火如荼的Web 2.0时代,直至Web 3.0愿景的呼声渐起,这到底是概念的炒作,还是实质性变革,是虚拟泡沫还是货真价实的历史分期呢?以下,笔者就将从Web1.0说起,立足Web2.0时代现状,纵观网络发展各分期的特点及功能,借用泡沫的概念,探讨互联网发展过程中主导技术、内容提供、经济收益等方面的难点问题,以期为网络发展有所裨益。

1 纵览:互联网发展历程

1.1 从Web 1.0到Web2.0

2004年,美国人提姆·奥莱理提出Web2.0的概念,为与之区分又出现Web 1.0的概念。实际上,Web2.0无严格定义或确定的事物指向,与Web1.0时代比较,它所描述的是一种应用环境[1],以Blog、Tag、SNS、RSS、Wiki等应用为核心,依据六度分隔、Ajax等理论技术来支持互联网运营[2]。Web2.0应用崛起于2005年下半年,这种强调人本思想的新型网络信息组织方式,强调互动参与、共建共享,受到越来越多风险投资的支持。不论是专业化的Web2.0网站还是传统门户的Web2.0重构,2.0时代典型应用制造着高效的眼球经济。

如火如荼的Web2.0搭建全民智慧平台的同时,其信息信度、效度、价值含量等也受到置疑。尽管RSS等服务也试图为个性化、智能化提供技术支持,但囿于成熟度,人们对互联网信息服务还有更多期待,Web 3.0的概念应运而生。

1.2 Web 3.0的提出

Web3.0作为未来网络的发展期望,也没有明确概念,Google CEO埃里克施密特认为,Web3.0是一系列组合应用,由一系列标准化Web组件拼装以实现用户对互联网应用的有效管理[3]。不管是出于商业运作考虑还是对网络概念的追捧,Web 3.0表达了人们对未来网络构建的寄托,商业利益驱动下的Web3.0,或称之为语义网,真正兴盛起来[4]。表1是三种网络时代的多维度比较,从理论技术到典型应用,三者的功能特点等都有交叉。不论是历史验证的还是发展潜藏的,WebX.0较之商家宣传抑或用户期望都存在泡沫成分。

2 现状:“新”网新泡沫

经济学领域是借用泡沫概念并将其引申成为一大研究领域的学界代表。经济泡沫描述了价格超高现象,即对未来价格看涨的强烈预期所导致的价格暂时性上涨以致偏离一般均衡稳定稳态均衡的现象[9]。这里笔者借用经济泡沫的概念,相应的,互联网泡沫是对互联网发展过程中一些非理性期望值高于实际状况现象的统称。伴随着2002年前后大量网络公司的倒闭,Web1.0时代泡沫论兴盛一时。此后,互联网复苏并迎来Web2.0主流时代,泡沫依然存在。以下笔者将立足Web2.0现状,多角度分析新一轮互联网发展中的泡沫问题。

2.1 技术泡沫

Web2.0技术泡沫表现在两点:①部分支撑技术沿用既有,革新不多。实际上,我们称之为2.0的大多数信息技术早在Web2.0提出前就已存在。②所谓的Web2.0特色理论技术,在设计、应用等方面又尚显粗糙。下面,笔者仅举几例说明:

2.1.1 流行概念“本体”理论与实践脱节 哲学概念的引入为网络构建带来更深层次的探讨,但同时也使得网络构建理论与实践之间产生差距。就本体概念,国内外来自计算机、人工智能、知识工程、图书情报领域的专家学者都提出了不同看法[10]。仅ISO认可的本体表示语言就超过十种[11]。中国期刊全文库搜索结果显示(截至2008-01-26),探讨网络构建中本体问题的1150篇文献中,涉及应用的约300篇,具体讨论领域本体设计的不足180篇。综合比较,理论指导尚显不足,各领域本体的建立和映射难题进展缓慢,参差不齐的构建方法、标准设计上的不统一与评估标准的缺失成为本体构建活动的瓶颈[12]。

2.1.2 本体的实现空间——语义网难题值得关注 自2001年正式提出,语义网就受到业界、学界和政府的高度关注。万维网联盟W3C、国际语义网年会及国家语义网建设项目即为例证。现有的语义网应用三大关键实现技术包括XML、RDF和本体,而前两者并不是2.0时代的技术特产。当前语义网仍停留在研究阶段,Mindswap等国外研究成果成熟度尚不够[13],语义网的内涵和技术支撑及其实现亟待发展。

再次是和语义网紧密相连的网格技术[14]。1960年提出的网格计算思想在最近十年间广泛覆盖网络设计领域。美国I-WAY项目、英国e-Science网格项目、日本的“国家研究网格”及中国教育科研网格等,都表现出国家对网格研究的高度重视。而网格的支撑理论为本体和语义网,但上述两者的研究从理论到实践都不够成熟,基于上述理论的网格技术科技含量也就可想而知。其技术标准则沿用Web1.0时代的XML数据整合、P2P、数据挖掘、推理等。网格所倡导的智能环境构建,作为互联互通思想的重现,新意尚显不足。

总之,Web2.0技术在新颖性、成熟度等的突破上并未达到概念宣传的期望值,延续Web1.0基础的同时,概念创新与实践改进并无实质性变革。“我们标榜为2.0的网络技术不过是些许改进应用到更加广阔的空间环境”[15]。面对媒体的大力宣传,技术泡沫真实存在。

2.2 内容泡沫

内容泡沫即Web2.0信息商品服务质量与期望的差距,尤其表现在Web2.0典型应用中:①大众参与的盲目性。去中心论为草根文化带来了生机,却也使参与变得盲目,网络行为的价值降低,消极因素增加。以Web2.0典型应用博客为例,作为对互动参与最好的诠释,博客创造着眼球经济:标新立异的内容诱导,盲从者的不断参与,跟贴和回复诠释着网络传播的放大效应。②内容质量难于保证。如维基百科,贡献智慧的参与者没有完善的经济激励机制支撑,仅靠主动参与形成的自发性松散信息集合,在效度和信度方面受制于时间、资金、精力等,难于维持贡献活动的长久稳定与质量恒常。总之,Web2.0环境为我们提供了参与互动的平台和急剧膨胀的信息,但是知识发现活动反而变得更加困难,信息的真实性、及时性、有效性因一些组织或个人的恶意导引而大打折扣,网络传播的放大效应更多施力于负面新闻传播速度和广度的继续加强。一些不健康、不合法信息也在Web2.0开放共享的宽松环境中找到了繁衍生息的空间。那些标榜2.0的新奇信息服务在某种程度上反而使网络信息总体质量滑坡、性价比降低,内容泡沫开始积聚。

2.3 经济泡沫

2.3.1 盈利模式 Web2.0受风险投资青睐有加,有数据显示,我国2007年上半年Web2.0领域累计投资4 100万美元,美国同期投资额更高达3.57亿美元[16]。大量资金追捧下的网络2.0经济却缺乏有力的盈利模式支持。以我国Web2.0典型网站为例(见表2),广告收入成为Web2.0网站主要盈利方式之一,甚至是唯一,作为企业盈利模式的主体,未免单薄。有数据显示,Web2.0企业通过Google AdWords等广告系统获得的网络广告营收仅相当于Web服务器硬件成本[17]。即使广告和作为广告“变种”的植入式营销尚有商业潜力,但与固定用户直接“贡献”收入相比仍显不足。据腾讯2007年财报显示,其一季度总收入64.9%来自互联网增值服务,种类包括QQzone、虚拟产品和社区服务等[18]。如果高额的风险投资仅靠单一的广告方式盈利无疑为网络泡沫的形成营造了空间。

2.3.2 管理模式 管理模式上的泡沫尤其体现在开放、互动参与理念下的用户角色定位,这在维基百科中表现最为明显。通过用户参与贡献智慧的结晶,百科成为真正的百科全书,使得知识能够聚集积累以便于广泛传播。但是参与其中、贡献智慧的劳动却并没有实质性奖励机制的支撑。从长远来看,其后果也许是数量急剧膨胀下信息内容的质量稀释、甚至是维基业务的搁浅。Web2.0倡导互动参与的理念十分难能可贵,但如果仅靠所谓的“自我价值”实现来维持知识积累这项浩瀚的工程尚显保障不力。此外,对于点击率、流量等的过度关注和对企业运作整体管理经验和实践的不足也是网络信息服务经济泡沫产生的源头,费力而无利。

2.3.3 市场需求 在市场开拓方面,由于盈利模式、提供信息内容质量等的欠缺,市场泡沫在所难免,它主要体现在对客户网络行为研究成熟度的亟待提高。现有研究多关注日志等既有数据,基于历史的分析势必使得市场推广具有历史重复性,扩展用户群局限于现有客户的相似群体,不利于新市场开拓。此外,消费者网络行为研究尚在初期,真实信息需求的难于描述与把握都促使网络经济泡沫形成。

随着网民信息素养的提高、网络应用日趋理性,逐渐失去盲目追捧的2.0时代终将结束。

3 未来:超越Web2.0

2008年1月,Web2.0之父蒂姆奥莱利预言,Web2.0领域的收购交易将会继续增加,大量未形成经济规模的公司将在本年度关门大吉[20];商业周刊也预言Web2.0市场新年崩盘[21]。网络泡沫是否会在新一年升级为泡沫网络暂且不论,预言从一个方面反映出人们对Web2.0现状的担忧和警醒。基于2.0,还需超越2.0。

Web3.0就是为改变2.0时代众多不尽如人意之处而提出的未来构想。基于2.0时代愈加成熟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技术发展(见表1),Web3.0并非彻底的技术革新,而是理念的深入,包括对哲学基础上网络信息组织本源的深入探讨,强调理念上的变革和渗透;在赢利模式的选取上,将完全遵循商业法则,实现多元化、灵活性的利润挖掘来有效支撑业务展开;内容资源的提供上会更加多维化,尤其是三维立体式图像等的广泛应用使虚拟世界现实化,使物理分隔实体实现更加广泛而深刻的互联;服务方式更加积极主动,推送服务较RSS更为成熟,可跟随用户不受时空约束,实时监控也变得更加智能化,需求导向服务更加规范。高效的商业模式的推动下,网络运营商的市场需求定位也将精准而富于前瞻性。Web 3.0最大价值就在于能够提供面向市场,提供满足不同需求的过滤器,而每一种需求过滤都可能成为一种赢利的商业模式而延续Web3.0[22]。

也许3.0还不够,仍会有超越3.0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语义互联和泛在智能化[23]。但不论何种新概念,超越2.0现状、完善网络交流共享理念下信息服务质量与信度的保障、提供高质有效的商业运行机制将是网络发展的大势所趋。

4 结语

综上所述,笔者借用经济学领域的泡沫概念,从技术支撑、内容提供、经济服务等方面分析了互联网发展到Web2.0时代存在的一些泡沫现状,对比2.0又进一步介绍了人们对Web3.0的构想和期冀,描画出超越Web2.0的新一代网络。正如经济泡沫是一个中性词,互联网泡沫到了Web2.0时代也是正常现象,而且看待各类问题泡沫时也需要一些重要性排序。比如技术泡沫,虽然存在夸张宣传的地方,但这并非Web2.0的核心,我们应该更加关注理念、态度的变化而不是技术的改良[24]。而经济管理泡沫则应受到足够重视,它将直接关系到Web2.0的延续发展。我们需要清醒的认识泡沫问题存在的现实以便防微杜渐。而包括对Web3.0及更高阶段网络构建的思考则是人们对Web2.0时代现状不足之处的完善设想。

收稿日期:2008-04-21 修回日期:2008-05-30

标签:;  ;  ;  ;  

从Web2.0到Web3.0看互联网泡沫的增长和下降--_互联网泡沫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