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在远东输油管道争端中的国家利益_远东论文

俄罗斯在远东输油管道争端中的国家利益_远东论文

俄罗斯在远东石油管道之争中的国家利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远东论文,俄罗斯论文,之争论文,国家利益论文,管道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远东石油管道建设方案“泰纳线”已然尘埃落定,回顾远东石油管道之争,可以说这是俄罗斯主导的一场能源外交博弈,显示了俄罗斯国家利益至上的外交原则,也凸显了其中俄的外交取向。

国家利益至上原则

1995年《俄罗斯联邦总统咨文》中确定的俄罗斯外交政策目标是:维护国家利益,捍卫大国地位与民族尊严,推进多极化进程,争当多极世界独立的一极。①1999年10月,俄通过《俄罗斯联邦国家安全构想》,其中对俄罗斯的国家利益进行了新的阐释,指出它是由个人、社会和国家总体利益决定的,而“俄罗斯在经济领域的利益是最主要的国家利益。只有在稳定发展经济的基础上,才能综合解决和实现与俄罗斯国家利益有关的问题”。②普京执政以来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俄罗斯外交政策基础是务实、经济效益和国家利益至上。

尽管如今的俄罗斯实力远不如前,但国内丰富的石油资源是它手中有力的外交武器。在世界强烈需求石油资源的背景下,俄有条件扭转外交的被动局面,并借此在外交中争取俄国家利益的最大化,远东石油管道的外交实践证明俄做到了这一步。正如俄副外长洛修科夫在接受俄记者采访时所说,无论最终决定采用哪一种方案,俄罗斯的战略利益并没有改变,“问题不在于俄罗斯更喜欢日本还是中国,中国对于我们绝对重要,问题在于在资源分配的世界格局中如何维护自身利益”。③2004年10月12日,普京在接受中国记者采访时也坦率表示:“俄在东部管道的走向问题上,将首先考虑的是俄罗斯的国家利益,同时考虑伙伴国的利益。”④俄罗斯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远东石油管道之争中,俄利用中日矛盾,周旋于其间,始终奉行的原则就是俄国家利益至上,这些利益又具体表现为俄的石油战略利益、远东开发与经济发展利益及俄东北亚的政治战略利益。

多元化石油外交战略

在20世纪最后10年里,俄经济没有根本起色。但俄罗斯是一个能源储量丰富的国家,仅就其石油储量而言,从潜在能源角度看(即包括目前由于经济和技术原因还无法探明和开采的数量),俄罗斯的石油资源约占世界的14%,位居世界第1位。截至2001年底,俄罗斯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为97亿吨,约占世界已探明储量的6.4%,居世界第7位。⑤自从俄罗斯发现丰富的石油蕴藏量以来,能源生产与出口成了俄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产业之一。2000年至2004年期间,俄罗斯石油开采量年均增长为8.5%。从2003年夏季开始,俄罗斯的原油日产量超过沙特阿拉伯,成为世界第一大产油国。⑥苏联解体后,俄经济不景气,其经济增长和外汇收入高度依赖石油生产与出口。1999年至2002年,俄罗斯几乎90%的GDP增长都得益于能源出口的推动。⑦对俄而言,大规模发展石油产业投资,增加石油外汇收入,有利于其经济的快速复苏。俄罗斯政府也认为,俄目前的国情决定了俄国民经济高度依赖能源产业的发展。因此,俄罗斯以后仍将利用丰富的石油资源重振经济,加快发展石油工业理所当然成了俄坚定不移的经济政策。

在这一背景下,俄罗斯在能源外交中逐渐显示出具有本国特色的石油战略,即拓展世界市场,实行多元化石油外交;与石油需求大国建立密切供求关系;通过石油外交力求俄利益最大化,并提升俄罗斯国际影响力;加强国家对石油产业的控制权,以石油出口拉动经济增长。为谋求实现其石油战略利益,俄保持与欧洲传统合作,促进与东北亚中日两国较密切的合作,发展与美国的合作,同时积极促成其他亚洲国家如韩、朝、印等参与俄罗斯石油开发与生产。俄罗斯为了实现石油战略利益,必然会在国际上充分利用“石油筹码”。中日远东石油管道之争的全程,就是俄罗斯争取实现其石油战略利益的一个缩影。

20世纪90年代初,处于经济发展困境中的俄罗斯为了开发远东的石油资源,为丰富的西伯利亚石油寻找稳定而广阔的国际市场,把目光投向了相邻的中国这个石油需求大国,率先提出建设从俄安加尔斯克通向中国大庆的石油管线“安大线”。在俄中两国政府的直接支持下,从1994年开始,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与俄罗斯第二大石油公司尤科斯(Yokus)就这一能源合作项目进行了长达近10年的酝酿与协商,并于2003年达成协议,准备“安大线”石油管道的铺设事宜。但这期间俄罗斯经济状况逐步改善,自2002年11月以来,国际石油价格又节节攀升,俄罗斯适时地促成日本积极参与远东石油管道的竞争,增加了俄在其中的讨价还价余地。在中日双方为远东石油管线建设竞相加价的过程中,即日本凭借自身实力,给出了优厚条件,首脑、金钱、民间外交三管齐下,俄依然对远东石油管道的建设方案久拖不决。俄先后否决了中方的“安大线”和日方的“安纳线”,直到2005年6月才敲定新的“泰纳线”方案。

俄认为中方的“安大线”虽然路线短、投资少、见效快,但建成后只通向中国—个消费者,将来可能受制于中国。日提议的“安纳线”方案相较“安大线”路线长,地质条件复杂,建设成本高和周期长,而且还有1000多公里是在地震危险地区铺设。而俄选定的最终方案“泰纳线”尽管路线长,投资高,建成周期长,但整个管道都在俄境内,从石油的开采、运输到价格的定位,所有这些关键的控制权都在俄方手中,而且管道修建到太平洋辐射面广,能够将俄罗斯的石油向亚太地区各国出口,同时为中、日、韩等亚洲国家供油,还可越过太平洋,向美国出口。这才算是真正实现俄拓展世界市场,使石油出口多元化,并与多个石油需求大国建立密切供求关系,从而加强俄对国家石油产业的控制权,使俄在这场竞争中达到了国家利益最大化,并提升了俄罗斯国际影响力。相较“安大线”和“安纳线”,“泰纳线”无疑是追求和实现俄罗斯石油战略利益的最好选择。

远东开发的长远利益

俄远东地区地处东部边陲,南面隔额尔古纳河、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与中国相邻,东面濒临太平洋的白令海、鄂霍次克海与美国、加拿大遥相呼应,东南方与日本、朝鲜、韩国环抱日本海,这一特殊的地理位置使远东地区对俄而言具有重要的地缘战略意义。俄远东地区自然资源丰富,45%的土地覆盖着森林,面积居全俄各地区之首,木材蓄积量仅次于西伯利亚而居第二位,森林中还蕴藏着大量非木材资源;远东地区河流纵横,蕴藏着巨大的水力资源;远东地区的地下资源也极其丰富,已发现70多种有用矿物;远东地区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为290亿吨,天然气23万亿立方米,煤3.5万亿吨。⑧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奉行“一边倒”的亲欧美外交受挫,转而走向欧亚并重的“双头鹰”外交战略,从而加快了对远东地区丰富资源的开发。该地区储量丰富的石油、天然气也吸引着美、中、日、韩、英、朝鲜等国家,许多国际著名的石油公司,如美国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日伊藤忠商事、丸红公司、三井物产、三菱商事和英国壳牌公司等也组成集团,共同参与萨哈林石油、天然气的开发方案。俄罗斯的远东长远利益就是凭借远东地区的战略地理优势,利用远东的资源优势,吸引更多的国家参与远东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促进俄罗斯更快地加入亚太地区的多边经济合作,真正实现同世界经济的一体化。

根据俄能源战略,俄远东石油管道是以位于东西伯利亚和萨哈共和国的油田为供油地,前景储量约30亿吨,已探明储量5.6亿吨。⑨但开发远东资源、发展远东经济中投资短缺问题一直困扰着俄罗斯。远东石油管道建设为俄罗斯引进外资、加强远东地区与亚太地区特别是东北亚地区之间的合作提供了良好契机。因此,尽管在俄方的主动提议下,中俄经多年协商才取得“安大线”方案的成果,但从为东西伯利亚油田更好地引进资金和技术角度考虑,俄成功地促成了日本与中国的远东石油管线竞争。日本果然为俄允诺了优厚条件:2002年,日向俄提交的修建“安纳线”管道建议承诺,日本每天从俄罗斯进口石油100万桶,还准备提供50亿美元贷款,协助俄罗斯开发油田及修建输油管道。⑩从2003年起,经过中、日、俄3国长达两年多的拉锯战,俄最终确定了使国家利益最大化的“泰纳线”。俄官方认为,中方的“安大线”沿途基本是边缘地区,这一投资庞大的工程只有输送石油的单一作用,无法推动整个远东地区经济的发展;日提议的“安纳线”不利于沿途的生态环境等等;而“泰纳线”一旦建成,远东地区也就有条件在沿线建造石油产品加工企业,为该地区创造相应的就业机会,增加俄出口收入,同时纳霍德卡必然成为一个繁忙而重要的港口,各种经济活动也会随之兴起。由此可见,俄远东石油管道建设的目标不仅仅是开发和出口俄石油资源,还希望远东石油管道的建设能为当地经济振兴注入资金,最终建成后还能实现以油气开发带动俄远东地区经济腾飞,从而能够实现对俄远东有效开发的长远利益。

东北亚的政治战略利益

俄罗斯在东北亚的政治战略虽然还处在变化与发展中,但在其现实的外交活动中也有明确的思路,突出表现为:在东北亚创造良好的周边及地区安全环境,促进俄国内经济尤其是远东经济的发展;与中日两国发展平衡关系,必要时以一国制约另一国的力量,维持一种有利于俄的均势,从而扩大和加强俄在东北亚地区的大国地位与影响。

开发和发展俄远东经济,加强与经济增长迅速的东北亚地区的合作,尤其是与中日两个能源需求大国的合作,能有效提高俄罗斯在东北亚的影响力,有助于俄尽快实现与世界经济一体化,重振俄大国地位,俄因此特别注重发展与中日两国的关系。俄独立后,在俄中两国政府的努力下,双边关系经历了从相互视为友好关系、建设性伙伴关系、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发展睦邻友好合作伙伴关系的逐步提升,使俄中之间形成了稳定、和平与友好的国家关系。但地缘政治的实践证明,一个国家总是把邻国力量的增长看作是一种潜在的威胁,两个邻国越靠近,情况越是如此。俄中是相互为邻的两个大国,中国经济连续多年高速增长,与俄罗斯转型后经济的衰退形成鲜明的反差。俄罗斯官方、学术界、企业界、舆论界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中国威胁论”的声音,远东石油管道的竞争也因此受到牵连。

俄引入日本竞争远东石油管道,通过向日本示好来牵制中国。对俄而言,中国与日本任何一国的强大,都会削弱俄罗斯在东北亚的地位,损害俄罗斯的国家利益。而中日之间为争夺远东石油摩擦不断,俄则可周旋于其中,既获取丰厚的经济回报,又可提高俄在东北亚的政治影响力。俄罗斯的“泰纳线”方案维持了东北亚地区地缘政治关系“大三角”的微妙平衡,而俄罗斯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外交策略使其在“大三角”中居于最有利的地位。

注释:

①夏义善:“略论普京统治下的俄罗斯外交”,《国际问题研究》,2001年第1期。

②“戈尔恰科夫的外交思想与实践及其现实意义”,中亚科技经济信息网,http://www.zy.gov.cn/news.asp? newsid=13036

③[俄]卡捷琳娜·拉别茨卡娅:“问题不在俄罗斯更喜欢日本还是中国——俄副外长洛修科夫访谈录”,[俄]《新闻时报》,2003年7月24日。

④李福川:“影响中俄石油管道项目的两个最重要因素”,《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5年第1期。

⑤“俄罗斯、朝鲜、韩国三国能源合作与中国的能源安全来源”,《远东经贸导报》,2006年1月9日。

⑥同上。

⑦石磊:“透视一次石油外交之伤——评‘安大线’出局的深刻原因”,《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21期。

⑧孙文斌:《21世纪俄罗斯远东发展战略及其对中俄关系的影响》,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出版。

⑨李福川:“影响中俄石油管道项目的两个最重要的因素”,《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5年第1期。

⑩石磊:“透视一次石油外交之伤——评‘安大线’出局的深刻原因”,《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21期。

标签:;  ;  ;  ;  ;  ;  ;  ;  

俄罗斯在远东输油管道争端中的国家利益_远东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