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企业结构改革的现状与展望_韩国企业论文

韩国企业结构改革的现状与展望_韩国企业论文

韩国企业结构改革现状与未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韩国论文,现状论文,结构论文,未来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韩国大企业对韩国经济发展的功与过,不同的评价标准自然会得出不同的结论。然而可以肯定的是,亚洲金融危机中充分暴露出来的种种深层次问题必然使韩国大企业未来的发展发生重大的变化,以大企业为中心的经济发展格局将成为历史。也就是说,必须对大企业集团进行结构改革已成为韩国企业界和政界的共识。尤其是具有国际声誉的大宇集团的解体彻底打破了“大马不死”的神话,韩国经济发展所赖以依靠的大企业集团结构和“船队式”经营方式将彻底退出历史舞台。目前,韩国政府已公布对大宇各系列子公司资产负债的调查结果,问题的症结一清二楚,解决方案已制定出来。从某种意义上说,大宇问题的解决成了韩国再一次向全世界显示其进行企业结构调整的决心和能力的契机。同时,大宇事态也向大企业集团敲响警钟,警示他们必须竭尽全力进行全面、高强度的结构调整。

一、大企业结构改革现状

韩国大企业集团的结构改革可以归结为5大原则和3大补充对策。这5大原则的基本内容是:提高企业经营的透明度,取消相互间的债务担保,改善财务结构,确立企业集团的核心产业,明确控股股东和经营主管的责任。3大补充对策主要是:5大企业集团必须改善下属金融机构和证券公司的经营管理体制,不得将其变成自己的“小金库”,限制循环投资和不正当的内部商务交易,不得进行不正当的变相遗产继承和财产馈赠。其中还有一项有时间性要求的具体指标,那就是要求各大企业集团在1999年底以前将负债比例降至200%以下。

韩国大企业结构经过两年的调整,其效应正在逐步显现出来。1998年末5大企业集团总负债规模为225.1兆韩元,比计划的229.5兆元减少4.5兆韩元,但和1997年末相比增加4.64兆韩元。由于自有资本扩充没有达到计划目标,负债率尽管从1997年末的470.2%降至386.0%,但仍未达到1998年末320.1%的目标。

从1998年末的负债额看,三星、乐喜金星、鲜京集团减少了1.4-6.5兆韩元,而大宇和现代集团则增加了17.3兆韩元,同期只有乐喜金星和鲜京完成了降低负债率的计划目标,其余3家集团都未能完成计划,其中大宇和现代集团的负债额和负债率都相当大。进入1999年后,5大企业集团的财务结构调整进一步加快,除大宇之外,其他4大企业集团的负债率已从1998年底前的355%降至1999年6月末的254.6%。

从1998年到1999年第1季度,5大企业集团自救努力合计22.1兆韩元,目标完成率81%,其中资产拍卖额9.6兆韩元(实施率82.8%),资本扩充12.5兆韩元(实施率79.8%),外资引进(计划值为98.6亿美元)完成率只有40%。减少相互支付担保、分社化、整顿系列子公司等方面正按计划实施中。另外,1999年1季度实际审核结果显示,对重叠投资的9大产业部门的合并大部分已进入完成阶段,半导体、精制油、发电设备等行业按计划进行资产重组,石油化工、飞机制造等行业正在进行引进外资的谈判。

5大企业集团以外的大企业集团也正通过清理整顿和破产管理等方式进行结构调整,目前正在加紧进行的是采取具体措施使3大对策不断落实。韩国政府正准备通过修改金融法、公平交易法、税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订“企业管理模范标准”和实施“董事候补推荐委员会”制度来提高企业的民主性和透明度,切断大企业集团对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垄断,最终取得对大企业集团改革的成功。

今后,韩国将通过债权金融机构对5大企业集团改善财务结构协议书的履行情况按月进行检查,每季度召开一次政府、财界恳谈会,对协议履行的情况进行检查。当不履行协议书时,将采取交纳违规利息等制裁措施。与此同时,政府将对主要债权银行对协议书履行情况的检查工作进行全面的监督。

得益于“脱胎换骨”式的结构调整和经济的全面复苏(1999年上半年韩国创造了经济合作开发组织会员国中最高的经济增长率,达到7.3%,全年经济增长率有可能达到10%),现代、三星、LG和鲜京等大企业集团1999年上半年分别实现利润1兆至2兆韩元,其中以电子、通讯、造船和证券部门的经营业绩最为突出。

二、大企业结构改革之未来方向

韩国经济在1999年取得如此骄人的业绩,其根本原因是韩国加大改革力度,尤其是大刀阔斧地进行大企业集团结构的改革——韩国政府曾采取要求金融机构向大企业集团施压等直接的方式推进大企业集团的改革。韩国大企业正在发生一些意义深远的结构性变化。

1、从家族经营体制向理事会中心经营体制转变

韩国短暂的工业化历史和独特的社会结构必然地使韩国企业具有以创业者为主的家族企业特征。在家族企业中所有权和经营权是一致的,这是韩国大企业集团的一大经营特点,也是问题的根源。韩国大企业集团参与的产业门类多种多样,在如此多样化的产业门类中,由创业者及家族来决策已跟不上急速变化的工业环境和企业环境,尤其在象电子、电器行业那样急速的产业周期变化下,家族经营的局限性愈加突出。

为此,韩国政府和各企业集团试图把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机制稳定下来,逐步向理事会为中心的经营体制过渡。在1998年1月发表的企业结构改革5大原则中,就包括所有及经营体制改革的两项内容——提高企业经营透明度和加强大股东及经营者责任等。

在1998年2月修订的上市公司外部监事的有关法律,对外部监事和会计的惩罚将更加严格,并按国际标准重新修订企业会计标准(1998,12),加大对虚假审计等阻碍会计透明性行为的处罚力度,并从1999年开始实施。

外部监事法强制性地要求上市公司、法人和30家大企业集团所属公司成立外部监事推荐委员会。外部监事推荐委员会由监事、社外理事、股票交易银行等组成。证券交易法的修订也大幅度改变了小股东权益行使条件(1998,5),允许股东联合控告公司经理,减少股东向管理部门提出建议的约束条件,小股东提出诉讼申请的标准由以往的1.0%降到0.01%,理事、监事解任请求权从1%降低到0.5%,会计帐本阅览权由3%下降到1%。为明确控股股东的法律责任,实行理事制(1998,12)和小股东可选任理事的累计投票制(1998,12)。

建立并认真执行社外理事制度,规定上市公司有义务选用1人以上的社外理事,从1999年起把社外理事比例扩大到25%以上(1998,12),使大企业集团的所有体制从家族经营转变为理事会中心的经营体制。韩国政府还准备在理事会内建立由社外理事组成的监事委员会,其目的在于进一步改革企业经营支配结构,提高经营透明度。

2、从船队式经营方式向主力业种经营方式转变

为了使韩国经济在世界市场上具有竞争力,要求大企业集团彻底改变以往的“船队式”的经营方式,坚决实行各系列企业独立经营并通过突出主力业种,缩减非主力业种的办法使本企业成为世界一流企业。

为此,韩国政府进行直接或间接的介入,签署了“5大企业集团事业结构调整协议”和“财务结构改善计划”(1998,12,7)。5大企业集团结构调整先把5大企业集团旗下的所属系列企业分为主力企业和非主力企业两大类。其中主力企业中的优良企业将通过引进外资等方式加强核心力量;负债大企业则通过债转股(即与债权银行协调将负债变成股票)、短期债务转换成长期债务、利息减免、债务免除等债务结构调整以及取得新的资金支援、减资、引进外资等企业作业方式的改善来健全财务结构。非主力企业,除半导体、汽车、航空、炼油、石油化学、铁路车辆、发电设备及船舶用引擎等7项产业仍按原计划进行调整外,大型事业体——如三星汽车与大宇电子将进行事业互换,三星汽车事业部门转让给大宇集团,换取大宇集团的电子事业部门,而较差的企业则通过拍卖、合并方式进行整顿,最终将目前拥有的40-60家系列企业的大企业集团蜕变成一个仅有3-5个主力业种的专业化企业集团。

另外,根据“5大企业集团事业结构调整协议”内容,在2000年以前韩国5大企业集团所属系列企业数将由目前的264家大幅缩减一半以上,仅剩130家。其中,现代集团的系列企业数由目前的63家减少至2000年以前30家左右,三星集团由65家减少为40家左右,大宇集团更由41家减少为10家左右(1999年8月由13家债权金融机构组成的债权团又重新确定为6家),LG集团与鲜京集团则分别由53家和42家减少至30家及20家左右。随着系列企业数大幅缩减,5大企业集团的事业经营将仅涉及少数几个领域,成为专业化企业集团。按照这一方案,几乎涉足各个经济领域的庞大的大宇集团将变成由大宇汽车、大宇汽车销售公司、大宇株式会社贸易部门、大宇重工业公司机械部门等6个公司组成的以汽车生产和销售为主的专业企业集团。舆论称这一方案是韩国“船队式”大企业集团“解体的信号”。

3、从大企业为中心向中小、风险企业为中心的经济发展格局转变

对未来韩国经济发展模式,韩国采取大企业与中小企业、风险企业同时并重的方针。值得注意的是,大企业集团的改革并不等于大企业的解体,随着大企业集团“船队式”经营的消失,单一的主力企业将逐步产生。这些企业具有世界一流的技术力量和巨大的竞争力,并由此主导着韩国经济的发展。如汽车、造船和半导体等韩国的支柱核心产业不适合中小企业的发展,只有大企业才能搞好,大企业的作用不可忽视。未来的数字化世界就是处在这样一种矛盾中:既大又小。大规模的企业会继续存在,但中小企业和高附加值的风险企业将越来越成为重要的财富创造者。

韩国总统金大中强调指出:“21世纪是一个中小企业的作用越来越大的时代,而不是象过去那样以大企业集团为中心。政府大力培育中小、风险企业的决心是坚定不移的”。韩国政府将竭尽全力提高中小企业的竞争力,积极参与风险投资,作为推进企业结构调整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金大中总统亲自主持召开了韩国政府第一届“全国中小企业代表大会”,会上提出了发展中小企业和风险企业的5点方针,即:①筹措1万亿韩元的风险投资金,把支持中小企业的方式从过去的融资为主改变成为投资为主,集中支援电子、机械、音像、时装、计算机软件等;②提高中小企业的现金结算比例,改善商业贴现制度,缓解中小企业及风险企业的资金负担,政府计划将中小企业的现金结算比例从现行的30%提高到50%;③在中小、风险企业密集地区建立“中小企业城”、“中小企业区”,造成活跃风险投资企业的环境,计划在全国建立20个风险企业城;④扩大对中小企业和风险企业产品的需求,首先是扩大在政府采购中的比重,到2001年政府采购的品种拟由目前的297种增至1000种,其次大幅度简化对中小企业优秀新技术认证产品的审查手续;⑤积极支持风险企业进军国际市场,今后4-5年内拟选拔1000余名风险企业家及大学生派往美国—流大学专攻软件技术,使之成为该领域的专家。

韩国信息通信部1999年向风险基金投资500亿韩元。科学技术部,甚至文化观光部也拨出资金投入风险基金。中小企业厅则成立了1000亿韩元的风险基金。目前韩国产业银行正在运作的风险基金规模为500亿韩元。政府计划从2000年起每年增加1500亿韩元,在2002年达到5000亿韩元。为确保风险投资取得合理的回报,韩国经济专家提出了8项评判风险企业投资的标准,即经营者是否可靠,能否共享投资成果;风险企业的技术是否是市场所需要的技术;计划是否切实可行;是否组成了包括财务、销售和宣传方面人才的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是否认真分析了竞争者;财务计划是否正确;是否制定了正确的销售战略;投资说明是否有说服力,企业经营者必须具有综合介绍和说明自己企业的能力等。

三、结束语

90年代以来,特别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以后韩国大企业暴露出的种种问题及大刀阔斧进行的大企业集团内部结构改革为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重新制定大企业发展战略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经验。

1、正确把握政府与企业的关系

韩国大企业过去的成功发展和在亚洲金融危机中陷入经营困境都不是在政策真空的情况下发生的,而是政府政策直接主导的结果。出口第一、积极的政府干预、扶持大企业发展等政府主导型经济发展战略,在实施30年后成功地使韩国成为世界上最强的经济体之一,但同时也导致了经济结构及企业经营体制的僵化,造成了“政经不分”、银企关系扭曲和企业不健康运作等问题。可见,无论在何种情况下,政府政策都是举足轻重的。尤其在面对新问题,且市场机制不很完善的情况下,由政府出面推行某种战略措施,可能是唯一的选择,而且也是最好的选择。在亚洲金融危机中韩国政府果断采取直接的方式推进大企业集团的结构改革,对按原定计划顺利完成企业内部结构调整以及重新启动经济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但是,政府政策干预应有正确的度。政府过度干预造成的不良后果已从韩国大企业在亚洲金融危机中遭受的重创得到了充分的说明。韩国政府对此也有充分的认识,已明确表示政府引导型的改革在1999年底结束,从2000年起,政府将采取通过金融监督机制间接控制的方式,引导大企业集团进行自律性的改革。

与此同时,从企业的角度看,也必须摆脱对政府的过分依赖。对企业发展而言,政府的支持终究只是一个外因,它没有也不可能取代企业自身的健康运作,因为只有企业才是直接参与激烈市场竞争的主体。更何况,政府扶持大企业主要是希望它们代表国家去参与国际竞争,而那些只能靠政府过度扶持而赖以生存的大企业显然无法担当此任。大企业只有善用政府的扶持政策,使其转化为企业发展的内在张力,坚持稳健经营,才能够在国际经济的风浪中不断持续发展。

2、认清大企业与小企业的关系

韩国作为典型的以大企业为中心推进工业化的国家,形成了“财阀即韩国经济”的状况。可是亚洲金融危机似乎在一夜间使韩国大企业发展走到了尽头,尤其同为亚洲四小龙的台湾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受影响相对较少,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拥有大量的充满活力的中小企业。然而,就在人们普遍怀疑大企业发展的同时,西方国家的企业兼并浪潮却风起云涌,高潮迭起,一个又一个的巨型企业接连出现在世人面前,成为一个国家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象征。而且韩国大刀阔斧进行的大企业集团的结构改革以及政府对中小、风险企业的积极支持并没有使大企业解体,象三星、现代、LG、SK等大企业集团作为韩国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仍在汽车、造船、半导体等核心产业起着经济脊梁的作用。这说明,大企业或小企业作为一种企业组织形式,其本身并不存在什么问题。企业发展中最根本的问题不在于规模大小,而在于企业是否具有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从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的目的出发,奉行大企业战略仍不失为现实的选择。但大企业发展不能替代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大作用,没有一大批充满活力的中小企业,国家的经济同样是不健康的,而且大企业的发展也需要大量中小企业的配合。

3、处理好多元化经营与专业化经营的关系

在韩国政府“增长第一”的战略目标下,韩国大企业发展普遍选择了多元化经营战略,采取“船队式”经营方式,即向各个领域伸出自己的触角。这种多元化经营确实促进了韩国大企业规模的迅速壮大,确立了它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但过分追求市场份额,追求扩大经营规模的结果,却造成企业利润不断降低:1996年占韩国销售额97%的49个最大企业集团净利润总和只有6500万美元,若把已破产的韩宝集团包括在内,则韩国有50家大企业集团净亏损。

韩国大企业盲目多元化经营的经历留给我们沉痛教训。在推动大企业或企业自身致力于做大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专业化经营为重点。首先,专业化经营有助于形成规模经济和核心竞争优势。如通用汽车、IMB、可口可乐公司等欧美成功的大企业绝大多数主业几十年如一地在一个主要领域中发展,最终成为世界顶尖级跨国大企业。其次,专业化经营有利于缓解企业的资金压力。在专业化经营条件下,受所经营产业的技术经济规律和市场规模制约,在一定确定的时间内,企业对资金的需求是有限的,而多元化经营往往伴随着高负债问题。第三,在专业化经营条件下,企业可以集中力量在某一领域进行研究与开发,产生世界领先技术的可能性很大。

标签:;  ;  ;  

韩国企业结构改革的现状与展望_韩国企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