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艺术的探讨——结构思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领导艺术论文,思维论文,结构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任何事物都具有特定的结构,并通过结构来表明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所谓结构,是指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组织形式、结合方式或排列顺序。所谓结构思维,就是强调从系统的结构去认识客观事物,并从中寻找最优结构,以获取最佳系统效能的思维方法。其主要特点是:
整体性。事物的结构是由各个要素或部分按照特定的方式组合起来的有机整体,它虽然离不开部分,但决不可以简单地还原于部分。巴掌打出去没有力量,拳头打出去就有力量,但这种力量是不可以还原于五个手指头的,也就是说,事物能够通过结构产生孤立部分所不具有的整体功能。
有序性。事物的要素或部分是按照特定的秩序组成结构的,并非是任意的凑合。这种有序性,是由事物内在的规律性决定的。任何事物的各个要素之间的结构是一个井然有序、环环相扣的链条。
层次性。事物的每个层次都有不同的结构:太阳系中的恒星、行星、卫星各有自己的结构;而地球中的地核、地幔、地壳又同样各有自己的结构。一个国家的产业结构是由农业、工业、商业等不同行业组成的,而其中每一行业又都有它的结构。
结构思维对于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之所以重要,是因为结构能够比较正确地决定事物的性质和功能。一个领导者进行决策必然进行理论思维,这就是所谓理论指导实践。如果能够重视结构思维的研究和运用,肯定能够改变一些观念,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部分好,加起来的整体就一定很好”。多少年来,人们一直把它视为天经地义的真理。但是,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和生产规模的扩大,这种思维方式受到了极大的挑战。不少外国专家提出,当今时代科技的竞争,除了“硬件”和“软件”之外,还要加一个“组合件”。这种科技发展趋势要求今天的决策者更多地关注结构的研究,占领结构竞争的制高点,取得结构效益的主动权。
目前,许多令人困扰和棘手的矛盾,为什么长期得不到解决呢?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从传统的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结构问题也日益突出,如所有制结构、分配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投资结构、人才结构等等。所谓中国的改革已进入攻坚性阶段,一个重要的内涵就在于它已从表层次的上规模、上速度深入到了深层次经济结构问题。如物价上涨过快与投资规模过大过快无疑分不开,而后者又与投资结构不合理、投资效益不好有很大关系。据统计,1993年基础产业投资占社会总投资的35.6%,农业只占2.2%。事实表明,农业投入的孱弱,影响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其后果是农产品供求矛盾加剧,推动物价继续上涨,加大了通货膨胀。因而,只有优化投资结构,加大农业投入,让农业升温,才能更有效地抑制通货膨胀。
目前,国有企业的状况令人忧虑,其根本症结在于国有企业的产业布局和产品分工是在计划经济的摇篮中成长起来的。面对市场经济的竞争、高科技的渗透、社会需求的变化,几十年一贯制的产品不能再延续;长期以来的粗放型人海战术不再具有优势。因而,把注意力转向调整结构,已成为搞活国有企业的当务之急。一些有远见的地方领导在结构调整上动大手术,建立了汽车、钢铁、电子、通讯等一批新的支柱产业、主导产品,形成了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新的生长点,带动了一大批老企业找到了出路,焕发了生机与活力。不少地方注重对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在发展“两高一优”农业的过程中,建立起了种植业特别是粮食生产与养殖业、加工业、运输业、服务业之间的合理结构,各产业之间形成了一个有序的、多层次增值的产业链、企业群,使农民生产同样多的东西却能卖更多的钱,从而走出了“粮食大县、工业小县、财政穷县”的怪圈。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合个诸葛亮”,“三个和尚没水吃”。这应如何理解呢?前者组合带来的是正效应,后者组合带来的是负效应。现代领导者的用人艺术正是通过前者体现出来的。一个好的人才集团应该具有年龄、知识、能力、性格等结构的互补效应。人才集团的组合是一门艺术,这种艺术性在于它通过优化的结构形成新的人才能量。如果能力单一,人才集团的总能量就会降低;如果年龄无差距,人才集团就会“同步老化”;如果性格雷同,就会增加摩擦和内耗。心理学上的一条原理是:“在完成简单的任务时,同质结构的群体效率较高,而在完成复杂的任务时,异质结构的群体有较高的效率。”如果人们不能够掌握结构思维,怎么能够组建领导班子的异质结构,提高领导效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