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经济驱动下的文化产业结构演变_经济论文

新兴经济驱动下的文化产业结构演变_经济论文

新兴经济驱动下的文化产业结构演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产业结构论文,经济论文,文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104(2007)01-0164-04

一、传统产业结构理论

1935年,英国经济学家、新西兰突塔哥大学教授费希尔 (A.G.D.Fisher)在其所著《安全与进步的冲突》中指出:综观世界经济史可以发现,人类生产活动的发展有三个阶段。在初级生产阶段,生产活动主要以农业和畜牧业为主,特点是直接利用自然资源,即进行第一次生产。第二阶段是以工业生产大规模地迅速发展为标志的,特点是对自然资源进行加工再加工,该领域中的纺织、钢铁和其他制造业的商品生产为就业和投资提供了广泛的机会。第三阶段开始于20世纪初,大量的劳动和资本流入旅游、娱乐服务、文化艺术、保健、教育和科学、政府等非物质生产部门为特征,这些部门并非对自然资源进行加工并提供有形物体,而是为了满足人们物质需求以外的各类服务消费需求。费希尔的三次产业结构理论对于经济学的理论贡献是不言而喻的,自提出后得到各国认可并运用于实际统计工作中;但是笼统地把非物质产业概括为服务业已经不适应当今经济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中人们非物质需求的现实状态。

根据美国著名学者马斯洛“需求层次论”,人们普遍具有五种基本需求,而且是有层次的:第一层次,生理需求,包括维持生活所必需的各种物质的需要,如衣食住行等;第二层次,安全需求,如生活有保障、不会失业,没有威胁人身安全的因素等;第三层次,感情和归属上的需求,社交需求,爱、交往和友谊等;第四层次,尊严需求,需要被尊敬、也需要自尊以及地位和名誉的需求等;第五层次,自我实现需求,即要尽量的发挥自己的能力,使自己生活有意义、有抱负。

在物质经济阶段,物质资料是生存的第一条件,围绕人的财富的创造使用的经济过程,人们通过劳动获取资源,原材料经过加工产业改造后满足人类各种物质需求。人类社会的物质生产已极大提高的今天,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都已有较大的提高。其最主要的标志就是人类需求等级的提高。在当今基本物质层次满足的基础上人们将更多地注重精神上的、心理上的消费。

二、第四产业为主导的经济

德国社会统计学家恩格尔发现:饮食费用占整个家庭开支的比重将随着人们收入的增长而减少。人们的收入越高,饮食开支越低,即恩格尔系数就越低。收入水平越高,对第一产业的产品需求比重越会相对下降,因为第一产业的产品主要是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其弹性不大;而人们对于精神上的需求是无限的。在基本的物质层次满足的基础上,人们更多地关注文化上的、精神上的、心理上的消费,注重个体的全面发展和人的生存质量,对精神产品的需求则会大大增加,比如人们对书籍、音像、影视、艺术产品的需求,对娱乐服务、旅游服务、信息与网络服务的需求。因此需要将第三产业中的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进行划分,将其中的创意内涵占主导地位的脑力劳动部分称为第四产业。

1990年,西方著名经济学家玻特(M.Porter)提出了经济发展四阶段论。这四个阶段分别是:要素驱动阶段即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来自于廉价的劳力、土地、矿产等资源;投资驱动阶段即以大规模投资和大规模生产来驱动经济发展;创新驱动阶段即以技术创新为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财富驱动阶段即追求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追求文学艺术、体育保健、休闲旅游等等生活享受,成为经济发展的新的主动力。所谓的财富驱动阶段,就是以精神产品为经济主产业的阶段,智力等精神要素为经济发展主动力的阶段。

长期以来,由于生产力的低下,如何获得和分配有限的物质生产资料是社会聚焦的主要经济问题,因而也是传统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当今世界经济变化的实质在于,人的需求结构与经济结构的错位。一方面是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的巨大惯性继续驱使着物质经济加快扩张,另一方面是人类需求等级的提升导致了社会有效需求偏移。经济与需求之间的矛盾使全球经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景观。一些过去微不足道的行业发展成为新的经济支柱,传统产业则面临着更为彻底的改造。电子、生物产业的日新月异唤醒了人们的潜在需求,并激发了社会需求的疯狂追逐。体育、娱乐业又不失时机地占领了汽车、建筑等传统物质经济部门填补不了的消费真空。即使是传统的食品、服装等行业也抛弃了过去靠大量消耗资源来满足保暖充饥需要的做法,注意其口味、设计与品牌……经济活动的领域在近几十年来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拓展。非物质需求正成为影响和决定市场的主导因素。

经济活动中所固有的精神因素逐步凸现出来,并在经济活动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只有将人的精神因素纳入经济研究的视野,经济学理论才能更好地适应人类经济发展中所呈现的新的特点。但在物质产品的生产还处于上升时期的时代,精神因素的作用主要是潜在的和间接的。而当物质产品的生产力极大发展以后,经济活动中的精神因素开始更为活跃,并成为经济活动的主导因素。除了少数相对贫困的地区和群体外,人们正越来越关注高层次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技术、设计和品牌将成为经济运行和发展的重要内生变量。我们可以认为以第四产业即创意产业为主导的精神经济时代已经到来。工业经济正在向精神经济转变,在产业结构挑战上表现为经济重心由制造业向精神产业转换。知识经济时代制造业和服务业逐步一体化,而且服务业将占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特别是提供知识和信息服务将成为社会的主流,以至“数字经济”、“网络经济”、“虚拟经济”、“知识经济”成为精神经济时代的新特点。

三、精神经济时代的产业结构划分

按照传统经济学的理解,财富就是能够满足人们物质需求的产品,物质产品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过程就是经济。不能以为社会财富的载体或形式是物质的,就因此而忽视或否认精神因素的重要作用。用哲学语言来表述,财富是人类本质力量对象化的产物,是精神活动的物化。财富的生产、积累过程是有顺序的,所以可分为若干阶段。在物质经济时代,自然资源最重要,人们就依据对自然资源的直接使用、加工再加工来划分三大产业。

精神经济阶段最需要的不再是物质资料,而是智力、创意等精神要素。财富的启动不一样、逻辑顺序就不一样,第四产业由从动变得主动。在精神经济时代,以精神财富生产为中心,核心要素是智力和创意,根据人们对智力、创意的取用、转化、批量生产等过程,产业结构可以划分如下:

第一产业:创意产业,智力成果可以直接消费,不需要中间生产过程

第二产业:生产纯精神产品的产业,有了创意以后,不是先有需求再有供给,而是供给创造需求,如宣传、广告、传媒等

第三产业:纯精神产品向泛精神产品转化的过程,即制造业的过程

第四产业:除一、二、三以外的,精神内涵极少的产业

国民的产业构成发生重大变化,传统钢铁、汽车、纺织业,电脑制造业都将退居次要地位。从经济增长的动力看,精神经济的主要资源是知识、智慧。精神经济发展的基础是对专利等知识产权的开发与占有,财富分配的基础则是对知识产权的拥有和使用。在精神经济条件下,如何创意产业是基础产业。精神生产将是精神经济时代的龙头产业。在现代社会,精神产业的比重具有逐渐加大乃至占整个产业结构中心地位的趋势,特别在当今发达国家,已开始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和国民收入的重要来源,成为世界经济的新的增长点和“朝阳工业”。现在世界超大企业500强中,文化、科技、信息、产业越来越多,美国的广电、娱乐、报纸杂志的总收入高达1000多亿美元,美国的视听产品已经成为仅次于航空航天的主要换汇产品。2004年11月在深圳闭幕的第一次全国文化系统文化产业工作会议上宣布:我国以影视业、演出业、音像业、文化娱乐业、文化旅游业、网络文化业、图书报刊业、文物和艺术品业及艺术培训业为基础行业的文化产业发展迅速,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据文化部和国家统计局测算,截至2003年底,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从业人员1274万人,占城镇从业人员的5%,实现增加值3577亿元,占GDP的 3.1%,经济总量与房地产大体相同。

非物质消费逐步成为主导性的消费,物质产品将逐步成为精神消费的载体,经济的精神化进程也将随之加速。如何因势利导,通过发展新的产品和产业,引导和满足人们的需求将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四、被引发的就业变化

早在17世纪,西方经济学家威廉·配第就已经发现,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产业中心将逐渐由有形财物的生产转向无形的服务性生产。1691年,威廉·配第根据当时英国的实际情况明确指出:工业往往比农业、商业往往比工业的利润多得多。因此劳动力必然由农转工,而后再由工转商。英国经济学家克拉克在威廉·配第的研究成果之上,计量和比较了不同收入水平下,就业人口在三次产业中分布结构的变动趋势后得出同样结论。克拉克认为,劳动力在产业之间变化移动的原因是由经济发展中各产业间的收入出现了相对差异所造成的。配第—克拉克定理可以表达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移动;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向第三产业移动。这不仅可以从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时间序列分析中得到印证,而且还可以从处于不同发展水平上国家在同一时点的横断面比较中得到类似的结论。

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进程中,第三产业吸纳了大量从第一、二产业分流出来的人员。2001年末,从业人员正逐渐由第一、二产业活动单位向第三产业活动单位转移。

表1 国家统计局普查中心三次产业单位和从业人员情况

产业活动单位数(万个) 从业人员(万人)

2001年 1996年

增减 2001年 1996年 增减

总计708.8 635.173.7 21577.922980.3-1402.4

第一产业 8.48.5-0.1

407.8 513.2 -105.4

第二产业160.9 168.4-7.5 11790.213639.8-1849.6

第三产业539.5 458.281.3 9379.9 8827.3 552.6

(注:不包括城乡住户和个体工商户。)

产业活动单位行业分布情况

2001年单位数1996年单位数 增加 增长

行业门类 (万个)

(万个)(万个)(%)

总计 708.8

635.1

73.7 11.6

一、农、林、牧、渔业

26.324.51.8 7.3

二、采掘业 7.911.1

-3.2-28.8

三、制造业131.9

138.0

-6.1 -4.4

四、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6.0 4.02.0 50.0

五、建筑业 15.015.2

-0.2 -1.3

六、地质勘查业、水利管理业 4.5 3.60.9 25.0

七、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 19.213.45.8 43.3

八、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 133.6

121.4 12.2 10.O

九、金融、保险业21.824.8 -3.0-12.1

十、房地产业11.2 4.8

6.4133.3

十一、社会服务业44.522.6 21.9 96.9

十二、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38.824.1 14.7 61.0

十三、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影电视业85.679.4

6.2 7.8

十四、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

9.3 5.5

3.8 69.1

十五、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 142.9

137.5

5.4 3.9

十六、其他行业 10.3 5.2

5.1 98.1

国家统计局同时列举了第三产业中增加比例最大的行业:计算机应用服务业产业活动单位比1996年增加2.5万个,增长349.5%,从业人员43.2万人,比1996年增长338.9%;广告业产业活动单位增加2万个,增长182.8%,从业人员17.7万人,增长136.5%;信息、咨询服务业产业活动单位增加6.8万个,增长137%,从业人员69.1万人,增长125.3%;房地产行业从业人员167.3万人,增长125.3%;社会服务业产业活动单位增加21.9万个,增长96.8%,从业人员326万人,增长50.4%;旅游业产业活动单位1.5万,增长17.1%,从业人员6.6万人,增长38.3%。

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越低的国家,农业劳动力所占比重相对越大,而第二、三产业劳动力所占的比重相对越小;反之,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越高的国家,农业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中所占的比重相对来说越小,而第二、三产业中劳动力所占的比重相对来说就越大。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技术进步速度加快,社会消费需求升迁,以金融、保险、医疗、教育为主导的第三产业迅猛发展,产业结构迅速软化。不仅如此,国外还出现了各种更为灵活的就业方式,如弹性工作制。由于科技的高速发展,网络和通信技术为就业结构的改变提供了技术支持,虚拟办公室应运而生,以消耗人类体力为主的劳动者、传统意义上的农民和产业工人将越来越少,脑力劳动、创意产业已经成为新经济时代实现充分就业的主要途径。

五、政府如何应对

丹麦未来学家沃尔夫·伦森认为,人们消费的注意力将从物资需要转移到精神需要,从科学和技术转移到情感和逸闻趣事。当人们的初级的、低层次的、偏于物质层次的需求得到充分满足之后,高级的、更高层次的、精神的、心理的需求就会凸现出来,对服务业、娱乐业、旅游业、影视业、信息业、网络业的需求日益增加。

1995年,日本文化政策推进会议在其重要报告《新文化立国:关于振兴文化的几个重要策略》中,确立了日本在未来21世纪的文化立国方略。韩国最近也提出,知识密集型和高附加值的文化产业是最适合韩国的产业。政府正在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将文化产业培育成21世纪在韩国经济中起先导作用的国家基干产业。在美国,资料显示,过去一年内新经济已为其140万“知识工人”创造了就业机会。如今,新经济已占据美国GNP的70%,加拿大GDP的60%。1997年世界超大企业500强中,科技、文化、信息产业越来越多。美国的广电、娱乐、报纸杂志的总收入在1000亿美元以上。前年风靡世界的好莱坞电影《泰坦尼克号》创下15亿美元的票房价值,仅一部影片即可与我国几大产业的利润相敌,且预计收入可达50亿美元,其中索尼公司单靠发行其一首主题歌原声带已收入2亿美元。至于高科技高文化附加值的计算机信息产业,据称美国的视听产品已经成为仅次于航空航天的主要换汇产品。娱乐产业迪斯尼,1994年以190亿美元收购ABC(美国广播公司),1997年其产业规模及赢利稳入世界企业500强中的前十强。世界电影市场年销售总额为200亿美元,美国电影就占 85%的份额,高达170亿美元。欧洲是世界电影的发祥地,但 1997年欧洲卖到美国的电影只占其产量的1%,而美国出口到欧洲的电影,要占其产量的3/4以上。

在历史上,一些资源匮乏的小国如瑞士、新加坡的崛起和一些基础物质资料受到毁灭性打击后又成功复兴的国家如德国、日本,都向人们雄辩地证明,对于现代经济发展来说,物质财富的拥有并不是最重要的要素,人才的智慧、创新能力才是不可替代的重要资源。

十六大报告中已经明确提出中国要大力发展逐步发展“虚拟经济”。不久的将来,整个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将围绕着精神产品的生产和消费进行,它制约着产业结构的变化演进;它的发展方向引导着国民经济发展方向,这一发展趋势启示我们“在当今时代,精神资源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精神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精神经济时代的到来,经济增长所需的能源、资源、劳动力等”硬投入“将逐渐减少,而文化、教育、智力等”软投入不断增大,现代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中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将越来越高。我们应该把培育和发展精神产业作为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手段,以此促进我国民经济素质的全面提高。另外,要提高劳动者素质,大力发展教育,着力提高人才结构层次:积极发展高等教育,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加快发展各类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着力提高劳动者的文化水平和专业技能;加强在职人员继续教育,建立完善成人终身教育体系,提高全民整体文化素质,为经济建设输送各类专业技术人才。

标签:;  ;  ;  

新兴经济驱动下的文化产业结构演变_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