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有氧搏击操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论文

高校有氧搏击操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论文

高校有氧搏击操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孙铭珠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体育教学部,上海 201620)

摘要: 阐述有氧搏击操课程对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作用,分析当前高校有氧搏击操课程建设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高校有氧搏击操课程建设的相应对策,包括:加大有氧搏击操师资的建设力度,进一步明确课程培养目标,构建系统的有氧搏击操课程内容,选择新型的教学方法,开展课程的多元体育学习评价。

关键词: 高校;有氧搏击操;课程建设;问题与对策

有氧搏击操(kick boxing)是融音乐、拳击、空手道、跆拳道、泰拳、武术、太极等项目元素于一体,充满活力、激情四溢的运动项目。该项运动最早起源于美国,是由一名黑人搏击世界冠军创立,在强劲的音乐背景下,融合各类不同技术动作,进行基本拳法、腿法、步法的练习,达到愉悦身心,增强力量,燃烧脂肪,增进健康的新兴体育运动项目[1]。它以独具特性的运动形式和极具挑战、激烈格斗的运动氛围,迎合了当代大学生心理和生理需求,深得大学生喜爱。

1 有氧搏击操对大学生健康发展的作用

1.1 对身体健康发展的作用

有氧搏击操属于典型的有氧运动,其遵循了人体最基本的运动规律。在运动中,需要动用全身的大肌肉群、骨骼、关节参与基本拳法、腿法、步法的完成,对大学生身体健康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一是有利于提高身体机能。在持续进行的有氧搏击操运动中,肌肉长时间收缩,心肺参与供能而使得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能够得到充分的刺激,有利于大学生提高身体新陈代谢、保持充沛精神、抵御疾病、增强身体机能的能力;二是增强肌肉力量,预防骨质疏松。有氧搏击操动作练习离不开人体骨骼肌和关节的参与,长期坚持有氧搏击操练习,不仅能有效促进骨骼发育、减少骨质疏松,还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肌肉力量以及韧带、关节的牢固度,从而减少腰背酸痛、腿抽筋、易骨折的损伤率[2];三是燃烧脂肪,纤体塑形。有氧搏击操在长时间中低强度运动中,需要动用机体产能营养素糖和脂肪,在这个过程中有利于减少人体多余的脂肪,调节人体吸收与消耗的能量平衡,降低体重,塑造良好的身体形态。

接受前列腺癌根治术后5年存活78例(69.0%),死亡35例(31.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死亡组患者的平均CCI、年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均高于存活组患者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两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CCI、年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与患者接受RP术后5年生存预后相关,具体表现为:高CCI、高龄、高临床分期,高病理分级是RP术后患者5年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见表2及表3。

1.2 对心理健康发展的作用

有氧搏击操对促进人体健康具有广泛的作用,不仅有益于大学生的身体健康,也有益于心理健康。一是有助于情绪调节。有氧搏击操强劲有力的动作,配以动感十足的音乐,有一种力度美与健康美,能够使练习者的内心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通过有氧搏击操“拳打脚踢”的能量发泄形式,有利于郁郁寡欢、精神不振、焦虑烦闷等不良情绪的释放,进而对抵御不良情绪的侵袭起着积极的作用[3];二是培养坚韧的意志品质。体育运动是磨练、考验、培养个体意志品质的重要途径。有氧搏击操具有的独特运动魅力特点,一方面讲究“出拳快,踢腿狠”,每个技术动作都要精准、迅速、有力且多变;另一方面,有氧搏击操动作强度相对较高,体能消耗很大。那么,在极具挑战、紧张激烈的有氧搏击操练习中,不仅需要学生技术与战术动作的习得,还需要学生有自觉克服气候条件、疲劳、损伤等困难的精神。因此,通过有氧搏击操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顽强拼搏、果断勇敢、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三是促进自信心的提升。自信心是一种积极、有效表达自我价值、自我尊重、自我理解的意识特征和心理状态,是大学生不可或缺的内在品质之一,对大学生成长、成才发挥着重要作用。有氧搏击操独特的表演、观赏性,相对其他学科对大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具有绝佳的优势。通过有氧搏击操课程的学习、表演、创编、展示所带来的自我超越、协同合作、成功体验,能够帮助学生克服羞涩、扭捏、目光胆怯等心理障碍,从而增强自信心。

1.3 对社会适应的作用

社会适应是个体在与社会环境交互作用中一种动态平衡的过程,良好的社会适应是健康的表现[4]。在当前,大学生存在的社会适应问题日益增多,具体表现为:人际交往障碍、缺乏社会责任感、反社会人格、自我承受能力差、违法乱纪等。通过有氧搏击操运动对提高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具有积极作用:一是有助于养成行为规范意识。学生在进行有氧搏击操练习时需要遵循体育运动特定的规则和训练原则,并用来指导、约束、规范自己的行为,在规则、裁判等作用下,学生规则意识不断内化,从而有助于学生法纪规律意识的形成;二是培养人际交往能力。目前,高校多采用“三自主”的选课方式,即“自主择师、自主择课、自主择时”,促使不同年级、不同班级、不同专业的学生组合在一起。学生在有氧搏击操学习中,通过合作学练、分组讨论、互相评价的过程,增加了彼此之间认识、了解和交往的机会,进而有利于促进良好人际交往能力的形成;三是增强社会责任感。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之一。有氧搏击操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团队合作、集体荣誉感等方面具有文化课学习无法代替的作用。例如,在有氧搏击操小组动作展示比拼中,学生面对的不仅仅是比赛,其个人行为和表现必须要对集体负责、对赛场上的行为负责,通过这样的学习有助于帮助学生建立起积极的责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橘子采摘节”,早橘成熟的季节和十一长假相遇,到该地旅游的游客较多,可以根据相应的情况,在采摘园中举办一些相关的旅游活动(如橘子DIY制作活动、“橘子采摘活动”),吸引游客的关注度,提高游客的重游率。

2 高校有氧搏击操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有氧搏击操课程在高校的普及程度较低

课程学习评价是体育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主要目的是对学生的体育与健康行为进行观察、诊断、反馈、引导和激励,并衡量课程目标的达成情况[7]。通过学习评价功能的发挥,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及教师教学实践的提高和改进。目前,大学有氧搏击操课程学习评价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学习评价内容单一。过于强调体能和运动技术的评价,忽视了学生在健康行为、情意表现、学习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评价,同时也忽视了运动技术的灵活运用。第二,学习评价主体单一。在一些有氧搏击操课程的学习评价中,评价主体一般是体育任课教师,并拥有绝对的主体地位,未将学生作为学习评价的主体,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甚至被忽视,没有形成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有效结合的评价体系。第三,学习评价标准单一,主要是运用统一的竞技健美操评价标准来评定学生的有氧搏击操课程学习成绩,不仅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利于学生的进步与发展,而且导致出现“考什么、教什么、练什么”的局面,抑制了教学内容的多样化。第四,学习评价方法单一。评价方法往往注重终结性评价,忽视过程评价,只看学生有氧搏击的技术动作,对学生的努力程度、学习动机、情感体验等缺乏关注,造成学生在有氧搏击操学习过程中消极状态的产生,最终导致学生只是为了追求课程及格即可。

2.2 有氧搏击操课程的目标定位不清晰

教学方法是指在体育教学中为实现课程目标,教师在课堂中组织学生学习所采取的教与学的总称。目前,大学体育有氧搏击操课程教学方法大多沿用传统的单方面注重纯粹技术学习的教学方式,没有充分贯彻育体和育人有机结合的教学理念。具体表现在:侧重于纯粹的搏击技术动作学习,单调乏味,泯灭学生学习兴趣,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任课教师多采用传统的讲解、动作示范、完整与分解、错误纠正等传统教学方法,缺乏自我创编、团队展示等丰富和复杂教学情境创设和新型体育教学方法,使得教师单一灌输、学生被动学习的情况较为严重。在这种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学生无法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从而将有氧搏击操本身的吸引力未能发挥出来,降低了学生对有氧搏击操的认识与兴趣。

2.3 有氧搏击操课程内容不够系统

体育教师是课程建设的主力军,是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体质的关键。就目前普通高校有氧搏击操专项老师紧缺的问题,首先,应大力引进可以开设有氧搏击操课程的新教师。虽然目前体育专业还很少开设该课程,但一些体育院校以专业选修课的形式正在逐步开设,而大学在招聘公共体育教师时,可以有意识地引进有氧搏击操项目或者学习过该项目的专业教师[8]。其次,加强对老教师培育,如选派一些体操或健美操课程的教师,鼓励他们的外出参加有氧搏击操的培训,通过专业的有氧搏击操课程培训学习,拓宽任课教师的知识来源,进而提高体育教师任教有氧搏击操课的能力,同时也可以不用为了开设该课程而专门引进教师。第三,聘请校外兼职教师。通过面向社区指导员、各培训机构等聘请校外具有较高有氧搏击操运动技术水平的体育专业人员,以“走教”的方式充实到大学教授有氧搏击操课程,也是破解当前大学有氧搏击操教师紧缺的有效举措。

电能替代技术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发电侧。主要强调电力源头的清洁化和绿色化,从源头上降低对化石能源的依赖,从而加快对环境的保护及改善作用;(2)电网侧。主要强调电能从远方的远距离、清洁传输。由于我国能源资源的分配不均,造成的我国西南、西北地区的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清洁能源通过交直流特高压输送到东南沿海一带,降低传统能源的新增以及继续大量使用;(3)用户侧。主要强调终端能源消费中优先利用电能。首先是将工业锅炉、供暖锅炉等改为用电取热利用,减少煤炭的直燃利用;其次是将传统燃油汽车、港口岸电等以石油提供动力或者生活用能的项目改成用电;最后是为了改善作业环境,利用厨房电气化等项目的电能替代实施。

2.4 有氧搏击操课程的教学方法比较传统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是把氧搏击操列入健美操课程体系的范畴。众所周知,健美操是一种有氧运动,通过持续一定时间、中低强度的全身运动,能够帮助练习者提高心肺功能。从这个角度而言,我们可以看到健美操和有氧搏击操在运动类别、运动功效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共性,从而忽略了有氧搏击操与健美操本身的区别。因此,大多数人误认为有氧搏击操就是健美操,没有正确认识到有氧搏击操运动本身的独特价值和社会功能,导致课程目标定位不清晰。具体表现为:第一,目标过于笼统。有氧搏击操课程目标在体现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四方面目标的同时,没有注意该项目所具有的防身避险、文化传承等功能价值。第二,目标缺少标准和层次,教师没有结合有氧搏击操课程实际将课程目标具体化,没有形成易观测的行为表征。如水平目标、单元目标、学期目标、学年目标都是参考健美操课程目标,脱离了有氧搏击操运动特点和功能的课程目标,是不切实际,也是不可行的,甚至一部分学生经过有氧搏击操学习后却仍不知道有氧搏击操是一项什么样的运动。第三,课程目标没有体现时代性以及学生和社会的需求。过于注重单一知识与技术的传授,使得该运动所具有的独特价值和生活经验缺少紧密联系。

2.5 有氧搏击操课程的学习评价偏向于单一

有氧搏击操运动最早是由国外传到中国,在2000年由月坛天行健身会率先推广“搏击操”课程,这种锻炼形式最早主要是被引入到各大健身房,因此在国内健身行业领域内发展较好且普及度较高[5]。然而,在教育领域内有氧搏击操是作为新兴体育项目被引入高校,相比健美操、武术、篮球、足球、羽毛球等非常成熟的体育项目而言,其普及度相对较低。主要是因为:第一,缺乏师资力量。有氧搏击操作为新兴项目的引入必然会需要更多专业的任课教师,然而全国体育院校很少将有氧搏击操项目列入体育类专业的必修课程,从而导致师资缺乏。第二,场地设施受限。大多数高校有氧搏击操教学受到场地设施限制,如室内场地缺乏、缺少镜子等基础设施。第三,学生零基础。大学生对有氧搏击操的欢迎程度较高且认可有氧搏击操的学习价值,但是绝大部分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并没有该项目的学习经历,对该项目的了解处于初级阶段,基础较为薄弱。

这就是我们的“大嗓门”班长,可是她说,在家里邻居都说她像林黛玉呢。原来,她的大嗓门是为了我们这个班集体。

3 高校有氧搏击操课程建设的对策分析

3.1 加大有氧搏击操师资的建设力度

有氧搏击操作为新兴运动项目,近年来被许多高校引入课堂。由于现阶段指导我国大学公共体育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虽然从 5 个方面对普通高校体育课程目标在基本目标和发展目标 2 个层面进行了设置,但并未对课程内容作出明确的设置[6]。因此导致有氧搏击操课程由于缺少《标准》的指导以及系统的教材,广大体育教师都是根据自身的特长和爱好,自编自创教学内容,课程内容很随意。一些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未能使得课程内容很好地体现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过度兴趣化、艺术化,致使课程内容游离于锻炼效果之外,学生无法在有氧搏击操课程中获得该有的身体对运动环境的触觉感以及运动负荷强度对身心的适应能力以及刺激和挑战。此外,课程内容构成也存在不合理的现象,比如课程内容偏向于竞技化,弱化了运动对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核心价值,缺少了中国体育文化精神与传承方面的课程内容,削弱了体育课程内容对大学生认知、审美、道德价值观的发展。

3.2 进一步明确有氧搏击操课程的培养目标

课程目标在课程育人方面起着先导作用,因此为了更好地开设有氧搏击操课程,首先应该要明确课程的培养目标。在培养目标方面,首先要改变以往有氧搏击操课程中过于注重知识、技术技能传授的倾向,向“育人为本”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目标转变,旨在通过有氧搏击操课程的学习促进学生健康和全面发展。其次,注重通过有氧搏击操课程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三个方面的体育核心素养[9],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发挥有氧搏击操课程对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独特作用,使学生学习该课程后,达成具有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具有科学文化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具有自主发展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的目的。第三,更加强调学生在有氧搏击操课程中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学以致用。

3.3 构建系统的有氧搏击操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是体育教学的基本要素之一,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手段,因此体育要改变过去授课内容随意的情况,构建系统的大学有氧搏击操课程内容。首先,因为国内有氧搏击操课程内容的建设不够完善,因此任课教师可以仔细分析国外有氧搏击操课程的内容构成,只要是符合中国学生的课程内容,都可以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其次,任课教师应根据“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从学校和学生实际出发,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学科特点、专业特性和兴趣爱好,精选学生终身必备的课程内容,科学地构建适应大学生身心发展需求、专业发展需求以及社会发展需求的有氧搏击操完整课程内容体系,改变过去支离破碎的课程内容。第三,从继承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角度出发,教师在选择有氧搏击操课程内容时要注意体现时代性,强调课程内容贴近学生实际生活,从日常生活中选取、拓展、创新课程内容并巧妙地融入课程教学中。第四,要加大有氧搏击操教材的建设,编写专门的授课教材,同时可以将音像、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化融入到教材之中,发挥信息技术直观性强、视听效果好的特点,能够让学生更好的学习,激发学生对有氧搏击操课程的学习兴趣。

3.4 在有氧搏击操教学中选择新型的教学方法

由于目前高校有氧搏击操课程教学方法存在传统单一的问题,因此在进行教学时必须重视教学方法的创新及“多元化”发展。首先,力求避免过于注重有氧搏击操某个单一知识点以及把结构化的知识和技能割裂开来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从整体的角度让学生学会一套搏击操。其次,重视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10],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进行有氧搏击操基本拳法(直拳)练习时,运用多媒体技术设计一个拳法课件,利用声音、图像、动画来表现直拳出击的全过程,比较形象的展现该拳法的动作要点、动作方向、击打路线等,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使学生快速地掌握此项技术。再比如,通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将动作技术化难为易,在组合拳法(直拳+摆拳)练习时,利用教学课件慢放,使学生认识到常见错误动作的原因、过程,从而在练习时尽量避免,在教学中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建立清晰的动作技术表象。总之,体育教师在进行有氧搏击操课程教学时,应该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与传授式的新型教学方法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5 开展有氧搏击操课程的多元学习评价

以教育部颁布实施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为指导,突出评价的反馈与激励功能以及通过评价改进“教”与“学的作用。在评价主体方面,提倡在以教师评价为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积极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使评价主体多元化,促进学生进一步发展。比如,在学生团队进行有氧搏击操进行表演展示时,由其他团队的学生进行打分和口头点评。在评价内容方面,强调学生所学有氧搏击操基本知识和运动技能的同时,更应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健康行为、情意表现、进步程度以及对所学有氧搏击操知识和技能的运用,如女生要坏人时对有氧搏击的灵活运用以保护自身的安危等,从而实现评价内容多元化。在评价方法方面,倡导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对性评价与绝对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充分激发与调动每位学生学习有氧搏击操的积极性,获得全面发展。总之,体育教师在开展学生有氧搏击操课程学习评价时,切忌将学生当作运动员而只看运动技术,应该要从体能、运动技能、学习态度、健康意识与行为、情意表现等多个角度进行综合评价,这对于普通大学生更加重要。

参考文献

[1]文红文.有氧搏击操简介[J].湖北大学承认教育学院学报,2002,20(1):68-69.

[2] 林华,张雪莹.有氧搏击操健身运动处方对高校女生身体素质的影响[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4,23(3):450-451.

[3]陈丽,李元.从有氧搏击操的特点分析其对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0,12(5):38-39.

[4] 陈忞.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5]张宏杰.廊坊市高校开设有氧搏击操的现状调查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4.

[6]王锐,王宗平.对新《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解读[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3,19(3):79-82.

[7] 汪晓赞,季浏.中小学体育新课程学习评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8] 孙铭珠.教学团队建设背景下的公共体育青年教师培养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29(21):26-27.

[9]褚宏启.核心素养的概念与本质[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34(1):12-15.

[10] 任友群,李锋,王吉庆.面向核心素养的信息技术课程设计与开发[J].课程·教材·教法,2016(7):56-61.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Aerobic Boxing Course in Universities

SUN Mingzhu

(Shangha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Science, Shanghai 201620, China)

*基金项目: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课程建设项目(K201823001);上海高校青年教师培养资助计划项目(ZZGCD16034);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7CTY019)。

作者简介: 孙铭珠(1988—),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教学与训练。

标签:;  ;  ;  ;  ;  

高校有氧搏击操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