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建华医院 161000
【摘 要】目的 研究并分析血常规检查中胆红素对参数的影响情况。方法 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生化检测中40例胆红素异常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与同期40例健康者对照研究。检测研究者的血常规,分析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以及血小板等的变化,此外检测观察组0.5、1、2、4h的血常规,进一步分析血常规检查中胆红素对参数的影响。结果观察组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血小板计数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血细胞比容、平均血小板体积、平均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压积、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常规检查中胆红素作用时间对参数无影响(P>0.05)。结论胆红素增高会导致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出现假性升高,血小板计数出现假性下降,血常规检查中胆红素作用时间对参数无影响。
【关键词】血常规;胆红素;参数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and analysis of bilirubin in blood routine examination in effect on the parameter.Methods:the object of this study is to select 40 cases of abnormal bilirubin in biochemical examination in our hospital,the clinical data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nd compared with the same period in 40 healthy people.Study of blood routine detection,analysis of the changes of white blood cell count,hemoglobin and platelets,in addition 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0.5,1,detection,2 4H blood,further analysis of the effect of bilirubin on parameters of blood routine examination.Resul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the white blood cell count and hemoglobin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platelet count was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P<0.05);the two groups ha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latelet volume distribution width,hematocrit,mean platelet volume,average hemoglobin concentration,platelet hematocrit,red blood cell volume distribution width difference(P>0.05);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blood routine examination in the time of bilirubin group had no effect on the parameters(P>0.05).Conclusion bilirubin can cause white blood cell count,hemoglobin false false increased platelet count decreased,the time effect of bilirubin in routine blood test has no effect on the parameters.
[keyword] blood bilirubin;parameters;
胆红素是一种胆色素,医院在日常检验中,高胆红素血液标本所占比例较高,高胆红素吸光度强,会对此次检测造成一定的影响,进而影响到血细胞的特性,血常规的检测是以血细胞数量大小作为基础,所以对血常规检查中胆红素造成的影响进行研究尤为重要。为此我院系统性分析了胆红素对血常规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5月~2015年5月我院就诊患者中总胆红素超过171umol/L的4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年龄34~49岁,平均(41.9±6.4)岁;男22例、女18例;其中,21例患者为肝癌、10例患者为黄疸肝炎、9例患者为肝硬化。同时选择40例身体健康的人员进行对照研究,年龄34-48岁,平均(41.9±6.9)岁;男21例、女19例。所有人选患者均无近期外伤史以及血液病。此次研究均得到了研究者及其家属的同意,并通过了我院伦理研究会的批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两组受试者的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清晨空腹时收集受试者2mL静脉血,通过乙二胺四乙酸进行抗凝,血常规的检查采用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北京中西远大科技有限公司,型号:NPlXFA-6000),试剂由北京中西远大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操作严格按照检测说明书执行。观察组在0.5、1、2、4h后检测血常规。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血小板体积分布浓度、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血细胞比容、平均血小板体积、平均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压积、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血红蛋白、平均红细胞体积等参数的变化,以及0.5、1、2、4h胆红素对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血小板的影响。
1.4统计学分析
选择SPSSl8.0统计数据,计量资料数据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血常规测定结果分析
观察组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血小板计数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血小板体积分布浓度、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血细胞比容、平均血小板体积、平均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压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观察组胆红素作用不同时间对血常规的测定结果影响分析
观察组各时间点白细胞计数、红细胞及血小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红细胞衰老后崩解会产生大量的胆红素,其次造血过程红细胞出现过早破坏也会产生一定量的胆红素。若体内的胆红素过高,则会导致高胆红素血症,临床上一般采用血液净化的疗法。因此我们要更加深入的了解胆红素在血常规检查中各种计数的变化,才能在今后的临床中得到更好的应用。胆红素分子结构分析中x线衍射结果显示,存在于胆红素分子中的氢键结构分子呈现出特定的卷曲结构,单键连接了Ⅲ、Ⅳ吡咯环。所以,形成了六个氢键,这六个氢键分别是连接了Ⅱ环与Ⅲ环亚氨基上的氢及其Ⅱ环羰基、Ⅲ环丙酸基上的羧基、氢键也连接了Ⅳ环丙酸基上的羧基、Ⅳ环与I环亚氨基上的氢及其I环羰基;整个分子为呈稳定卷曲的构象,在分子内部形成被封闭的极性基因,使胆红素呈现出疏水、亲脂特性。然而在在有氧环境下,胆红素则能够形成稳定的自由基,若胆红素含量过高能够与细胞发生结合致使细胞膜磷脂出现过氧化,进而对细胞的骨架造成影响。而磷脂类的双分子层形成红细胞生物膜骨架,主要对红细胞双曲圆盘形状进行维持,而且参与了多种生理功能反应,具有较高的粘质性,其抗拉能力较强。
相关研究显示,溶血剂具有的溶血效果与温度有关,进而使细胞分类的计数受到影响。此外,我院的研究中,血红蛋白在高胆红素患者中的含量也出现异常现象,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为系统检测对血红蛋白吸光度是540nm,而与胆红素400~600nm的吸光度范围有一定差距,检测时受到了干扰。有研究说明,这是导致曲线漂移机制吸收状态的原因。多项研究证实了,血小板膜由内膜与外膜组成,其中外膜形成了浆膜,是因为外膜包围了,另一方面,血小板外膜还能够产生出微小管,且游离端伸展向外,在血小板周围,呈现出丝状伪足吸附着,此时则会产生可逆的血小板聚集体,大小与淋巴细胞体积相似。阻抗法在白细胞计数中,使这种可逆的血小板聚集体不受到溶血剂的溶解,它产生的淋巴细胞样脉冲在计数中被计入白细胞小细胞群,对白细胞计数造成干扰。而对胆红素在不同时间对血常规的测定发现,白细胞计数、红细胞及血小板在1、2、4h均无显著差异。为了进一步对胆红素对血常规的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血小板计数是否会有影响进行研究,此次我院对血常规的检测,分别将标本置于不同室温下对比,结果显示,与时间并无明显的关系,说明血常规中影响胆红素的主要原因与时间无关,是因为浓度。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白细胞计数原则是在白细胞计数池中通过溶血剂进行红细胞的溶解,通过电阻抗的原理进行计数。我院的研究结果显示,胆红素异常患者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均显著高于健康者,血小板计数低于健康组。由于血常规检测结果不能对白细胞分类进行显示,在直方图的分析中,中间、小细胞峰之间发生的异常峰分析中,再将胆红素的性质加以综合,说明这一结果的形成中胆红素浓度较高结合了红细胞膜的表面蛋白,改变了红细胞膜原有的骨架结构,使之不易发生溶解,进而红细胞存在白细胞计数池中,使白细胞计数出现假性增高现象。
总之,光学变化原理项目的影响和自身生物特性的干扰均会对血常规检查中胆红素对参数的结果的干扰,所以,通过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检测时要注意分析环境、人员、试剂及分析仪器等因素对结果造成的影响,同时也要对被检标本自身因素的干扰进行分析,仔细对直方图进行分析,避免检测中假性升高与下降。由于在检测中我们异常的白细胞不能显示出分类,我们则要通过手工方式进行再次检测。
综上所述,胆红素增高会导致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出现假性升高,血小板计数出现假性下降,血常规检查中胆红素作用时间对参数无影响。
参考文献:
[1]吕幸福.血常规标本临检前混匀静置时间对结果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26):3981-3982.
[2]范小春.血标本放置时间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J].医学信息,2014,27(09):499-500.
[3]雷竹红.静脉血样本放置时间对血常规测定结果的影响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13,17(16):21 30-2131.
[4]李亚芹.血液标本静置时间对血常规结果影响分析[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3,34(05):71-72.
[5]常永红,王峰.不同放置时间对静脉血标本血常规的影响[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27):5712-5713.
论文作者:郭博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21
标签:胆红素论文; 血小板论文; 白细胞论文; 血常规论文; 血红蛋白论文; 红细胞论文; 体积论文; 《航空军医》2017年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