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从土建工程中地基建设的概述着手,进而对目前较为常见的地基处理技术及其适用范围逐一阐述,仅供同行借鉴参考。
关键词:土建;建筑工程;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
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土建工程的发展也日新月异,各类建筑工程不断增多,随之也对地基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基基础是工程建筑的重要构成部分,地基基础的施工技术及质量关系着整个工程建设的安全稳定性。假如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对于地基基础施工质量得不到保证,那么对工程建设后房屋的稳定性造成严重的影响,甚至会因为地基质量问题引起建筑物失稳造成灾难性后果,危及着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
一、建筑工程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的重要性
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施工房屋建筑的基础性施工,也是最为关键的施工环节。我们要将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施工的重要性重视起来,细化施工过程中每一施工环节的技术措施,使施工中的各个环节的技术都满足国家规定的建筑施工技术规范标准。但对我国目前的建筑工程房屋质量水平来讲,同国外发达国家的建筑物质量水平相比还存在诸多差距,尤其是建筑地基基础施工技术还存在许多亟需改进的问题,所以为了提升我国的建筑地基基础施工技术水平,对地基基础施工技术进行分析和探讨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下文笔者将结合自己多年来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施工实践经验,对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的技术要点进行浅显的分析。
二、土建工程中地基建设概述
地基指的是能够承受建筑物荷载作用并对建筑起支撑作用的地层,作为地基的这部分地层应该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以此来确保在地基上面的建筑物能够坚固、稳定、耐久。地基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人工地基,就是当地质条件较差时,土层不具备足够的承载力,必须采取人工加固处理,使之具备足够的承载能力的地基,被称为人工地基;另一类是天然地基,这类地基的地质条件良好,承载力也相对较强,无需人工加固处理。进行地基施工时,如果土质是淤泥,并且土层表面比较薄时,需采取适当的措施,尽量避免扰动淤泥; 如果是由建筑垃圾组成的地基,且密实度和均匀性都比较好时,可将其直接作为持力层; 如果是含有大量侵蚀性的工业垃圾和有机物质的生活垃圾等杂填土时,则需进行相应处理,才能作为持力层。
三、地基处理技术要点
1、排水固结法。排水固结法主要通过利用竖直排水井作为排水基础设施,改善地基的排水条件,并采取加压、抽水、抽气以及电渗等具体措施,使地基土体能够快速固结,当土体充分固结后,能够有效地提高地基的强度和稳定性,并且还可以提前完成沉降。
2、深层密实法。在建筑工程中比较常用的深层密实法有两种: 一种是强夯法,另一种是挤密法。
3、换土添层法。该方法主要是通过将处于建筑物基底一定深度的软弱土体予以挖出,并在这一位置处进行回填压缩性小、强度大、稳定性好且价格低廉的材料,如碎石、砂土、矿渣、煤灰等。然后再进行分层夯实,使其符合设计要求的标准。换土添层法的具体作用是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减少地基沉降。该方法主要适用于软弱土地基处理。
4、胶结法。
4.1水泥土搅拌法。具体施工中,可将水泥土搅拌法分为两种,一种是干法,一种是湿法。干法通常是用喷粉机把水泥粉( 也可用石灰粉) 与地基土体在原位进行拌和; 而湿法是通过深层搅拌机把水泥浆与地基土体在原位拌和。随后进行搅拌使土体形成柱状水泥体,进而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并减少沉降,同时还可以防止渗漏、增加地基的稳定性。
4.2高压喷射注浆法。主要是通过将注浆管置入提前经过钻孔处理的土体预定深度位置,随后利用高压把水泥浆液喷出,进而冲切土体。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通常注浆管都带有特殊的喷嘴,进行喷射时,通过一定的速度提升并旋转注浆管,能够使土体形成水泥圆柱体; 如果只提升注浆管不旋转,则会在土体中形成墙状固结体。
4.3渗入注浆法。是将提前搅拌好的水泥浆液或化学浆液,渗入到地基土体的裂缝或孔隙中,使浆液能够充分的与土体固结形成有机的整体,从而提高土体结构的强度和承载能力,使之不受扰动和破坏。主要适用于粉土、粘土、淤泥质粘土和砂土等地基的处理。
四、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的技术要点
1、地下水的控制
1) 假如建筑开挖基坑较大并符合基坑内甚至管井的条件,可在基坑内设置管井排水,可有效地减少管井数量和对基坑周边环境的影响。基坑开挖面积较小的情况,可考虑基坑内外设置管井的方式,通过控制降幅来减少对周边环境影响。
2) 地基含水层的土质一般分为粉质粘土、粉土及粉砂交互层,土质渗透性差,影响管井出水。所以管井井深要穿透含水层至基岩底部。通过地基底部的砂层、卵石层等提高渗透系数,形成完整井,便于出水。
3) 承压的含水层渗透系数通常是自上而下呈递增变化,降幅相同,降水井越深,单井出水量也越大。但是如果井深超标则会消弱出水量对水位降幅的正面影响,一般情况下管井的井深要比基坑挖深深六米左右。
2、支护设计与土方开挖
1) 将待要开挖的建筑物地基现场的杂物清理干净,同时对地基下面的排水管道及电缆等供水供电设施搬迁,通过对施工现场的勘察绘制出施工现场平面图,平面图内容包括确定开挖的路线、边坡坡度、排水管及集水井位置等。设置测量控制网,找准并控制好基线、轴线和水准点,经反复审核后确定施工的控制方案。
2) 施工过程中首先要用反铲挖掘机挖除较硬的土质,遇到岩石层要通过岩石粉碎机进行粉碎处理。其中,反铲挖掘机在进行分层挖掘土层时或者挖掘较深区域时,运载基坑土的汽车要停靠在反铲挖掘机的一侧,减少反铲挖掘机回转角度,提高工作效率。对于基坑的边角位置,难以通过挖掘机来完成开挖时,可通过人工对其开挖,确保基坑开挖的各项要求都符合设计标准。
3、地基基础的勘察技术
1)建筑物地基基础勘察后,对建筑物地基基础的地质类型、分布情况及工程特性进行查明,继而分析评价地基的稳定性能和均匀性,找出施工中可能会出现的因地质情况,如软土层、砂石层地质等对施工造成的影响因素,进而提出行之有效的整治处理方案。
2)详实地勘探深度进行勘察。从基础的地面算起,勘探深度主要控制在地基的受力层上,地基的地面宽度不得小于五米,同时设置地下室或者裙房的抗浮桩和锚杆,确保勘探孔的深度符合抗拔承载力的评价要求。
3)收集建筑工程设计的总平面图,分析建筑物建筑地形及平面图坐标,根据建筑物的性质、规模、构造及基础的形式来分析建筑的荷载力,根据荷载力来确定地基的埋置深度及地基允许变形范围。
五、结语
土建工程中地基建设是十分重要的,其关乎整个建筑物的安全、稳定,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引起无法控制的事故,在选择地基处理技术时,也必须根据地基土体的性质进行确定,切忌不可盲目。
参考文献:
[1]王方忠.金樟根.关于强夯法地基处理技术若干问题的探讨[J]价值工程.2014年
[2]姚胜利.王国体.浅谈换土垫层法在不良地基处理中的应用[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
[3]黄玉兴. 试析房屋建筑工程软土地基基础处理方案[ J]科技讯.2014年
论文作者:邢飞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4
标签:地基论文; 基坑论文; 管井论文; 地基基础论文; 建筑物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土建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