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利工程的发展一直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推动力。所以,我们必须加强对水利工程的管理,在旧的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寻求更高效的管理手段进行管理,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效益和作用,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用水。所以,本文对加强水利工程管理的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水利工程;管理;策略
一、水利工程管理现状分析
水利工程管理是一项长期且复杂系统性工作,管理内容包括水库管理、水闸管理、堤防管理、引水工程管理和灌溉工程管理,水利工程管理贯穿于水利工程的施工前、施工中及施工后的各个环节,水利工程的运用、操作、维修及保护工作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如开展工程监察观测、运用工程进行水利调度、组织进行工程养护修理以及更新工程设备等。我国水利工程建设起步较晚,在工程管理方面缺乏丰富的管理经验和先进的管理技术,同时,管理人员队伍的整体综合素质并不高,一方面缺少专业的培训和实践,一方面缺乏专业的优秀人才,导致水利工程管理的整体现状并不理想,管理制度尚未健全和完善,管理工作存在疏漏和盲区,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二、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人员综合素质较低
水利工程建设多在偏远的地区,生活环境和交通条件大多比较艰苦,导致专业的优秀人才欠缺,并且人员的流动率较高,留下来的多是知识欠缺、经验不足、技能落后的非专业人员,管理队伍的整体综合素质较低,组织和协调能力较弱,一旦工程建设过程中出现问题,管理人员就会手忙脚乱、无从入手。另一方面,水利工程建设单位对管理人员的培训也不到位,管理人员缺乏实践锻炼的机会,同时因为薪资待遇较低,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削弱,管理人员往往安于现状,很难有积极进取的上进心,安全责任意识相对薄弱。
2、工程管理体系尚未完善
我国水利工程主要功能分为生产经营和社会公益两种,其管理的总调度权利归属于中央,极大地限制了个地方水利工程管理的灵活性和自主性,而中央往往难以深入到各地方实地了解工程的实际具体情况,管理决策极易出现偏差和失误,导致管理上出现了一些问题。这种传统的固有管理体系,对地方工程建设的权责划分不明确,难以将管理工作具体细化并渗透、深入到施工建设的各个环节当中,管理力度得不到强有力的保障,尤其对工程建设的工期、设计变更、成本投入无法管控到位,埋下不可预测的工程隐患。建成后也会由于管理机构繁多而出现权责重叠的现象,在水利工程管理上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水利工程管理法得不到全面落实,产权制度和管理技术落后于时代的发展。
3、质量管理和监督不到位
水利工程的质量和安全,直接与社会生产和人类生活的正常运行相关联,综合当前管理现状来看,普遍缺乏科学、完善的质量监督管理体系。一方面,水利工程建设单位未根据工程特性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偷工减料、应付性赶工期的现象普遍存在于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了施工现场混乱、对工程设计和工期随意改动、施工人员不够专业、无法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补救,导致工程的质量安全得不到切实的保障,造成了许多安全事故。另一方面,国家、政府尚未针对水利工程智联监管出台相关的规范性法律法规,对工程质量缺乏强硬的监督执行力,导致监督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受到外界的阻碍,监督工作止于表面、流于形式。
三、水利工程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1、提高人员的综合素质
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工程管理成效的优劣,提高管理相关人员的综合素质,是解决水利工程管理工作无法落实到位的重要途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首先,工程建设单位应优化培训机制,提高对人员培训的重视度,加大员工培训的投入,致力于管理人员专业技能的提高、专业知识的积累和管理经验的运用,鼓励管理人员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等新兴技术在水利工程管理工作上进行创新。其次,工程建设及相关管理部门应优化人员的薪资体系,尽可能地改善施工的环境,吸引并留住专业的优秀人才,加强校企合作,提高人员队伍的整体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
2、完善工程管理体系
实现工程管理的科学化、信息化和现代化,是水利工程建设发展的必然选择,应改变由中央统一宏观调控的传统模式,在中央对水利工程加强调控和监督的同时,根据各地方工程的规模、特性和实际情况,适当地将权利下放到地方。中央要对地方的水利工程计划进行审核,起到对地方的指导作用,使中央和地方的权责明确。建立完善的企业责任制度以及相关的水利工程管理法律,保证有关部门严格执法,实现高效管理。各地方或管理企业要根据工程实况,制定地方的管理制度,按需求配置岗位和人员,并明确各岗位的职能和权责,将管理任务和目标细化到每一个人身上,实现有序、有效的全员管理。
3、强化质量监管力度
安全无小事,工程建设单位应提高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让施工人员认识到水利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如果工程质量出现问题会造成的危害。确保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守相关的操作规定与技术要求,并主动提高自身的技术能力。工程项目在选择施工队伍的时候也要提高要求,并对施工队伍进行严格的考察,从源头上保证施工队伍的专业能力,减少工程建设中以及建设完成后的质量问题的发生。强化质量与监督责任制,明确项目负责对工程建设的终身责任制,落实各负责人员的权责,在发生问题时能够按照责任制找到相关人员并追究责任,避免因权责重叠而导致的管理漏洞出现,也能够强化相关人员的责任意识。提高质量监管的精密度和专业水准,实现有效管理。另一方面,国家应出台相关监管法律法规,创造有利的监督环境,切实落实责任制的运用和执行,提高监督执行力,尽可能避免管理的漏洞,强化建设单位和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严格把控好工程的质量关。
4、水利信息化技术的应用
在水利技术当中,通过对水利信息化的充分运用,能够避免河流凌汛现象的发生,更对防洪泄洪有着显著的效果,从而使得水资源得到有效的保护,更发挥了自身的利用价值。然而,就目前的水利技术现状而言,对信息化未合理的运用,相关部门更没有对水利技术进行改进。因此,想要改进水利技术,必须对信息化进行充分的运用,为了有效的管理水资源,应该对预警机制和预警预案进行积极的建立。上文提到的城市,在管理水资源过程中,就应该充分的运用信息化,因为由于该城市进行水利管理时,使用的管理模式非常陈旧,对于水利管理模式急需改进。在水利技术中通过运用信息化,能够产生新的模式,这样可以促进水利局做出最正确的决策。通过信息化进行水资源的管理,进而给水利局治理污染问题提供有效的策略,从而使得水资源利用率得到迅速的提升,加强该城市的水利管理能力。
5、推进和发展3S技术的应用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大数据的时代,互联网主宰着这个世界的信息管理。我国科技水平的发展,可以将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遥感运用于水利工程的管理中,更加有效地进行灾情检测、水土流失、水源监测等问题的控制[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科学高效的水利工程管理,是充分发挥并切实提高水利工程综合效益的重要基础,针对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水利工程建设相关单位可以通过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完善工程管理体系、强化质量监管力度,提高对水利工程管理的重视度,切实落实工程管理工作,实现水利工程管理的科学化、信息化和现代化。
参考文献
[1]祃淑梅.浅谈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信息化建设,2016,(1):48.
[2]郭勇.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水利技术监督,2016,24(01):43-44+86
论文作者:蔡张丰,李瑞生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0
标签:水利论文; 水利工程论文; 工程管理论文; 管理人员论文; 工程论文; 工程建设论文; 权责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