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汀类与心血管药物配伍的安全性分析论文_谭海玲,宋建防

他汀类与心血管药物配伍的安全性分析论文_谭海玲,宋建防

1.青岛市第九人民医院药剂科;山东青岛 266000

2.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麻醉科;山东青岛 266000

摘要:目的 观察分析他汀类药物与心血管药物配伍的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我院接收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服用强心、利尿、扩血管、抗感染等药物,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伍他汀类药物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以及药峰浓度(Cmax),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血药浓度以及半衰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没有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他汀类药物与心血管药物配伍治疗心血管疾病能提高治疗效果,安全性高,但在具体的配伍中应注意剂量的调整及药物代谢方面的影响。

关键词:他汀类药物;心血管药物;心力衰竭

心脑血管疾病在临床上比较常见,以往多采用心血管药物治疗本病,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并相应的调整心输出量。他汀类药物是临床上常用的降脂药,随着不断的深入研究,人们发现其不依赖降低低密度脂蛋白所发挥效应的多效性。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他汀类药物应用越来越广泛,有效的保护了心血管系统[1]。本文主要研究他汀类与心血管药物配伍,以观察分析其疗效和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期间接诊的9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全部确诊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配合本次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9例,其中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44~77岁,平均年龄56.4±10.1岁,病程9个月~8年,心功能分级Ⅲ级32例、Ⅳ级17例。观察组49例,其中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45~78岁,平均年龄55.9±10.2岁,病程10个月~9年,心功能分级Ⅲ级31例、Ⅳ级18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及心功能分级等一般资料上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包括强心、利尿、扩血管、抗感染等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伍他汀类药物阿托伐他汀钙治疗,1次/天,20mg/次口服。两组用药时间均为3个月。治疗中涉及到的心血管药物主要有地高辛、依拉普利、阿替洛尔、硝酸甘油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治疗后临床症状与体征显著缓解或者基本消失,同时心功能改善≥2级;有效:治疗后临床症状与体征有所缓解,心功能改善≥1级;无效:治疗后临床症状与体征无任何改善,甚至症状加重[2]。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所得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显效35例、有效1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9%,对照组治疗后显效23例、有效16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79.6%,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药物配伍结果比较

观察组血药浓度为(34.8±9.5)ng/ml,AUC为(16.9±4.2)μg/L,Cmax为(3.1±1.4)μg/L,半衰期为(36.7±8.5)h;对照组血药浓度为(31.6±8.9)ng/ml,AUC为(12.0±1.4)μg/L,Cmax为(1.5±0.8)μg/L,半衰期为(35.3±9.2)h。两组患者的AUC及Cmax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血药浓度及半衰期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

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均没有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转氨酶上升或肌酸激酶上升等),对照组1例患者出现轻微肌肉疼痛,但患者停药后症状逐渐消失。

3 讨论

心血管疾病在中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其疾病类型包括心脏病、高血压、心力衰竭等。众多的临床研究表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饮食结构的变化,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引起了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此类疾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休克、心脏骤停及急性肺水肿等,临床治疗中应遵循镇静、吸氧、扩张血管等原则[3]。本文重点介绍心力衰竭。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心力衰竭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治疗方法在不断的更新和改变,从最开始的单纯强心、利尿、扩血管,到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发展到现在联合他汀类药物进行治疗。本研究中,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心力衰竭的关键是阻断神经内分泌失调,而他汀类药物治疗心力衰竭主要是通过发挥其降脂外作用来实现的,主要机制是调节神经体内分泌;加强内皮祖细胞分化,增加循环皮祖细胞,修复受损内皮,改善内皮功能;降低血管炎性反应,主要是降低细胞间黏附分子1、E-选择素、C-反应蛋白、巨噬细胞活性;抗血小板聚集,抗凝血[4]。

他汀类药物不仅仅是降脂药,更是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也是卒中预防的药物,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因此他汀类与心血管药物联合用药的安全性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比如他汀类药物与洋地黄类药物配伍:常用的是地高辛配伍阿托伐他汀,发现前者可以促进后者吸收,二者配伍相对安全;他汀类药物与钙离子拮抗剂配伍:硝苯地平配伍辛伐他汀后半衰期和血药浓度达峰时间差别不大,二者配伍相对安全;他汀类药物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配伍:研究发现后者具有一定的降低胆固醇的作用,与前者联合应用可增加降脂的作用,同时还增加了血管耐受性;他汀类药物与抗心律失常药物配伍:维拉帕米配伍辛伐他汀时Cmax成倍增加,二者联合存在一定风险。

总之,他汀类药物与心血管药物配伍在治疗心血管疾病中可提高治疗效果,但在具体的配伍中要注意剂量的调整及药物代谢方面的影响,提高安全性。

参考文献:

[1]钱冬平.他汀类与心血管药物配伍安全性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4,08:75-76.

[2]涂学龄.他汀类药物与心血管药物配伍的安全性系统评价[J].北方药学,2015,10:120-121.

[3]杨海鹤.浅谈他汀类与心血管药物配伍的安全性[J].中国实用医药,2016,06:173-174.

[4]冯现俊.他汀类与心血管药物配伍的疗效观察及安全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0:620-621.

论文作者:谭海玲,宋建防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10月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28

标签:;  ;  ;  ;  ;  ;  ;  ;  

他汀类与心血管药物配伍的安全性分析论文_谭海玲,宋建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