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安乡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415600
【摘 要】目的 为有效预防婴幼儿手足口病,探究脾氨肽预防手足口病的效果。方法 从2015.1~2015.6期间来我中心预防接种门诊接种疫苗的儿童中选取32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治疗组各164例。对照组不采取任何预防措施,治疗组服用脾氨肽,观察两组儿童手足口病的发病情况,并检测患病前后儿童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结果 半年后对照组手足口病发病率为20.7%,治疗组为7.3%,治疗组较对照组儿童手足口病发生率低(P<0.05),脾氨肽起到良好的预防作用;观察初两组儿童体内血清免疫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病时治疗组免疫球蛋白指标IgM、IgG、IgA水平变化程度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为有效预防婴幼儿手足口病,可服用脾氨肽,提高儿童自身免疫能力。
【关键词】预防;手足口病;婴幼儿;脾氨肽
手足口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致病因素为肠道病毒感染,患者临床多出现低热、口痛,同时口腔、手、足等部位伴有溃疡、疱疹,多数患者可自愈,但部分症状严重者有引发肺水肿、膜脑炎、心肌炎等疾病的可能性[1]。有学者研究发现3岁以下儿童由于免疫能力低下、体质较弱,易被病毒感染,同时病情发展迅速,5天内部分儿童出现膜脑炎、心肌炎等并发症,若不及时治疗有致死的可能性,同时易留有后遗症[2]。因此如何有效预防3岁以下儿童患病,得到广泛的关注,本次我中心在预防接种门诊探究脾氨肽预防手足口病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15.1~2015.6期间来我中心预防接种门诊接种疫苗的儿童中选取32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治疗组各164例。对照组男性93例,女性71例,月龄:11~23月,平均月龄16.2±3.5月,体重10~23kg,平均体重为13.5±1.5kg;治疗组男性90例,女性74例,体重11~23kg,平均体重为13.9±1.5kg,月龄:11~25月,平均月龄16.5±3.6月,所有儿童研究开始前经检查均未患手足口病,治疗组儿童对脾氨肽无相关禁忌症、无过敏反应。两组儿童在年龄、性别、体重及临床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儿童不采取任何预防措施,治疗组儿童每日1次服用脾氨肽口服冻干粉,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5105 产品规格:2mg,每日用药剂量为2mg,连续用药1个月,监测儿童相关指标。
1.3观察指标
观察半年后两组儿童的发病情况,同时记录两组儿童在观察初、发病时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研究对象在观察初、发病时分别空腹取静脉血5ml,采用离心机在3000r/min 的转速下离心10分钟,取血清使用琼脂单扩散法对血清免疫球蛋白IgM、IgG、IgA指标水平变化情况进行检测。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α=0.05为有差异性标准。
2结果
2.1两组手足口病的发生情况 半年后对照组儿童有34例出现手足口病,发病率为20.7%,治疗组有12例儿童出现症状,发病率为7.3%,治疗组较对照组儿童手足口病发病率低(x2=7.473,P<0.05),脾氨肽起到良好的预防作用。
2.2两组观察初、发病时IgM、IgG、IgA水平变化情况 观察初两组儿童血清免疫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时两组儿童IgG、IgA指标水平下降,IgM水平上升,治疗组免疫球蛋白指标IgM、IgG、IgA水平变化程度小于对照组(P<0.05),见下表。
3讨论
手足口病多发于5岁以下婴幼儿,春夏季为本病高发期,目前临床无特效药治疗,多数患者可自行痊愈,但3岁以下患儿由于自身免疫能力低下,致使机体缺乏有效保护,易引发脑膜炎、肌炎等疾病[3]。此病关键在于提高患者免疫功能,脾氨肽中含有多种免疫调节因子,能有效增强机体细胞免疫功能,提高细胞与免疫球蛋白结合能力,促进淋巴因子、白细胞诱生干扰素的释放,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对病毒复制有抑制作用,服用脾氨肽可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4]。
本次研究对两组儿童进行随访,调查手足口病发生情况,对照组儿童手足口病发病率为20.7%,治疗组为7.3%,治疗组较对照组儿童手足口病发病率低(P<0.05),结果表明脾氨肽药物能有效预防手足口病的发生,起到良好的疾病预防作用。同时我们对两组儿童观察初、发病时血清免疫球蛋白指标含量变化情况进行分析,观察初两组儿童体内血清免疫指标差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发时两组儿童IgG、IgA指标水平下降,IgM水平上升,治疗组免疫球蛋白指标IgM、IgG、IgA水平变化程度小于对照组(P<0.05),表明脾氨肽能有效提高儿童的免疫功能。
综上所述,服用脾氨肽可提高儿童自身免疫能力,对手足口病的预防有一定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蔡剑,林君芬,吕华坤等.浙江省手足口病死亡病例临床与流行病学特征[J].中华儿科杂志,2013,51(4):265-269.
[2]林涛.丙种球蛋白及干扰素治疗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3):323-325.
[3]许国章,倪红霞,易波等.浙江省宁波市2008-2011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征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3,34(4):361-365.
[4]况凡.手足口病患儿淋巴细胞亚群与红细胞锌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分析[J].重庆医学,2016,45(1):69-70.
论文作者:陈鹏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2
标签:手足论文; 儿童论文; 两组论文; 对照组论文; 血清论文; 指标论文; 水平论文; 《航空军医》2016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