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莱赛笔下“不洁”的姑娘们
◆ 田显樟 大理大学基础医学院 云南 大理 671000
摘 要:《嘉莉妹妹》和《珍妮姑娘》是美国著名作家德莱赛的两部代表作。两部作品都是以当时的时代为背景,描写了两位姑娘的一生。然而,两位姑娘近乎相同的遭遇,却有两个截然不同的结局。笔者将比较两部作品中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以此来揭示两位主人公因作者笔触的不同,人物性格的不同,最终导致的结局也不尽相同。
关键词:嘉莉妹妹 珍妮姑娘 社会背景 笔触 人物性格
一、 相同之处
1.社会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正处于逐渐由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国家发展成为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劳动者与资本家之间的矛盾逐一暴露。随着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发展,美国社会正经历着以生产为主导向消费为主导的社会转变。城镇化的进程带来了很多负面效应,比如物质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
嘉莉和珍妮虽然相隔十年但都被作者安放于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从她们的身上读者不难看出德莱塞同样是真实而无所顾忌地揭示当时美国社会的种种不道德现象。与此同时,两部作品之间又有些细微的差别。
2.相似的遭遇。嘉莉和珍妮同属于社会最底层的女性,最初她们都对生活充满了希望,憧憬着美好的未来。然而,残酷的社会现实以及或多或少的对美好生活的强烈欲望将她们推入了“不洁”的行列,为了生活委身于人成为有妇之夫的情妇但最终都以不同的方式恢复“单身”并孤独终老。
二、 不同之处
1.作者的笔触不同。细读两部作品,读者不难发现作者在叙述两位姑娘近似相同的命运时所站的角度是不同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嘉莉妹妹》中,作者的字里行间处处彰显出对嘉莉行为的不赞同,对不道德行为的抨击尖锐而有力:嘉莉初次从家乡到芝加哥的火车上将姐姐家在芝加哥的地址给了推销员时表现出的轻浮,在初到芝加哥时看到橱窗里漂亮的衣服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时的自不量力,最终在被酒店经理骗到纽约之后主动抛弃落魄的经理成为演员时的不知好歹……显然,作者在描写嘉莉时是站在男性主义的视角来评判嘉莉的行为,并给予了嘉莉一种近似忏悔者的结局。
而对待珍妮就截然不同,同样是没有婚姻保障下的失身,作者却时时强调珍妮的无奈:父亲突然丧失劳动力,为了家人委身于参议员,白兰德暴毙被迫生下遗腹子,再次为了家人成为别人的情妇。从作者的字里行间读者能深深地感受到作者对珍妮的同情和怜悯,并给予了珍妮女性特有的温柔,让她在与雷斯脱的同居生活中给予了雷斯脱家庭的温暖,使之为了她与家族抗争,甚至为了不让雷斯脱在财产与她之间为难选择主动离开,最终使珍妮以一位“胜利的回归者”的姿态落幕。较之于嘉莉,德莱赛对待珍妮要“温柔”得多,他用近乎怜悯的笔调叙述着珍妮的一生,虽然结局都同为孤单一人,但他给予了珍妮看似安详、满足的晚年。许多评论者将德莱塞的这种“温柔”解读为作者因“《嘉莉妹妹》的发表被禁笔十年后对社会做出的妥协”。
2.不同的人物性格。对比两位女性的人物塑造,我们就会发现两位姑娘的性格特点截然不同。嘉莉就像一杯白酒,热情似火。她对生活充满希望,憧憬着美好的未来,面对挫折勇于说不,善于抓住机遇,并为之努力奋斗。她在去芝加哥的火车上就开始对她以后美好的生活构思蓝图,橱窗里美丽的物品是她坚持留在大城市的动力,在失去工作后她选择出走而不是被姐夫送回乡下,为了能够演好偶然得到的一个小角色努力练习为以后进入演艺界打下基础。而相比之下,珍妮就像一杯红酒,温软绵长。面对生活逆来顺受,为了家人委曲求全;为了家人失身未婚生子,又为了家人沦为情妇。看似作者处处为她的“不道德”寻找合理的缘由,太多的无奈引人怜悯,实则让其回归到社会道德的轨迹中。
3.不同的结局。“性格决定命运”,德莱赛在两部作品中赋予了两位姑娘两种完全不同的性格,也就注定了两位姑娘看似相同,同为孤独终老,实质截然不同的结局。嘉莉,她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一名演员,虽然过程被人指责为不耻,但她最终成功了,依靠自己实现了甚至超出了她在初次去芝加哥的火车上对未来美好生活所构思的蓝图。尽管,“她在独自一个人时常常感到莫名的孤寂”,但在现实生活中她活出了自我。而反观珍妮,女儿死了,在角落里目送拉着为了财产与“门当户对”的小姐结了婚的雷斯脱的丧葬车远去。她的结局看似平静、祥和,但实质是个悲剧,时时处处活在别人的阴影下,忘记了自我。
参考文献
[1]龙文佩 庄海骅 《德莱塞评论集》.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
[2]西奥多.德莱塞 裘柱常 译 《嘉莉妹妹》.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3]蒋道超 《德莱塞研究》.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4]西奥多·德莱塞 范文美 译 《珍妮姑娘》.南京,译林出版社,2003。
论文作者:田显樟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8年3月总第25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30
标签:珍妮论文; 两位论文; 嘉莉论文; 莱塞论文; 芝加哥论文; 作者论文; 姑娘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8年3月总第25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