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乡村景观是人们生产生活共同需要的,既是满足自然改造进而形成的,又是人们审美和认知的重要组成部分,向社会展示了乡村文化特有的田园风光。在园林规划中应该从古典园林的本质入手,尊重自然,借助广阔的自然视野,探寻乡村景观设计的灵感和启发,有利于创作乡村本土化的景观设计作品。随着我国现代化农业的发展,给传统的乡村景观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本文对园林规划中乡村景观设计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关的发展意见,对促进我国乡村景观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乡村景观;园林规划;景观设计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现代化程度也不断提高,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近些年我国各大城市雾霾问题十分突出,甚至影响到了一向以环境优良著称的乡村。另外,由于化工和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以及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导致乡村的土地、河流污染十分严重,对农村人们的正常生活产生了巨大地影响。因此,科学合理地解决环境问题,合理规划乡村景观与园林设计,成为了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1乡村景观的定义
乡村景观具有综合性特点,它指乡村范围内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社会经济的综合产物,其中,人文景观研究的时间相对较早,这一景观是在农业的带动下逐渐发展,随后乡村景观逐渐形成,成为研究学者的关注的焦点。城市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乡村景观保护工作被提上日程,面对大量乡村景观被破坏这一现实问题,园林设计者应该加入到乡村景观设计工作中,引导向往城市生活的乡村人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念,高效地改造原有的乡村道路,鼓励乡村人们沿袭传统的习俗和文化思想。
2园林规划设计对乡村景观保护和延续的基本原则
2.1统一性
首先,园林规划设计要立足于整体城市建设,在依据实际的园林规划设计需求上,减少设计元素的叠加使用,就地取材,利用现有的自然资源以及各类元素,创造出整体的乡村景观,提高人们的视觉享受;其次,要树立乡村景观的统一性,避免出现随意的园林规划设计,加入不协调的元素资源,使得整个园林景观收到破坏;最后要达成元素之间的平衡设计,突出元素的各个优势特点,加强元素之间的密切联系。
2.2多元性
在乡村景观中视觉多样性以及生态多样的是密切相关的,在园林规划设计中,通过对不同区域中的绿色植物设计,使居民观赏得到一个整体的统一,体验到互相适应的美的享受。同时加入一定的程度的动物等动态自然元素,使得乡村景观的活力得以体现。
3园林规划中乡村景观设计现状
3.1破坏乡村生态系统
为了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提高乡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但在实际的乡村规划设计中,往往因缺乏科学性的指导,导致出现农村生态系统严重受损的不利情况。一方面,农村人们生态保护意识不强,忽视了生态环境,大量珍贵的植物群落逐渐消失,乡村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稳定性大大降低;另一方面,大量工厂建立在乡村周围,大量排放污水废弃,再加上农民种植作物过程中长时间使用化肥农药,乡村环境受到极大的威胁。
3.2乡土气息缺失
在乡村实际建设中,为了减少设计成本、节约建造时间,一些历史悠久的乡村古镇在规划上盲目追求城市布局,非但没有突出一些传统乡村景观的特色,还大量建造千篇一律的房屋,导致乡村独特的地域风貌与人文风情消失殆尽。此外,在道路建设和植物建筑布景中,设计规划人员只是片面地以单一的形式将景观合并一起,缺乏了自然给以乡村特有的自由感和亲切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3乡村居民生活生产遭受影响
园林规划中的乡村景观设计并不一定适用于每一个乡村地区,作为农业类大国,对于部分乡村居民,早已养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习惯,而进行乡村景观设计时,一味地模仿二、三线城市的景观规划模式,忽略了遵循当地的实际情况,造成乡村景观设计与乡村地区实际情况的脱节,完全违背了我国园林规划的宗旨,对我国乡村地区的景观发展具有消极的影响。
4园林规划中乡村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
4.1坚持乡村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
第一,开放性,即在保留乡村景观地域特色以及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广泛采纳意见,体现园林设计的包容性,避免一味的乡村资源开发造成景观的单调性;第二,协调性,与城市园林的创造性不同,乡村景观的延续设计更多的是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因此,设计者应该融合园林设计与乡村景观的各自优势,为二者找到一个完美的契合点,让园林设计与乡村风光统一于景观设计的审美中来;第三,规划与保护相结合,生态性是乡村景观最珍贵的资源,因此,在园林规划中设计者应该统筹兼顾,实现规划与保护的平衡,控制资源开发规模,让乡村景观设计能够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4.2凸显乡村景观的地域特色
在园林规划设计中为了丰富园林景观内容与内涵,让欣赏者不仅能够接受自然环境的熏陶,更能够体验到乡土文化的深刻内涵。在园林规划中乡土景观的设计需要从地域文化中挖掘景观设计思路,寻找设计灵感,进而充分凸显文化在园林规划中的作用。在规划与设计中,一方面设计者要注重对当地的典型文化以及走遍环境进行保留,如农田、街道、桥梁、水渠等,让这些真实的生产生活印记传递历史记录;另一方面还应该创新开发,从园林规划的角度增加乡村景观的可观赏性,提高其在园林规划中的吸引力。
4.3实现对城乡景观的合理设计
随着绿地服务功能逐步强化,绿色生态网络体系进一步完善。这就要求设计人员在规划和具体设计城乡园林时要注意选择绿色植物,不仅要选择适合乡村本地生长的乡土植物,还要适当引进一些适应当地气候的外来植物,以达到园林绿化植物多样化而非单一,既有落叶树种,也有常绿树种,做到季季有花,以提升乡村绿色生态环境品质,确保城乡景观设计的合理性,为城乡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
4.4避免趋同化,创立新特色
现今,旅游开发经营者缺乏新意创新能力,雷同化严重。乡村景观发展的关键是要投其所好,从景观爱好观光者的兴趣、需求、产品营销、景观体验等入手不断地吸取、改进、创新拥有自己的特色,以提升当地乡村景观的综合竞争力,可以结合自己当地的文化民俗风情历史等一系列特征,开展相应的活动与创办节日,也可以利用当地的自然优势形成一系列著名景点带给游客独一无二的视觉体验。
4.5加强村民参与规划设计
由于设计师本身对当地乡村的资源环境、居民生活方式及风俗习惯等了解甚少,往往在设计中忽视村民的意愿与需求,脱离乡村景观的实际情况,影响乡村景观特色的发挥。所以园林规划中乡村景观设计必须尊重村民主体,无论是调研乡村景观项目、制定景观规划还是具体实施资源建设方案,都应力邀当地村民、民俗专家参与其中,鼓励村民畅所欲言,这样有利于维护当地村民的合法利益,也有利于村民树立主人翁意识,提高服务能力。同时在村民的配合与支持下,全面推广乡村景观文化与民俗习惯,拉近游客与村民的距离,提升乡村景观的品质与口碑。
4.6创造丰富的居民活动空间
园林规划中的乡村景观设计也应遵循“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注重创造丰富的居民活动空间。例如,景观设计师可以设计多个观鱼区、垂钓区、亲水平台和游船码头等,以满足居民亲水的意愿,增加居民的水上活动空间。另外,增添人性化的景观设施,如景观座椅、景观灯、景观雕塑和垃圾箱等设施,可以为乡村居民提供农闲时既宜人又舒适的交流活动空间,从而实现乡村景观中公共景观设施共享的价值。
结束语
总之,在我国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乡村城市发展单一的情况下,乡村景观设计必须符合实际的生活生产需求,突出乡村景观设计的生态价值、提供丰富居民的活动空间、彰显乡村景观地域特色和风俗,才能推进我国乡村园林景观事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丽丽,孟德春.园林规划与设计中乡村景观的融入[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27).
[2]陈萍.在园林规划设计中乡村景观的保护与传承[J].吉林农业,2018(3): 99-100.
论文作者:冯旭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1
标签:乡村论文; 景观论文; 景观设计论文; 园林规划论文; 规划设计论文; 村民论文; 园林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