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工匠精神”的缺失与重构论文

我国“工匠精神”的缺失与重构论文

我国“工匠精神”的缺失与重构

王代燕

(四川轻化工大学 四川·自贡 643000)

摘 要 “工匠精神”是匠人们在生产劳动时,表现出来的吃苦耐劳,专注敬业,精益求精,敢于创新,不断挑战,追求极致的一种职业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基于我国“工匠精神”历史和现状的落差,从历史变迁、传统观念,现实环境,个体差异等方面分析了现代我国“工匠精神”缺失的原因,并提出从学校教育,职教革新,企业重视,政府引导,社会弘扬等多渠道重新构建我国“工匠精神”回归的路径。

关键词 工匠精神 缺失 重构

1 我国“工匠精神”的历史和现状

中国的工匠有着悠久辉煌的历史,让中国制造闻名于世界。匠人成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象征,这些智慧凝结成我们绵延百代的“工匠精神”,正是这种工匠精神的存在,让我们国家在过去的几千年的农耕时代可以雄踞于世界。这些工匠精神的代表人物数不胜数,比如发明各种土木建筑工具、农耕工具的鲁班,发明印刷术的毕昇,发明造纸术的蔡恒,隋朝桥梁专家李春等,每一个人都值得我们中国人为之骄傲。

但是,在现代社会各行各业中,“工匠精神”的缺乏成为了一种普遍现象,主要表现为这样一些特点:做事内驱力不够,缺乏主动性,工作上得过且过;缺乏不断超越、探索创新的精神,缺乏敬业精神;缺乏崇尚荣誉,追求卓越的愿景,过于看重物质;做事功利心强,缺乏把简单事情做到极致的精益求精的耐心;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缺乏责任感,工作中偷奸耍滑、拈轻怕重。[1]

在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首次正式提出了“工匠精神”。十九大之后,“工匠精神”一直热度不减,不仅成为总理使用的高频词汇,更成为各行业、企业、学校乃至个人的流行词。科技的发展,产业的变革,尤其是作为国民经济主体的制造业的升级转型,综合国力的提升,国家的安全,都在呼唤着“工匠精神”的回归。

2 追问当今社会“工匠精神”缺失的原因

我们现在看到许多国人漂洋过海,远赴重洋去日本抢购马桶盖、电饭煲,去欧洲抢购包包,去韩国买化妆品。有很多网友指责他们不爱国,崇洋媚外,但是,探究这种现象形成的原因,我们并不应该指责消费者,而更应该反思我们自己。正如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所说:在经济领域,没有国界,谁的产品好,谁就会被消费者青睐。[2]中国生产电饭煲也有四五十年历史,为什么就生产不出世界最好的电饭煲呢?这反射出来一个现在普遍存在的问题:企业缺乏优秀的工匠,生产不出优质的产品。优秀工匠的缺乏与企业长期缺乏精益求精、不断创新、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密切相关。

2.1 从历史视角审视

2.1.1 社会发展视角:古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生了变化

直线度误差的评定一般有最小条件法、两端点连线法两种[5]。用最小二乘法最容易实现最小条件[6]。根据测量点数x和轮廓最低点到评定基准的距离y可以得到最小二乘直线的方程和参数为:

我国古代能够产生众多的能工巧匠,跟当时的社会形态,经济形态息息相关的。在任何时代,经济都符合市场供求关系的规律,产品的价格都和投入在它身上的单位时间是成正比的。在古代,当时的手工业都属于作坊式的,所以整个社会的产量是非常有限的,虽然在古代普通百姓的收入水平低,但是却有非常固定的高消费人群,比如各朝各代的皇亲国戚,显贵富商等地主阶级的人,他们需要消费高品质的各类手工艺品,我们在《红楼梦》等文学作品中可以充分的感受得到,贵族的生活方式,在吃、穿、住、行、玩等各个方面的讲究和精致可以用达到极致来形容,王熙凤做一件衣服的钱,可以让刘姥姥一家度过饥荒之年。所以,在古代有固定的人能消费得起高品质的手工艺品,当工匠们的劳动能够获得丰厚的回报,工匠们当然愿意花时间和精力来精雕细琢,不断创新,追求极致。也是源于此,就有越多的人愿意拜师学艺,进入各个手工行业,我国传统的“学徒制”也就这样代代相传,使得精湛的技艺得以延续,“工匠精神”得以传承。[3]

基于上述情况,在初等教育开始,我们应该进行“职业规划”教育,并且应该贯穿整个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7]我国现在的教育中,学校和家长更重视“学业规划”,而忽略了“职业规划”。学业规划应该和职业规划结合起来,学校应该在初等教育的时候,进行职业的介绍,各行各业的特点,对人才需要的特点等等,让学生从小就能去体验、了解各类职业,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培养学生更为全面的,客观的,变化的视角去看待不同职业,从全球视角,国家视角,产业视角去了解我们的社会是怎么运转的,不同职业的人,在其中扮演着怎么样的角色。学校应该建立这样一个正确的职业认识通道,学校不仅要传授知识,还应传播职业中应该具备的非智力因素的能力,其中“工匠精神”肯定是必不可少的,要让学生了解真实场景的工作方式,工作态度,工作环境,工作氛围等等。

2.1.2 自古以来的观念:工匠社会地位低,教育忽视了对其的培养

我国教育观念上,自古就强调“学而优则仕”、“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观念。现代的家长也一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上大学,而不是读职业技术学校,都希望孩子毕业后可以坐办公室工作,而不是到车间当工人。我们国家的教育强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现实却为:“劳”不管在学校还是在家里,在儿童身上均鲜有体现。家长很少让孩子去感受“劳动之美”,孩子很少能体验劳动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推动社会大众不愿意成为手工匠人,也从内心深处看不起手工匠人,更使得工匠精神失去生长的土壤,工匠的坚守缺乏重要的精神支撑。

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3.7%)低于对照组患者(1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所示。

2.2 从现实环境分析

(1)劳动付出与劳动报酬失调。基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我们可以知道,人类的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4]所以,我们不难理解,当一个人选择从事一个职业,他首先考虑的更多是这个工作能不能给他足够的劳动报酬,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任何个人和企业都是一样逐利的,当一个行业产生不了足够的利润,是很难留下人才来精雕细琢去研究的。

(2)机器取代手工,企业重设备和技术,轻“人”的技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快速发展。但在很长一段时间,我国工厂、企业主要是靠低廉价格的产品实现盈利,工厂最需要的是大量的廉价劳动力,而不是高级技术工人。重效率、拼速度的生产实际客观上忽略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3)企业制度设计与“工匠精神”培养存在矛盾。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一套制度设计来激励员工更好的工作,比如:晋升机制,奖励机制,用人机制,薪酬制度等等。这其中就存在一些公司的制度不合理的情况,当员工的升职加薪以及是否得到重用,并不取决于他的技术水平高低或者跟技术水平的高低关系不太密切的话,这显然是不利于“工匠精神”的产生和发展的。比如,很多一线员工的奋斗目标是希望脱离技术岗位晋升到管理层,到办公室工作。[5]当“工匠精神”缺乏工匠制度的保证,个人的自我提升和技术的钻研呈现对立状态。

(4)渴望得到技能提升,但客观条件难以实现。通过走访,我们了解到,有很多人都有强烈的愿望想精通一门技能,并且不断的提升自己的技能。这里面既有个体户,也有企业职工。但是如何提升,是面临的主要问题,这里面有经济能力有限的原因,有岗位性质的原因,有资源不足的原因等。

(5)人们对工匠精神的认知存在一定偏差。工匠精神产生于古代手工匠人,虽然全社会都在呼吁要有“工匠精神”,但是有些人对工匠精神的认知是比较狭隘的,认为只有手工制造者或者专门从事技术的工人,才应该需要工匠精神,其他岗位不需要。

3 如何重建我们的工匠精神

近几年,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国民收入不断提高,人民整体生活水平得到了非常大的改善。据人民日报的调查报告,去日本抢购马桶,抢购电饭煲这些日常生活用品的人,并非是非常富有的人,而主要是我国生活消费水平逐渐提高的一大批中产阶级人群。在十九大上,习近平书记也宣布了,我国当前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6]现实人们对高质量产品的强烈需求,为“工匠精神”的弘扬提供了社会基础。

工匠精神涵盖了勤劳智慧的中国人的许多优秀品质:吃苦耐劳,专注敬业,精益求精,勇于创新,敢于挑战,追求极致,崇尚荣誉等等,这值得我们代代相传去传承学习。要让中国制造变成高品质的代名词,就像中国的高铁,我们要培育出更多中国本土的世界名牌,我们需要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水平的优秀劳动者,所以针对这样的目的,我们可以从这几方面来为工匠精神的复兴做出努力:

3.1 发挥学校教育的引领作用,建立健全人才的培养机制

为了满足能耗越小、旅行时间差越小和个体适应度越大的需要,选择以下适应度函数Fit进行多列车遗传优化算法的研究: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先做方差齐性检验,若方差齐性,则采用SNK法比较组间差异,不服从齐性分配采用friedman M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rson线性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发挥现代学徒制的制度优势,传承工匠精神。传统学徒制,是一种以师傅言传身教为主要形式的传授方式,徒弟在师傅的指导和影响下习得知识和技能。[8]师傅既是教育者,又是传统技能的传承人,并且在传承传统技艺的时候,将职业精神传承给徒弟。“工匠精神”便是依靠这样的方式代代相传。迄今为止,这种传统的学徒方式,在很多领域顶尖人才的培养上,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到现代,我国经历了一段特殊时期,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到改革开放前期,抗战后我国的经济遭受了巨大的打击,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实行计划经济,当时整个社会物质极度匮乏,国民经济收入低,人民普遍缺吃少穿。在吃饱都成问题的年代,谁又会去追求“奢侈”呢?即使在改革开放之后的一段时间内,我国经济水平仍然相对较低,日常生活用品仍然供应不足,人民依然很穷,所以对便宜低端产品需求非常旺盛,而高端昂贵的产品,大多数人买不起。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生产更注重的是效率,而非质量。因此,几乎没有年轻人愿意花几年的时间去跟师学艺,苦修内功,传统的“学徒制”无法传承,从而导致以能工巧匠为主要载体的“工匠精神”难以延续。

(3)积极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一是学校可以通过每周每月的固定晨会,周会,班会等活动来开展“工匠精神”的教育,培养学生对职业的热爱,对劳动的尊重,对社会的责任,对自己的认可。

2017年韩国化妆品对中国大陆出口同比增长23.1%,达129亿元。而经过一年的调整,以爱茉莉太平洋及LG生活健康为代表的韩妆企业迎来了新的曙光。2018年第二季度,二者化妆品业务销售额及营业利润均达到双位数增长,高端品牌表现亮眼。

现代学徒制,学生不仅仅要学习实践技能操作,还要学习专业的理论知识以及通识知识,使其对技术技能的认知发展更加全面。这使得现代学徒制对于学校人才培养变得更加专业化,系统化。[9]在现代学徒制下,“工匠精神”就能依靠这种职业学习方式传承给更多的学生,影响面广。

(2)深化校企合作,充分发挥企业的作用。职业技术学校强调的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所以应集企业之力共同办学,充分发挥企业的作用。上述提到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建立,将“工匠精神”充分融入到职业教育及职业规划的课程体系中去,肯定离不开企业的参与。在现代学徒制下,企业方的实践导师对行业有更深,对每个岗位应该怎么坚守“工匠精神”,在技能教授的过程中,以更直观的,微观的方式传达给学生。

抽象美术于20世纪初产生于国外,在中国传统绘画中没有与之对应的作品。而中国的草书,则可以看作是一种抽象的艺术。

3.1.2 职业技术类学校要不断改革人才的培育方式

3.1.1 发挥学校教育的作用,将“职业规划”课程,纳入到学校教育过程的始终

二是在学校老师上课的过程中,在讲授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的去灌输“工匠精神”,让学生更好知道该怎么去做。

x111=0,x112=1;x121=0,x122=1;x131=1,x132=0;x211=1,x212=0;x221=1,x222=0;

在现代的教育体制下,“工匠精神”的培养及可持续发展,必须充分发挥好学校教育的作用。学校教育是工匠精神培养与传承的主阵地。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去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自由平等的职业观,多元化的择业观和多元化的价值观,让学生充分认识各类职业,将“工匠精神”的内涵用具体的表现形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内化这种精神,由此达到工匠精神培养和传承的目的。我们访谈过大量高考后填志愿的学生,很多人对专业是并不了解的,他们对于一个职业的了解有的来自于影视作品,有的来自于某个崇拜的偶像,或者来自于家长的引导,还有的甚至完全来字面意义加自己的想象。据统计,我们大学生毕业后,只有少部分的人从事的是本专业的工作,其他大部分都转行从事其他工作,这样的结果跟学生在选择专业之初,并没有对专业及其对口的职业有充分的了解有直接的关系,既浪费了资源,学生又没有学到自己喜欢的专业,就更谈不上“工匠精神”的培养了。

三是积极组织开展各类活动,比如:开专题讲座,相关节目的观看,从而去熏陶学生。学校可以聘请行业内的工匠大师,也可以聘请平凡岗位上默默坚守的人不平凡的人,将普通工作做到完美和极致的人,通过面对面的方式向学生们传达他们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和践行。

现实中,由于原材料、工艺等多种因素,配制的色样和标准色样不可能做到光谱曲线的完全重现,能做到的只是使所配色样和标准色样在各波长点上的光谱反射率差值达到最小。

总之,既要让学生从心灵上得到滋养,又要在实际的行动中去体验工匠精神,最终把工匠精神植入到学生的血液中去。

3.2 企业带头,建立良好的工匠制度,不断提升员工职业素质

企业要不断调整,建立一套有利于激发员工工匠精神的制度和措施。但是,在这里的工匠精神,我们应该分成两层来认识,一是精神,二是能力。具有工匠精神的工匠身上,这二者密不可分,他既具有这样的精神,又具备这样的能力,二者互为因果,相互促进,并且形成良性循环。我们应该知道,精神是不会凭空产生,也很难通过说教的方式产生,比如敬业,坚韧,专注,精益等精神,是无法通过语言的传达来获得,而是需要在实际动手操作过程中,通过切身体会来感知,我们需要更加注重过程体验。当我们只看到一个成品摆在我们面前,跟我们亲身经历了一个产品产生的每一个过程,我们对待这个产品的感受和理解是完全不一样的。

所以,在企业里培养人才的时候,首先应该更加注重能力的培养,而不是口号的宣传,在培养能力的过程中,来传达工匠精神,让他们自身感受工匠精神。企业在工匠精神的建设上,总结为一句话:企业应该建立好工匠制度,用工匠制度来让工人养成工匠习惯。

在具体操作上,企业应该带好头建立好标准,不仅要做到高标准,还要做到细标准,严标准,让员工的每一步骤都有标准可循。我曾经看到过一个美发店对员工培训的要求,看似一个简单的洗头工作,他们细分为几十步,从每一步洗头手法的标准,到过程中每一步询问顾客洗头感受的表达方式,每一部分都有标准可依,当洗头工人每洗完一位顾客,技术总监就会对他进行打分,然后告诉他应该改进的地方。在我看来,这就是工匠精神淋漓尽致的体现,它不空洞,每一步都能落地。我们企业就应该建立类似这样的标准,让有这样精神的人,即使暂时做不到,但是有具体目标可以去追。同时,企业还要鼓励员工不断的“跟自己过不去”,不仅要争做行业标准的践行者,还要争做行业标准的刷新者。我们把工匠精神细化到工作的每个步骤中去,当工人有能力达到这样的标准时,他身上也自然会留下这样的精神了。当这种精神融入为企业文化的时候,这些员工不仅会严格要求自己,并且会以此为傲。[10]

3.3 政府制度设计,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比如,通过国家政策的扶持,法律法规的保障,让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级技术工人,有合适的土壤来生长。对这样的一类人,我们应通过提高薪酬待遇,给予更多的福利保障,比如,在人们最关心的住房、医疗、教育、养老等方面是否可以给予多一点的照顾,让他们工作更加稳定、更有保障,在社会和企业里给予更多的话语权等,让他们拥有更高的社会地位。对于技术工人们在岗位上新的创造发明或者新的想法,技术的升级等等,可以通过立法更好的保护他们的专利权或者发明权。

3.4 社会弘扬宣传工匠精神

培育人才,传承精神并非只是学校的责任,更是社会的责任。

(1)社会各类媒体平台通过文化传播,不断培植弘扬工匠精神文化的土壤。系统的宣传各行各业工匠模范的事迹,大力倡导劳动最光荣的理念,在各种影视作品,综艺节目,文化宣传片中讴歌工匠精神,让全社会尊重羡慕工匠,激发各类劳动者都主动追求工匠精神,营造浓厚而持久的向工匠学习的社会氛围。

上述研究多是针对铀矿区内工业场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评价。尾矿库下游经常会有当地居民的农田,而这些农田中重金属如果受到污染将直接危害人类健康,所以对铀矿尾矿库周边农田的重金属污染评价更为重要。本文将以某铀矿尾矿库下游农田为研究对象,并利用地积累污染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铀尾矿下游农田土壤污染程度和生态风险进行评价,以为该区的土壤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2)在大众实际的工作和生活当中,要注重企业文化,家庭教育等对工匠精神的传播作用。在孩子的教育和择业方面,应有意识的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多元的价值观。在全社会倡导“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劳动光荣,人人平等”以及“工作只有社会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等择业理念。[11]

(3)各行业协会和组织面向全社会举办专业技能比赛,诠释工匠精神,奖励优秀工匠。比赛一方面可以聘请业内的专业技能大师做示范、指导、点评,让参与者和观看者都能接受一次高质量的学习,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行业内部技术的切磋交流,在增进技艺的同时,用更细节化,具体化的方式向社会展示他们不同岗位的工匠精神。

参考文献

[1] 冯亮亮.当代大学生劳动意识及其培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7.

[2] 董明珠现身东莞:希望政府能保护我们的知识产权.www.sohu.com/a/290457567_114984,2017-07-17/2019-04-06.

[3] 闵继胜.中国为什么缺失“工匠精神”:一个分析框架及检验[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45(05):616-622.

[4] 吴丽果,胡正明.新消费时代下品牌文化提升路径研究[J].企业活力,2012(02):30-35.

[4] 熊威,王力.企业如何践行“工匠精神”[J].中国工业评论,2016(06):40-46.

[5] 江涛.国有企业职工如何培育“工匠精神”[J].党政论坛,2018(08):49-51.

[6] 李云飞.职业教育中“工匠精神”的缺失、回归与重塑[J].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17.16(03):34-38.

[7] 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http://cpc.people.com.cn/n1/2017/1028/c64094-29613660.html,2017-10-28/2018-11-01.

[8] 王妍,米靖.从日本“职业生涯教育”论其工匠精神的培育机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18):68-72.

[9] 朱辉球吴旭东.融入现代学徒制“工匠精神”的创新型高职陶瓷技能人才培养研究[D].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2018.

[10] 曹汝平.技术理性视域中“工匠精神”的多种样态[J].上海文化,2018(10):38-46,54,125.

[11] 黄英杰.试论教育即是立“心”[J].中国教育学刊,2018(11):38-43.

The Lack and Reconstruction of the Craftsman Spirit in China

WANG Daiyan
(Sichuan University of Science&Engineering,Zigong,Sichuan 643000)

Abstract Craftsman Spirit is a kind of professional spirit that craftsmen show in the production of labor,and it is the precious spiritual wealth of the Chinese nation.Based on the gap between the history 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raftsman spirit in China,this paper analyses the reasons for the lack of craftsman spirit in modern China from the aspects of historical changes,traditional concepts,realistic environment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and puts forward that China should reconstruct the path of craftsman spirit through such channels as school education,vocational education innovation,enterprises attention,government guidance and social promotion.

Keywords craftsman spirit;lack;re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 D648.1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16400/j.cnki.kjdks.2019.07.001

标签:;  ;  ;  ;  

我国“工匠精神”的缺失与重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