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华县东夏镇初级中学 河南 周口 466000
【摘要】当前青少年在其社会化过程中面临着种种挑战,校园欺凌作为校园安全问题之一,则是儿童社会化过程中一个病态的存在,它严重影响受欺凌者、欺凌者以及旁观者的心理健康及其正常的社会化过程。当前,学生欺凌已经成为威胁校园与学生安全最为突出的问题,更成为一个受到广泛关注的社会问题。因此,研究中小学校园欺凌与对策,对于建设平安校园,保障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小学校园欺凌;问题成因;对策
一、校园欺凌行为产生的原因
对我县313位初中学生问卷调查发现,在问及为什么欺负别人时,51.6%的欺凌者对欺凌存在错误的认知,认为“自己只是开玩笑、没什么大不了的”;22.7%的同学是因为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即“身边总是有人这样做”;19.5%的同学是“尚未找到更合适的办法”,只好用欺凌行为去解决人际交往中的矛盾与冲突;14.8%的同学称“自己被这样对待过”,由被欺凌者转化为欺凌者;12.5%的学生“已经习惯这种做法了,一时改不了”;8.6%的同学“在电影里看到过类似情节”,自己只是模仿电影里的某些情节和暴力行为;5.5%的同学“只是想用这种方式引起别人的注意”,证明自己的存在感;也有同学表示,有些人实在是太“装”,欠收拾,所以自己才会看不惯而选择欺负他。具体原因如下:
(一)大众传媒的影响
在网络时代,大众传媒的影响力无疑是最大的。其中有些影视作品中对暴力的过度渲染和表现更是严重的影响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这些暴力镜头淡化了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界限,很多青少年会模仿其形式对他人进行欺凌,包括群体性欺凌。调查显示,8.6%的学生欺凌他人是因为“在电影里看到过类似情节”。此外,影视作品中“江湖文化”等亚文化也是导致校园暴力产生的社会原因之一。据调查,很多欺凌的发生都是为了“给兄弟报仇”,他们认为这样才体现了自己的兄弟义气。
(二)家庭责任缺失
原生家庭的影响对个体后期的成长至关重要。家庭成员有暴力犯罪史,或个体在家庭中目睹监护人或父母的暴力行为,都会对儿童产生消极的影响。调查显示,欺凌问题产生的原因中,22.7%的同学是因为“身边总是有人这样做”,14.8%的同学称“自己被这样对待过”,其中不乏在家中见过或被父母体罚过的孩子。调查显示,欺负行为是可以代际传递的,学校的欺负者,在家中很有可能是被欺负的,家长对其的管教大多为简单粗暴,使其认为其自己的欺负行为也合情合理。
(三)学校管理不足,教师处理不当
笔者调查的为城乡结合部学校,外来人口相对较多。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这里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急剧的变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就读该校的学生家庭以流动家庭为主,父母受教育程度较低,在外从事体力劳动,孩子跟随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一起生活。社会结构的变迁、监护能力的缺失和家庭养育能力不足使校园欺凌问题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防治校园欺凌的对策
(一)政府加强立法力度
相对于国外的“零容忍方案”、《反暴力安全学校教育法》、“学校欺凌事件管理包”等,目前我国还没有完善的校园欺凌治理体系及专门的法律法规。在《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等法律法规中,只强调了加强校园安全建设和保护,并没有针对校园暴力的应对措施,操作性不强。因此,政府应该加强立法力度,明确何种程度的校园欺凌构成违法行为,需要承担何种责任,用法律的形式约束校园欺凌行为的发生。
(二) 父母履行监管职责
父母对子女具有监管责任,父母或者监护人要科学教育子女,家庭教育要因材施教,以子女为本。父母或者监护人要调整监管方式,要了解子女各阶段的身心变化,根据子女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教育。当子女实施或者遭受到校园欺凌时,能够及时进行心理疏导,能够做到科学教育。
(三)学习加强校全教育
校园安全教育是一项综合性的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法制教育。学校应该开展一些列以校园欺凌为主题的专题活动,开展法制教育。学校可以在相关部门协调下邀请公安、司法等人士进行法制方面的讲座,例如学校暴力事件案例分析、校园欺凌行为的性质、是否构成犯罪等,使学生树立起法制观念,了解到校园暴力事件的法律后果,从而减少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
2.生命教育生命。教育的缺失是校园暴力行为发生的一大因素。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明确生命的宝贵,体验生命的意义,珍惜并尊重生命,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自我保护教育。对学生进行自我保护教育也就意味着使学生明白在遇到危险时应该怎么保护自己,要将自救技巧纳入课程中,包括一些简单的急救常识和防身技巧。此外,还要教学生识别潜在的危险因素。
4.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应健全心理咨询室,充分发挥心理健康课堂的内容和讲授的方法,消除学生对心理咨询存在的误区,并定期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培养学生情绪的控制力、心理承受力等,使学生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
(四)学生加强自我教育能力
一是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除了完成既定的功课外,还要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通过阅读来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形成积极健康的道德认知,用理性的道德准则来指导自己的行为,锻炼快速明辨是非的能力。二是培养自我反省的能力。许多欺凌行为的发生就在于欺凌者不认为自己的行为会给他人带来了伤害和困扰,根本意识不到自己的问题,或者意识到自己的过错,但不愿承担责任,将过错归咎于他人。三是学会自我控制和调解。要在老师和家长的引导下,锻炼自我调节的能力,对自己、他人以及人际交往有一个成熟的认知,合理地明辨是非曲直,学会和他人友好交往,在相互帮助中养成包容、自信、公正、大度的人格。
论文作者:刘建
论文发表刊物:《成功》2019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4
标签:校园论文; 自己的论文; 学生论文; 同学论文; 学校论文; 父母论文; 子女论文; 《成功》2019年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