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苏州地质工程勘察院 江苏 苏州 215129)
【摘 要】深基坑工程开挖过程中,由于施工引起周边土体位移,极易导致围护结构的变形,甚至造成基坑失稳引发安全事故。以苏州市某商业综合体深基坑开挖监测为例,介绍了工程概况,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维护结构设计情况,讨论了基坑开挖监测方案,通过对现场监测数据的分析,指导基坑施工开挖,确保了基坑围护结构和周边环境的安全稳定,为类似条件下深基坑工程的支护监测与安全施工提供参考。
【关键词】复杂环境;深基坑;开挖监测
【中图分类号】TU75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544(2017)14-0076-02
1.前言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迅猛发展,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程度不断增大,尤其是带地下室的商业综合体建筑越来越多[1]。由于这类建筑物大多位于城市繁华区域,周边建筑物及人口密度较大,地下管线众多,环境复杂,对基坑安全施工带来一定的难度。必须对基坑支护结构,周围土体和相邻建筑物进行系统全面地监测,以降低因基坑开挖引起的周边土体扰动,降低自身及周边建筑群体的形变影响,保证建筑物及周边建筑群体的安全和稳定性[2]。
2.工程概况
2.1 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苏州市某区中心,四周为城市道路,由A、B、C、D四栋塔楼及裙房组成,均有二层地下室。本工程总用地面积69354m2,总建筑面积314604m2,基坑开挖深度9.10~16.00m。
2.2 围护结构设计
基坑开挖东西向长度约127.1m,南北向长度约484.2m,基坑开挖面积58069m2,周长约1172.6m。采用钻孔灌注桩+三轴搅拌桩止水帷幕+四道锚桩的围护形式,钻孔灌注桩直径为800mm,三轴搅拌桩直径为850mm。
3.工程地质条件
根据勘探资料,场地内自然地面下最大勘探深度150m以浅的土体为第四纪晚更新世以来的冲湖积-滨海相碎屑沉积物。土层分布较稳定,呈水平成层的特点,对本工程基坑有影响的土层其主要土层物理特征见表1。
场地内对本工程建设有影响的地下水主要为微承压水。浅部微承压水主要赋存于④粉土及⑤1粉土中。④粉土层在整个场区内普遍分布,水力联系性好,该层中的微承压水除有较小部分为潜水垂直渗透补给外,主要由侧向径流补给。勘察期间,测得稳定水位标高在0.9m左右,其初见水位一般在-6.0~-7.0m之间。
4.基坑开挖监测方案
4.1 监测等级
按《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和围护设计报警值要求,本工程基坑监测等级按照一级要求进行监测。
4.2 监测内容
(1)基坑围护结构监测
①围护墙顶水平位移与沉降监测;②土体深层水平位移监测;③地下水位变化监测;④桩锚内力监测。
(2)基坑周边环境监测
①周边地表竖向位移监测;②地下管线竖向位移监测。
5.监测成果分析
图2 围护桩顶水平向位移历时曲线图
5.1 围护桩顶竖向位移
由图1看出,随着基坑内部土体的不断卸载,基坑内部的土体开始回弹,基坑西侧围护桩沉降监测点上抬较明显,随着基坑开挖深度的增加,土体卸载量增大,围护墙的变化速率、幅度均有较明显的增加,后续垫层浇筑、底板施工,基坑西侧围护墙顶上抬趋势逐渐缓,基坑东侧沉降量趋稳。
5.2 围护桩顶水平位移
由图2看出,大部分围护桩顶水平位移监测点累计位移量接近30mm报警值。基坑土方开挖期间周边道路出现不同程度裂缝,桩顶水平位移平缓递增,随着挖土深度的增加,围护桩的侧向位移也逐渐增大。基坑整体底板浇筑后,位移变化趋稳。
6.结论
(1)该深基坑工程围护设计方案可行、施工质量可靠、施工监测方法正确,为类似条件下深基坑工程的支护监测与安全施工提供了参考。
(2)通过各种监测手段对基坑位移、沉降、水位、测斜、支撑轴力等进行监测,监测结果及时反馈参建各方,指导基坑施工开挖,达到安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曙光.复杂周边环境基坑工程变形控制技术[J].岩土工程学报,2013,第35卷,增刊1:474-477.
[2]王海飙,杨海旭,张华.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监测与预警[J].建筑技术,2010,41(3)257-260.
论文作者:钱协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知识》2017年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14
标签:基坑论文; 位移论文; 工程论文; 水平论文; 土层论文; 深基坑论文; 建筑物论文; 《建筑知识》2017年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