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胱抑素C及凝血功能检验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价值分析论文_毕经丽

潍坊市脑科医院 山东 潍坊261021

【摘要】:目的:分析血清胱抑素C及凝血功能检验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月50例医院收诊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再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月50例至医院检查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行常规血清胱抑素C(Cys C)及凝血功能(血浆纤维蛋白原-Fg、抗凝血酶Ⅲ-AT-Ⅲ、凝血酶原时间-PT)检验,比较两组间的各项指标差异,然后再观察不同类型脑梗死与对照组各项指标差异。结果:观察组在各方面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进展型脑梗死与对照组相比,各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急性期完全型脑梗死患者仅在Cys C水平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胱抑素C及凝血功能检验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情观察组以及预后评价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急性期完全型脑梗死患者凝血功能检测无现实意义。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血清胱抑素C;凝血功能;临床价值

【中图分类号】R99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213(2016)09-0059-01

急性脑梗死是一种临床中常见的急症,该病主要是由脑组织缺血缺氧引发的,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且预后情况较差,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1]。相关文献指出,血清胱抑素C异常表达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主要原因,同时参与了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机制,是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2]。文章主要针对血清胱抑素C及凝血功能检验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展开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月50例医院收诊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再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月50例至医院检查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疗指南(2010年版)》中关于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标准,且经头颅CT或MRI检查,排除动脉炎、脑出血、脑占位性病变等疾病患者以及急性心脏、肝肾、血液系统疾病发作患者[3、4]。观察组50例患者中有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为46~75岁,平均(58.6±2.1)岁;其中急性期完全型脑梗死23例、急性期进展型脑梗死27例。对照组50例均为至医院体检的健康者,均无肝肾、心脑、血液系统疾病,其中有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龄为45~76岁,平均(60.3±2.3)岁。

1.2方法

两组均行常规血清胱抑素C(Cys C)及凝血功能(血浆纤维蛋白原-Fg、抗凝血酶Ⅲ-AT-Ⅲ、凝血酶原时间-PT)检验,比较两组间的各项指标差异,然后再观察不同类型脑梗死与对照组各项指标差异。

两组于清晨空腹取静脉血3mL,常规分离血清,转速为2500转/min,持续时间为5min,分离血清后使用克力增强透射免疫比浊法测量血清胱抑素C水平,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凝血功能(血浆纤维蛋白原-Fg、抗凝血酶Ⅲ-AT-Ⅲ、凝血酶原时间-PT)。检测仪器均使用全自动分析仪,实验操作均有医院经专业培训的人员进行。

急性期完全型脑梗死诊断标准[5]为:急性脑梗死发病后6h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至高峰;急性期进展型脑梗死诊断标准为:急性脑梗死发病后>6h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至高峰。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差异、组内差异采用t值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值检验 ,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2.1两组血清胱抑素C及凝血功能

观察组在各方面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胱抑素C是一种蛋白酶抑制剂,人体中有大量的胱抑素C存在,其主要是为了控制细胞外蛋白质水解,并且对胱氨酸蛋白酶的活性起到抑制作用,从而促使前激素蛋白水解,进而使胱抑素C在靶细胞中施放,才能够实现蛋白酶抑制的效果。相关文献指出,胱抑素C与组织蛋白酶在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6]。文章通过观察发现,观察组在血清胱抑素C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胱抑素C水平与正常人相比要高出许多,且随着病情的加重,血清胱抑素C水平越高,提示血清胱抑素C水平可能与患者的病情呈正相关性,因此,可将血清胱抑素C水平作为评估患者病情的重要指标之一。这主要是由于胱抑素在血管损伤以及炎症反应和动脉粥样硬化中具有重要作用[7]。临床医学中对于胱抑素在急性脑梗死中的参与机制的理论为:在脑梗死发作前,患者的脑血管已经出现病变,因此,无论是动脉瘤或动脉粥样硬化,均存在组织蛋白酶表达异常现象,而胱抑素C作为其抑制物会随着增长,进而出现胱抑素C水平上升的趋势。

健康人的凝血功能及抗凝机制是处于平衡状态,但在病理变化的影响下,这种平衡状态就会被破坏,进而生成血栓,急性脑梗死患者由于凝血功能异常,容易在血管内生成血栓,而血栓进入脑动脉进而引发了脑梗死[8]。完全型脑梗死患者由于在发病后6h内神经功能损伤达高峰,预后情况差,且致残率及死亡率高。本次研究观察中,急性期进展型脑梗死与对照组相比,各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急性期完全型脑梗死患者仅在Cys C水平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完全型脑梗死患者由于病情严重,凝血功能指标在病情诊断中无临床意义,但在进展型脑梗死患者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陈涛,王一萍,王应良等.血浆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D-二聚体及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在急性脑梗死诊治中的临床应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23):3168-3169.

[2]陈军,汪学耀.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胱抑素C及凝血功能的临床检验价值[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22):31-33.

[3]房淑欣,吕涌涛,芦璐等.急性脑梗死患者凝血、抗凝及纤溶功能的临床研究[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3,23(3):331-332.

[4]董幼镕,翟宇,陆勤等.急性脑梗死患者止凝血相关因子变化的研究[J].上海医学检验杂志,2013,18(2):94-96.

[5]赵艳会,李东杰.急性脑梗死血清IL-6、血小板参数及凝血参数水平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20):1633-1634.

[6]江秀龙,张旭,赵振华等.急性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与高敏C反应蛋白及凝血和纤溶系统的关系[J].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2012,09(2):71-73.

[7]张毅,苏敏,苗玲等.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中部分凝血、抗凝因子水平的分析[J].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2014,3(4):193-195.

[8]王珲,王琴,戚妹等.D-D、Hcy、hs-CRP、S100β及抗凝血酶Ⅲ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中的表达[J].贵阳医学院学报,2015,23(8):848-851.

论文作者:毕经丽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6年9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8

标签:;  ;  ;  ;  ;  ;  ;  ;  

血清胱抑素C及凝血功能检验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价值分析论文_毕经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