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从这个性质上看,语文学科和其它学科比较起来,更加注重丰富性和生动性。这种性质概括起来就是一个字——“活”。
而在原先的语文课堂上,单调的、强调统一的答案扼杀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想象力以及创造力,使得语文课堂的气氛死气沉沉。我认为造成现在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应试教学的严重影响
语文考试方式对语文教学产生了相当程度的负面影响,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高等学校招生的统一语文考试中进行了“客观化”的探索。于是中小学生语文教育中纷纷采用这种试题模式。多年来,语文高考的模式被简单地套用到中小学教育中去。中小学语文教育中排除了一些本该有的教学内容,安排进了一些不该有的项目和方法。在高考的影响下,语文教学中的听、说早已名存实亡,而仅剩的读、写也完全围绕应试而来。在各种应试中,所谓的“诀窍”泛滥,使得语文课堂教学背离生活,失去了语文教学的丰富性和生动性。片面强调实用功能,不少地方在阅读教学中一味偏重技术分析,放弃了语文作品对学生的熏陶感染作用,导致语文课程本来具有的文化功能流失。同时过分追求学科的知识系统,过于加强理性知识的传授,削弱了语言的积累和语感的培养。
二、教学方法上存在偏差
在各种形式的统一考试造成的氛围里,许多地方的语文教育,以试卷和教学参考书为准绳,用单一的目标来衡量具有千差万别的学生。简单的评判标准,抑制了多向度的思考和个性化的体验、理解与表达。忽视了学习主体的需求和特点。简单地把自然科学的法则移植到语文作品的具体形象性和阅读表达中。个人感受的独特性受到了压抑。
三、教材严重滞后于时代的发展,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
当今世界,各行各业飞速发展,竞争日益激烈,人们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等等都发生着急剧的变化。教育不仅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并且还要超越它的发展。作为中国的母语教学,更应该首先体现这一变化。然而,很奇怪的是,语文教材十多年不变,许多几十年前的、不符合现代审美要求的课文还在教材内,学生们仍旧一遍遍地痛苦地学习着和他们生活的时代相去甚远的、丝毫不能体现时代精神的某些文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有这样的教材存在,又怎能体现语文教学的“活”?
令人欣喜的是,从2002年开始的新课程改革明确表示“(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属于自然现象,不能简单地把自然科学的定理、规则和方法搬用到语文教学中来。语文课程性质的核心应该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为了达到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目标,就必须改革我们目前的语文教学方法。使语文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由原先的单纯地传授知识变为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使我们的语文课“活”起来。
那么如何使我们的语文课“活”起来呢?
具体的方法如下:
1.教师要形成一种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气氛。
新课改非常强调民主化的教学。因为每个学生都有求知欲、表现欲和成就欲,这是产生学习兴趣并进而形成学习动机的基础,而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是满足学生求知欲、表现欲和成就欲的前提。应当创设这样一种环境气氛,每个学生随时都可以提出问题,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不管自已的意见正确与否,都会受到正确的对待,因为任何探索都是有意义的。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心理健康地发展。而人格的平等、心灵的沟通、教师自我心迹的表露,不仅能营造出轻松自然、亲切和谐的课堂气氛,而且可以使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充分自由的发挥。
2.在这样的气氛中,老师要做学生与教材之间的桥。
教材是语文知识的载体,学生是获取语文知识的主体。教师的任务是如何能让学生从教材中获取知识,教师这座桥就是让学生走进教材,与教材交流,我们的任务就是解决学生与教材交流时出现的障碍和引导学生怎样更好地理解教材。我们不能把我们对教材的认识强加给学生,同时要承认学生对教材理解的差异性。总之,教师要让学生充分与教材交流。
3.教师对于学生的人文精神的渗透要做艺术的感染。
人文精神传输重在熏陶、感染。 教师要在这几方面加强修养。首先是情感上要丰富而真诚,“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可以说语文教学是情感教学,主要体现在学生与作者、学生与教师、教师与作者及学生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上,通过交流来感受对方情感上的美,以使学生受到熏陶,从而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情感。其次在言行上要有风度。言的风度即指教师的语言要有感染力,这主要包括语言的运用和表达上要有艺术性。教师课堂上的教学用语,不仅要讲究其规范、科学、形象、生动,更要体现出尊重、体谅、温暖和坦诚,在发问的时候,可以说:“你能为大家描绘一下这段景色描写所体现出来的美么?”在引导的时候,可以说:“请试着从别的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在评述的时候,可以说:“这很有个性的答案,显示出了你的与众不同。”行有风度主要一点就是用自己的行动来教育学生,做学生行为的表率。最后语文教师要有较高的艺术鉴赏能力和艺术修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引导学生发现教材、生活中的美,才能引导其感受、创造这些美。
综上所述,我们要认真学习新的语文课程标准,透彻理解它对于语文的解释,准确把握课改精神,努力学习,提高个人素质和修养,大胆改革语文教学方法,使语文课的改革走在最前列。
论文作者:赵玉华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9年1月总第16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0
标签:语文论文; 学生论文; 教材论文; 教师论文; 可以说论文; 要有论文; 知识论文; 《教育学》2019年1月总第16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