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社会治理视阈下的社区规划师实践研究
——以成华区为实证分析
○张延茜
(中共成华区委党校,四川 成都 610051)
【摘 要】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领域,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2018年,成华区在全市率先研究出台全面推行社区规划师工作方案,为探索国家中心城市社区发展治理模式提供了“成华样本”。
【关键词】 社区;社区规划社区治理;社区规划师;参与式五步法
一、社区规划概念和实践背景
社区规划,是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和加强基层政权建设的重要内容,是践行习总书记“以市民最关心的问题为导向,规划建设最终要以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来衡量”执政理念的新路径,更是通过社区规划引导居民进行自我管理,激发社区活力,重构社区空间,打破社区藩篱,营造和谐社区,达到创新社区治理目的的新途径。
1.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6cm,另一边长为9cm,求此等腰三角形的周长。(6cm是腰长还是底边长?)
(一)创新社区规划,上级有要求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时,对成都提出了“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殷切期许。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确要求“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提高城市治理能力”,成都市委书记范锐平就社区发展治理指出:“无论城市有多大,基础都是社区。要多办民生小事、多积尺寸之功,全面提高城市的宜居度和市民的认可度。”
(二)创新社区规划,发展有需求
成华区脱胎于老工业+大农村,正处于“生产导向传统老工业区”向“宜业宜居现代城区”转型的关键期。由于历史欠账较多,老旧小区、企业生活区、农民集中安置区量大面广,功能配套不够完善,宜居环境品质与城市发展需求不相适应。
我把碗搁在床头柜上,在二丫的后背塞了个枕头。去拉二丫的手,我像烫着了一样又缩回来——这手太像莲米的手了,也是一把干柴!我说:“二丫,细婶儿给你炖了鸡汤,吃口呵。”
(三)创新社区规划,群众有期盼
课题组参照相关文献[2,3]自行设计并编制“毕业生就业心态调查问卷”,经预调查修改完善后用于现场调查。问卷内容涉及毕业生个人基本信息、工作落实状况、自我认知状况、职业探索状况、决策行动状况共5个维度20个条目。调查人员由该院各专业分管就业工作的辅导员组成,问卷统一发放、集中填写。在学生填写问卷前,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现场说明问卷填写的方式和注意事项,并适当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问卷完成后当场回收。在已填写问卷中随机抽取5.00%的人群进行抽检复查,一致率达92.00%以上。
二、成华区推行社区规划师制度的具体做法
一是民意收集,建立众创组常态化民意收集机制,通过问卷调查、居民议事、网络征集、智能新平台等形式收集群众诉求。二是筛选项目,完善社区规划师、众创组议事规则,通过需求分析、实地考察、收集建议,与群众一起筛选确定可实施项目。三是参与式设计,组建社区规划师工作坊,借助规划师的专业,与群众共同设计规划方案。四是项目评审,对需财政扶持项目开展街道、区两级评审,加强项目实施保障。五是项目实施与运维,充分发挥三级队伍特别是众创组在项目实施和运维中的参与主体作用,推进项目的持续更新。通过“参与式五步法”,有效将居民需求与专业规划互动结合,实现了参与式规划、陪伴式营造,形成了上下联动、多元参与的良好局面。
(一)“专业性+主体性”相结合,首创三级队伍体系
一是规划的人由专业人士变为专群结合。成华社区规划三级队伍,既有建筑景观设计的专业人士,也有社会工作、社区营造、城市文化等多领域专家,更吸纳有社区两委、社会组织、热心居民,体现专群结合的广泛性。二是规划的方式从供给式变为参与式。原来规划设计,缺少对居民群众需求的提前沟通和精准回应。成华社区规划五步工作法的核心就是全程发动居民共同参与,找到共同目标、共同设计、共同实施的“参与式规划”。三是规划的机制从运动式到制度化。此项制度注重通过深入研究、顶层设计、立足长远,持续建优队伍、评优项目、做优品质,以制度化手段保障工作创新的连续性和有效性。
一方面,随着城市建设和发展,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标准和内容日渐多元,对提升宜居生活品质、改善社区功能配套的需求十分突出。另一方面,随着城镇化进程,传统的熟人社会正逐步变成陌生人社会,群众要求转变治理方式、参与社区治理、改善邻里关系的愿望日渐强烈。
(二)“落地性+互动性”相结合,探索参与式五步法
成华区遵循特大城市治理规律,积极顺应城市发展趋势,主动回应群众美好生活期盼,率先推出《关于全面推行社区规划师工作制度,加快建设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社区的实施方案(试行)》文件,并经过实践,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操作体系和工作方法。本课题组联合区委社治委、各街道和部分社区开展调研,参访了部分社区,发放了100份《社区基础信息调研表》和200份《社区居民需求调研表》,了解社区信息、居民的兴趣爱好以及居民对公益的了解、对社区开展活动的想法,作为成华区推行社区规划师的参考依据。
(三)“有效性+可持续性”相结合,建立三项长效机制
(3)政府监管主要是将开展绿色生产模式的企业及金融机构的利率优惠程度作为监管的出发点。政府监管部门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受企业开展绿色化生产模式技术创新资金缺口、非优惠利率和优惠利率的影响较大,而受自身监管成本的影响较小。
三、成华区推行社区规划师制度的创新亮点
一是设计理念从“为城”到“为人”的转变提升。社区规划强调以人为本,围绕“人、文、地、产、景”五个要素,全角度呈现公园城市建设的美学价值、生态价值、人文价值、经济价值、生活价值,实现规划维度由关注城向关注人的转变。二是工作理念从管理到治理的转变提升。社区规划则是以人的参与为核心,注重发动群众参与公共空间改造,促进人与人关系的重构,打造熟人社会、和谐邻里,实现从管理到治理的根本性转变,通过社区规划的生动实践为国家特大城市治理奠定坚实基层基础。
(一)理念的创新——从空间到人
成华区社区规划师制度,是立足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基层的生动实践,属于全国首创,表现在:
(二)模式的创新——从单一到多元
一是改变项目资金投入方式。传统城市规划,偏向于建大项目搞大整治,需要大资金大投入,且更多是政府的单一投入。社区规划强调政府只是引导性投入,更重要的是调动辖区居民、社会组织、驻区单位的多元投入。二是改变规划建设切入角度。原有城市建设,更注重实施大拆大建的大规划,忽略了社区院落基础单元。社区规划注重以小切口实现社区微更新,从持续的社区微更新实现城市品质大提升。
一是专项资金、以奖代补,对在全区规划设计评审中晋级优秀的社区品质提升项目,按照程序转入全区拟实施项目库,“以奖代补”匹配项目设计和项目建设专项经费。二是竞进拉练,示范带动,以全区性“竞进拉练”活动形式,既比规划设计、思路办法,又看项目品质、群众口碑,树立了奖优罚劣、比学赶超的鲜明导向。三是广泛调动、共同运维,鼓励驻区单位错时向社会开放图书室、运动场、停车场等资源,举办针对基层工作者、面向社会公众的社区规划和社区营造等领域的互动技术工作坊和理念引导培训班,邀请社区规划师、专业社工师、社工志愿者宣讲社区发展理念、愿景等内容,整合各方力量共建共治共享美好家园,可持续推进社区规划师工作落地落实。
(三)路径的创新——从供给到参与
一是区级层面组建“社区规划导师团”,集聚13名来自规划建设、景观设计、城市文化、社会工作、社区营造等领域的全国知名专家,提供前沿智力支持。二是街道层面聘请“社区规划设计师”,集聚102名来自企业、社会组织、研究机构等实际操作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提供专业的解决方案。三是社区层面组建“社区规划众创组”,集聚社区能人贤士、热心居民1386人,作为社区规划项目设计的需求征集者与设计原创者,组成106个社区规划众创组。三级队伍联动协作,形成导师团创新理念引导,设计师专业技术指导,众创组多元民意表达的多元综合治理模式。
四、成华区推行社区规划师制度的创新成效和社会影响
(一)首创新体系,开启政府治理到多元治理之变
该项目实施以来,成华建立106个众创组、1386名众创组成员末梢骨干队伍,在他们的带动下,180多个院落小区居民、380个社会组织和社会企业、240个驻区单位等直接参与到325个社区规划师项目中来。
(二)构建新格局,撬动家里到邻里关系之变
在项目实施较为集中的致强社区、华泰社区等,居民的参与度大幅提升,居民参与活动月均超过4000人次,活跃的社区各类组织达30个以上,形成了“邻里守望”“点参幸福联盟”等一大批幸福邻里的品牌活动。2018年全区新增各类居民自组织250个,居民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提升,网络理政投诉量同比下降11%,居民满意度不断提升。
(三)塑造新面貌,推动“老东郊”到美好社区之变
2018年以来,成华区共实施城市公共空间提升项目42个、院落微更新项目38个、社区文化项目21个等共127个项目,涌现出了一批如“毛边书局·桃蹊书院”“踏水桥北街彩绘墙”“5811青龙记忆”等网红打卡胜地。随着社区规划项目的落地生根,营造了美丽生态的空间环境,吸引了更优质的服务资源,唤醒了更具“天府韵、蜀都味”的本土市民文化。致强社区、和美社区、锦绣社区等一批更具高品质的社区在成华呈现。
辅导员是与学生接触最为频繁的教师,其一言一行对于学生各方面的成长来说,都可能产生重要影响。辅导员必须做到言行一致、公平正义,才能被同学信服,才能成为学生内心的榜样。针对一些辅导员道德素质低下的现象,学校必须严格控制,加强对辅导员的素质训练,确保学生权利平等。同时,辅导员应明确自身职责,学生才是其工作的主体,要切实发挥好自身的作用。
综上,成华区在全国首创“专群结合三级队伍、参与式五步工作法、可持续长效机制”的工作新体系,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发展治理新格局,有力推动了宜居环境品质提升,塑造了城市新面貌。该项目的实施,为全国特大城市中心城区有机更新交出了“成华答卷”,为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建设探索了“成华路径”,更为特大城市治理提供了“成华样本”。
【基金项目】 2019年成都市社科立项课题,课题编号:2019Z20。
【作者简介】 张延茜,中共成都市成华区委党校办公室主任,讲师。
标签:社区论文; 社区规划社区治理论文; 社区规划师论文; 参与式五步法论文; 中共成华区委党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