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铁路枢纽改扩建规划与分期实施的研究

昆明铁路枢纽改扩建规划与分期实施的研究

丁亮[1]2002年在《昆明铁路枢纽改扩建规划与分期实施的研究》文中认为昆明枢纽位于我国西南边陲云南省省会昆明市,云南省是中国大陆伸入中南半岛的一块特殊区域,位于亚洲大陆与南亚次大陆和中南半岛叁大区域经济往来的交汇口。距东南亚、南亚诸国最近,是我国不绕马六甲海峡通往南亚、中亚、印度洋,联系欧洲、非洲的捷径通道,是加强亚欧经济联系的第叁座“大陆桥”的中心区域。 昆明枢纽现有贵昆、成昆、南昆叁条铁路干线引入。贵昆铁路与华东、中南铁路网沟通,在建的内昆铁路安边至梅花山段是云、贵两省煤、磷、矿石入川的通道,将对西南路网起到分流调节作用;成昆铁路与四川和西北各铁路衔接,在成昆铁路广通车站接轨的广通至大理铁路是通往滇西的重要通道:规划建设的滇藏铁路和泛亚铁路将形成滇西铁路网,对开发滇西、西藏,巩固国防以及开辟东南亚、南亚国际市场具有重要作用:南昆铁路是沟通西南与华南沿海的重要通道,是西南地区下海物资的最短径路,对云、贵两省的磷、煤外运具有重要作用。昆河米轨铁路与滇越边陲重镇开远、河口相连,是联系东南亚出境通道之一。地方铁路昆明至玉溪和中谊村至宝兴将极大地促进枢纽南部磷矿、铁矿等资源的开发和经济的发展。昆明枢纽总图规划的分布实施,对于云南省经济的发展和增强国际经济合作,发展外向型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昆明枢纽自70年代建成以来,历经80年代贵昆线电气化引入、90年代南昆线引入和成昆线电气化引入叁大改扩建工程建设,逐步形成目前的枢纽格局,衔接的叁条铁路干线全部电气化。 本文从昆明枢纽现状和近年来发展建设要求,在认真调查分析地方经济发展对铁路运输能力需求的基础上,对2020年、2050年的运量进行了预测,并对运量特点进行了分析。结合路网规划中泛亚、滇藏线的建设时机,对昆明枢纽未来的发展方向,主要解决的枢纽环线、编组站、客运站和货运站能力与布局问题进行较深入的研究,按照合理的运输组织方案,提出昆明枢纽未来发展的新格局,即修建工程小,对资源开发有利的南环线,由目前的顺列式枢纽逐步发展成环行枢纽:由目前的一个客站,逐步发展成一主一辅二个客运站:在充分利用昆明东编组站的基础上,规划辅助编组站;读书铺形成工业站、对既有枢纽内货运站进行优化和组合,建设高标准的集装箱接点站:王家营站作为准米轨换装站和为不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11页同片区服务的中小型货运站。通过上述规划,使枢纽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运输体系。本文在对枢纽布局研究的同时,对建设的分期步骤也进行了研究,使得昆明枢纽的建设既有前瞻性,又有可操作性。 [关键词〕铁路枢纽改扩建规划

赵欣欣[2]2011年在《昆明铁路枢纽编组站扩能改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铁路枢纽是铁路网的主要组成部分。它除办理有关车站的列车运转、技术作业和客货业务之外,又是车站车流交换、调整列车运行和供应运输动力的重要据点。编组站作为铁路枢纽内重要的运输设备,其规划与设备规模是否合理、办理能力是否适应路网客货运输需求,对提高铁路运输效率,确保路网的安全、畅通、加快机车车辆的周转、缩短货物送达时间,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铁路运输业的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论文通过理论分析与实际规划相结合,针对昆明枢纽内编组站能力不足的问题,对编组站扩能改造方案及站型问题进行了研究。论文所做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论文首先综合分析了昆明枢纽现状、存在问题、车流特点、城市规划、枢纽总图规划及昆明东编组站概况。并根据昆明铁路枢纽在路网及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结合枢纽总图规划,通过对多种预测方法的优缺点分析,采用改进的灰色预测模型预测昆明铁路枢纽客货运量。2.根据昆明东办理车流的不均衡性,论文采用基于不均衡车流的编组站能力计算方法计算昆明东编组站通过能力和改编能力,以求真实反映编组站实际工作状况,从而找出车站存在的薄弱环节。3.在分析了铁路编组站扩能的影响因素、方法、原则等相关问题后,立足昆明枢纽总图格局,从运输组织和技术组织两方面提出编组站扩能方案。通过对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优缺点分析和建立AHP-模糊评价模型,将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综合比选出最优扩能方案。并在此基础上对编组站站型进行研究,确定最终扩能改建方案。最后计算改建后编组站站作业能力,结果表明此方案是合理可行的。

汪恒明[3]2007年在《湘桂线(衡永段)扩能工程对衡阳枢纽的影响及其对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湘桂线是我国铁路网规划八纵八横中,大(同)湛(江)铁路通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沟通了广西、海南两省与西南、西北、华北、华中、华东地区之间的联系,同时还沟通了我国内地与南亚地区各国之间的联系,是我国一条重要的的国际通路,在我国铁路网中占据一定的重要地位。它是客货运繁忙干线,通过运量比例较高,是路网性干线铁路。湘桂线既有能力难以满足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扩能势在必行。衡阳枢纽位于湖南省衡阳市,京广、湘桂两大干线在此交汇,京广线从枢纽东北端引入,从北向南依次分布有茶山坳中间站、衡阳北编组站、衡阳站、周家坳中间站。湘桂线从枢纽的西侧跨湘江后引入衡阳站和衡阳北编组站,自西向东分布有叁塘中间站、朱家堰中间站、衡阳西中间站。为了分析湘桂线的扩能改造对衡阳枢纽产生的影响,并制定出相应的对策,论文主要作了以下研究工作:1、分析了到达车流的基本特征,并用数理统计方法对衡阳北站到达的货物列车流分布进行了验证,并指出湘桂线扩能将对列车流产生的影响以及相应得对策;2、通过既有设备的能力分析,指出湘桂线扩能将对枢纽内编组站和客运站产生的影响以及相应的对策;3、分析了湘桂线扩能后衡阳枢纽布局的变化对枢纽内车流组织的影响以及相应的车流组织方法。总之,本文的研究的主要工作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课题,研究结果为衡阳枢纽的改建、衡阳枢纽的车流组织方案调整以及枢纽内各站的作业方法的改进等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周华波[4]2005年在《绵阳地区铁路发展规划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铁路的有效持续发展是地方经济发展保障和依托,地方经济的发展规模和速度也常常是铁路发展的依据与前提。两者为相辅相成的关系。本规划的研究内容即为绵阳地区地方经济发展与当地交通运输系统——尤其是铁路运输发展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促进、合理匹配的科学模式。 进入21世纪,绵阳市面临加速现代化进程,实施跨越式发展的新时期。为了适应西部大开发及建设绵阳科技城的战略,实现绵阳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结合铁路跨越式发展的要求,尽快完善绵阳市相关铁路网布局及主要车站专业化分工,使绵阳市铁路建设尽快适应地方经济的发展需求,是本次规划研究的现实意义之所在。 该规划根据调查资料及征求意见开展规划工作,在对绵阳市经济和铁路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以研究工作策划为指导,囊括绵阳地区各站点、干线的既有现状及发展趋势,按科学合理的近远期分步发展年限,就客货运量预测,做出必要性分析、速度目标值、方案研究、技术设备改造等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提出了绵阳地区铁路发展规划的目标和主要车站的近远期改造方案,于2005年9月完成本次绵阳地区铁路发展规划研究论文。 本文参考了英国、日本等国及我国的城市规划与铁路线路、站场规划、物流理论等的相关文献,结合绵阳市各地区的产业结构、经济状况,依据宝成复线的竣工资料、九绵遂铁路可行性报告、宝成线提速研究报告以及绵阳市各地区的发展规划、经济统计的相关档案,对绵阳地区地方经济和铁路的发展作出了比较详尽、具体的规划方案研究及站点合理化分工与分期建设规模设计。

王倩[5]2008年在《昆明枢纽编组站改扩建方案研究》文中提出结合昆明枢纽的总图格局,针对编组站解编能力不足的问题,研究了分散作业和集中作业两个方案,通过技术经济比较、优缺点分析,择优推荐集中作业,改扩建昆明东编组站为双向叁级六场站型方案。

赵耀[6]2014年在《《陪都十年建设计划草案》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陪都十年建设计划草案》(以下简称“陪都计划”),是近代重庆第一部全面系统的城市总体规划,是战后都市计划的重要代表之一。本文将陪都计划视为近代中国都市计划的重要文本,希望通过对陪都计划的全面系统研究,深入分析战后重庆城市规划的发展及其影响,重点关注近代都市计划的理论思想和技术方法在陪都计划中的实践,对近代都市计划与重庆城市规划的发展变迁进行梳理,并试图从多角度对陪都计划做出全面客观分析和评价,为当代城市规划提供借鉴和思考。本文是近代城市规划的历史研究,以《陪都十年建设计划草案》为研究主体,以历史资料为基础,通过对原始资料的收集、考证和整理,运用城乡规划学、新史学、建筑学、城市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重新构建陪都计划的历史过程,以史带论全面阐述陪都计划。论文从理论基础、历史变迁和现实背景多个角度分析陪都计划的制订背景,研究陪都计划的制订过程、参与制订机构人员、主要内容和实施计划,并整理和总结战后计划的实施过程及内容,分析陪都计划对解放后重庆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影响。通过研究,笔者认为《陪都十年建设计划草案》不仅是当时科学技术的体现,同时也是对于当时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变化的回应。陪都计划依据战时所形成的都市计划理论和制度,在近代重庆城市发展的基础上,针对重庆战后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对城市进行客观科学的分析,提出一系列的计划和措施。虽然陪都计划及其后所拟定的详细计划实施不多,但对于当时社会仍具有积极意义,而其中的城市规划思想在解放后深刻影响了重庆的城市规划与建设。作为重庆历史上第一部系统的城市总体规划,《陪都十年建设计划草案》是抗战胜利后较早编制完成和付诸实施的城市规划文本,集中体现了近代都市计划发展的成果,是近代中国都市计划发展历程中一部重要的都市计划案,其影响了当时和解放后重庆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发展,对于研究近代都市计划的发展演变和重庆城市规划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当今城乡规划仍具有参考和借鉴价值。全文共分为六个部分对《陪都十年建设计划草案》做出详细论述。第一章绪论主要针对研究的目的、方法、意义以及既往研究综述进行阐释,确定研究内容和框架;第二章是陪都计划的背景,主要探讨近代都市计划发展对陪都计划的理论影响,近代重庆城市发展为陪都计划所奠定的基础,并探讨战后重庆城市所面临的挑战和制订计划的动机;第叁章分析陪都计划的制订与内容,对于计划编制的历史过程、参与机构人员和主要内容进行分析,总结都市计划的规划思想和技术特征;第四章探讨陪都计划的实施与延续,分析计划在战后特殊背景下的实施方式、所拟定的详细计划及其实施情况,研究陪都计划对于解放后重庆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影响;第五章以历史的眼光评价陪都计划的历史地位,分析计划的科学性和局限性,从陪都计划中思考今天城市规划的发展;第六章对论文进行总结,提出对研究的讨论及其不足。

房萍[7]2006年在《枢纽机场旅客航站综合体设计理论浅析》文中指出近二十年来,随着航空技术的迅速发展,世界民用航空运输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也因此获得了巨大的进步,各国的骨干航空公司开始通过枢纽机场来运作中枢航线结构,以高质量的航空网络强化自身的竞争优势,取得相对的垄断地位。枢纽机场作为航空公司中枢网络的核心,不仅提供传统意义上的基础设施服务,也成为航空市场竞争的参与者,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进入21世纪,我国民航业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高峰。枢纽机场作为世界航空运输的发展趋势,在我国开始出现并成为未来机场建设的重点。其中,旅客航站综合体设计是枢纽机场规划设计的核心内容。本文选择枢纽机场旅客航站综合体作为研究对象,在现有机场设计理论的基础之上,通过比较分析的手法,研究枢纽机场旅客航站综合体的设计特点。本文共分四章:第一章为绪论,主要介绍研究的背景和方法;第二章分析枢纽机场的形成及发展状况,介绍枢纽机场的基本原理和特点;第叁章是本文的重点,从集中反映枢纽机场旅客航站综合体特点的平面规划、流程组织、交通组织叁个方面,详细分析了其设计特点和要求;第四章是实例分析,介绍了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新航站区及T2航站楼设计竞赛方案,进一步论证了前文得出的结论。

李微[8]2014年在《中缅铁路通道通关、换装模式及特许经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论文基于一个新建中缅铁路通道中国瑞丽至缅甸皎漂线运营管理模式专题研究,项目涉及新建一条从中国瑞丽到缅甸西海岸皎漂港的一条铁路运输通道,这条运输通道是中缅合作建设的,该通道一旦建成,将形成我国西南边陲一个绕避马六甲海峡的出海捷径。中国和东盟签订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正式启动建立CAFTA (CHINA-ASEN FREE TRADE AREA),缅甸是东盟的成员国,本运输通道符合协议的精神,是贯彻我国“睦邻富邻安邻”外交政策的实际措施,能够大力促进中缅经济交流和发展,也是缅甸改善既有铁路现状的机遇,并且促进泛亚铁路西线贯通。新建一条跨国线路,涉及到的问题很多,本论文关注中缅运输通道——瑞丽到皎漂的准轨铁路涉及的叁个主要问题,即通关模式、换装模式及特许经营,先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接着结合缅甸实际情况,最后经过分析得出结论。其中一个问题是中缅运输通道的通关分析,通过对国内外客货运通关现状分析,结合该线路实际进行综合比较,结论是需要通关的货物通道建议采取“一关两检”的方式通关;皎漂港的建设要注重两国的政策和技术两方面的沟通、交流,开展电子通关;客运是采用近期在选定的车站的专门区域旅客下车通关,远期考虑边民电子签证、采取落地签等提高通关效率的措施;第二个问题是中缅运输通道换装模式分析,首先对缅甸现状即该线路的换装需求、设备等进行分析,提出了公路分散倒装、分别换装和在新旧曼德勒车站集中换装四种方案,考虑政治因素、工程施工以及运营管理叁方面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研究,最后得到结论,建议本线采用在新建的曼德勒车站设换装场铁路集中换装的方式,并修建新曼德勒车站至既有曼德勒车站之间的米轨联络线。第叁个问题就是中缅运输通道的特许经营研究,特许经营是在世界范围广泛应用的经营模式,本论文参照了多个国家的铁路特许经营项目,然后分析了铁路特许经营的法律效力,最后结合缅甸的国情,对中缅运输通道特许经营模式提出了一些看法,特许经营项目最重要的就是特许经营协议,明确特许经营协议的性质对后期可能出现的争议的解决有重要意义,这样一个跨国的特许经营项目的特许经营协议被定性是民商合同,对投资方的资产和权益的保护和督促对方政府的履约有着重要作用。

王南[9]2008年在《高速客运站设置的系统优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客运专线铁路的建设,越来越多的客运专线引入既有铁路枢纽,铁路高速客运站的建设布局、规模确定、与其他交通方式的合理换乘等等问题在客运专线铁路引入的条件下发生较大变化,已不仅仅是高速站本身的建设问题,将成为铁路枢纽客运系统的系列优化问题。只有研究好铁路枢纽及城市相关区域与高速站设置相关问题的系统优化,才能从根本上做好高速站的设计与规划,确保客运专线引入枢纽高速站的高效、安全与畅通,以人为本,减少和方便旅客换乘,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高速站建设与城市规划和发展相结合,使高速站建设具有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本论文从与高速站设置有关的铁路枢纽客运系统的角度出发,系统地研究了客运专线引入铁路枢纽后高速站设置方案的理论及方法。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从高速站设置的源头铁路枢纽内客运站布局优化开始,重新规划和研究枢纽客运站布局,而这种研究不是全盘否定,推倒重来,而是在既有枢纽布局基础上,深入分析影响客运站布局的基本因素及动态因素并研究选址方案,根据客运专线引入的不同条件,建立高速客运站布局模型以及求解方法,最终确定高速站的位置;(2)以高速站为中心划定一个城市换乘区域进行客运量优化分配研究,以铁路高速站为中心的城市换乘区域是一个综合交通枢纽,其主要功能分为区域客运功能和城市交通功能。在铁路客流已知的情况下,需求预测可分为两大部分,一是铁路客运量与各交通方式之间的换乘量,二是枢纽服务区域产生的交通需求。在城市换乘区内判断由上述两者之和形成的总需求预测量是否满足输送条件。在满足城市规划道路及轨道交通输送能力基础上合理调整枢纽内近远期客运站分工,最终确定高速站的规模;(3)立足于铁路高速站建设,研究与其他交通方式的旅客流线、换乘节点、运输线路等技术层面的优化方法,建立一体化换乘流线的最优化;最后,论文总结了全文的研究工作及研究结果,提出了论文的创新点,并对下步工作进行了展望。本文的研究紧紧围绕高速站设置这一主题,在收集大量与论文相关的资料基础上,运用并发展了客运站布局理论、客运站运量预测理论、综合交通一体化理论等;运用系统优化分析、网络流分配模型、运输供需均衡分析、能力协调分析、系统评价等方法,定性定量的研究客运站系统优化问题,建模求解采用了计算机编程、迭代法等多种数学方法:以成都枢纽新成都站和海口地区海口站为主线,以算例贯穿客运站的每一个优化系统,并求出最优解,证明理论与实际吻合。各种研究成果对我国铁路枢纽内高速站的设计及规划具有指导意义。

彭秀涛[10]2006年在《中国现代新兴工业城市规划的历史研究》文中提出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选择了苏联式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建立以公有制为基础的计划经济体制,国家社会性质和经济结构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变。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巨大变革,促使城市发展的根本要素产生了本质的变化。 在国家意识形态和政治思想控制下,从1953年开始,围绕发展国民经济的“一五”计划,中国开展了大规模、有计划的重工业化建设。国家工业化成为新城市涌现和既有城市发展的动力源泉,促使了大批新兴工业城市的形成。中国城市由“近代的殖民、半殖民性质的发展转向现代工业体系的发展”。 在以工业城市为目标的城市发展中,作为国民经济计划延伸的苏联现代城市规划模式在政府的主导下全面引入中国,以国家行政行为成为政府实现计划目标的重要手段,伴随体制的建立,城市规划作为社会建制与国家权力走向了有机的统一。同时这种经苏联计划经济改造的西方现代功能主义城市规划理论与技术,在大量的规划建设活动中与中国国情结合,帮助中国大多数城市完成了现代城市规划的建构,使许多“非专业”的技术人员作为新中国第一代城市规划技术人员走向了历史舞台,逐步创建了中国现代城市规划体系。 本文从城市形成发展史与城市规划史研究的角度,截取1950年代,以苏联援助中国的156项重点工程为中心的工业化建设中形成的现代新兴工业城市为研究对象。着重考察新兴工业城市及其城市规划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史实,梳理其发展脉络,剖析其发展与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关系,以便全面地理解和把握其发展渊源与特征,确立其在中国城市规划发展中的本质、作用与历史地位。 论文共分为七章:第一章为论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对象与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以及既往研究综述。第二章主要对现代新兴工业城市的形成发展史进行了详细论述。第叁章从苏联城市规划引入与运用着手,系统地阐述了现代新兴工业城市规划体系的建立。第四、五、六章分叁种不同规划类型进行典型案例分析,剖析了现代新兴工业城市规划的内容与特征。第七章在以上研究基础上对现代新兴工业城市规划进行了历史考察,并提出了后续研究方向以及对未来发展的展望。

参考文献:

[1]. 昆明铁路枢纽改扩建规划与分期实施的研究[D]. 丁亮. 西南交通大学. 2002

[2]. 昆明铁路枢纽编组站扩能改建研究[D]. 赵欣欣. 西南交通大学. 2011

[3]. 湘桂线(衡永段)扩能工程对衡阳枢纽的影响及其对策[D]. 汪恒明. 中南大学. 2007

[4]. 绵阳地区铁路发展规划研究[D]. 周华波. 西南交通大学. 2005

[5]. 昆明枢纽编组站改扩建方案研究[J]. 王倩. 铁道建筑技术. 2008

[6]. 《陪都十年建设计划草案》之研究[D]. 赵耀. 重庆大学. 2014

[7]. 枢纽机场旅客航站综合体设计理论浅析[D]. 房萍. 天津大学. 2006

[8]. 中缅铁路通道通关、换装模式及特许经营研究[D]. 李微. 西南交通大学. 2014

[9]. 高速客运站设置的系统优化研究[D]. 王南. 西南交通大学. 2008

[10]. 中国现代新兴工业城市规划的历史研究[D]. 彭秀涛. 武汉理工大学. 2006

标签:;  ;  ;  ;  ;  ;  ;  

昆明铁路枢纽改扩建规划与分期实施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