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巴仓决 拉萨市特殊教育学校 西藏 拉萨 850000
【摘要】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了这样的定义:健康,不仅仅是指躯体上没有疾病,还应当包括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健全和最佳状态。在特殊教育学校里有不少盲生,由于生理缺陷与周围环境接触少,加上家长的百般呵护甚至放任,对生活缺乏积极的认识,极易形成不愿交往、自我厌弃、悲观绝望等心理,表现为过分焦虑、孤僻、敏感等人格倾向。笔者就如何康复其心理缺陷试论述如下:
【关键词】社会交往,认知障碍,自我意识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10-208-01
一、心理缺陷的主要形成因素
1、盲童自身生理缺陷的影响:
盲生由于视力障碍,社会活动范围受到极大限制,接收的信息量较少,很难了解外界环境,也很少与家庭以外的正常人交流。当他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和理由时,往往认为自己低人一等,样样不如人,从而精神不振,产生自卑感,这种自卑感,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丧失自信心,甚至自暴自弃,对任何事物都觉得不顺意,从而形成强烈的逆反心理,表现为无所适从、粗鲁,容易发怒等异常心态。
2、家庭因素的影响:
家庭是塑造儿童个性,形成品质,养成习惯,发展能力的重要场所。父母或养护人是第一任导师,是盲童心目中最重要的人。因此,家长的心理状态和家庭教育对盲童身心发展都会产生极大的影响。有的家长能正视盲童的生理缺陷,冷静考虑教育策略,研究盲童生理、心理特点,采取有效的缺陷弥补措施,在家长的影响下盲童会得到正常的发育和发展。但有的家长宿命论严重,认为失明是前世作孽,老天报应,羞于让孩子见人。他们常常把盲童藏匿起来,甚至对外不承认家中有盲童,以致造成盲童十分自卑。有的家长自身患有严重疾病或本身就是盲人,家境贫困,无力教养子女,对盲童态度冷漠,甚至视为累赘。盲童由于得不到父母抚爱和家庭温暖,就容易产生孤僻、多疑、冷漠等心理;个别家长本身品质恶劣,经常喝斥、责怪、打骂虐待盲童,这样的家庭容易使盲童向胆怯、怯懦或残酷无情两个极端发展,造成异常心理。也有父母负罪感严重,认为子女的视觉障碍是自己造成,深感内疚,总觉得对不起孩子。他们对孩子千依百顺,过多地代劳,过分地保护,以至造成盲童依赖、懒惰、自私等心理。
3、学校教育不足的影响:
在当前特殊教育学校的教育管理中,几乎都是封闭或半封闭的管理,从时空上限制了盲生的社会交往。长期以来,特殊教育学校往往从确保盲生的人身安全方面考虑,制定了较严格的封闭或半封闭的管理制度,如不准盲生随便走出校门,平时又由于经费理由,很少组织盲生到校外到社会去开展各项实践活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无疑让学生置身于一个与外界“绝缘”的环境里,把学生的交往空间局限于一方校园,交往时间局限于有限的作息时间,交往对象局限于一群盲人,这就限制了学生的社会实践和交往能力的发展,往往造成退缩、怯懦、恐怖等不良心态。学生入住学校后,与家人联系沟通少了,与教师的沟通也相当有限,心理压力增加,有些盲生也容易走向极端,引发不良后果。
二、词汇的内容分析内容分析是一种对文本资料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
对访谈文本中出现的人格形容词和情绪情感类词,按照访谈对象进入特教学校前后这两个阶段分别进行词频统计(分积极词、消极词,各词括号里的数字为文本中出现的频数),可在某种程度上了解特教学校的教育对其自我人格和情绪情感发展的影响。结果发现,进入特殊教育学校前,访谈对象的叙说内容未出现任何积极词汇,消极词汇则比较多。例如,人格形容词的消极词汇有:懦弱(3)、自卑(2)、不坚强(2)、不求上进(1)、脆弱的(1)等;消极的情绪情感词汇有:哭(6)、怕(2)、伤心(2)、气愤(2)、不敢(2)、以泪洗面(1)、抱怨(1)、绝望(1)、自责(1)、相逃避(1)、反感(1)、厌恶(1)等。进入特殊学校后,访谈对象叙说内容中的积极词汇明显增多,消极词汇明显减少。人格形容词的积极词汇有:自信(5)、努力(5)、有勇气(5)、坚强(2)、坦然(2)、自强(1)、机智(1)、聪明(1)、坚定(1)等,情绪情感的积极词汇有:高兴(5)、笑(5)、轻松(2)、兴奋(2)、欣慰(2)、振奋(1)、希望(1)、憧憬(1)、幸运(1)、开心(1)等。消极的人格形容词和情绪情感词汇有:敏感(1)、感情用事(1)、自卑(1)、多疑(1)、困扰(1)、不如人(1)、丢脸(1)、紧张(1)。可以看出,访谈对象在叙述来特校之前的生命故事时使用的几乎都是消极词汇,完全没有积极词汇的描述,不论是自我评价还是别人对自己的评价都是消极、负面的。从述说来特校读书后的生命故事所用的词汇来看,消极词汇相比来特校之前明显少了,其频数也降低,而“自信”、“努力”“勇气”等积极词汇明显增多且频数较高。反映了受访者进入特校前后,人格的积极变化。描述情感情绪类词汇的情况也与人格形容词的变化一致。来特校之前叙述的几乎全是负面情绪的词语,如“绝望”“害怕”等,而来特校之后,其叙述负性情绪的词语明显减少而积极情绪词语显著增多,且访谈过程中也表现出一种欣喜亢奋的状态。可以看出,进入特校读书后,访谈对象的情感情绪发生了积极变化,以快乐的情感情绪为主,情绪情感也逐渐趋于稳定,对未来充满了憧憬和希望。
结束语:
盲生的社会交往存在着一定的障碍,首先是视觉障碍给盲生带来的认知障碍,同时由于视觉障碍容易让盲生在社会交往的过程中产生消极情绪;其次,盲生的社会交往障碍还收到自我意识薄弱、交往技能缺乏等方面的影响;最后,家庭、社会等客观因素反过来也会影响到盲生社会交往能力。盲校要有意识的引导盲生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培养盲生必要的社会交往技能,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给盲生创造社会交往的空间,同时注意对盲生进行正确的心理疏导。培养其社会交往的能力,帮助其更好的融入社会。
参考文献
[1]郑剑虹.叙事认同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6
[2]胡溢轩.身体技术与自我认同:当代大学生时尚行为的社会心理分析.
[3]吕梦醒.论当代青年自我认同的发展困境与应对策略[J].甘肃社会科学,2015
[4]廖鲜梅.中小学教师自我认同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6
论文作者:边巴仓决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10月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7
标签:词汇论文; 盲童论文; 消极论文; 情绪论文; 社会交往论文; 学校论文; 人格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10月1期论文;